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27,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決杖
論決
平?jīng)Q
決烈
引決
臨決
咨決
公決
聽決
先決
復(fù)決
衡決
橫決
科決
決驟
《漢語大詞典》:決杖(決杖)
處以杖刑。用大荊條或棍棒抽擊人的背、臀或腿部。《隋書·高祖紀(jì)上》:“其諸司論屬官,若有愆犯,聽於律外斟酌決杖。”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府法曹斷掠糧賊,惟各決杖一百。”宋史·刑法志一:“因詔:‘ 嶺 南民犯竊盜,贓滿五貫至十貫者,決杖、黥面、配役?!?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然亦如 嚴(yán)幼芳 、 劉婆惜 備受箠楚決杖矣。”
《漢語大詞典》:論決(論決)
(1).判決。《唐律疏議·名例·二罪從重》:“若一罪先發(fā),已經(jīng)論決,餘罪后發(fā),其輕若等,勿論?!?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處斷、重?cái)?、極斷、決配、朝典之類,未得論決,具獄以聞?!?span id="gdatf5m"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二年》:“其未允者,宰相復(fù)以聞,始命論決。”
(2).判處死刑;處決囚犯。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有上封事言 嶺 南流人謀反者,太后遣攝右臺監(jiān)察御史 萬國俊 就按,得實(shí)即論決?!?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及論決之日,大風(fēng)霾雷電?!?/div>
《漢語大詞典》:平?jīng)Q(平?jīng)Q)
判斷處理。《漢書·王莽傳上》:“平?jīng)Q朝事,常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南史·袁湛傳:“時(shí) 粲 與 齊高帝 、 褚彥回 、 劉彥節(jié) 遞日入直,平?jīng)Q萬機(jī)?!?span id="ck1rzri"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元年》:“詔諸州長吏平?jīng)Q獄治,申理冤濫?!?/div>
分類:判斷
《國語辭典》:決烈(決烈)  拼音:jué liè
堅(jiān)定強(qiáng)烈。元。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丈夫具決烈志氣,慷慨英靈?!埂缎咽篮阊浴>砣?。李道人猶步云門》:「你好道之心,這般決烈,必然是神仙路上人?!?/div>
《國語辭典》:引決(引決)  拼音:yǐn jué
1.自殺?!段倪x。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埂缎绿茣?。卷一○八。劉仁軌傳》:「嘗為御史袁異式所劾,慢辱之,脅使引決?!挂沧鳌敢E」。
2.處分、裁決?!侗笔?。卷八三。文苑傳。溫子升傳》:「于是預(yù)選者爭相引決,匡使子升當(dāng)之,皆受屈而去?!乖?。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匠官仁慈》:「有匠人程限稽違,案具,吏請引決。」
分類:裁決自殺
《漢語大詞典》:臨決(臨決)
謂親自裁決。漢書·宣帝紀(jì):“詔諸儒講‘五經(jīng)’同異,太子太傅 蕭望之 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span id="sfdkx1z" class="book">《舊唐書·憲宗紀(jì)論》:“ 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間細(xì)務(wù),多自臨決?!?span id="fd1fxqs" class="book">《元史·宦者傳·樸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軍國之事,皆其所臨決?!?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 神宗皇帝 將殺建言御史 曹學(xué)程 ,命公臨決?!?/div>
《漢語大詞典》:咨決(諮決)
謀議決斷。魏書·高陽王雍傳:“ 肅宗 初,詔 雍 入居 太極 西栢堂 ,諮決大政?!?span id="exyatbx" class="book">《北齊書·孝昭帝紀(jì)》:“帝尋如 晉陽 ,有詔軍國大政咸諮決焉。”南史·袁粲傳:“主書每往諮決,或高詠對之?!?/div>
《國語辭典》:公決(公決)  拼音:gōng jué
共同決定。如:「經(jīng)過公決的事,豈可私下更改?」
分類:共同決定
《漢語大詞典》:聽決(聽決)
聽事決案;聽候斷決。 宋 范仲淹 《與知郡職方書》:“某雖屬謫宦,幸得善地,聽決之外,琴籍在焉?!?span id="txe5lyr" class="book">《元史·王磐傳》:“帝以天下獄囚滋多,敕諸路自死罪以下,縱遣歸家。期秋八月,悉來京師聽決。囚如期至,帝惻然憐之,盡原其罪?!?明 徐渭 《雌木蘭》第二出:“賊首 豹子皮 ,的係軍人 花弧 臨陣親擒,見解聽決?!?/div>
分類:聽候斷決
《漢語大詞典》:先決
為解決某一問題,必須首先解決的。如:先決條件。
《國語辭典》:復(fù)決(復(fù)決)  拼音:fù jué
依據(jù)《憲法》主權(quán)在民之原則,為國民直接民權(quán)行使的方法之一,人民直接對法案重新議決。依《公民投票法》,公民得對法律、重大政策、《憲法》修正案及地方自治法規(guī)等進(jìn)行復(fù)決。
《漢語大詞典》:衡決(衡決)
(1).橫裂,不銜接。 漢 賈誼 《治安策》:“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jì),胡可謂治!” 清 曾國藩 《復(fù)陳右銘太守書》:“一篇之內(nèi),端緒不宜繁多……否則首尾衡決,陳義蕪雜,茲足戒也?!?br />(2).引申為混雜;紛亂。 宋 葉適 《奏議·紀(jì)綱三》:“以 神宗 之厲志有為,終於舉措衡決,變法則為傷民,開邊則為生事?!?明 楊慎 《古文參同契序》:“其書散亂衡決,后之讀者,不知孰為經(jīng),孰為註?!?/div>
《漢語大詞典》:橫決(橫決)
(1).謂大水沖破堤岸橫潰而出。宋史·河渠志一:“其竹索,皆埋巨木於岸以維之。遇 河 之橫決,則復(fù)增之,以補(bǔ)其缺?!?明 沈德符 野獲編·河漕·賈魯河故道:“況挑筑於此,能保不橫決於彼?”
(2).斷裂;斷絕。 漢 賈誼 《新書·數(shù)寧》:“夫本末舛逆,首尾橫決,國制搶攘,非有紀(jì)也,胡可謂治?”橫,一本作“ 衡 ”。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適齊》:“凡在 赧王 初年者一切奮臆移而上之,首尾橫決,幾無完筴。”
(3).比喻事態(tài)發(fā)展沖破常軌。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過摽梅之年,而不為之擇配偶,鬱而橫決,罪豈獨(dú)在此婢乎?”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yù)備立憲·關(guān)于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折》:“夫亦曰專制政體之不可以為國,非有橫決之舉,終不能脫此專制羈絏之下也。” 鄒韜奮 《萍蹤憶語》七:“工潮澎湃,各‘大亨’心驚膽戰(zhàn),不得不暫時(shí)有些讓步,因?yàn)樗麄円才聶M決不可收拾,于他們是究竟更不利的?!?/div>
《漢語大詞典》:科決
審理判決。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檢責(zé)軍司軍戶,鹽如有隱漏,并準(zhǔn)府縣例科決?!?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詭怪不羈:“ 曼卿 詭怪不覊,謂主者曰:‘只乞就本廂科決?!?span id="znasas6"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一·贖刑》:“犯罪官吏并諸人有罪,年老或篤疾廢疾病妨礙科決不任杖責(zé)之人,贖罪錢多寡不一,終無通例。”
《國語辭典》:決驟(決驟)  拼音:jué zòu
疾走的樣子。《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宋。蘇軾歸來引〉:「紛野馬之決驟兮,幸余首之未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