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錢應(yīng)孫(一二二七——一二九一),字定之,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象祖孫。以蔭補承奉郎,歷監(jiān)淮東總領(lǐng)所鎮(zhèn)江府戶部大軍倉,知泗州臨淮縣。久之除大理正,遷兵部郎中,知贛州。改知溫州,不赴。升直寶章閣,改知徽州,再遷知紹興府,官終太府少卿。元至元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五。見林景熙《故太府少卿錢公墓志銘》(《霽山先生集》卷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嚴州淳安人。少名應(yīng)祈,字申甫;后易今名,改字巖叟,號潛齋。度宗咸淳元年進士。為太常博士,歷監(jiān)察御史。宋亡不仕。精于《易》。有《潛齋集》、《易衍》等。全宋詩
何夢桂(一二二九~?)(生年據(jù)本集卷一○《王石澗臨清詩稿跋》),字嚴叟,幼名應(yīng)祈,字申甫,別號潛齋,嚴州淳安(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士。授臺州軍事判官,改太學(xué)錄,遷博士,通判吉州。召為太常博士,累遷大理寺卿,知時事不可為,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潛齋集》十一卷。事見本集附錄《何先生家傳》、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螇艄鹪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順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簡稱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八二九一
何夢桂(一二二九——?),幼名應(yīng)祈,字申甫,后改名,更字巖叟,號潛齋。嚴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人。咸淳元年進士及第,授文林郎、臺州軍事判官。尋改太學(xué)錄,遷博士,通判吉州。入為太學(xué)博士、監(jiān)察御史,遷軍器監(jiān)。帝炳即位,為太府卿、大理寺卿,引疾去。至元初,授江西儒學(xué)提舉,不赴,著書自娛。有《易衍》、《大學(xué)說》、《中庸致用》、《潛齋文集》等。見本集卷一○《王石澗臨清詩稿跋》,何淳《何先生家傳》(《潛齋集》附錄)。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仲儀,號默齋。王應(yīng)麟弟。理宗寶祐四年進士。開慶元年復(fù)中博學(xué)宏詞科。歷淮西制置司參議官,以文天祥薦,除太常博士。與兄相與講學(xué),至忘寢食,為文根柢左氏、班、馬。有《默齋稿》及《訂正三輔黃圖》等。全宋詩
王應(yīng)鳳(一二三○~一二七五),字仲儀,號默齋,鄞(今浙江寧波)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時年二十七。開慶元年(一二五九)中博學(xué)宏辭科,除軍器監(jiān)丞,改浙西制置司參議官。召為太常博士,入都而卒,年四十六。有《默齋稿》,已佚。事見《寶祐四年登科錄》卷二、《萬姓統(tǒng)譜》卷四四。全宋文·卷八二○五
王應(yīng)鳳(一二二三——?),字仲儀,號默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應(yīng)麟弟,與其兄同日生。兄弟二人講學(xué)不少怠,至忘寢食,為文本于左氏、班、馬。寶祐四年登進士第,監(jiān)通州狼山稅,改儀真文學(xué)掾。開慶四年中博學(xué)宏辭科,由架閣遷主管淮南機宜文字,遷浙西安撫制置司參議官。召為太常博士,入朝即卒。著有《默齋稿》及訂正《三輔黃圖》諸書。見《寶祐四年登科錄》,《宋史》卷四三八《王應(yīng)麟傳》,《宋史新編》卷一六七,《宋元學(xué)案》卷八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一二八,《宋史翼》卷一六,《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八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和州人,寓居太平州,字宗白。度宗咸淳元年進士。知旌德縣。端宗初,擢知邵武軍。文天祥開都督府于南劍,辟為參議軍事、江西招討副使。統(tǒng)兵趨贛州,收復(fù)寧都縣,數(shù)以偏師當一面,戰(zhàn)皆有功??湛又?,兵敗被執(zhí),不屈死。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以常,號寄翁。度宗咸淳四年進士。與文天祥、謝枋得相友善,學(xué)者稱所寄先生。為太學(xué)錄、通判袁州,官至國子司業(yè)。宋亡不仕,卒年六十八。有《中庸指歸》、《大學(xué)本旨》等。
人物簡介
【生卒】:1236—1283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理宗寶祐四年進士第一。開慶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遷都,天祥上書請斬宋臣,進御敵之計,未被采納。任軍器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草制語譏賈似道,遭劾罷。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贛州。恭帝德祐初元軍東下,破家財為軍費,率義兵萬人入衛(wèi)臨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至鎮(zhèn)江,后脫逃回朝。端宗即位,復(fù)拜右相兼樞密使,因與左相陳宜中議論不合,率兵在福建、廣東堅持抗元,收復(fù)州縣多處。祥興元年被俘于五坡嶺,次年拒元將張弘范誘降,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心志。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屢拒威逼利誘,視死如歸。臨刑作《正氣歌》。謚忠烈。有《文山集》。全宋詩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孫,字天祥,后以字為名,改字履善,中舉后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開慶元年(一二五九)為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書正字,累遷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遷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寧國府。六年,召除軍器監(jiān)兼學(xué)士院權(quán)直,以忤賈似道,罷。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贛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應(yīng)詔勤王,除樞密副都承旨,浙西江東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撫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樞密使,詣元軍議和,被拘。押至鎮(zhèn)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溫州。同年五月,端宗繼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與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帶。景炎二年,敗于空坑,出南嶺。三年,授少保、信國公,移屯海豐,軍潰被執(zhí)北行,在道絕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終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著作遭難后散佚,元元貞、大德間其鄉(xiāng)人輯編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編次為詩文十七卷,另有《指南錄》、《指南后錄》、《集杜詩》等傳世。事見本集卷一七《文山紀年錄》,《宋史》卷四一八有傳?!∥奶煜樵?,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張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韓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簡稱韓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文山集》(簡稱四庫本)?!都旁姟犯鞅驹娋湓婎}都有舛誤奪漏,酌據(jù)《杜少陵集》(簡稱杜集)訂補。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xué)圖錄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人。有《文山集》、《文山樂府》。黃鶴樓志·人物篇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學(xué)家。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寶祐四年(1256)狀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時被拘,逃歸后聚兵抗元。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絕元朝誘惑,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正氣歌》等。所作《齊天樂·慶湖北漕知鄂州李樓峰》一詞,狀寫南樓景色,被視為佳作。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孫,字天祥,以字貢于鄉(xiāng),改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又號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寶祐四年進士第一,尋丁父憂。歷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上書乞斬董宋臣,遷刑部郎中。歷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忤賈似道,遂乞致仕。起為湖南提刑、知贛州。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臨安府。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元軍請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輾轉(zhuǎn)至溫州。聞益王未立,上表勸進,拜右丞相,同都督諸路軍馬,舉兵抗元,兵敗空坑。衛(wèi)王立,加少保、信國公,進屯潮陽。元軍掩至,被俘。囚燕三年,從容就義,時至元十九年臘月,年四十七,后謚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詩史》。見《文山先生紀年錄》(《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