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別境心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遍行心所之對,于一切之心不遍起。對于各各別別之境而起之心所也。例如向所樂之境,則欲之心所起,向決定之境,則勝解之心所起是也。
別語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禪林之目。舉古則中雖有古人語,而我復(fù)別下一轉(zhuǎn)語謂之別語。見于諸錄。
別請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于眾比丘中特請一人而供養(yǎng)之也,但如法之比丘,不受別請。行事鈔下三曰:「請有二種:即僧次別請也。律開別請,然諸經(jīng)論制者不少?!故桌銍澜?jīng)一曰:「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游未還?!雇心┰唬骸赋F蚴巢皇軇e請?!?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在眾比丘中特別邀請一人來供養(yǎng)。若是如法的比丘,是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別請的。
別選所求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在觀無量壽經(jīng)之會座韋提希夫人由釋尊所顯示之十方諸佛凈土中特選擇自己所愿之凈土,而曰:「我今愿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也?!?/div>
別壇曼陀羅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諸尊曼荼羅。一門之尊為中胎,以自部眷屬為第二重第三重之法也。演奧鈔十曰:「諸尊別壇曼陀羅者,一門尊為中胎,以自部眷屬為第二重第三重也。」
別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對于總愿之語。如四弘誓愿為諸菩薩之通愿,故曰總愿,如阿彌陀四十八愿,藥師十二愿為各自特殊之誓愿,故曰別愿。止觀七曰:「二乘生盡,故不須愿。菩薩生生化物,須總愿別愿。四弘是總愿,法華華嚴所說,一一善行陀羅尼,皆有別愿?!?br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藥師之十二顯((參見:藥師)),千手觀音之六愿及十愿((參見:千手觀音)),普賢之十愿((參見:普賢)),彌陀之二十四愿及四十八愿,釋迦之五百愿。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各別的誓愿。如四弘誓愿是諸佛菩薩的通愿,叫做總愿,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藥師佛的十二愿,即是別愿。
別譯雜阿含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二十卷,失譯。自五十卷之雜阿含經(jīng)撮要別行者。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十六卷,失譯。雜阿含經(jīng)中之撮要別譯。
定心別時念佛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別時修行之念佛,以定心見佛為目的。為欲三昧發(fā)得,于此世拜佛身,故定二七日,三七日,或九十日等期限,入道場專心稱名念佛也。
依宗教別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謂依所立宗義之異,判佛之一代教自有別也。如華嚴宗之五教,法相宗之三時判教是也。出李通玄華嚴合論第一。
法界無差別論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具名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堅慧菩薩造,唐提云般若譯。明菩提心。本論之疏著如下:法界無差別論疏一卷,唐法藏撰。法界無差別論疏領(lǐng)要鈔科文一卷,宋普觀錄。法界無差別論疏領(lǐng)要鈔二卷,宋普觀述。
法差別相違因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因明四相違因之一。宗法中之法有自相與差別之二者,言語之表面云自相,言語里所含之意許云差別((參見:法自相相違因)),今立者所說之因相違于欲其成立之法之言下意許,謂之法差別相違因。例如數(shù)論師對佛者謂「服等為他用,積聚性故,如臥具等。」「他」為立者之意許者,非如佛者之言謂五蘊和合之假我,即常一之神我也,因之雖于言陳自相之上用立敵相符之言物,而彼意許者,欲成立自宗之神我也。然彼諸說之積聚性之因,轉(zhuǎn)于同品之臥具等,而臥具等為假我之用物,非神我之用物,相違于欲立者成立之意許,于是生法之差別也。見因明入正理論。
法無別真如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真如之一。(參見:真如)附錄。
真如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語出于金剛經(jīng)之梵本,譯曰真如性),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故云真,常住而不變不改,故云如。唯識論二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够蛟谱孕郧鍍粜?,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也。唯識述記二本曰:「真以簡妄,如以別倒。初簡所執(zhí),后簡依他。或真以簡有漏非虛妄故,如以簡無漏非有為故。真是實義,如是常義,故名真如。」探玄記八曰:「不壞曰真,無異曰如。前則非四相所遷,后則體無差別,此約始教。又不變曰真,順緣稱如。由前義故,與有為法非一。由后義故,與有為法非異。二義同為一法,名曰真如?!勾蟪酥褂^曰:「此心即自性清凈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雇撟⑾略唬骸刚嫒缡侵T法正體。」教行信證證卷曰:「無為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則彌陀如來從如來生,示現(xiàn)報應(yīng)化種種身也。」雜阿含經(jīng)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凈眾生,離憂悲,得真如法。」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合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二義,謂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實如此之本來面目,恒常如此不變不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即無為法。亦即一切眾生的自性清凈心,亦稱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等。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br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體非偽妄曰真,性無改異曰如,即一實相之體也。謂真如之體,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謂真如之法,從本已來,性自清凈,離一切相,寂滅無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變隨緣二真如」又起信論疏云二真如:
一、不變真如 謂真如之體,從本已來,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體恒清凈,無一異相,故名不變真如。
二、隨緣真如 謂真如之性,本無生滅,然因無明熏動,起一切相,如水因風(fēng),妄波忽動,若風(fēng)止息,動相元無,故名隨緣真如。
【三藏法數(shù)】
真名不偽,如名不異。謂常以妙觀觀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顯發(fā),是名真如。
【三藏法數(shù)】
真如者,乃真實無妄之理,即法性土之體也。此清凈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無相,土亦如是,身土雖分,體原不二,故真如為體也。
【三藏法數(shù)】
離妄曰真,不異曰如。即諸佛所證真實無妄之德,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阿難分別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阿難分別經(jīng),一卷,秦法堅譯。與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同本。
杯度別
【佛學(xué)大辭典】
(故事)杯度自言與鳩摩羅什別也?;垧ǜ呱畟髟唬骸副仍谂沓?,聞鳩摩羅什在長安。曰:吾與此子戲別三百馀年,杳然未期,遲有遇于來生耳。」
所別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因明之宗支,如言聲無常,以聲之體為有法,一云前陳,亦云所別,以無常之義為法。一名后陳,亦云能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