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1—1199 【介紹】: 宋常州武進(jìn)人,字表臣。孝宗乾道五年進(jìn)士。少放達(dá),喜奇計。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主亮入寇,以策干虞允文,謂金人有內(nèi)潰之勢。允文用其言,亮果兵變被殺。宋師符離兵敗,道謁張浚,請出邊并進(jìn),使敵疲于奔命,則大功可成,不為所納。登第授江西帥屬,累遷知廣州,所至有御盜功。官終華文閣待制、知盧州。
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錢之望(一一三一——一一九九),字表臣,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登乾道五年進(jìn)士第,授官襄陽府大軍倉,差江西帥屬。以宣教郎添差通判鎮(zhèn)江府,歷知和州、楚州、揚(yáng)州。進(jìn)直寶文閣,知襄陽府、靜江府、真州。除華文閣待制、知隆興府,改知廬州。慶元五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見葉適《水心集》卷一八《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建興化軍人,字叔云。高宗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調(diào)惠州教授。歷官提舉浙西路。奏開運(yùn)河五十四里,公私稱便。授戶部左曹郎官,孝宗時進(jìn)戶部尚書。以母喪歸,卒。有詩文集。
全宋文·卷五四一三
薛元鼎,字叔云,興化軍興化(今福建莆田西北)人。第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調(diào)惠州教授,累遷國子監(jiān)丞,權(quán)戶部左曹員外郎,除秘書丞,遷軍器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淳熙元年兼權(quán)國子司業(yè)。補(bǔ)外,除提舉浙西常平。召除戶部左曹郎中,改戶部尚左郎官。尋除起居郎,遷起居舍人兼太子左諭德,權(quán)給事中,卒。見《中興館閣錄》卷七,《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四○、職官七之三○、食貨二八之三、食貨七○之一五一,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八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英仲。孝宗乾道八年進(jìn)士。淳熙末召為國子監(jiān)簿。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遷軍器少監(jiān),出使江東。寧宗朝歷起居舍人,除侍講。嘗講《尚書·無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為孝宗所嘉。未幾卒。
全宋詩
陳士楚(?~一一九五),字英仲,莆田(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jìn)士,調(diào)臨江軍戶曹參軍,攝知新喻縣,調(diào)侯官縣。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為樞密院編修官。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權(quán)孝功郎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之四二),兼嘉王府直講。歷軍器少監(jiān),提舉江南東路茶鹽。寧宗慶元元年,召為起居舍人兼侍講(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一),尋卒。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六二一二
陳士楚,字英仲,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早從林光朝學(xué)。乾道八年進(jìn)士及第。淳熙末,為國子監(jiān)簿。紹熙中,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樞密院編修官,權(quán)考功郎、江東提舉,吏部郎官。慶元初官起居舍人兼侍講。見《永樂大典》卷三一五五引《氏族類稿》,《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一、選舉二二之九、食貨六八之九五,《止齋集》卷一七,《萬姓統(tǒng)譜》卷一八,《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6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世修。蔣存誠從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自太學(xué)正累進(jìn)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論對奏議,得孝宗賞識。歷右正言、御史中丞,敢言直諫,多為采納。光宗紹熙間,知寧國府,徙太平州,適遇水災(zāi),力行賑恤之政。以通議大夫致仕卒。
全宋文·卷五八○三
蔣繼周(?——一一九六),字世修,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舉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調(diào)衢州常山縣主簿,歷州學(xué)教授、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知舒州。擢秘書丞,權(quán)吏部郎官,又兼太子侍讀。淳熙十年除右正言,歷知貢舉,兼侍講,遷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禮部尚書,知婺州。紹熙元年加煥章閣待制,徙太平州,后與祠。慶元二年卒。見陸游《中丞蔣公墓志銘》(《渭南文集》卷三五),《南宋館閣錄》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魏叔介(一一四○~一一七七),字端直,宣城(今安徽宣州)人。良臣子。以蔭監(jiān)南岳廟,歷主管臨安府城南左廂公事,官終軍器監(jiān)丞。孝宗淳熙四年卒,年三十八。有《定齋耘稿》,已佚。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一《朝奉大夫軍器監(jiān)丞魏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1—1209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達(dá)甫。孝宗乾道八年進(jìn)士。宰廣昌,擢大理正,歷知郴州、蘇州、袁州,處事立斷,有惠政。
全宋詩
羅克開(一一四一~一二○九),字達(dá)父,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jìn)士。歷知廣昌縣,監(jiān)進(jìn)奏院,國子監(jiān)簿,軍器監(jiān)丞,大理正。寧宗慶元六年(一二○○)知郴州(明萬歷《郴州志》卷二),開禧元年(一二○五)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嘉定二年卒,年六十九。事見《水心集》卷二三《知袁州羅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六八八二
