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蜀郡成都人,字仲經(jīng)。趙戒子?;傅劢ê统跽靼葑h郎,侍講禁內(nèi)。再遷侍中。嗣爵為侯,歷弘農(nóng)太守,轉(zhuǎn)將作大匠、少府,遷大鴻臚。又轉(zhuǎn)太仆,遷太常。以諫爭違旨,免官。再遷衛(wèi)尉。公卿復(fù)表典篤學(xué)博聞,宜備國師,會病卒。謚獻(xiàn)。
全后漢文·卷六十四
典,字仲經(jīng),蜀郡成都人,太尉戒第二子。(《謝承書》作「戒之叔子」。)建和初,舉有道方正,對策,拜議郎,再遷侍中,襲封廚亭侯。出為弘農(nóng)壓守,轉(zhuǎn)右扶風(fēng),免。徵拜城門校尉,轉(zhuǎn)將作大匠,遷少府,轉(zhuǎn)大鴻臚、太仆、太常,免。靈帝初,再遷長樂少府衛(wèi)尉。卒,謚曰獻(xiàn)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9 【介紹】: 東漢人。靈帝時,任中常侍、鉤盾令。十常侍之一。封侯貴寵,貪暴橫行。為袁紹捕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潁川人,字子度。靈帝時為五官中郎將,熹平四年與蔡邕等奏定《六經(jīng)》文字。延篤少從典受《左氏傳》。
全后漢文·卷五十八
典,字伯并,協(xié)子。熹平中,為侍中、五官中郎將。(案《后漢·蔡邕傳》注引《先賢行狀》,「黃字于度,潁川人,為西鄂長?!堆雍V傳》注引《先賢行狀》,「典字季度」。皆誤涉其父協(xié)事,以季為子,又轉(zhuǎn)寫之誤,當(dāng)據(jù)石刻為正。)
典韋 朝代:東漢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7 【介紹】: 東漢末陳留己吾人。形貌魁梧,勇力過人。漢獻(xiàn)帝初平中從張邈為士。后屬夏侯惇,以功拜司馬。曹操征呂布,為布所圍,韋力戰(zhàn)退布,遷校尉。后操攻張繡,遭夜襲,韋奮戰(zhàn),創(chuàng)重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01 【介紹】: 東漢沛郡龍亢人,字公雅。桓焉孫。少習(xí)《尚書》,舉孝廉為郎。靈帝時拜侍御史?;鹿俦鼨?quán),典無所回避。后與大將軍何進(jìn)謀誅宦官,不遂。獻(xiàn)帝建安中,拜御史中丞,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遷光祿勛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山陽鉅野人,字曼成。初為潁陰令、中郎將,遷離狐太守。官渡之戰(zhàn),歸曹操,為裨將軍,累遷破虜將軍。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年,與張遼等進(jìn)屯合肥,擊破孫權(quán)。好學(xué)問,貴儒雅,不爭功,時稱長者。卒年三十六,謚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吳郡吳人,字由儀。陸瓊子。幼聰敏好學(xué),詞賦甚美。稍長博覽群書。南朝陳時,州舉秀才。后主時,遷司徒左西掾,兼東宮學(xué)士。入隋,為給事郎、著作佐郎。嘗續(xù)司馬遷《史記》迄于隋,書未就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35—約689,一說約636—695后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高宗乾封初,出為益州新都尉。秩滿,漫游蜀中。后患風(fēng)痹,居長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藥中毒,手足致殘。疾轉(zhuǎn)篤,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預(yù)筑墳?zāi)?,偃臥其中,作《釋疾文》、《五悲文》等自傷。后終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潁水而死。工詩文,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王楊盧駱,后人又稱初唐四杰。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4—686,一說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嘗從曹憲、王義方學(xué)《蒼》、《雅》及經(jīng)史。年弱冠,調(diào)鄧王府典簽(據(jù)張鷟《朝野僉載》卷六)。高宗龍朔末(663),拜益州新都縣尉。總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滿去官?!?a target='_blank'>舊唐書》、《新唐書》本傳皆謂因染風(fēng)疾去官,不確。其染風(fēng)疾當(dāng)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陽時。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餌,中毒,風(fēng)疾轉(zhuǎn)篤。后轉(zhuǎn)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再徙陽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潁水而卒。