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2詞典 2分類詞匯 240
《漢語大詞典》:秦典
秦 代的典籍。 隋 牛弘 《依古制修立明堂議》:“今案不得全稱 周 書,亦未可即為 秦 典?!?/div>
分類:典籍
《國語辭典》:維摩經(jīng)(維摩經(jīng))  拼音:wéi mó jīng
佛教典籍。現(xiàn)存的漢譯本有三:一、三國吳支謙所譯的《維摩詰經(jīng)》,二卷。二、后秦鳩摩羅什譯的《維摩詰所說經(jīng)》,三卷。三、唐玄奘譯的《說無垢稱經(jīng)》,六卷。本經(jīng)是早期大乘經(jīng)典之一。經(jīng)中維摩詰示現(xiàn)生病,以引來佛弟子和菩薩的探望,在病榻之前透過幽默、精采的辯論,批評當(dāng)時流行的各種佛教思想。再配合不可思議的神通,中觀思想得以深刻有趣的表達(dá),是中國和印度最流行的佛教經(jīng)典之一。甚且編成戲劇。本經(jīng)除漢譯本外,尚有梵語本和藏譯本傳世。
《國語辭典》:楞伽經(jīng)(楞伽經(jīng))  拼音:léng qié jīng
佛教典籍。法相宗所依的六經(jīng)之一。早期禪宗據(jù)以傳法。共有三種漢譯本:一、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四卷。二、北魏菩提流支譯的《入楞伽經(jīng)》,十卷。三、唐代實叉難陀譯的《大乘入楞伽經(jīng)》,七卷。是闡述如來藏思想的要籍。
《漢語大詞典》:法志
謂記載法令的典籍。國語·晉語四:“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也。”
《漢語大詞典》:秘紀(jì)(秘紀(jì))
深奧的典籍。 唐 謝偃 《正名論》:“先生方該秘紀(jì)於千載,釋凝滯於萬古?!币槐咀鳌暗z紀(jì)”。
分類:深奧典籍
《漢語大詞典》:蕞殘(蕞殘)
殘余。謂典籍之殘章斷節(jié)、只言片語。 漢 王充 論衡·書解:“古今作書者非一,各穿鑿失經(jīng)傳之實,違圣人質(zhì),故謂之蕞殘,比之玉屑。故曰:‘蕞殘滿車,不成為道;玉屑滿篋,不成為寳。’”
分類:殘余典籍
《漢語大詞典》:道籍
道教的典籍。 趙家焯 《〈道教大辭典〉序》:“ 正一法師 李叔還 大居士,秉此毅力,竭十載窮年累月之功,蒐集有關(guān)道籍者,五千六百馀辭,綜四十七萬馀字,蔚成斯書。”
分類:道教典籍
《漢語大詞典》:真函
道教的典籍文書等。 五代 薛昭蘊(yùn) 《女冠子》詞:“云羅霞縠,新授明威法籙。降真函,髻綰青絲髮,冠抽碧玉篸?!?/div>
《國語辭典》:四分律  拼音:sì fēn lǜ
佛教典籍。后秦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共譯,六十卷,屬印度佛教法藏部的律典。內(nèi)容記載僧團(tuán)戒律規(guī)范和制戒因緣,主要分成四部分,故稱為「四分律」。唐代律宗所依據(jù)的基本律典,唐代以后并成為中國僧團(tuán)共同奉行的律典。
《漢語大詞典》:梵冊
亦作“ 梵策 ”。 佛教典籍。 宋 俞文豹 《唾玉集·無佛論》:“﹝ 張商英 ﹞嘗見梵冊整齊,嘆吾儒之不若?!?明 沈德符 野獲編·鬼怪·奇鬼:“余問之學(xué)佛人云,此名拱尸鬼,然徧考梵冊不得?!?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十空曲》:“ 尤悔庵 先生《駐云飛·十空曲》:擾擾匆匆,遮莫晨鷄與暮鐘。梵策無須唪,公案何勞頌。”
《漢語大詞典》:邊氏腹(邊氏腹)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 韶 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謿之曰:‘ 邊孝先 ,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韶 潛聞之,應(yīng)時對曰:‘ 邊 為姓, 孝 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 周公 通夢,靜與 孔子 同意。師而可謿,出何典記?’謿者大慙?!焙笠浴斑吺细埂狈Q滿肚子學(xué)問猶如裝滿典籍的書簏。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一:“正便 邊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遐篇
過去的記載;遠(yuǎn)世的典籍。 南朝 梁簡文帝 《和藉田》:“《經(jīng)》聞往説,觀寶著遐篇?!?/div>
《國語辭典》:題解(題解)  拼音:tí jiě
1.將各類問題與詳細(xì)解答匯編成冊,以供讀者參考學(xué)習(xí)。
2.介紹作品題旨大意或背景資料等的文字,具有導(dǎo)讀作用。
《國語辭典》:唯識論(唯識論)  拼音:wéi shì lùn
佛教典籍,一卷。世親著。主張沒有客觀的外境和對象,一切的現(xiàn)象只是心識的變現(xiàn)之唯識思想。在漢譯本有三種,唯識論是后魏瞿曇般若流支譯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陳真諦所譯大乘唯識論以及唐玄奘所譯唯識二十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