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798
典故
21
詞典
477
佛典
20
其它
280
共20,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佛類詞典
隨其心凈
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十二見 其一
六十二見 其二
六十二見 其三
六十二見 其四
六十二見 其五
六十二見 其六 釋六十二見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其心諂曲
常為他人求其長短
佛出其土
執(zhí)有法與有等性其體定一
執(zhí)有法與有等性其體定異
為制其學(xué)處
隨其心凈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諸佛各隨其心凈而得凈土也。維摩經(jīng)佛國品曰:「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div>
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無所住是不滯住善惡、是非、空有、斷常、迷悟等等對待的兩邊,連中道亦不住。而生其心者,即是生其空寂靈知妙明真如的心。
六十二見 其一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大品般若經(jīng)佛母品,開十四難而為六十二。
一、于五蘊(yùn)計常無常四句成二十 計色之常無常,即言世間之常無常也。計他四蘊(yùn)之常無常,即計神之常無常也。此于過去之五蘊(yùn)之所計也。
二、于五蘊(yùn)計有邊無邊四句成二十 計色為有邊無邊,謂空間之十方上下邊際,有窮極無窮極也。其他四蘊(yùn)亦例此,此于現(xiàn)在五蘊(yùn)之所執(zhí)也。
三、于五蘊(yùn)計色如去不如去四句成二十。
一、計色為如去,謂人來而生于此間,去而至于后世亦如是也。
二、計色為不如去,謂過去無所從來,未來亦無所去也。
三、計色為如去不如去,謂身神和合而為人,死后神去而身不去也。
四、計色為非如去非不如去,見有第三句過而計此句也。計他四蘊(yùn)亦例此,此于未來五蘊(yùn)之所計也。
四、神與身一、神與身異成二句。
共合六十二見也。
一、色┐
二、受│┌常………無?!o常…………非常非無常
三、想├┤有邊……無邊………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
四、行│└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五、識┘
六十二見 其二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身邊所攝者之六十二見。
一、于五蘊(yùn)各有四句成二十。
二、歷三世成六十。
三、加根本斷常二或有無二,成六十二。
┌色┐┌陰大我小我在陰中(五)┐┌過去(二十)
│受││我大陰小陰在我中(五)││
┌六十┤想├┤ ├┤現(xiàn)在(二十)
│ │行││離 陰 是 我 (五)││
六十二見┤ └識┘└即 陰 是 我?。ㄎ澹┅缉肝磥恚ǘ?br />│ ┌斷┐ ┌有
└二 ┤ ├或┤
└常┘ └無
六十二見 其三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邊邪所攝者之六十二見。
一、于五蘊(yùn)各有?;蜻吇蛉缛ニ木涑啥?。
二、歷三世成六十。
三、加根本斷常二或有無二,成六十二。
┌一、?!瓱o常………常無?!浅7菬o常
三種四句┤二、有邊……無邊………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
└三、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色┐┌常(或邊或如去)(五)┐┌過去(二十)
│受││無 ?!。ㄎ澹┅Ι?br />┌六十┤想├┤ ├┤現(xiàn)在(二十)
│ │行││?! o 常?。ㄎ澹┅Ι?br />六十二見┤ └識┘└非?!》恰o?!。ㄎ澹┅缉肝磥恚ǘ?br />│ ┌邊
│ ┌斷┐ ┌有┤
└二 ┤ ├或┤ └如去
└常┘ └無
六十二見 其四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六十二見者,本劫本見,末劫末見,種種無數(shù),盡入六十二見中。
一、本劫本見, 種種無數(shù),盡入十八見中。
二、末劫末見,種種無數(shù),盡入四十四見中。
本劫者,過去之時也。本見者,于彼之過去起常見也。末劫者,未來之時也。末見者,于未來世起斷見也。此四十四合前十八為六十二。
一、常論…………………………四┐
二、亦常亦無常論………………四│
三、邊無邊論……………………四├十八見
四、種種論………………………四│
五、無因而有論…………………二┘
一、有想論……………………十六┐
二、無想論………………………八│
三、非有想非無想論……………八├四十四見
四、斷滅論………………………七│
五、現(xiàn)在泥洹論…………………五┘
六十二見 其五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瑜珈論言:「薩迦耶見為根本,有六十二諸惡見趣。」
如是十八諸惡見趣,是計前際而說我者也。
此四十四諸惡見趣,是計后際而說我之論者也。
此四十四,合前十八,為六十二。
一、四遍常見論…………………(即常論四)┐
二、四一分常見論……………(即常無論四)│
三、二無因論……………(即無因而有論二)├十八
四、四有邊無邊想論………(即邊無邊論四)│
五、四不死矯亂論……………(即種種論四)┘
一、十六有想論…………………┐
二、八無想論……………………│
三、八非有想非無想論…………├四十四
四、七斷見論……………………│
五、五現(xiàn)法涅槃?wù)摗?/div>
六十二見 其六 釋六十二見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六十二見所立之六十二論,下分釋之。
