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7—1909 【介紹】: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yè),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為清流。中法戰(zhàn)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shè)廣東水陸師學(xué)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并舉,以謀自強。后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xiāng)煤礦、湖北槍炮廠,設(shè)紡織四局,創(chuàng)兩湖書院等,為后起洋務(wù)派首領(lǐng)。提倡“舊學(xué)為體,新學(xué)為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xué)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zhèn)壓兩湖反洋教斗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兼管學(xué)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為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為。卒謚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二
張之洞,字孝達,一字香濤,晚號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xué)士。贈太保,謚文襄。有《廣雅堂集》。
詞學(xué)圖錄
張之洞(1837-1909) 字孝達,一字香濤,又號壺公、抱冰。謚文襄。直隸南皮人。同治二年進士,官至顯位。宣統(tǒng)繼位,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有《廣雅堂詩集》。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務(wù)派首領(lǐng)。字孝達、香濤、薌濤,號壺公、抱冰。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咸豐二年(1852)鄉(xiāng)試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試探花。累官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署理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13歲回家鄉(xiāng)南皮應(yīng)童子試時曾游黃鶴樓。同治六年(1867)任湖北學(xué)政時為黃鶴樓寫楹聯(lián)一副:“江漢美中興,愿諸君努力匡時,莫但賞樓頭風(fēng)月;輶軒訪文獻,記早歲放懷游覽,曾飽看春暮煙花?!焙髞碛譃辄S鶴樓(奧略樓)再次題聯(lián):“昔時整頓乾坤,締造皆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边€曾作七律《黃鶴樓太白堂》。同治黃鶴樓被焚毀后,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曾擬重建并主張“此樓當(dāng)造鐵壁,才能避免火災(zāi)”,后因種種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實施。光緒三十三年(1907),擢升軍機大臣后,其僚屬捐款在黃鶴樓故址處筑建一樓,擬名為“風(fēng)度樓”。張之洞知道后,建議用“奧略”二字為名,并親筆題寫“奧略樓”樓名。此后較長一段時間,一些游客將此樓視作“黃鶴樓”前來登臨、游覽。
維基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一字香濤,號香巖,又號壺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人稱“張香帥”,直隸南皮縣(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15歲中順天鄉(xiāng)試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據(jù)說是因為慈禧太后喜歡張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xí)、侍讀、侍講、內(nèi)閣學(xué)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xué)士。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后成為洋務(w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dǎo)「中學(xué)為體,西學(xué)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dǎo)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還曾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lǐng)事議訂“東南互?!?,并鎮(zhèn)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病卒,謚文襄。著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人物簡介

