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5分類詞匯 25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俯 → 俛俯”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下瞰
俯視。 唐 康駢 劇談錄·渾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有 西明寺 僧陷在賊中……教 泚 造攻城云梯,其高九十餘尺,上施板屋樓櫓,可以下瞰城中?!?span id="xyrkea7" class="book">《宋史·趙鼎傳》:“ 荊 襄 左顧 川 陜 ,右控 湖湘 ,而下瞰 京洛 ,三國所必爭?!?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廬山日記:“路宛轉(zhuǎn)峯罅,下瞰絶澗諸峯,在 鐵船峯 旁,俱從澗底矗聳直上。”
分類:俯視
《漢語大詞典》:臨睨(臨睨)
顧視;俯視;察看。《楚辭·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王逸 注:“睨,視也。” 南朝 梁 王屮《頭陀寺碑文》:“倚據(jù)崇巖,臨睨通壑?!?span id="xbtiane" class="book">《剪燈馀話·月夜彈琴記》:“是夜,萬籟無聲,月色如畫,主母臨睨舊鄉(xiāng),人非物是,黃塵清水,塊土樵蘇,不勝 令威 華表之感。”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今若與之臨睨舊鄉(xiāng),觀其所為同異者,邑里細人,越陌渡阡,則視以為殊氣?!?/div>
《漢語大詞典》:下矚(下矚)
俯視。禮記·玉藻“視下而聽上” 唐 孔穎達 疏:“視高則傲,故下矚也。” 唐 韓愈 《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詩:“ 樂游 下矚無遠近,緑槐萍合不可芟?!?/div>
分類:俯視
《漢語大詞典》:窺瞰(窺瞰)
亦作“ 窺闞 ”。亦作“ 窺矙 ”。
(1).俯視。 唐 韓愈 《寄盧仝》:“每騎屋山下窺闞,渾舍驚怕走折趾?!?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秘懷》之三:“夢臨秋江水,魚蝦避窺瞰?!?br />(2).張望;偷看。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矙,招風攬火?!?明 陸采 《明珠記·授計》:“管教伊愁上添歡,悄低低怕有人窺瞰?!?/div>
《漢語大詞典》:臨瞰(臨瞰)
俯視。 唐 柳宗元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迴環(huán)日星,臨瞰風雨。”
分類:俯視
《漢語大詞典》:俯盼(頫盼)
猶俯視。后漢書·張衡傳:“據(jù) 開陽 而頫盼兮,臨舊鄉(xiāng)之暗藹。” 李賢 注:“頫音俯。”
分類:俯視
《國語辭典》:瞰視(瞰視)  拼音:kàn shì
俯視。如:「從山頂瞰視遠方,只見云山層疊,氣象萬千。」
分類:俯視
《漢語大詞典》:瞻窺(瞻窺)
謂俯視。 前蜀 杜光庭 《紫霞洞修造畢告謝醮詞》:“ 周穆 之登 瑤水 , 漢皇 之幸 崐山 ,皆披眄煙霞,瞻窺冰雪?!?/div>
分類:俯視
《國語辭典》:俯視(俯視)  拼音:fǔ shì
從高處往下看?!段倪x。宋玉。高唐賦》:「俯視崢嶸,窐寥窈冥?!埂段倪x。曹丕。雜詩二首之一》:「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國語辭典》:俛仰  拼音:fǔ yǎng
1.低頭和仰頭。漢。蘇武〈詩〉四首之二:「俛仰內(nèi)傷心,淚下不可揮?!?br />2.表示時間短促。三國魏。曹植 雜詩六首之四:「俛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埂短綇V記。卷三二四。區(qū)敬之》:「孝子驚疑,俛仰間,哭者已至。如人長大,披發(fā)至足,發(fā)多蔽面,不見七竅?!?/div>
《漢語大詞典》:共坐
古代坐姿的一種。謂坐時微俯視尊者之膝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漢 賈誼 新書·容經(jīng):“視平衡曰經(jīng)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視不出尋常之內(nèi)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div>
《漢語大詞典》:仰俯
(1).頭仰起又俯下。指施禮應(yīng)酬。 宋 陸游 《上丁》:“白頭奉祀事,恐懼劇仰俯?!?br />(2).仰望和俯視。指觀覽景色。 宋 蘇軾 《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隨所見》詩:“南上古臺臨斷岸,雪陣翻空迷仰俯。” 宋 葉適 《奉賦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園詠歸堂》詩之一:“豈無 濠 上亭,蹙步難仰俯!”
《國語辭典》:高地  拼音:gāo dì
地勢高起的土地?!逗鬂h書。卷八二。方術(shù)傳下。公沙穆傳》:「穆明曉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弘農(nóng)人獨得免害?!?/div>
《漢語大詞典》:九點煙(九點煙)
(1).謂自高處俯視九州,如煙九點。 唐 李賀 《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王琦 注:“九州遼闊,四海廣大,而自天上視之,不過點煙杯水?!?宋 劉昌詩 《白玉樓賦》:“俯齊州兮九點煙,瞰蒼溟兮一杯水?!?br />(2).借指 中國 。 清 黃遵憲 《海行雜感》詩:“九點煙微三島小,人間世要縱婆娑?!?/div>
《漢語大詞典》:蘧蒢
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
(1).用葦或竹編成的粗席。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經(jīng),單藺蘧蒢而已?!?span id="wwpiyog" class="book">《周書·韋夐傳》:“昔 士安 以蘧蒢束體, 王孫 以布囊繞尸?!?宋 陸游 《舟中作》詩:“蘧蒢作帆三版船,漁燈夜泊 閶門 邊?!?span id="bcxqh47" class="book">《明史·后妃傳二·莊烈帝恭淑田貴妃》:“暑月駕行幸,御蓋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從者皆得休息?!?br />(2).身有殘疾不能俯視的人。國語·晉語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韋昭 注:“蘧蒢,直者,謂疾。” 宋 王安石 《上執(zhí)政書》:“蓋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盡其才。” 清 李漁 《奈何天·形變》:“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這變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變做 潘安 、 宋玉 ?!?br />(3).諂諛獻媚的人。 漢 王充 論衡·累害:“戚施彌妒,蘧除多佞?!?span id="90ftpja" class="book">《漢書·敘傳下》:“ 宣 之四子, 淮陽 聰敏,舅氏蘧蒢,幾陷大理?!?顏師古 注:“蘧蒢,口柔,觀人顏色而為辭佞者也?!?宋 黃庭堅 《次以道韻寄范子夷子默》:“持論不蘧蒢,奉身謝夸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