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徽宗崇寧三年進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quán)。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全宋詩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9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仲達,一作仲理?;兆诔鐚幎赀M士。宣和間累官至尚書右丞,出守江寧府。高宗建炎元年以軍亂被囚落職。二年復起為直秘閣,守濮州。金兵陷城,為所執(zhí),金將嘉其忠義放歸。卒贈少保。有《鹵薄圖》、《祭服制度》,及與弟虛中合纂《綸言集》等。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達,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宣和中,歷校書郎、符寶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書舍人遷給事中,繼遷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國史,充議禮局詳議官,再遷吏部尚書。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誥,兼侍講,累官尚書右丞。靖康元年,罷右丞,以資政殿學士知江寧府,又知潼川府。紹興初請祠,得提舉鳳翔府上清太平宮。九年卒,贈少保。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六、選舉一之一四、選舉二○之二、禮三四之二、儀制一一之五及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33 【介紹】: 宋河間人,字朝美。徽宗崇寧四年上舍登第。調(diào)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高宗建炎中,知東平府,金人圍急,死守數(shù)月,城破,猶力戰(zhàn),突圍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有治聲。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次年除簽書樞密院事,獻“十議”以圖中興。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有遺稿《瀛海殘編》。全宋詩
權(quán)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今屬河北)人?;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M士,授青州教授。歷睦親西宅宗子正,提舉河東學事,除太學博士,改國子司業(yè)。宣和初,遷左司員外郎使遼,還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間歷知東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入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除簽書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上》卷一)。有《瀛海殘編》十卷,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樞密兼參知政事權(quán)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權(quán)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府樂壽(今河北獻縣)人。崇寧四年登太學上舍第,授從事郎、青州教授,調(diào)滄州教授。歷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金人破城,突圍奔行在,除寶文閣直學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謚質(zhì)肅。著有《瀛海殘編》十卷。見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楊公墓志銘》,楊萬里《權(quán)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約1081—約1141 【介紹】: 宋成都新繁人,字景山。徽宗崇寧二年進士。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史館修撰、給事中。參與重修《哲宗實錄》,繼修《徽宗實錄》。為荊湖北路安撫使,知潭州,秦檜嘗令人諭意,欲與共政,為濤所辭。上書論時事之害政者,高宗嘉其忠直。秩滿,提舉太平觀。有文集、《西掖制書》等。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句濤(一○八三——一一四一),字景山,成都府新繁(今四川成都)人。崇寧二年進士,調(diào)嘉州法掾。建炎初,通判黔州。紹興六年召對,除兵部郎中。七年,遷右司員外郎,擢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除史館修撰,修《哲宗實錄》、《徽宗實錄》,遷給事中。以徽猷閣待制知池州,改提舉江州太平觀。十一年四月卒于秀州,年五十九。有《西掖制書》十卷、《奏議》十卷、《文集》十卷。見《蜀中廣記》卷九九,《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yīng)召為迪功郎,賜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luò),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jù)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quán)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忠《關(guān)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詞學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shù)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quán)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3 【介紹】: 宋徽州績溪人,字汝明,號三山老人。徽宗大觀三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欽宗時奏言戰(zhàn)禍始于趙良嗣,請殺之以快天下。遷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論其嘗事張邦昌偽廷,降集英殿修撰,知廬州。守廬二年,修城治戰(zhàn)具,出兵擊盜,人心始安。累遷廣西經(jīng)略使,因素為秦檜所惡,又遭轉(zhuǎn)運副使呂源誣陷,下獄死。全宋詩
