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1分類詞匯 8
《漢語大詞典》:馬糧(馬糧)
(1).馬料。 清 劉嗣綰 《官馬過》詩:“官減馬糧入官腹,年年養(yǎng)馬常苦飢。”
(2).指軍餉。《歧路燈》第五八回:“﹝ 虎鎮(zhèn)邦 ﹞日消月磨,把一份祖業(yè),漸漸的弄到金盡裘敝地位……不得已喫了標(biāo)營下左哨一分馬糧?!?/div>
分類:軍餉
《漢語大詞典》:月樁錢(月樁錢)
南宋 為支應(yīng)軍餉而加征的稅款名目,因系計(jì)月樁辦錢物,故稱。 紹興 二年(1132年), 韓世忠 駐軍 建康 ,由 江東 漕司每月?lián)莛A十萬緡以供軍需。規(guī)定動(dòng)用經(jīng)制錢,上供錢及移用其他稅錢,漕司不肯動(dòng)撥本身稅款,指定科目又不夠支應(yīng),就向地方攤派。州縣巧立名目,橫征于民。其名目有:麴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筋角錢,兩訟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等。其后又推行于 江浙 及 湖南 ,以 江南東 、 西 路受害最重。參閱文獻(xiàn)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貨志下一
《漢語大詞典》:練餉(練餉)
(1). 明 末為練兵所需軍餉而征收的一種苛稅。 崇禎 十二年下令抽練邊兵和加練民兵,于是加征田賦每畝練餉銀一分,全國共征收七百三十萬兩。與 遼 餉、剿餉當(dāng)時(shí)并稱為“三餉”。見明史·食貨志二。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盡而賊未平,於是又從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張伯鯨 議,勦餉外又增練餉七百三十萬?!?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練兵十有八萬, 遼 餉、剿餉、練餉,至千有七百餘萬,弊亦同之?!?br />(2). 清 代練兵的軍需費(fèi)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諸臣會(huì)議,以 同治 初年創(chuàng)議練兵,京師神機(jī)營及 直隸省 六軍,別籌練餉,特立營制?!?span id="wbpetju" class="book">《清史稿·兵志三》:“﹝ 同治 ﹞九年, 曾國藩 於 直隸省 增募馬勇千人,分為四營,原有額兵,增足萬人,分練馬隊(duì)、步隊(duì),奏定各營哨之制,及底餉、練餉、出征加餉之制,為北方重鎮(zhèn)?!?/div>
《漢語大詞典》:打草谷(打草穀)
契丹 官兵以牧馬為名,四出劫掠,充為軍餉,俗稱打草谷。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德光 已滅 晉 ,遣其部族酋豪……括借天下錢帛以賞軍。胡兵人馬不給糧草,遣數(shù)千騎分出四野,刼掠人民,號(hào)為‘打草穀’。”資治通鑒·后漢高祖天福十二年:“ 趙延壽 請(qǐng)給上國兵廩食。 契丹 主曰:‘吾國無此法?!丝v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穀’?!眳㈤?span id="4pfulev" class="book">《遼史·兵衛(wèi)志上》。
《漢語大詞典》:剿餉(剿餉)
明 末為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所用的軍餉,以及為籌措這種軍餉加派的賦銀,統(tǒng)稱“剿餉”。明史·楊嗣昌傳:“初, 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練兵十有八萬, 遼 餉、剿餉、練餉至千有七百餘萬?!?/div>
《漢語大詞典》:勞師糜餉(勞師糜餉)
謂徒勞兵力,空費(fèi)軍餉。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潘吳二家論楊嗣昌詩:“按 嗣昌 小有才, 思宗 任之頗專且久,而勞師糜餉,辦賊迄無成功?!?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一節(jié):“侵略者從外面用兵船大炮來對(duì)付虛驕心,投降派從內(nèi)部用勞師糜餉來對(duì)付鄙吝心?!?/div>
《國語辭典》:冒餉(冒餉)  拼音:mào xiǎng
將領(lǐng)虛報(bào)兵額以領(lǐng)取餉銀。如:「亂世時(shí)常有虛報(bào)名額以冒餉的事情發(fā)生。」
《漢語大詞典》:遼餉(遼餉)
明 末 遼 東駐軍的餉項(xiàng);又為籌措這種軍餉加派的田賦銀。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其助 遼 餉,又各進(jìn)一萬兩。”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練兵十有八萬, 遼 餉、剿餉、練餉,至千有七百餘萬,弊亦同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