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有《盧照鄰簡譜》,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其詩以抒發(fā)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quán)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盧照鄰為“初唐四杰”之一,擅長七言歌行。與駱賓王同創(chuàng)初唐近體歌行破奇為偶,四句一轉(zhuǎn),上下蟬聯(lián),以賦為詩之基本體式。代表作為《長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詩風(fēng)格典重清峻。詩集以明張燮輯《幽憂子集》為最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本,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本題《盧照鄰集》。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祝尚書有《盧照鄰集箋注》,李云逸有《盧照鄰集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盧照鄰(約630—約680后),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貞觀二十三年前后,為鄧王(元祐)府典簽,王愛重,比之相如。高宗總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風(fēng)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藥餌為事。調(diào)露年間遷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下,疾益篤,不堪其苦,遂自投潁水而死。照鄰長于七言歌行,詞采富艷,境界開闊,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四杰”有《盧照鄰集》二十卷,又《幽憂子集》三卷,已佚。今《幽憂子集》七卷乃明張燮所輯。《全唐詩》編詩二卷。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初授鄧王府典簽。調(diào)新都尉。因風(fēng)疾去官。沈痼攣廢。不堪其苦。投潁水死。年四十。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簽之日,即擅相如之譽(yù),可謂彬彬?qū)W士矣。然神情流蕩,早痾傷困,廢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華,曜靈駐節(jié),竟以不堪,自沉潁水,悲夫!壯士激志,而橫骨朔野;忿妻感淚,而魂逐飄蓬。若生之死,謂之何哉?生感時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憂子》三卷,皆出詞賦之上。
《藝苑卮言》
七言歌行長篇須讓盧、駱。怪俗極于《月蝕》,卑冗極于《津陽》,俱不足法也。
詩藪
盧、駱五言,骨干有馀,風(fēng)致殊乏。至于排律,時自錚錚。
唐音癸簽
范陽較楊微豐,喜其領(lǐng)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
《竹林答問》
六朝之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間唯盧升之出入風(fēng)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盧前”,非虛語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江記室,間以奇氣,振其豐采,唯貪排對,致氣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寫,雖繁弦損調(diào),固無泛音。《長安古意》宛轉(zhuǎn)芊綿,則七言佳體不讓子山,開闔往來,猶以氣勝。
《詩學(xué)淵源》
(照鄰)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天下稱為“四杰”,而盧居首。詩有奇氣,實出陳隋之上。詠史諸作高古,幾窺魏晉之藩。七言長篇,頗似子山。七絕則為李、杜所宗者也。當(dāng)時近體為唐律之漸,未變陳隋之遺,敁其《送梓州高參軍還京》、《大劍送別劉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創(chuàng)也。又有連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數(shù)聯(lián)者,與虞世南應(yīng)制詩同一機(jī)杼,為齊梁與唐律逗變之初。