個人簡介
黃懿嫻,字璧如,又字企冰,湖南人。曾就讀揚州國專,師從著名女詞人丁寧,著有《無是軒詩詞草》,風(fēng)格清新婉約。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冰,字雪抱,江蘇淮安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映冰,字南泉。姓馮氏,湘潭人。年十六,出家于長沙百隆寺,具足于岳麓萬壽寺。后主杲山,中興禪林,道譽遠敷,更歷寺院,莫不革新,化為叢席。退居天井山,四十馀年,專修凈土。光緒八年壬午冬十月十日示微疾,呼其徒曰:“吾居此僅七日耳。”徒唯唯,以冰從無大病,未之深信。至期五鼓,沐浴更衣,端坐偈曰:“六十馀年苦相連,一句彌陀在眼前。今日辭去娑婆界,徑往西天?!焙险朴衷唬骸罢娴前闳舸?,尋本得源,踏破虛空白云巔,拈來須彌一輪月,果滿功圓?!奔艜r,年六十有五。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一
翁斌孫,字韜甫,常熟人。光緒丁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直隸提法使。有《笏齋覆瓿集》。
維基
翁斌孫(1860年3月5日—1923年1月9日),字人豪,又字韜夫,號芴齋,晚號冰楞、芴居士。江蘇常熟縣人。晚清官員。翁斌孫為大學(xué)士翁心存曾孫,安徽巡撫翁同書之孫,翰林翁曾源之子。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三甲進士,光緒三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六年四月,散館后,授翰林院檢討。光緒八年,任功臣館纂修官。光緒十年,升任武英殿協(xié)修官、國史館協(xié)修官。光緒十三年,任武英殿纂修官、功臣館總纂官。光緒十五年,任方略館協(xié)修官、會典館協(xié)修官。光緒十六年,任方略館纂修官。次年升任方略館總纂官。光緒二十年,任會試同考官、武英殿總纂官。光緒二十四年,任翰林院侍講、會典館協(xié)修官、翰林院侍讀、日講起居注官。光緒三十一年,任國史館纂修、武英殿提調(diào)。后歷官山西大同府知府。宣統(tǒng)元年,任冀寧道、山西提學(xué)使。宣統(tǒng)三年,官至直隸提法使。民國后不仕。

人物簡介

維基
舒鴻貽(1867年—1947年),其名一作鴻儀,字冰茹,一字彬儒。祖籍安徽懷寧,生于安徽安慶。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舒鴻貽生于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是位塾師,舒鴻貽在兄弟三人中為長兄。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舒鴻貽中乙未科進士。后任兵部武選司主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舒鴻貽赴西安光緒帝、慈禧太后之行在求官。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軍機章京記名引見。不久改任刑部郎中。后來,舒鴻貽歷任清朝巡警部員外郎、民政部郎中、東三省銀元總局總辦。光緒三十二年四月(1906年)間,巡警部員外郎舒鴻儀、巡警部委員章蘭蓀到日本考察警政,在東京員警學(xué)??疾炱陂g,將課堂筆記積累成為《東瀛員警筆記》。自日本歸國后,光緒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記名以御史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東三省銀元總局總辦舒鴻貽奉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之命創(chuàng)辦奉天電燈廠。宣統(tǒng)二年四月(1910年),舒鴻貽被任命為首任直隸巡警道。宣統(tǒng)三年二月(1911年),直隸巡警道舒鴻貽因受到順直咨議局彈劾而離任,由田文烈署任直隸巡警道。不久轉(zhuǎn)任直隸通永道。中華民國成立后,舒鴻貽曾任奉天都督府秘書長、北京政府內(nèi)務(wù)部民治司司長、奉天道道尹。民國四年(1915年),舒鴻貽回到安慶。民國7年至9年(1918年至1920年),舒鴻貽任安徽省煙酒印花稅局局長。民國九年(1920年)9月,舒鴻貽倡辦安慶電燈廠。民國十三年(1924年),舒鴻貽集資新建安慶電燈廠廠房,并個人投資創(chuàng)建農(nóng)工銀行、宜園等。舒鴻貽還在宜園的西北面建了一座樓房,以創(chuàng)辦菱湖小學(xué),并在該小學(xué)內(nèi)建義豐織布廠、庭園(供種花種菜用)。農(nóng)工銀行、義豐織布廠倒閉之后,舒鴻貽將宜園交給女婿胡子穆接管。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至10月,任安慶道道尹。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初,任安徽省禁煙督辦,任職數(shù)個月后便去職??谷諔?zhàn)爭開始后,舒鴻貽攜家赴四川。當(dāng)時許世英在重慶任行政院賑濟委員會委員長,乃任命舒鴻貽為賑濟委員會委員。舒鴻貽的老朋友王揖唐任華北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邀請舒鴻貽任職,遭舒鴻貽拒絕??谷諔?zhàn)爭結(jié)束后,舒鴻貽回到安慶蓬萊街的舊居繼續(xù)居住。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舒鴻貽逝世。