羅克開(一一四一——一二○九),字達(dá)夫,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乾道八年進(jìn)士。為廣昌令,有惠愛,民稱曰「不愛錢,不苦百姓」。歷監(jiān)進(jìn)奏院,國子監(jiān)簿,軍器監(jiān)丞。慶元初為大理寺正,不媚韓侂胄,六年出知郴州,移守蘇州。開禧間知袁州。嘉定二年卒,年六十九。見《水心集》卷二三《知袁州羅公墓志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五○、七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葉子強(qiáng),字自彊(《昆山雜詠》卷下),縉云(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知昆山縣(《吳都文粹》卷九)。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2—1222 【介紹】: 宋簡州陽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號后溪,一號山堂。孝宗乾道五年進(jìn)士。淳熙中召對論恢復(fù)事,謂驟進(jìn)與偷安均為誤國。由校書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時任殿中侍御史,旋出為江西提刑,改夔州。寧宗即位,除侍御史,遷起居郎。以諫罷朱熹事,被劾去。慶元黨禁間,撰《涪州學(xué)記》,被再劾奪職,謫居房州。黨禁解,起知眉州,累遷知潼州府,升顯謨閣直學(xué)士。卒謚文節(jié)。有《后溪集》。后人輯有《鶴林詞》。
全宋詩
劉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號后溪,一號山堂,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jìn)士。任劍南東川節(jié)度推官,辟為潼川提刑司檢法。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為太學(xué)正,累遷右正言,出知果州。光宗即位,除軍器少監(jiān),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寧宗即位,除侍御史,遷起居郎。韓侂胄擅朝禁偽學(xué),劉撰《涪州學(xué)記》,被指為謗訕,奪職,謫居房州。侂胄誅,歷知襄陽、遂寧、潼川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有《后溪集》十卷,已佚。后人輯有《鶴林詞》一卷。事見《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劉閣學(xué)墓志銘》,《宋史》卷三九七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劉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號后溪,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北)人。乾道五年進(jìn)士及第,除劍南東川節(jié)度推官。淳熙中累遷校書郎,知果州。光宗立,除軍器少監(jiān)兼權(quán)侍左郎官,為殿中侍御史。出為潼川運(yùn)判,江西、夔州提刑。寧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農(nóng)少卿,進(jìn)起居舍人、起居郎。為韓侂胄黨所排,奉祠,后又謫居房州。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權(quán)知瀘州。侂胄誅,歷知襄陽、遂寧、潼川府。升顯謨閣直學(xué)士,提舉宮觀。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謚文節(jié)。光祖為當(dāng)世名臣,趙汝愚稱其論諫激烈似蘇軾,懇惻似范祖禹,世以為名言。為文渾厚正大似其人,詩尤清婉。著有《后溪集》百馀卷,《峴山》、《鶴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諸經(jīng)講義》若干卷,惜皆佚。見真德秀《劉閣學(xué)墓志銘》(《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陳希點(一一四四——一二○九),字子與,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淳熙八年以南省第六人登甲科,授平江府觀察推官,除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遷國子正,累官寶謨閣直學(xué)士。慶元四年,權(quán)發(fā)遣泰州,改福建路提刑。終中書舍人。嘉定二年卒,年六十六。見《攻愧集》卷九八《中書舍人陳公神道碑》。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
范仲藝,字東叔,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祖禹孫。登乾道五年進(jìn)士第。淳熙七年除秘書郎,歷官著作郎、軍器少監(jiān)、軍器監(jiān),調(diào)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轉(zhuǎn)右司郎中。紹熙中知潼川府、利州路提刑。慶元三年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五年除吏部侍郎,終龍圖閣直學(xué)士。與葉適、陳亮善。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五之五、二一之三、二二之七、職官七三之五九、食貨六一之一二五,《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炳如,一作炳儒。高閌從子。聞見博洽,多識典故。高宗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調(diào)吳興主簿。孝宗朝為太學(xué)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與修《四朝國史》。擢將作丞兼實錄院檢討官,修《高宗實錄》。又兼玉牒所檢討官,修《神宗玉牒》及《徽宗玉牒》。寧宗即位,歷遷國子祭酒、中書舍人、實錄院同修撰、同修國史等職。依附韓侂胄,與胡纮力詆朱熹道學(xué)為偽學(xué),文人學(xué)士遭擯斥者頗眾。拜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實錄院修撰、修國史。除華文閣學(xué)士、知建寧府。后以臺臣言奪職。
全宋詩
高文虎,字炳如,四明(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jìn)士,調(diào)吳興縣主簿。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以國子正兼國史院編修官。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擢將作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玉牒所檢討官。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軍器少監(jiān)。二年,為國子司業(yè),遷祭酒。三年,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拜翰林院學(xué)士兼侍讀。出知建寧府,以事奪職,卒。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宋史》卷三九四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一一