蕭干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6 【介紹】: 遼后族,字婆典,小字項烈。蕭敵魯子。不從察割之亂,穆宗嘉其忠,拜群牧都林牙。復(fù)以攻烏古有功,遷北府宰相。高梁河之戰(zhàn),與耶律休哥等并力破宋軍。加政事令。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天游,俗姓鄭,成都(今屬四川)人。出世云蓋寺,次遷隆興府云巖寺。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文準(zhǔn)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五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成都人,俗姓鄭,號典牛。幼習(xí)儒業(yè)。試郡庠,復(fù)試梓州,皆予貢籍。尋于廬山出家。參湛堂于泐潭,脫然得悟。居隆興府云巖寺,說法有湛堂之風(fēng)。后庵于武寧,終身不出。年近百歲示寂。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天游自號典牛。成都鄭氏子也。幼業(yè)儒。穎俊逸倫儕輩推重。初試郡庠復(fù)試梓州。二處皆與貢籍。懼不敢承。遂竄名出關(guān)。適會王山谷西還。見其風(fēng)骨不凡談?wù)摮?。邀其同舟。策往廬山削發(fā)。不易舊名。首參死心不契。依湛堂準(zhǔn)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說曰。諸人苦苦就準(zhǔn)上座覓佛法。遂拊膝曰。會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會豈不見乾峰示眾曰。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師聞脫然悟入。出世于云蓋。遷靈巖說法大有湛堂之風(fēng)。嘗和忠道者牧牛頌曰。兩角指天。四腳著地。拽斷鼻繩。牧甚屎屁。張無盡見之甚為擊節(jié)。因退云巖過廬山。而棲賢主者意不欲納。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質(zhì)庫中典牛耶。師聞述偈曰。質(zhì)庫何曾解典牛。秖緣價重實難酬。想君本領(lǐng)無多子。畢竟難禁這一頭。竟去庵于武寧。匾曰典牛。則終其身不出。年近百歲而告寂焉。徑山涂毒見時九十三矣。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天游,字典牛,成都鄭氏子也。幼習(xí)儒業(yè),穎俊逸倫,儕輩推重。初試郡庠,復(fù)試梓州二處,皆與貢籍,懼不敢承。遂竄名出關(guān),適王山谷西還,見其風(fēng)骨不凡,談?wù)摮?,邀與同舟,策往廬山削發(fā),不易舊名。首參死心不契,依湛堂準(zhǔn)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說曰:“諸人苦苦,就準(zhǔn)上座覓佛法?”遂拊膝曰:“會么?雪上加霜?!庇洲韵ピ唬骸叭粢膊粫?,豈不見乾峰示眾曰: ‘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碧煊温勚?,脫然悟入。出世于云蓋,遷云巖,說法有湛堂之風(fēng)。嘗和忠道者牧牛頌曰:“兩角指天,四腳著地,拽斷鼻繩,牧甚屎屁?!睆垷o盡見之,甚為擊節(jié)。因退云巖,過廬山,而棲賢主者意不欲納,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質(zhì)庫中典牛耶?”天游遂述偈曰:“質(zhì)庫何曾解典牛,秪緣價重實難酬。想君本領(lǐng)無多子,畢竟難禁這一頭?!本谷?,庵于武寧,匾曰“典?!薄t終其身不出,年近百歲而告寂焉。徑山涂毒,見時九十三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四
員典寅,字夢協(xié),陵州(治今四川仁壽)人,員興宗之弟,曾任左迪功郎、成都府華陽縣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6—1082 【介紹】: 宋僧。永嘉人,字潛道。俗姓何。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屢依高僧,四主名剎。多才藝,工詩,字畫有法。賜號圓通大師。
全宋詩
釋懷賢(一○一六~一○八二),字潛道,賜號圓通,俗姓何,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發(fā)受戒。后屢依高僧,四主名剎。神宗元豐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詩頌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記》一篇,已佚。事見《淮海集》卷三六《圓通禪師行狀》。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金山龍游寺。圓通禪師。諱懷賢。字潛道。溫州永嘉何氏子。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四歲從嗣仁社主。出家受戒。有講席輒往聽。盡得其學(xué)。及長嘆曰。說食能飽人乎。別社主。去遍參。最后見達(dá)觀穎于潤之因圣。初師從瑞新禪師游頗久。具知宗門承襲賓主之說。自謂無以復(fù)加。比至達(dá)觀會中。聞所開示類。皆世緣俗諦。非談諧嵬??。則罵詈不已。心竊陋之。乃潛詣?wù)墒?。請白曰。為人天師。?dāng)只說法。奈何預(yù)以世間事。且僧有過斥去則已。何足追罵至累日乎。觀頷而不答。師因此省悟。初開法于太平隱靜。嗣主金山。金山當(dāng)孔道??椭翢o虛日。師頗厭之。熙寧元年。遂謝事。隱于金牛山。山去丹陽數(shù)十里。人跡罕。至庭養(yǎng)猿鶴孔雀鸚鵡白鷴。皆就掌取食。號五客。各為一詩。贈之士大夫。欲相見者。就山中訪焉。廬山之圓通。明州之雪竇。相次堅懇。各住一年。雪竇至。前后二十年間。三請乃赴。其行由海道。遇大風(fēng)。漂至慈溪東岸。舟破。從者多人皆散走。師獨(dú)安坐水中不動。以元豐五年九月甲午。示滅于金牛。壽六十七。臘六十三。弟子覺澄等。塔全身于西隴淮海。秦少游觀為師狀曰。師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雖對賓客。