楊賡笙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楊賡笙(1869-1955),號咽冰,江西省湖口縣三里鄉(xiāng)上楊村人。十二歲時讀完《十三經(jīng)》,十八歲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書院就讀,被選送入京師國子監(jiān)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敗,放棄功名,從事民主革命。經(jīng)徐秀鈞介紹,進入江西大學(xué)堂,學(xué)習(xí)新學(xué),在校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后,李烈鈞擔(dān)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議會,楊賡笙擔(dān)任都督府高級顧問、省參議員。

人物簡介

陳虔安詩詞
陳虔安(一作乾安),名宏圖,又名鶴年,別號冰鶴老人,忠州人,郡諸生,民國《忠縣志》有傳,生于清代同治九年(1870),卒于民國十六年(1927),一生經(jīng)歷了清末民初的大轉(zhuǎn)折時期,生平以教讀為業(yè),喜飲酒,工詩賦,著有《聊復(fù)爾爾軒詩存》,惜毀于文革浩劫,《忠縣志·藝文》中收有部分他的詩詞,民間亦偶見其詩詞遺存,2003年忠縣政協(xié)出版《近現(xiàn)代忠州名人詩詞集》收錄其詩28首,詞四首,從中可以窺見其文彩風(fēng)流。其詩詞均具相當(dāng)工力,辭彩典雅,氣象開闊,或慷慨悲涼,或沉著雄渾,且題材廣泛,懷古感時,詠物言志,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重孫陳仁德識
志·文苑
陳鶴年原名宏圖,字乾安,又字虔安,別號冰鶴老人,郡諸生。兩躓鄉(xiāng)闈,退而設(shè)帳授徒。鼎革后,主講縣立中學(xué)校文史凡十有六年,積勞成疾,年甫五十有七卒。生平善飲工詩,教授外不涉他事,著有《聊復(fù)爾爾軒詩存》,待印。
耆舊遺音
陳虔安(1870—1927),一作乾安,名宏圖,又名鶴年,別號冰鶴老人,忠州(今重慶忠縣)人。生平以教讀為業(yè),工詩賦,著有《聊復(fù)爾爾軒詩存》。其詩詞均具相當(dāng)工力,辭彩典雅,氣象開闊,或慷慨悲涼,或沉著雄渾。且題材廣泛,懷古感時,詠物言志,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許夢青(1870~1904),字炳如,又字荊石、蔭亭,泮名夢青,號劍漁,又號云客、冰如、高陽酒徒,清鹿港邑庠生。父咸中,亦邑庠生,以能文著。祖母賀太安人,以節(jié)孝旌于朝,奉詔入祀彰化節(jié)孝祠?! 羟嗌衅娌牛邮钒偌?,過眼成誦,文思敏捷,下筆立就,鄉(xiāng)先輩皆以大器目之。光緒17年(1891)春,夢青二十二歲,以前茅拔府縣試,名聲赫赫,震于一時,鄉(xiāng)里多以為榮。夢青為人傲然不拘,尤富正氣,喜抱不平。以身逢亂世,欲挽狂瀾,因自號「高陽酒徒」,蓋欲效酈生之匡亂世。光緒二十一年(1895)聞割臺之議成,悲憤慷慨,號泣三日。乃聯(lián)絡(luò)生員,共謀抗日,并上書唐景崧,請領(lǐng)兵駐防。七月初,日軍攻彰化,隨練勇赴八卦山抗拒,惜寡不敵眾,奔回鹿港,擬再舉事,不幸其弟猝逝,傷心至極,無心與事。八月末,日軍攻取臺南,劉永福亦西渡,知大勢已去,從此寄情詩酒,不問世事。其間家庭又連遭四次親喪,形單影只,身世蕭條,壯志未酬,滿懷悲憤,乃更加潛心詩文,以舒胸中塊磊,耽身醉酒,藉忘憂傷。每當(dāng)大醉,或歌或哭;夢中醉后,時發(fā)悲歌。或醉臥廟階,旦醒始回;或閉戶孤吟,三日不出。以奔放絕足之才,為自由不羈之行,遂一轉(zhuǎn)而為跌蕩詩人、浪漫文士,憤世嫉俗,終至抑郁成疾而病逝,享年僅三十五歲?! 羟鄽v盡人世滄桑,半生苦況,盡托于詩,諸家早有評論。洪棄生評曰:「詩思空靈,才致活潑,不事劖削,自臻雅妙?!雇踔裥拊u曰:「凡詠物、懷人、哀時、感事,無不蘊蓄精微,淋漓盡致,愷惻沉痛,情見乎詞,蓋欲藉此以抒胸中牢騷,非特揚風(fēng)扢雅已也?!故┟烽栽u曰:「悲壯淋漓,激昂慷慨,非俗手所可望其肩背。」楊云萍評曰:「抱俊異之才,丁家國之痛,長吉不壽,其境過悲,然詩作卻時露清新之氣?!乖S常安評曰:「雖時有浪漫自由、清狂、豪放之作風(fēng),然其實質(zhì),乃具有嚴肅、悽涼、寫實之社會骨格,故其詩多為心底之聲,時代之反映?!箟羟嘣姳瘔蚜芾?,激昂慷慨,與洪棄生、施梅樵并為棄地遺民精神之典型代表。  夢青詩作生前未曾整理出版。今存者惟有幼年時期所作之《聽竹山房詩稿》、《夢青堂詩稿》,及少年時期所作之《鳴劍齋詩草》之一部分。青年時期所作之《聽花山房詩集》近八百首已佚。1916年《臺灣文藝叢志》曾刊出《鳴劍齋遺草》之一部分。1960年裔孫許常安輯為《鳴劍齋遺草》,由高雄大友書局出版。以下即據(jù)許常安輯本移錄,刪去聯(lián)句、斷句,共計477題1063首。許常安輯本雖精校再三,仍有一些脫誤,茲覆核《臺灣文藝叢志》,詳加校正。又許本書末附錄有勘誤表,凡該表已標出的誤字,均直接據(jù)以改正,不再附注說明。