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修 → 脩修”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稱名念佛(稱名念佛)  拼音:chēng míng niàn fó
中國佛教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誦阿彌陀佛的名號攝心,累積功德,以達(dá)到往生極樂凈土的目標(biāo)?!稛o量壽經(jīng)連義述文贊。卷中》:「有說凈土之行雖復(fù)眾多,唯有二類。一緣事行,稱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緣故。」
《國語辭典》:大乘佛教  拼音:dà shèng fó jiào
佛教的派別之一。興起于西元初,是從反對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為出發(fā),強(qiáng)調(diào)眾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為重。流傳于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qū)。如:「雖然大乘佛教起源于印度,信徒卻以東北亞國家的人民居多?!?/div>
《國語辭典》:女修士  拼音:nǚ xiū shì
依天主教義修行傳道的女子。如:「那個女修士講解教義非常清楚?!?/div>
《國語辭典》:念米佛  拼音:niàn mǐ fó
每念一聲佛號以一粒米來記數(shù),是修行功德、憶念佛陀形相的方法?!?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八八回:「向來服侍老太太安歇后,自己念上米佛,已經(jīng)念了三年多了?!?/div>
《國語辭典》:看話禪(看話禪)  拼音:kàn huà chán
一種禪宗修行方法。禪師以公案中某些非邏輯、不可解之語,令弟子參究,以杜塞思量分別,迫使智慧自發(fā),得見自己的心性。也稱為「看話頭」、「參話頭」。
《國語辭典》:五種性(五種性)  拼音:wǔ zhǒng xìng
佛教用語。指造成眾生在修行道上最終成就不同的稟賦,謂之種性。種性有五種,即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具前三種種性的眾生將可分別達(dá)到阿羅漢、辟支佛、佛的終極果位。不定種性,具有三乘的種子,但會達(dá)到什么果位尚不確定。無種性則永不能解脫輪回。五種性之說主要流行于瑜伽行派,但是否決不可改變,瑜伽行派論師也有不同的主張?!?a target='_blank'>大乘入楞伽經(jīng)》卷二:「有五種種性,何等為五?謂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div>
《國語辭典》:仁波切  拼音:rén bō qiè
西藏對轉(zhuǎn)世修行者的尊稱。為藏語rinpo che的音譯。意譯為珍寶。指經(jīng)一定手續(xù)測試,證實(shí)為某一位大修行人的轉(zhuǎn)世,再來度化、利益眾生者。
《國語辭典》:胎藏界  拼音:tāi zàng jiè
中國佛教密宗二部教法之一。以《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傳承的教法修行。主要是修習(xí)菩提心和大悲心。唐朝時(shí)由中印度無畏傳入中國,再東傳日本和韓國。
《國語辭典》:四加行  拼音:sì jiā xíng
佛教徒修行密法之前,應(yīng)先修習(xí)的四種功課。即一、歸依,發(fā)菩提心;二、供曼達(dá);三、觀想金剛薩埵及念誦百字明;四、上師相應(yīng)法。
《國語辭典》:噶當(dāng)派(噶當(dāng)派)  拼音:gá dāng pài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語bka'gdams pa 的音譯。噶當(dāng),意為一切佛語都是對僧徒修習(xí)的指導(dǎo)。淵源于十一世紀(jì)阿底峽尊者,由其高足仲敦巴確立西藏的傳承。后分成教典、教授、教誡三派。對西藏佛教各宗影響頗大。至十五世紀(jì)初,宗喀巴吸收其教義,創(chuàng)立格魯派,亦稱新噶當(dāng)派,噶當(dāng)派和格魯派遂合而為一。
《漢語大詞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明 李贄 《與梅衡湘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聲之有響,必然不相離者?!?/div>
《漢語大詞典》:佛性禪心(佛性禪心)
謂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水滸傳》第四五回:“那眾僧都在法壇上看見了這婦人,自不覺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時(shí)間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馬。”《金瓶梅詞話》第八回:“那眾和尚見了 武大 這個老婆,一個個都昏迷了佛性禪心?!?/div>
《漢語大詞典》:禪乘(禪乘)
泛指佛教所稱修行方法和教義。禪,禪那;乘,運(yùn)載。即梵文(衍那)的意譯。 明 陸粲 《庚巳編·僧時(shí)蔚》:“初未嘗識字,既超悟禪乘,遂能作書偈語?!?/div>
《國語辭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拼音: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謹(jǐn)防外界誘惑,因正氣難以修得,而邪氣卻容易高過正氣。《西游記》第五○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亂情昏錯認(rèn)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yè)隨身,終須還帳?!购笥靡员扔饕皇屡d起,又會有一事超過其上。
《漢語大詞典》:出家求道
離開家庭,入寺院修行。百喻經(jīng)·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復(fù)念其妻子眷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