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25,分62頁顯示  上一頁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理經(jīng)通別
分別陀羅尼
計度分別
差別假立尋思
三乘別教
得無分別自在
會合必別離
差別求不得
差別因果
差別義
別相念
分別凈華
緣還分別
業(yè)用差別
身受差別
理經(jīng)通別
【三藏法數(shù)】
理即一切言教所詮之義理也,理則不二,名字非一,故智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如或言實相,或言法界等。名異故別,理一故通;所謂理從名故別,名從理故通也。
分別陀羅尼
【三藏法數(shù)】
謂得此陀羅尼者,于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分別不錯,是名分別陀羅尼。
計度分別
【三藏法數(shù)】
謂意識于不現(xiàn)見事,計較量度,而起分別,故名計度分別。
差別假立尋思
【三藏法數(shù)】
謂于諸法能詮之中,推求差別,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實,是為差別假立尋思。
三乘別教
【三藏法數(shù)】
謂如四諦緣起經(jīng)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所共學。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別相,故云三乘別教。
得無分別自在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住第八不動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無功用法,于一切法遠離一切分別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無分別自在。(不動地者,以無生智慧,舍于三界,性無動移故也。)
會合必別離
【三藏法數(shù)】
人之生世,離必有會,合必有離,此理之自然,而非人意之所能必。故今之會合,安知異時而不別離,故會合亦不可久保也。
差別求不得
【三藏法數(shù)】
謂于名于物,各有差別之相,一一分別推求,悉歸于空,皆不可得。故論云:推名差別及物差別,知俱空,故悉不可得,故云差別求不得。
差別因果
【三藏法數(shù)】
謂第二會,普光明殿,至第七會,重會普光明殿。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差別因果之法門。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辯因;后三品,明果,亦名生解因果,故名差別因果也。(普光明殿者,其殿眾寶所成,光明照映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發(fā)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無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覺者,去后妙覺位猶有一等,勝前諸位,得稱覺也。二十九品者,如來名號品、四圣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凈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山頂偈贊品、十住品、梵行品、初發(fā)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宮品、夜摩宮中偈贊品、十行品、十無盡藏品、升兜率天宮品、兜率天宮偈贊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來壽量品、諸菩薩住處品、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也。)
差別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佛說法度諸眾生,則現(xiàn)法、報、應(yīng)三身差別之相,故名差別義。
別相念
【三藏法數(shù)】
別,謂各別。相,謂行相,念,即觀也。謂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種行相,各別不同,故名別相念。
分別凈華
【三藏法數(shù)】
分別凈華者,謂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修無漏行,斷除思惑,于真空理善能分別,則內(nèi)慧清凈,道果自成也。(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思惑者,謂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起諸貪愛也。)
緣還分別
【三藏法數(shù)】
經(jīng)云:分別之處則復見緣,而言還者,謂有分別所對之處,則有所緣之相,若無所對五塵之境,則無緣相而可分別。是則緣屬分別,故復還于分別也。當知所緣分別之相可還,而能分別之性不可還也。若能分別之性亦可還者,則不緣境時,無復知其無分別矣。故曰緣還分別。(緣者,系也。謂心緣系色、聲、香、味、觸之五塵也。所對之處,即五塵之境也。)
業(yè)用差別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識隨染緣,而造惡業(yè)。隨凈緣,而造善業(yè)。差別不同,是名業(yè)用差別。
身受差別
【三藏法數(shù)】
身以積聚為義,謂此能含藏一切諸法,故名為身,由能領(lǐng)受第七末那識染凈之緣所熏,而于善惡諸法不相混濫,是名身受差別。(梵語末那,華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