未嘗與眾異饌。夜輒從眾僧寢于堂中。不入丈室。雅性樂施。所得金錢繒帛。率緣手盡。又多才藝。工于詩字畫有法。閒居絕口。不掛事事。雖交至錯出。處之晏然。無不集者當(dāng)時賢士大夫聞其風(fēng)。皆傾意愿與之游。始用參知政事高公若訥奏。賜紫方袍。又用節(jié)度使李公端愿。奏賜號圓通大師。凡十被請從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剎。道化方行。輒托事隱去。州郡雖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詩頌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處之跡一篇。號稚耄典記。以自見云。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懷賢,字潛道。姓何氏,溫州永嘉人也。兒時夙根萌發(fā),常合掌僧坐,父母異之。時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蓮凈觀,行甚高,眾多歸之,號“嗣仁社主”,乃以賢從社主出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發(fā)。受具戒時,年十四也。賢既得法器,又仰高規(guī),藝行日進(jìn),同侶無與比。有講肄,輒往聽受。久之,盡傳其學(xué)。慨然長懷,有志四方,辭仁遠(yuǎn)參,所至處,延居上游,最后見達(dá)觀禪師曇穎于潤之因圣,遂得法焉。皇佑初,潤守王公珙雅聞賢敏悟,乃見禮請,傳法甘露。而太平繁昌又以隱靜相召,賢以甘露頗近城市,隱靜僻在深山,遂從太平繁昌之請。初賢從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門,承襲賓主之事。比至達(dá)觀會中,聞所開示,類皆世緣俗諦,或雜以委瑣恢奇之言。又嘗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輒追論前事,矢口謾罵,累日不休。賢心陋之,乃潛詣?wù)墒?,請達(dá)觀曰:“為人天師,當(dāng)只說法,奈何預(yù)以世俗間事,且僧有過,斥去則已,何足重辱?”達(dá)觀頷而不答,賢亦因此省悟,居隱靜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復(fù)召以清涼,辭不赴。明年,達(dá)觀自明州雪竇徙金山之龍游。州人乃以雪竇召賢,既行,道過龍游,留一月。會達(dá)示寂,潤之衣冠緇素因以狀詣郡,請止賢繼焉。而龍游主者故事,當(dāng)稟命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報可。龍游自火災(zāi)之后,棟宇灰燼,瑞新禪師實中興之,未既而卒。賢述其事,積勤八載,殿堂廊廡,燦然具備,今宮宇之盛,冠絕淮海。雖始于新,多成于賢。然其地當(dāng)長江下游,帆穡迅至,游客登臨,日不暇給,賢頗厭之。熙寧元年,遂謝去,隱于金牛山,去丹陽縣數(shù)十里,人跡?至,庭養(yǎng)猿、鶴、孔雀、鸚鵡、白鷴,皆就掌取食,號“五客”,各為一詩贈之。士大夫欲相見者,就山中訪焉。三年,劉公述商守九江,招賢主圓通,賢聞匡廬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題詩壁間,有“歲晚當(dāng)期返竹門”之句,示不久留也。居匡廬山下一年,果謝去,復(fù)還金牛。明州復(fù)以雪竇來請,固以疾辭。史官刁公約謂賢曰:“雪竇東南名山,明覺、達(dá)觀相繼居其地,二十年間,請者三至,可謂勤矣。今又不赴,無乃孤其望乎?!辟t素善刁公,從之乘舟,遵海北轉(zhuǎn)海門,遇大颶卒起,風(fēng)檣摧敗,黑夜漂泊至慈溪東岸,觸礁舟破,從者百馀人皆散走,賢獨(dú)淹坐水中,從者還救,乃免。居雪竇一年,復(fù)謝去,還金牛。以元豐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壽六十有七,臘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壟,累墳為塔。秦少游狀其行。賢操行卓越,遇人有恩,雖對賓客,未嘗與眾異饌,雅好施予,所得金錢繒帛率以散眾,人多歸之。又多才藝,工于詩,字畫有法,當(dāng)時賢士大夫皆傾意愿與之游。以參知政事高若訥奏,賜紫。復(fù)以節(jié)度使李端愿奏,賜號“圓通大師”。凡十被請,從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剎,道化方行,輒托事隱去,州郡雖欲挽留不可得。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詩頌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處之跡一篇,號《稚耄典記》,以自見云。
耶律朮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人,字能典。天祚帝乾統(tǒng)初,補(bǔ)祗候郎君。天慶中左遷為咸州糺將。嘗與耶律章奴謀立魏王耶律淳,事敗逃亡被執(zhí)。見天祚帝,厲聲數(shù)其過惡,陳危亡之本,遂被殺。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高典,邛州(治今四川邛崍)人,紹興中在世。見嘉慶《邛州志》卷四三。
詹宗典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乾道七年(1171)任靖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