高文虎,字炳如,一云字炳儒,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閌從子。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累遷太學(xué)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與修《四朝國史》。出知建昌軍。擢將作丞兼實錄院檢討官,修《高宗實錄》;又兼玉牒所檢討官,修《神宗玉牒》、《徽宗玉牒》。寧宗即位,遷軍器少監(jiān)兼將作監(jiān),遷國子司業(yè)兼學(xué)士院權(quán)直,除中書舍人兼祭酒,遷兵部侍郎,拜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除華文閣學(xué)士、知建康府。丐祠,提舉太平興國宮。文虎以博洽自負(fù),與胡纮共攻道學(xué),久司學(xué)校,凡言性命道德皆絀之。后以臺臣言奪職,卒。著作今存《蓼花洲閑錄》一卷。見《宋史》卷三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齊輿,字之孟,寧海(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jìn)士。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崇安縣(《南澗甲乙稿》卷九《薦崇安建陽兩知縣》)。歷將作、司農(nóng)丞、知鄂州,提點東川刑獄,樞密院檢詳文字。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為宗正少卿(《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三六)。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全宋文·卷五四一三
王齊輿,字之孟,臺州寧海(今浙江寧海)人。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及第。淳熙中為承事郎、知崇安縣事,韓元吉薦于朝。后歷知鄂州、提點東川刑獄、大理少卿,致仕。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九,《嘉定赤城志》卷三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9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深甫。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知分宜縣。歷官諸軍審計、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兼淮東提點刑獄、大理少卿。寧宗立,擢吏部尚書兼給事中。因諂事韓侂胄,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進(jìn)知樞密院事兼參政。侂胄誅,降兩官,泉州居住。有《涉齋集》。
全宋詩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jìn)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yùn)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jìn)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有文集三十卷及《涉齋課藁》九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許綸《涉齋集》,輯為許綸《涉齋集》十八卷(按綸為及之子,集中卷二有《綸子效靖節(jié)止酒體賦筠齋余亦和而勉之》可證。綸當(dāng)為及之詩的編集者,《永樂大典》誤署為作者,今訂正)?!?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四有傳?!≡S及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涉齋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三五六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隆興元年進(jìn)士,知袁州分宜縣,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淳熙十五年,彷唐制復(fù)置拾遺、補(bǔ)闕之官,首以及之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除淮南運(yùn)判兼淮東提刑,以不職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慶元四年除知樞密院事,嘉泰二年拜參知政事。三年,知樞密院事。開禧三年,侂胄誅,降及之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有《涉齋集》。見《宋史》卷三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3—1226 【介紹】: 宋潼川人,字伯昌,號浩齋。楊知章子。孝宗淳熙八年進(jìn)士。累官通判成都府。寧宗朝因入對論事遭忌,自請補(bǔ)外,為成都提刑,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尋奉祠,講學(xué)于云山書院,與諸生敷陳《四書》大義。有《浩齋退稿》。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楊子謨(一一五三——一二二六),字伯昌,號浩齋,潼川府(治今四川三臺)人。淳熙八年進(jìn)士,歷綿州廣安軍教授,通判成都府。召赴行在,除尚書吏部郎中,遷軍器監(jiān)。除大理少卿,主管右治獄。累請補(bǔ)外,除直華文閣、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兼提舉常平等事,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尋奉祠,講學(xué)云山書院。除秘閣修撰致仕。寶慶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浩齋退稿》四十卷。見魏了翁《中大夫秘閣修撰致仕楊公墓志銘》(《鶴山集》卷七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譙令憲(一一五五~一二二二),字景源(一作元),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jìn)士,授仙游尉。歷知錢塘、衡山縣。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主管官告院。嘉泰元年(一二○一),除司農(nóng)寺主簿(《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八),遷太府寺丞,出知江州。開禧元年(一二○五),以都官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三年,為軍器少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婺州,遷提點浙東刑獄兼提舉常平。八年,提點江東刑獄。九年,以秘書修撰奉祠。十四年,起為福建轉(zhuǎn)運(yùn)判官。十五年卒,年六十八。事見《西山文集》卷四四《譙殿撰墓志銘》。今錄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