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漢書》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傳·蒯通〉~264~
數(shù)日,通復(fù)說曰:「聽者,事之候也;計者,存亡之機(jī)也。夫隨廝養(yǎng)之役者,失萬乘之權(quán);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唐·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齊人名小罌為儋,受二斛?!箷x灼曰:「石,斗石也?!箮煿旁唬骸纲僖舳紴E反?;蛟?,儋者,一人之所負(fù)擔(dān)也?!?/span>
《漢書》卷八十七上〈揚(yáng)雄列傳上〉~354~
雄少而好學(xué),不為章句,訓(xùn)詁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靜亡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dāng)世。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顧嘗好辭賦。
典故 
老儋


《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242~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够蛟毁偌蠢献樱蛟环且?,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風(fēng)俗。雕鏤其頰,皮連耳廓,分為數(shù)支,下垂至肩,作為妝飾。后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唐 張說 《宋公遺愛碑頌》:“雖有文身鑿齒,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館水,種落異俗而化齊,言語不通而心喻矣?!眳㈤?span id="oprjvbn" class="book">《后漢書·明帝紀(jì)》 李賢 注。
(2).古代北方國名。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有 儋耳 之國, 任 姓, 禺號 子,食穀?!?br />(3).古代南方國名。又名 離耳 。 漢 元鼎 六年內(nèi)屬,稱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島 儋縣 。史記·貨殖列傳:“ 九疑 蒼梧 以南至 儋耳 者,與 江 南大同俗,而 楊 越 多焉?!?span id="c6b2wim" class="book">《文選·左思〈吳都賦〉》:“ 儋耳 黑齒 之酋, 金鄰 象郡 之渠?!?劉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唐 沈佺期 《初達(dá)驩州》詩:“水行 儋耳 國,陸行 雕題 藪?!?宋 蘇軾 《桄榔庵銘》:“ 東坡居士 ,謫于 儋耳 ?!?清 管掄 《蠻中作》詩:“從來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龍場 自有人。”說文·耳部“聸,垂耳也。從耳詹聲。南方有 聸耳國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變?yōu)?聸耳 ,再變則為 儋耳 矣?!?/div>
《國語辭典》:儋石  拼音:dān dàn
儋為可容納一石谷物的容器,故稱為「儋石」。也有人以為一石為石,二石為儋,指一人能擔(dān)的粟米。用來指少量的糧食。晉。陶淵明〈勸農(nóng)〉詩六章之五:「儋石不儲,饑寒交至。」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往年家儲無儋石,今麥?zhǔn)斩嗍?。?/div>
《漢語大詞典》:儋崖
儋州 與 崖州 的合稱。在今 海南島 。亦泛指南方荒蠻之地。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 儋崖 種瓠,成實率皆石餘?!?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矧 儋 崖 之異產(chǎn),實超然而不群?!?宋 蘇軾 《答丁連州啟》:“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難復(fù)見 魯 衛(wèi) 之士?!?/div>
分類:海南南方
《漢語大詞典》:無儋石(無儋石)
見“ 無甔石 ”。
《漢語大詞典》:無甔石(無甔石)
亦作“ 無儋石 ”。 謂連少量存糧也沒有。形容家貧。漢書·揚(yáng)雄傳上:“﹝ 揚(yáng)雄 ﹞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 齊 人名小甖為儋,受二斛?!?晉灼 曰:‘石,斗石也?!蛟?,儋者,一人之所擔(dān)負(fù)也?!?晉 皇甫謐 高士傳·嚴(yán)遵:“ 沖 曰:‘我有萬金,子無儋石,乃云有餘,不亦謬乎?’”