一、常論四:
一、外道入禪定,得憶識過去二十劫以來之事,而計其中之眾,為常住不滅也。
二、某外道憶識過去四十劫以來之事,計之為常住也。
三、某外道憶識過去八十劫以來之事,計之為常也。
四、某外道以捷疾智或天眼,計現(xiàn)在之眾生及世間為常住也。
二、亦常亦無常四:
一、自梵天沒而來生于人間,得宿住智,觀前之來處,言彼大梵天王自然而有,一向是常,我等為彼所化,故為無常。
二、彼天眾為戲笑放逸,失定而沒,落于此土者,后得宿住智,知前之來處,計曰,彼眾之不戲笑放逸者,在彼為常住,我等戲笑,故致此無常。
三、彼天眾生欲染之心者,為之失定而沒,在于無間,后得宿住智。計言彼天眾之無相無染者為常住,我等生欲染之心,乃致此生死無常。
四、某人以捷疾智,分別思量,計我及世間為常無常也。
三、邊無邊四:
一、有人入定,觀世間有邊際,而起邊見。
二、有人入定,觀世間無邊際,而起無邊見。
三、有人入定,觀世間之上下有邊,四方無邊,或四方有邊,上下無邊,起亦有邊亦無邊之見。
四、有人以捷疾智,觀察世間,起非有邊非無邊之見。
四、種種之四者。
一、有人自不知世間有報無報,而他人來問此事,恥以不知答之,強(qiáng)隨自己之所解而答之也。
二、有人自不知有他世無他世,而有人來問此事,若記別有無,則恐為妄語。反問于彼,而隨彼之所見,答以如是也。
三、有人不知善與非善之法,而有人來問此事,以非善非惡答之也。
四、有人自愚鈍不知他之問,他若有問,則隨他之言而答之也。
世有四種之人,于他問而住于如此見解,是為種種論之四見,瑜伽論名為不死矯亂論,外道所事之天,名不死。事不死天者,遇他人問不死天之事。一種人以怖己之無知故,一種人以心有諂曲故,一種人以心懷恐怖故,一種人以愚鈍故,為種種矯亂之答也。
五、無因見論二:
一、有人先自無想天中,生于人間,后修禪定,見前生之無想無心,世間無因而計為有也。
二、有人以捷疾智分別之,世間無因而執(zhí)為有也。
六、有想論十六。
一、計我終于此而后有色身,有想念。
二、計無色身,唯有想念。
三、計亦有色有想,亦無色有想。
四、計非有色有想,非無色有想。
是為以想對色之四句:
五、計我死于此,而后有邊際,有想念。
六、計無邊際,有想念。
七、計亦有邊有想,亦無邊有想。
八、計非有邊有想,非無邊有想。
是為以想對邊無邊之四句:
九、計我終于此,而后有苦有想。
十、計有樂有想。
十一、計亦有苦有想,亦有樂有想。
十二、計非有苦有想,非有樂有想。
是為以想對苦樂之四句:
十三、計我死于此,而后有一想。
十四、計有若干想。
十五、計有小想。
十六、計有無量想。
是為以想對多少之四句。
七、無想論八。
無想對于色身四句:
一、我終于此后,有色而無想。
二、亦無色亦無想。
三、亦有色無想,亦無色無想。
四、非有色無想,非無色無想。
無想對于邊無邊四句:
五、我終于此后,有邊際而無想。
六、無邊無想。
七、亦有邊無想,亦無邊無想。
八、非有邊無想,非無邊無想。
彼既為無想論,故無對苦樂之四句,亦無對多少之四句,以是皆為有想上之見解故也。
八、非有想非無想八。
對于色四句,對于邊四句,皆同無想論,亦無苦樂之四句,多少之四句,以亦非想非無想故也。
九、斷滅七:
一、我今此身為四大所成,父母所生,衣食之所養(yǎng),是為無常,終歸于斷滅。
二、我今此身,不得滅盡,生于欲界天,乃終斷滅。
三、欲界天之身,未得滅盡,至于色界天,諸根具足,彼之報盡,竟歸于斷滅。
四、在色界地中,未得滅盡,生于無色界之空無邊處,而可斷滅。
五、在空無邊處中,未得滅盡,在生于識無邊處,而可斷滅。
六、在識無邊處中,未得滅盡,生于無所有處,而后可滅盡。
七、無所有處中,尚不可滅盡,生于非想非非想處,彼之非想報盡,斷滅無馀。
十、現(xiàn)在泥洹五:
一、有人言我今此身泥洹,何則?我于現(xiàn)在之五欲自恣受快樂,此身即是泥洹,過之更無泥洹,是指欲界為泥洹也。
二、有人指色界之初禪天為泥洹。
三、有人指色界之第二禪天為泥洹。
四、有人指色界之第三禪天為泥洹。
五、指色界之第四禪天為泥洹。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俗語佛源】
謂見到似乎是怪異的現(xiàn)象,不大驚小怪,安然不動,自然無事。本見于禪宗典籍。如《
五燈會元·泐潭英禪師法嗣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后俗語中多用作「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谷纭?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九四回:「賈政道:『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挂嗍椤敢姽植还帧浮H缧炫d業(yè)《金甌缺》第八章:「兄弟在東京住上三年,把棱角都磨平了,那時是見怪不怪,自然心平氣和了?!梗ɡ蠲鳈?quán))
其心諂曲
【三藏法數(shù)】
其心諂曲者,謂因前世邪見,心不正直,故感今生心常諂曲也。
常為他人求其長短
【三藏法數(shù)】
常為他人求其長短者,謂因前世不能容物,稍不如意,即興嗔恨,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長短,動輒得咎也。
佛出其土
【三藏法數(shù)】
謂南洲乃是中華文物之國,一切圣賢,皆出其中,其人易化,所以佛之降生,必在斯土。其馀三洲,則不示現(xiàn),所以勝之也。
執(zhí)有法與有等性其體定一
【三藏法數(shù)】
執(zhí)有法者,謂外道于五陰等法,執(zhí)為實(shí)有也。有等性者,謂執(zhí)五陰等法,皆有自性也。其體定一者,謂法之與性其體各無差別,故云定一。(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執(zhí)有法與有等性其體定異
【三藏法數(shù)】
謂外道執(zhí)法與性其體各自不同,故云定異。
為制其學(xué)處
【三藏法數(shù)】
制謂制立,學(xué)處即當(dāng)學(xué)戒也。以比丘不應(yīng)制新臥具,棄擲舊者;佛欲制其學(xué)戒,故不赴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