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晚號三山老人績溪(今屬安徽)人。徽宗大觀三年(一一○九)進士,調(diào)山陰主簿。歷秀州教授,選為睦親宅宗子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廬州。三年,移建康府。四年,改臨安府,以事奪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起充京畿數(shù)略安撫使。二年,再知廬州。五年,移靜江府(同上書卷一○一)。八年,以事罷;十年,再知靜江(同上書卷一一九、一三五)。十三年,以忤秦檜死于靜江獄,年六十一。秦檜敗后追贈少師。著有《三山老人語錄》等,已佚。清道光十九年裔孫胡培翚輯有《胡少師總集》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新安文獻志》卷七八有傳。今錄詩十四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四
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徽州績溪(今安徽績溪)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歷州縣官,為監(jiān)察御史。遷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論其嘗事偽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廬州。擢徽猷閣待制,知建康府,改臨安府,充京畿數(shù)路宣撫使,遷廬壽鎮(zhèn)撫使,改淮西安撫使。紹興五年知靜江府。為臺官論罷。十年復為廣西經(jīng)略使、知靜江府。十三年,運副呂源以書抵秦檜,訟舜陟受金盜馬,非訕朝政。秦檜素惡舜陟,奏遣大理寺官往推劾,辭不服,死獄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又見清胡培翚《胡少師年譜》。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士,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氤缍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士院,俄除翰林學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5—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承公。胡唐老弟?;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高宗紹興八年,以樞密直學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創(chuàng)轉(zhuǎn)般折運法,軍儲稍充。十一年,對金用兵,世將復隴州,破岐下諸屯,又取華、虢,兵威稍振。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謚忠獻,改謚忠烈。全宋詩
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范汝為起事,為福建路撫諭使。遷中書舍人,以事出知鎮(zhèn)江府。入為刑部侍郎,出知洪州,復知鎮(zhèn)江。召為給事中。尋出為四川安撫,兼知成都府。九年,宣撫川、陜。十一年致仕,十二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年五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八二六
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之曾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紹興初為監(jiān)察御史,充福建路撫諭使。遷右司員外郎。又遷起居郎,中書舍人。坐為秦檜黨落職奉祠。未幾,除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入為禮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使。召還,除兵部侍郎,復知鎮(zhèn)江。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復遷兵部侍郎。八年初,以樞密直學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九年,吳玠卒,權(quán)四川宣撫使。尋以寶文閣學士為川陜宣撫副使。升端明殿學士。世將精于吏事,在川陜五年頗有政績武功,為時所稱。紹興十二年卒于任,年五十八。謚忠獻,改謚忠烈?!?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53 【介紹】: 宋江寧溧陽人,字端修。少聰慧,讀書一覽成誦,屬文敏捷?;兆谡投晟仙岬堑?。擢大理寺丞,朝廷禮制皆令掌之。遷秘書丞,歷權(quán)工部侍郎,官至敷文閣待制,奉祠卒。全宋詩
錢時敏(一○八六~一一五三),字端脩,溧陽(今屬江蘇)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擢上舍第(《景定建康志》卷三二),為大理寺丞,遷秘書丞。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擢兵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九)。十七年,以權(quán)尚書吏部侍郎充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同上書卷一五六)。二十三卒(同上書卷一六五),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傳。全宋文·卷三八三一
錢時敏(一○八六——一一五三),字端修,溧陽(今江蘇溧陽)人。戩子。政和二年以明經(jīng)由上舍登第。遷秘書丞,除駕部郎。紹興間,歷兵部員外郎、權(quán)工部、兵部侍郎,除敷文閣待制。二十三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二之二七、禮六之四,《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南宋館閣錄》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鎮(zhèn)江丹陽人,字德廣。以鎮(zhèn)江府學內(nèi)舍生召對授官。累遷秘閣修撰。欽宗靖康中,知平江。高宗建炎初,苗傅、劉正彥兵變,東野與張浚共謀弭亂。以功超拜徽猷閣待制,入為工部侍郎、兼權(quán)建康府。從張浚平李成有功,任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奉祠,起知揚州,尋落職致仕卒。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湯東野(?——一一三五),字德廣,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崇寧中召對稱旨,授衛(wèi)尉寺主簿,轉(zhuǎn)辟雍丞;除直秘閣、提舉秦鳳路常平。遷秘閣修撰。靖康中知平江,會苗傅、劉正彥作亂,與張浚協(xié)謀弭縫。以功拜徽猷閣待制,入為工部侍郎。再知平江,兼本路安撫使,進徽猷閣直學士,兼制置使。紹興初知揚州,兼淮南東路安撫使。紹興五年十二月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六,《宋史翼》卷七有傳。
