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07—1072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diào)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lǐng)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全宋詩
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為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刀ㄔ辏ㄒ弧鹚摹穑瑥宛^閣???。慶歷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五年,慶歷新政失敗,因力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quán)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為觀文殿學士,轉(zhuǎn)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W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為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tǒng)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shù)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xù)添校記,亦以續(xù)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于卷末。詞學圖錄
歐陽修(1007-1072)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卒謚文忠。廬陵(今江西吉安)人?!?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有《新五代史》、《集古錄》、《歐陽文忠集》、《六一詞》。全宋文·卷六六三
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學,天圣八年第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試學士院,充館閣???。以范仲淹謫降事致書責諫官高若訥,貶峽州夷陵令,移光化軍乾德令。康定初召還復職,慶歷間歷知諫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出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以支持「慶歷新政」,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初召為翰林學士,修《唐書》。累擢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議青苗法與王安石異,再徙蔡州。熙寧四年致仕歸潁,明年卒于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嘗集三代以來金石銘刻為一千卷,撰《新唐書》紀、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詩本義》十四卷,后人集其文為一百五十三卷。見吳充撰行狀、韓琦撰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九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