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趙德昭曾孫。學(xué)問該洽。御史薦其學(xué)行,命試學(xué)士院,累召不赴。神宗召對便殿,論事甚眾,皆為采納。官至奉國軍留后。卒謚獻敏,追封信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又了信者,南岳高臺寺主僧也。有詩名,張南軒游岳讀其集,題曰:“蕭然僧榻碧云端,細讀君詩夜未闌。門外蒼松霜雪里,比君佳處讓高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超信。字海印。桂府人也。亦瑯琊之嗣。住蘇州定慧寺。倡道多年。望重一時。年八十馀。平日受朱防禦家供養(yǎng)。屢至其宅。一日朱問曰。和尚后世能來弟子家托生否。師微笑頷之。及歸寺得疾。數(shù)日而化。其日。朱家生一女子。圓照本禪師。時住瑞光。聞其事往訪之。方出月抱出。見而一笑。圓照喚云。海印。你錯了也。女子哭數(shù)聲化去。有百丈野狐頌。并老僧詩。盛為叢林傳誦?,撝贉亍V^信為明眼宗匠云。
人物簡介
【生卒】:1121—1200 【介紹】: 金代州五臺人,字信之。海陵天德三年進士,調(diào)崞縣丞。世宗時為橫海軍節(jié)度使,筑黃河故道堤防,以御北決之水。章宗時,累知大興府事,終震武軍節(jié)度使。賦性剛直,果于從政,又善弈棋,當世第一。中州集
大節(jié),字信之,五臺人。天眷中進士,與興陵有藩邸之舊,愛其真淳,甚倚重之。歷橫海軍節(jié)度使,咸平大興尹、吏部尚書、河?xùn)|北路兵馬都總管。明昌初請老,特授雁門節(jié)鉞,除其子嵓叟忻州刺史,以榮其歸。信之好獎進士類,滄州徐韙、太原王澤、大興呂造經(jīng)其指授,卒成大名,士論以風(fēng)鑒歸之。嵓叟字夢弼,亦第進士,歷嵐、潞、懷三州節(jié)度,終于集慶軍。屏山謂吏事不及乃父,而以長厚見稱。子待舉,臺掾選授奉御。正大末,從車駕東狩,不知所終。孫紹祖,在東平。
人物簡介
【生卒】:1121—1178 【介紹】: 宋興化軍人,字實之。高宗紹興八年進士。歷遷監(jiān)察御史,敢言闕失。后除江西運判兼知隆興府,時江西連年大旱,遂措置一路荒政,免稅發(fā)廩,全活甚眾。孝宗淳熙元年,拜參知政事。奏請取封樁米賑濟淮南饑民。二年,葉衡罷相,以首參行相事。因主和議,責降安置英州,卒于貶所。謚莊敏。有《靜泰堂集》。全宋詩
龔茂良(?~一一七八),字實之,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南宋館閣錄》卷七)。歷州、縣屬官,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吏部郎官、監(jiān)察御史、右正言。上疏劾龍大淵、曾覿,出知建寧府。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為廣東提刑,就知廣州(宋王十朋《梅溪后集》卷二六《廣州重建學(xué)記》)。除江西運判,因救荒有功,除禮部侍郎。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拜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八)。四年,為謝廓然所構(gòu),落職放罷,安置英州,五年,卒于貶所(《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五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四八七四
龔茂良(?——一一七八),字實之,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興八年進士。為南安簿、邵武司法,調(diào)泉州察推。改宣教郎,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吏部郎官。上言,除監(jiān)察御史,遷右正言,極論龍大淵、曾覿奸回,除直秘閣、知建寧府。二人既逐,起廣東提刑,就知信州。除直顯謨閣、江西運判、兼知隆興府。會江西連歲大旱,以右文殿修撰再任,全活數(shù)百萬。進敷文閣待制、除禮部侍郎。淳熙元年拜參知政事,以首參行相事。淳熙四年為謝廓然所構(gòu),責降英州安置,次年卒。后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謚莊敏。著有《靜泰堂集》。見《宋史》卷三八五本傳,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22—119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與正,一字齊賢。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潘良貴門人,又從楊時、呂祖謙、張栻游。知中朝諸老言行之善。歷崇政殿說書、知饒州,遷浙西提點刑獄。以直煥章閣致仕。全宋文·卷四八八九
王師愈(一一二二——一一一九○),字與正,一字齊賢,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初從楊時游,受《易》、《論語》,又學(xué)于呂本中。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為臨江軍軍學(xué)教授,調(diào)和州教授。改京秩,知長沙縣,歷知嚴、婺二州。乾道七年召對,除金部郎官,尋兼崇政殿說書。出知饒州,徙鄱陽,遷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以疾請祠,再除福建轉(zhuǎn)運判官,移兩浙西路提刑。以直煥章閣致仕。紹熙元年七月卒,年六十九。師愈為政以仁恕為本,而綱目嚴整,守之有常,頗著政績。見朱熹《中奉大夫直煥章閣王公神道碑銘》(《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
人物簡介
【生卒】:1122—1182 【介紹】: 宋潤州金壇人,字晞顏,一作希顏,號洮湖。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累官知蘄州,遷提點湖南刑獄,就除本路轉(zhuǎn)運判官。加直秘閣,徙知襄陽府,奉祠。又知衢、饒、信三州。喜作詩,好古物法書名畫。有《洮湖集》。全宋詩
陳從古(一一二二~一一八二),字希顏,一作晞顏,號敦復(fù)先生(《誠齋集》卷四四《壓波堂賦》),鎮(zhèn)江金壇(今屬江蘇)人(同上書卷一二七《陳先生(維)墓志銘》)。維子。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diào)富陽尉,改邵州教授,監(jiān)行在左藏東庫。擢司農(nóng)寺主簿,坐法罷。起知蘄州。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為湖南提點刑獄,八年,除本路轉(zhuǎn)運判官。九年,知襄陽府。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貪墨不才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一○)。九年卒,年六十一。有詩集,已佚。事見《周文忠集》卷三四《陳公從古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釋之,號堅叟。黃孝先玄孫。以恩補丞務(wù)郎。薦知金溪縣,議諸鬻州縣閑田,得錢五百萬緡,高宗嘉之,除度支郎。歷浙東提刑、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兩知臨安府。移知贛州卒。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黃仁榮,字擇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以祖實蔭假承務(wù)郎,為泰和主簿。建炎中,任杭州錄事參軍,歷知金溪縣、廣德軍,入浙西安撫司幕,遷提舉浙西常平茶鹽。為人所誣,罷歸奉祠。后知信州。紹興二十六年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知衢州、溫州,遷直秘閣、行度支員外郎,又出為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尋改知秀州,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紹興三十年,升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尋丁母憂。服闕,起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隆興二年,再知臨安府,未幾又坐不獲盜賊罷。起知贛州,卒。有《永嘉集》三卷。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黃好謙傳》附《黃仁榮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六、二七、二九、三○,《乾道臨安志》卷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五六、七一之九,《宋史·藝文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