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60,分3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大決
健決
臆決
決堤
決滯
決訟
決拾
決杖
論決
平?jīng)Q
決烈
引決
臨決
咨決
公決
《漢語大詞典》:大決
即“秋決”,封建時(shí)代,判以死刑立即執(zhí)行叫“立決”,延至秋天執(zhí)行叫“秋決”。秋決人數(shù)很多,故又叫大決。例如:每歲大決。——·方苞《獄中雜記》
《漢語大詞典》:健決(健決)
剛強(qiáng)果決。 唐 白居易 《史備可濠州刺史制》:“ 史備 變通健決,有良吏之用?!?宋 蘇軾 《答道源秘?!?/a>:“ 江 令竟不肯少留,健決非庸人所及也。” 宋 楊萬里 《與張嚴(yán)州敬夫書》:“因燕居深念:若恩信不可行,必待健決而后可以集事,可以行令,則六經(jīng)可廢矣?!?/div>
《漢語大詞典》:臆決(臆決)
(1).主觀地決斷。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span id="m7oc7yi" class="book">《新唐書·儒學(xué)傳下·啖助傳贊》:“名治春秋,摭詘三家,不本所承,自用名學(xué),憑私臆決?!?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刑部·乙卯闖宮:“今日事何等重大,而諸公以西曹郎吏,擅自臆決,其遠(yuǎn)典制多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某至此亦窮于術(shù),未敢臆決,愿兩君自慎之?!?br />(2).主觀的決斷。 宋 曾鞏 《洪范傳》:“執(zhí)小而量大,用一而齊萬,信臆決而疑經(jīng),不知其不可,亦可謂惑矣?!?/div>
《國(guó)語辭典》:決堤(決堤)  拼音:jué tí
堤防為大水所沖壞,出現(xiàn)缺口。如:「連日來的豪雨可能會(huì)造成決堤,附近居民必須盡早疏散到安全地帶?!埂杆麧M腔的憤怒,一如決堤的洪水,滾滾而來?!?/div>
《漢語大詞典》:決滯(決滯)
(1).猶去留。 漢 王符 潛夫論·潛嘆:“ 堯 參鄉(xiāng)黨以得 舜 , 文王 參己以得 呂尚 ,豈若 殷辛 、 秦政 既得賢人,反決滯於讎,誅殺正直,而進(jìn)任姦臣之黨哉?” 汪繼培 箋:“‘決滯’猶言‘去留’。”
(2).指判決積壓的案件。新唐書·陸贄傳:“視桉籍煩簡(jiǎn)以稽聽斷,視囚繫盈虛以稽決滯,視姦盜有無以稽禁御?!?宋 葉適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銘》:“ 鉛山 脩廢決滯,民畏愛過於令,令賴之如己出?!?/div>
《漢語大詞典》:決訟(決訟)
審判案件。后漢書·百官志五:“凡郡國(guó)皆掌治民,進(jìn)賢勸功,決訟檢姦。”
《國(guó)語辭典》:決拾(決拾)  拼音:jué shí
1.古代射箭的器具。以決來鉤弦,以拾來攬袖。《詩(shī)經(jīng)。小雅。車攻》:「決拾既飲,弓矢既調(diào)。」也作「決遂」、「抉拾」。
2.射箭。清。李漁〈秦淮健兒傳〉:「子服弓矢,善決拾乎?」也作「決遂」、「抉拾」。
《漢語大詞典》:決杖(決杖)
處以杖刑。用大荊條或棍棒抽擊人的背、臀或腿部。《隋書·高祖紀(jì)上》:“其諸司論屬官,若有愆犯,聽於律外斟酌決杖?!?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府法曹斷掠糧賊,惟各決杖一百?!?span id="i9rfadr" class="book">《宋史·刑法志一》:“因詔:‘ 嶺 南民犯竊盜,贓滿五貫至十貫者,決杖、黥面、配役?!?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然亦如 嚴(yán)幼芳 、 劉婆惜 備受箠楚決杖矣。”
《漢語大詞典》:論決(論決)
(1).判決。《唐律疏議·名例·二罪從重》:“若一罪先發(fā),已經(jīng)論決,餘罪后發(fā),其輕若等,勿論?!?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處斷、重?cái)唷O斷、決配、朝典之類,未得論決,具獄以聞?!?span id="llru2ct"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二年》:“其未允者,宰相復(fù)以聞,始命論決?!?br />(2).判處死刑;處決囚犯。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有上封事言 嶺 南流人謀反者,太后遣攝右臺(tái)監(jiān)察御史 萬國(guó)俊 就按,得實(shí)即論決?!?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及論決之日,大風(fēng)霾雷電?!?/div>
《漢語大詞典》:平?jīng)Q(平?jīng)Q)
判斷處理。《漢書·王莽傳上》:“平?jīng)Q朝事,常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span id="x7kn7gb" class="book">《南史·袁湛傳》:“時(shí) 粲 與 齊高帝 、 褚彥回 、 劉彥節(jié) 遞日入直,平?jīng)Q萬機(jī)。”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元年:“詔諸州長(zhǎng)吏平?jīng)Q獄治,申理冤濫。”
分類:判斷
《國(guó)語辭典》:決烈(決烈)  拼音:jué liè
堅(jiān)定強(qiáng)烈。元。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丈夫具決烈志氣,慷慨英靈?!埂缎咽篮阊浴>砣?。李道人猶步云門》:「你好道之心,這般決烈,必然是神仙路上人?!?/div>
《國(guó)語辭典》:引決(引決)  拼音:yǐn jué
1.自殺?!段倪x。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埂缎绿茣?。卷一○八。劉仁軌傳》:「嘗為御史袁異式所劾,慢辱之,脅使引決?!挂沧鳌敢E」。
2.處分、裁決。《北史。卷八三。文苑傳。溫子升傳》:「于是預(yù)選者爭(zhēng)相引決,匡使子升當(dāng)之,皆受屈而去。」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匠官仁慈》:「有匠人程限稽違,案具,吏請(qǐng)引決?!?/div>
分類:裁決自殺
《漢語大詞典》:臨決(臨決)
謂親自裁決。漢書·宣帝紀(jì):“詔諸儒講‘五經(jīng)’同異,太子太傅 蕭望之 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舊唐書·憲宗紀(jì)論:“ 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間細(xì)務(wù),多自臨決?!?span id="mbh2eon" class="book">《元史·宦者傳·樸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軍國(guó)之事,皆其所臨決。”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 神宗皇帝 將殺建言御史 曹學(xué)程 ,命公臨決?!?/div>
《漢語大詞典》:咨決(諮決)
謀議決斷。魏書·高陽王雍傳:“ 肅宗 初,詔 雍 入居 太極 西栢堂 ,諮決大政?!?span id="4ftsvqe" class="book">《北齊書·孝昭帝紀(jì)》:“帝尋如 晉陽 ,有詔軍國(guó)大政咸諮決焉?!?span id="o4ft2hz" class="book">《南史·袁粲傳》:“主書每往諮決,或高詠對(duì)之?!?/div>
《國(guó)語辭典》:公決(公決)  拼音:gōng jué
共同決定。如:「經(jīng)過公決的事,豈可私下更改?」
分類:共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