人物簡介
字公弼,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宋朝官員、使節(jié)。曾奉旨多次出訪高麗,官至兵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靖康元年(1126年),出使金國求和,入太原宣諭勸降,為守將王稟嚴拒,后落職奉祠。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議和,起為南京留守。紹興十年(1140年),金人毀約南侵,路允迪舉城降于葛王完顏褒(即后來的金世宗完顏雍),遂被完顏褒送往汴京,后狀無聞。全宋文·卷三四○四
路允迪(?——一一四一),應(yīng)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靖康初為簽書樞密院事,未幾奉祠去。建炎元年起為京城撫諭使、守吏部尚書。二年罷,提舉杭州洞霄宮。三年一月再簽書樞密院事,五月為淮西制置使,七月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元年致仕。九年起為應(yīng)天府路安撫使兼知應(yīng)天府,充南京留守。十年五月,以應(yīng)天府降金,金人送至汴京,七日而死。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三、一九、二三、二五、三五、五○、一二七、一三五。
人物簡介
【生卒】:1087—1151 【介紹】: 宋揚州人,字剛中?;兆谛腿赀M士。累遷起居郎,上疏數(shù)千言,論省費尤切。素與秦檜善,檜入相,居正疾其詭詐,言于高宗,出知婺州。后起知溫州,終為檜所忌,奪職奉祠十年。檜死,復故職。其學根據(jù)《六經(jīng)》,為楊時所重,學者稱竹西先生。不滿王安石經(jīng)義,著《詩辨學》、《書辨學》、《周禮辨學》、《辨學外集》。又有《春秋本義》、《竹西論語感發(fā)》、《孟子疑難》、《竹西集》、《西垣集》等。全宋文·卷三八八三
王居正(一○八七——一一五一),字剛中,號竹西,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紹興初,除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起居郎,出知婺州。召為太常少卿,遷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又遷兵部侍郎。再出知饒、吉、溫州。宰相秦檜忌之,奪職奉祠凡十年。紹興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毛詩辨學》、《尚書辨學》、《周禮辨學》、《春秋本義》、《論語感發(fā)》、《孟子疑難》及《竹西集》、《西垣集》等。見呂祖謙撰《王公行狀》(《東萊集》卷九),《宋史》卷三八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57 【介紹】: 宋饒州浮梁人,字元吁?;兆谛土赀M士。調(diào)湖州刑曹,累遷太學博士。召對,論事切直,擢翰林學士。時鄱之學宮毀于兵火,有旨令權(quán)貴者以為墓地,克俊封還制書,學宮得不徙。高宗紹興中遷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卒謚章靖,一云忠靖。有《易通解》及文集。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程克?。ㄒ弧鸢司拧灰晃迤撸?,字元吁,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人。宣和六年進士,歷湖州理曹,太學博士。擢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侍講,入翰林為學士、知制誥。紹興十二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丐祠,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起知建康、湖州。二十六年四月拜參知政事,數(shù)月以資政殿學士致仕。踰年卒,年六十九,謚章靖。有《易通解》十卷,文集五十卷,《內(nèi)外制集》二十卷。見《程公克俊家傳》(《新安文獻志》卷九四),《宋史》卷三○、三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真州人,字立道?;兆诖笥^中賜上舍出身。高宗紹興三年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論劾不避權(quán)貴。以兵部尚書知處州,抑強扶弱,所部肅然。召除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尋遭劾罷,以資政殿學士再知處州。請祠,提舉臨安洞霄宮。卒謚忠肅。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宗室,字叔問。趙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進士。警敏強記,工書。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高宗建炎中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累遷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奉祠歸。有《崇蘭集》。全宋詩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號西隱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授簽書大名府判官。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遷刑部侍郎。南渡后,歷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歸。高宗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蘭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錄》一卷行世。事見《北山集》卷三三《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燕懿王之后。中大觀元年進士第,為宗室第一。起家簽書大名府判官廳公事。后為刑部員外郎。南渡后以駕部員外郎召,遷左司員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請外補,以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寓止衢州凡七年。紹興十二年以疾告老,遷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見程俱《趙公墓志銘》(《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