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92,分120頁顯示  上一頁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棄義倍信
氣信
其信然與
邱郎春信
求張良,拜韓信
輕言寡信
輕諾寡信
捻信
念信兒
匿名信
溺信
偏聽偏信
跑信
十九信條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漢語大詞典》:棄義倍信(棄義倍信)
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 背 ”。荀子·強(qiáng)國:“古者 禹 湯 本義務(wù)信而天下治, 桀 紂 棄義倍信而天下亂?!?/div>
《漢語大詞典》:氣信(氣信)
猶意氣。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一:“ 朱子 作《詩傳》,盡去小序,蓋矯 呂東萊 之弊,一時(shí)氣信之偏,非公心也?!?/div>
分類:意氣
《分類字錦》:其信然與(其信然與)
莊子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披發(fā)而乾慹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見曰丘也昡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dú)也老聃曰吾 游于物之初。
分類:通用
《分類字錦》:邱郎春信
黃庭堅(jiān)謝公擇舅分賜茶詩:細(xì)題葉字包青箬,割取邱郎春信來。注:秦少游作李公擇行狀曰:次女適郊祀齋郎邱揖。詩言此茶本欲留遺其婿,今乃見分也。
分類:
《高級(jí)漢語詞典》:求張良,拜韓信
到處求人;求托有用的人
《國語辭典》:輕言寡信(輕言寡信)  拼音:qīng yán guǎ xìn
說話草率沒有信用。明。賈仲名《升仙夢(mèng)》第三折:「你不要非真當(dāng)假,大丈夫言出無差,輕言寡信,休要耍?!?/div>
《國語辭典》:輕諾寡信(輕諾寡信)  拼音:qīng nuò guǎ xìn
隨便答應(yīng)他人的請(qǐng)求,往往難以實(shí)踐諾言。語本《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div>
《漢語大詞典》:捻信
火藥引線。《人民文學(xué)》1981年第8期:“想像你點(diǎn)燃花炮的捻信,嚇得往旁邊一跳,趕緊捂上耳朵?!?/div>
《漢語大詞典》:念信兒(念信兒)
見“ 念心兒 ”。
《國語辭典》:念心兒(念心兒)  拼音:niàn xīn ér
紀(jì)念品?!都t樓夢(mèng)》第六九回:「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著,作個(gè)念心兒。」也作「念信兒」、「念相兒」、「念想兒」。
《國語辭典》:匿名信  拼音:nì míng xìn
不具名或不寫真實(shí)姓名的書信。如:「政府機(jī)關(guān)今后不再受理匿名信?!挂卜Q為「匿名書」。
《國語辭典》:溺信  拼音:nì xìn
篤信、迷信?!赌鲜?。卷七。梁武帝本紀(jì)下》:「晚乃溺信佛道,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飯而已?!?/div>
分類:迷信篤信
《國語辭典》:偏聽偏信(偏聽偏信)  拼音:piān tīng piān xìn
僅聽信某一方面的意見。漢。王符《潛夫論。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div>
分類:下午
《漢語大詞典》:跑信
遞送信件。《老殘游記》第七回:“那多餘的五六個(gè)人,為的是本縣轎子前頭擺擺威風(fēng),或者接差送差,跑信等事用的?!?/div>
《漢語大詞典》:十九信條(十九信條)
指1911年( 宣統(tǒng) 三年)11月 清 政府頒布的《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武昌 起義爆發(fā), 清 朝貴族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憲騙局,宣布實(shí)行責(zé)任內(nèi)閣制,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皇室經(jīng)費(fèi)聽由國會(huì)決議,皇帝權(quán)限和皇室大典由憲法規(guī)定,但仍規(guī)定皇位世襲,不受侵犯。 毛澤東 《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這個(gè)憲法草案也總結(jié)了從 清 朝末年以來關(guān)于憲法問題的經(jīng)驗(yàn),從 清 末的‘十九信條’起,到 民國 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shí)約法》……一直到 蔣介石 的偽憲法?!?/div>
《國語辭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盡管只有十來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講忠信的人。語出《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贡扔鞯教幱匈t人?!度龂?。卷二。魏書。文帝紀(jì)》:「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呂尚、周晉不顯于前世也。」《三國演義》第三五回:「豈不聞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缓沃^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