《駢字類編》:崖儋
唐書馮盎傳:武德五年,始以地降高祖,析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上柱國、高州總管,封越國公。
《漢語大詞典》:負(fù)儋(負(fù)儋)
見“ 負(fù)擔(dān) ”。
《國語辭典》:負(fù)擔(dān)(負(fù)擔(dān))  拼音:fù dān
1.所任之責(zé)?!蹲髠鳌Gf公二十二年》:「弛于負(fù)擔(dān),君之惠也?!?br />2.依法令或依契約所負(fù)的義務(wù)。
《漢語大詞典》:儋耳翁
指 宋 蘇軾 。 蘇軾 曾被貶至 儋耳 ,故稱。 清 錢謙益 《追和朽庵和尚樂歸田園》之八:“和詩敢效 儋耳翁 ,感懷竊此 朽庵 叟?!眳⒁姟?儋耳 ”。
分類:蘇軾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風(fēng)俗。雕鏤其頰,皮連耳廓,分為數(shù)支,下垂至肩,作為妝飾。后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唐 張說 《宋公遺愛碑頌》:“雖有文身鑿齒,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館水,種落異俗而化齊,言語不通而心喻矣。”參閱后漢書·明帝紀(jì) 李賢 注。
(2).古代北方國名。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有 儋耳 之國, 任 姓, 禺號 子,食穀?!?br />(3).古代南方國名。又名 離耳 。 漢 元鼎 六年內(nèi)屬,稱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島 儋縣 。史記·貨殖列傳:“ 九疑 蒼梧 以南至 儋耳 者,與 江 南大同俗,而 楊 越 多焉。”文選·左思〈吳都賦〉:“ 儋耳 黑齒 之酋, 金鄰 象郡 之渠?!?劉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唐 沈佺期 《初達(dá)驩州》詩:“水行 儋耳 國,陸行 雕題 藪。” 宋 蘇軾 《桄榔庵銘》:“ 東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掄 《蠻中作》詩:“從來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龍場 自有人?!?span id="byyg6mc" class="book">《說文·耳部》“聸,垂耳也。從耳詹聲。南方有 聸耳國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變?yōu)?聸耳 ,再變則為 儋耳 矣。”
《漢語大詞典》:儋書(儋書)
指 老子 道德經(jīng)。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疑 周 太史儋 即 老子 ,故稱。 宋 劉克莊 《水龍吟》詞:“晚悟 儋 書玄妙。懶從他, 鐘離 傳道?!?/div>
分類:老子
《漢語大詞典》:儋何
擔(dān)荷,以肩負(fù)物。國語·齊語:“負(fù)任儋何,服牛軺馬,以周四方?!?韋昭 注:“背曰負(fù),肩曰儋。任,抱也。何,揭也?!?span id="hfxfp2h" class="book">《釋名·釋丘》:“偏高曰阿丘。阿,何也。如人儋何物,一邊偏高也?!?/div>
《漢語大詞典》:儋藍(lán)(儋藍(lán))
即 襜襤 。古北方部族名。 唐 高適 《睢陽酬別暢大判官》詩:“ 李牧 制 儋藍(lán) ,遺風(fēng)豈寂寥?!?/div>
《漢語大詞典》:儋負(fù)(儋負(fù))
擔(dān)負(fù)。肩挑背負(fù)。 漢 焦贛 《易林·乾之謙》:“儋負(fù)善躓,跌踒右足?!?span id="2i1k7eo" class="book">《宋書·孟懷玉傳》:“子 係祖 歸京師,有筋榦異力,能儋負(fù)數(shù)人?!?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一:“又佯為儋負(fù)者,沒其餘貲,妻子貧餒,至不能營葬?!?/div>
《漢語大詞典》:析圭儋爵
文選·揚(yáng)雄〈解嘲〉:“析人之珪,儋人之爵?!?張銑 注:“言當(dāng)分人君之珪,以為上列之諸侯,荷人君之重爵?!焙笠蛞浴拔龉缳倬簟敝^任官受爵。 明 宋濂 《葉秀發(fā)傳贊》:“當(dāng) 金 人陷 蘄 ,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納款賣降之不暇,有若 秀發(fā) 者僅一丞耳,則不顧妻子,嬰城固守。”參見“ 析圭 ”。
分類:任官受爵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頒玉圭。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惫?,一本作“ 珪 ”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諸侯。” 王先謙 補(bǔ)注:“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蓋古語。析,即分頒之義,非中分為二。疑 如 ( 如淳 )説誤。”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馬員外孫員外北征》詩:“析珪行仗節(jié),持印且分麾?!?明 高啟 《詠隱逸·武攸緒》:“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獨去謝親寵,龍門事宜棲?!?/div>
《國語辭典》:儋縣(儋縣)  拼音:dān xiàn
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qū)的一縣。在海南島西岸,歷史上漢武帝曾設(shè)儋耳郡。
《國語辭典》:隱君子(隱君子)  拼音:yǐn jūn zǐ
1.隱居的高士。《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老子,隱君子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2856' target='_blank'>儲光羲 寄孫山人詩:「借問故園隱君子,時時來往住人間。」
2.諷稱有鴉片煙癮的人。今多指煙癮很大的人。也作「癮君子」。
《國語辭典》:隱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隱居避世的人?!盾髯?。正論》:「天下無隱士、無遺善?!埂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