(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錢厚貽(?-1932),字鴻賓,號紅冰,浙江平湖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73—1929 【介紹】: 清廣東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光緒十五年舉人。與其師康有為同為戊戌變法首領(lǐng),并稱康梁。“公車上書”后,先后在上海主編《時務(wù)報》、編輯《西政叢書》,主講長沙時務(wù)學(xué)堂。鼓吹和推進維新變法。二十四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失敗后逃亡日本,持立憲?;柿觥P梁ジ锩?,初擁護袁世凱,后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出任段祺瑞政府財政總長。文學(xué)上曾倡導(dǎo)文體改良、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五四”后反對“打倒孔家店”口號。有《飲冰室合集》。
全臺詩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光緒十六年(1890)經(jīng)陳千秋引薦,拜康有為為師。光緒二十一年(1895)馬關(guān)條約簽訂時,與康有為發(fā)動十八省一千二百名舉人,上書朝廷,向清政府提出「拒和、遷都、變法」三項要求。其后辦《中外紀聞》、《時務(wù)報》等報,鼓吹維新變法?!肝煨缯儭故『螅魍鋈毡具_十四年(1898~1912)之久。宣統(tǒng)二年(1910)與林獻堂相遇于日本橫濱,建議臺人效法愛爾蘭放棄武力抗爭,改采成立議會的方式爭取島民之權(quán)益。1911年訪臺兩周,游臺期間,留下詩八十九首,詞十二首。1913年返回中國,先后在袁世凱、段祺瑞政府任職。1919年,鼓吹改良主義,抵制社會主義思想。1920年初,自歐洲考察返國后,決定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教育事業(yè)。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學(xué)、南開大學(xué)、東南大學(xué),后任清華學(xué)校國學(xué)研究院導(dǎo)師、北京圖書館館長、司法儲才館館長等職。著有《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歐游心影錄》、《飲冰室全集》等。梁氏在臺詩作,原擬刻曰《海桑吟》,惜無定本流傳。以下所收梁氏之作,原刊于連橫《臺灣詩薈》十六號及十八號。(施懿琳撰)
詞學(xué)圖錄
梁啟超(1873-1929) 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投康有為門下。戊戌變法時,助康有為主持大局,世號"康梁"。政變起,流亡日本,繼續(xù)宣傳維新改良思想。創(chuàng)辦《新民叢報》、《新小說》。民國成立,歸國加入共和黨、進步黨。歷任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總長。晚年應(yīng)聘為清華研究院國學(xué)導(dǎo)師。其文號"新民體"。詩詞為馀事,詞無匠人氣亦無脂粉氣。有《飲冰室文集》,詞在集中。
劉冰研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劉冰研,字冬心(1881-1951),四川華陽人。清末秀才,曾入?yún)桥彐?、鄧錫侯、劉湘戎幕。游歷大江南北,相交多當(dāng)時名士。著有《秋柳集》、《寒杉館叢書》等。
古直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號層冰,廣東梅縣人。青年時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等一系列活動。在任封川縣、高要縣縣長期間,興辦教育、育苗造林、興修水利,做過不少益于民生的事。辭官后,隱居廬山,研究國學(xué),專心著述。后來,被聘為國立廣東大學(xué)文學(xué)教授,中文系主任,從事中文教育,執(zhí)教十余年。解放后在廣東省文史研究館供職,并擔(dān)任省政協(xié)委員。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F(xiàn)代作家、社會活動家。有《茅盾文集》、《茅盾詩詞》等。
人物簡介
1896.7.4-1981.3.27。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刑風(fēng)等。茅盾、蒲牢是最常用的筆名。漢族,浙江嘉興桐鄉(xiāng)縣烏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xué)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qū)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有《茅盾詞集》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黃福基(1898-1951),字養(yǎng)和,號公佑,又號鏤冰室主。江西都昌春橋人。晚清詩人黃錫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