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修 → 脩修”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魔頭(魔頭)  拼音:mó tóu
1.妨害或干擾佛、道之士修行的邪魔。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三折:「知他是那個魔頭,來到長街市上,我試閑行者?!埂肚迤缴教迷挶尽;艮I蓮女成佛記》:「這魔頭又來惱我,連忙叫侍者擂鼓升法座?!?br />2.大壞人。如:「這魔頭簡直壞透了!」
《漢語大詞典》:修厲(修厲)
亦作“ 修勵 ”。
(1).砥礪,磨礪。魏書·崔亮傳:“而舅屬當(dāng)銓衡,宜須改張易調(diào),如何反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誰復(fù)修厲名行哉!”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序》:“余何為者也,累忝臺郎,思勤墳典,用自修勵?!?br />(2).謂盡力修行。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詞》:“荷乾坤覆載之慈,均氣運陶甄之力,惟精修勵,寅奉真靈?!?/div>
《國語辭典》:行?! ?span id="7mvpjdm" class='label'>拼音:xíng fú
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誦讀大乘經(jīng)典而修行佛道的福業(yè)。
《漢語大詞典》:秉修
謂持戒修行。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斗醮詞》:“臣宿稟真謩,仰宗玄訓(xùn),敢忘勗勵,以自秉修?!?/div>
分類:持戒修行
《漢語大詞典》:闇修
(1).暗自修行砥礪,不為人所知。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監(jiān)司之臧否屬吏,蓋亦難矣。粉飾者見賞,則闇修者弗庸?!?span id="mwhqvpy" class="book">《明史·儒林傳一·胡居仁》:“ 居仁 闇修自守,布衣終其身。”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淮 上 顧諟 在瞻 、 楊開沅 禹江 、 戴晟 晦夫 ,皆國初闇修靜學(xué)之士?!?br />(2).指暗自修行砥礪的人。明史·曾同亨傳:“尚書 楊博 痛詆偽儒, 同亨 曰:‘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
《漢語大詞典》:煉行(鍊行)
指學(xué)道修行。《武王伐紂平話》卷上:“此玉女是古貞潔浄辦鍊行之人?!?
《漢語大詞典》:頑磚(頑磚)
佛教語。粗劣的磚塊。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語本景德傳燈錄·南岳懷讓禪師:“ 開元 中,有沙門 道一 ,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么?’ 一 曰:‘圖作佛?!瘞熌巳∫粔t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師作什么?’師曰:‘磨作鏡?!?一曰 :‘磨塼豈得成鏡邪?’師曰:‘坐襌豈得作佛邪?’” 明 王守仁 《無題》詩:“手握頑磚鏡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清 錢謙益 《書破山刻石屋珙禪師語錄后》詩:“頑磚不成鏡,焦芽難種穀?!?/div>
《漢語大詞典》:證性(證性)
佛教語。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的心性。 唐 皎然 《奉酬顏使君真卿見過郭中寺寺無山水之賞故予述其意以答焉》詩:“州西 柳家寺 ,禪舍隱人間。證性輕觀水,棲心不買山?!?/div>
《國語辭典》:波羅夷(波羅夷)  拼音:bō luó yí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為梵語Pār?。辏椋耄岬囊糇g。在大乘菩薩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團,且不能成為菩薩?!?a target='_blank'>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羅夷?譬如斷人頭,不可復(fù)起,比丘亦復(fù)如是,犯此法者不復(fù)成比,故名波羅夷。」《優(yōu)婆塞五戒威儀經(jīng)》:「若菩薩為利養(yǎng)故自贊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div>
《國語辭典》:四念處(四念處)  拼音:sì niàn chù
佛教用語。佛教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精神專注地觀察:身體是不乾凈的;一切的覺受是苦;心念是無常,剎那生滅;一切現(xiàn)象都無實體。并一而再地練習(xí)?!?a target='_blank'>雜阿含經(jīng)》卷二○:「如是四念處,修習(xí)多修習(xí),于此法律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div>
《國語辭典》:佛七  拼音:fó qī
中國佛教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凈土法門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專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的的修行法?;蚍Q「打念佛七」、「打凈七」。
《國語辭典》:佛爺(佛爺)  拼音:fó ye
1.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2.清代內(nèi)臣對皇帝的敬稱。
《漢語大詞典》:趺蓮(趺蓮)
即蓮座。佛教徒打坐修行的座子四周綴有蓮花,故名。借指修行。 明 湯顯祖 《讀四十二章經(jīng)》詩:“都拚刼盡趺蓮里,直是中華遇佛難?!?/div>
《漢語大詞典》:煖地
佛教語。指善根漸趨成熟而尚未斷絕煩惱的修行階段。佛教認為,智慧火能焚盡煩惱薪。煖為火之前兆,因以為喻。 明 徐復(fù)祚《一文錢》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歡喜地、離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囫囫圇圇,九仞難虧一簣?!?/div>
《漢語大詞典》:三福
佛教語。求生凈土者應(yīng)當(dāng)修行的三種福業(yè):世福、戒福和行福。《觀無量壽經(jīng)》:“欲生彼國者,當(dāng)修三福。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浄業(y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