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六道輪回(六道輪迴)  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
佛教用語。一切尚未證得解脫的眾生,由于業(yè)力的關系,永遠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六種范圍內(nèi)轉化不休。元。無名氏〈點絳唇。道妙玄微套。混江龍〉曲:「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輪回?!?/div>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認為眾生由于過去世所作的業(yè),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tài)。存在的狀態(tài)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生死?!镀鹗澜?jīng)》卷九:「一切眾生于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盡』?!埂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肝驎r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挂卜Q為「六趣」。
《漢語大詞典》:諸趣(諸趣)
佛教語。六道輪回的別稱。佛教的輪回說認為人死后神識進入輪回各道。由于自我善惡業(yè)力的不同,在六道中升降浮沉。《楞伽經(jīng)》卷四:“墮生死海諸趣曠野,如汲井輪?!?章太炎 《菌說》:“六道升降,由于志念進退,其説亦近,而所化者乃其胤胄,非如佛家謂靈魂墮入諸趣也?!?/div>
《國語辭典》:人天  拼音:rén tiān
1.人和天?!稌x書。卷五四。陸云傳》:「是以帝堯昭煥而道協(xié)人天,西伯質文而周隆二代?!?br />2.糧食。《舊唐書。卷三○。音樂志三》:「粒食伊始,農(nóng)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
3.國君。唐。劉禹錫〈砥石賦〉:「君為人天,安有執(zhí)礪世之具,而患乎無賢歟?!?br />4.生死的代稱。因生者在世,死者歸天。如:「人天永隔」。
《國語辭典》:民天  拼音:mín tiān
語本《史記。卷九七。酈生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怪讣Z食?!端问?。卷一三七。樂志十二》:「士爰稼穡,允協(xié)民天?!?/div>
分類:糧食
《國語辭典》:火坑  拼音:huǒ kēng
1.烈火?漫的深坑?!侗饼R書。卷四九。方伎列傳。由吾道榮》:「至遼陽山中,有猛獸去馬十步,所追人驚怖將走。道榮以杖畫地成火坑,猛獸遽走?!?br />2.佛教喻指六道輪回中,受無量苦之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百喻經(jīng)。蛇頭尾共爭在前喻》:「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埂洞笳旅懘蟛亟?jīng)。阿含部上。晡利多經(jīng)》:「若墮火坑,必死無疑,設不死者,定受極苦?!挂沧鳌富鹂印?。
3.比喻悲慘的處境?!秳⒅h諸宮調。第一一》:「兒夫肯發(fā)慈悲行,救度三娘離火坑!」《紅樓夢》第四六回:「看的眼熱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挂沧鳌富鹂印埂?br />4.名利情欲的塵世。元。張養(yǎng)浩〈十二月兼堯民歌。從跳出功名火坑〉曲:「從跳出功名火坑,來到這花月蓬瀛?!埂都t樓夢》第一一五回:「你打諒我是什么沒主意戀火坑的人么!」
5.喻指妓院?!独蠚堄斡洝返谝凰幕兀骸竷晌焕蠣斊兴_,救命恩人,拾得花銀子把我救出火坑,不管做什么,丫頭、老媽子我都情愿!」也作「火坑」。
《國語辭典》:出道  拼音:chū dào
1.學徒從師學藝,期滿藝成稱為「出道」。也作「出師」。
2.開始從事某種行業(yè)。如:「他剛出道時,不過是個無名小卒。」
《國語辭典》:幽途  拼音:yōu tú
幽冥之途,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而言。
《國語辭典》:三惡道(三惡道)  拼音:sān è dào
佛教宇宙觀中的三種極苦的生存狀態(tài):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合稱?!睹罘ㄉ徣A經(jīng)》卷一:「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也作「三涂」。
《國語辭典》:改頭換面(改頭換面)  拼音:gǎi tóu huàn miàn
本指一代新人換舊人,面孔不斷變換。語本《全唐詩。卷八○六。寒山詩》:「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购蟊扔鞅砻嫔想m改變,而實質未變?!吨熳诱Z類。卷一○九。論取士》:「今人作經(jīng)義,正是醉人說話。只是許多說話改頭換面,說了又說,不成文字。」《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拿出做八股時套襲成文的法子,改頭換面,做成若干種,也想去賣錢?!挂啾扔鞒旱赘淖?。如:「他出獄后決定改頭換面,重新做人?!?/div>
《國語辭典》:三善道  拼音:sān shàn dào
佛教稱輪回中處境較好的三類眾生。即天、人、阿修羅。《大智度論》卷三○:「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羅?!?/div>
六道輪回
【佛學常見辭匯】
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的眾生都是屬于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總之在六道里頭轉來轉去,像車輪一樣的轉,永遠轉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
【俗語佛源】
輪回,梵語Samsara,又譯為輪轉、流轉。輪回的原始思想產(chǎn)生于古印度婆羅門教,而佛教則發(fā)展了這一理論,謂「輪回」的主體是虛妄的「執(zhí)持識」,「輪回」的動力是「業(yè)感」,「輪回」的結束是「解脫」。佛教認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在「六道」中輪回,循環(huán)往復,如車輪旋轉不息,造善業(yè)得樂報,如天、人二道,造惡業(yè)得苦報,如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正如《觀佛三昧經(jīng)》卷六所說:「輪回六趣,如旋火輪?!埂噶ぁ辜础噶馈?,是生死輪回的六個去處: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修羅。俗語中常用「六道輪回」。如元·李壽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脫離生死,免卻六道輪回?!褂秩缭o名氏《藍采和》第一折:「則你那六道輪回怎脫免,使不的你九伯風顛?!狗从吵錾垒喕?、因果報應之說在民間影響之大。(李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