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湘潭人,字周士。由太學(xué)生仕鼎、澧帥幕。欽宗靖康初,征天下兵,以寧走鼎州,乞師解太原圍。高宗建炎二年,累官京西制置使。尋落職,累貶永州列駕、潮州安置。紹興十年,復(fù)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士詞》。
全宋詩
王以寧,字周士,湘潭(今屬湖南)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以武職換文資(《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一九),為樞密院編修官。高宗建炎初出知鼎州。建炎四年(一一三○),張浚辟為川陜宣撫處置司參議官,京西制置使,兵敗,以所部走潭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二)。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落職,監(jiān)臺州酒務(wù)。二年,責(zé)永州別駕,潮州安置。十年,起知全州(同上書卷四一、五八、一三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寶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號別峰,俗姓李,嘉州龍游(今四川樂山)人。少從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聽《華嚴(yán)》、《起信》,既盡其說,棄依密印于中峰。會圓悟歸昭覺,留三年。后南游,謁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徑山,謁大慧宗杲禪師。大慧南遷,乃西還。后再出峽,住保寧、金山、雪竇。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補徑山,召對選德殿。光宗紹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謚慈辯。為南岳下十六世,華藏密印安民禪師法嗣。事見《渭南文集》卷四○《別峰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補續(xù)高僧傳》卷一○有傳。今錄詩三十九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寶?。ㄒ灰弧鹁拧灰痪拧穑痔故?,號別峰,俗姓李,龍游(今四川樂山)人。世居峨嵋之麓。從德山院清遠(yuǎn)道人得度,又從中峰密印禪師得悟。住臨邛、廣漢、崇慶、武信東禪、成都龍華、眉山中巖諸寺,復(fù)住金山。淳熙七年敕住徑山。十年,孝宗制賜《圓覺經(jīng)注》。紹熙元年卒,年八十二。謚曰慈辯,塔曰智光,庵曰別峰。門人集有《語錄》。見陸游撰《別峰禪師塔銘》(《渭南文集》卷四○)。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寶印號別峰。嘉州李氏子也。幼通六經(jīng)長窮七史。忽厭塵俗志慕竺墳。乃從德山清素和尚得度。往聽華嚴(yán)起信盡得旨。覺勞算沙終非解脫。遂依中峰密印民禪師。密印舉。僧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叱曰。是誰起滅。師聞大悟。會圓悟歸昭覺。遣師往省。隨眾入室。悟問。從上諸圣以何接人。師豎起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何者。是從上諸圣用底。師以拳揮之。悟亦舉拳。相交大笑而止。又謁大慧于徑山。慧問。甚處來。曰西川?;墼?。未出劍門關(guān)。與汝三十棒了也。曰不合起動和尚?;坌萌?。后出奉詔住雪竇。淳熙七年秋召師問道。賜肩輿入選德殿。帝曰。三教圣人本同。這個理否。對曰。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初無二也。帝曰。但圣人所立門戶則不同耳。如孔子性以中庸設(shè)教。印曰。非中庸何以安立世間。故法華云。治世語言資生業(yè)等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華嚴(yán)云。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法。帝曰。今時士大夫?qū)W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語言。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惟釋氏禪宗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頓令悟入。不亂于生死之際。此為殊勝。印曰。非獨后世不見夫子之心。嘗見孔門顏子號為具體。盡平生力量只道得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竟捉摸不著。而夫子分明八字打開向諸弟子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以此觀之。夫子未嘗回避諸弟子。而諸弟子自蹉過了也。昔張商英曰。吾學(xué)佛然后能知儒。此言實為至當(dāng)。帝曰。朕意亦謂如此。帝又問。莊子若何如人。印曰。只是佛法中小乘聲聞以下人也。蓋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雜毒?;鸱偕砣霟o為界。即如莊子所謂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若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盡方證菩提。正如伊尹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斯民也。有一夫不彼其澤者。若已推而內(nèi)溝中也。帝大悅詔住徑山。開堂曰。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秖在一句。祖師門下半句也無。秖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諸仁者且道。諸佛是祖師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時俱是一時俱不是。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大蟲里紙帽。好笑又驚人。十年二月帝注圓覺經(jīng)。賜師命作敘流行。紹熙元年十一月往見智策禪師決別。策問行日。師曰。水到渠成。索紙書云。十二月初七夜雞鳴時九字。果至期而化。留七日顏色明閏發(fā)長頂溫葬全身于西岡。謚曰慈辯。塔曰智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號別峰。嘉州李氏子也。幼通六經(jīng)。長窮七史。忽厭塵俗。志慕竺墳。乃從德山清素得度。往聽華嚴(yán)起信。盡得旨。覺勞算沙。終非解脫。遂依中峰密印民禪師。密印舉僧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叱曰。是誰起滅。師聞大悟。會圓悟歸昭覺。遣師往省。隨眾入室。悟問從上諸圣。以何接人。師豎起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何者是從上諸圣用底。師以拳揮之。悟亦舉拳相交。大笑而止。又謁大慧于徑山?;蹎柹跆巵?。曰西川?;墼弧N闯鰟﹂T關(guān)。與汝三十棒了也。曰不合起動和尚?;坌萌?。后出。奉詔住雪竇。淳熙七年秋。召師問道。賜肩輿入選德殿。帝曰。三教圣人。本同這個理否。對曰。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初無二也。帝曰。但圣人所立門戶則不同耳。如孔子以中庸設(shè)教。印曰。非中庸。何以安立世間。故法華云。治世語言。資生業(yè)等。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華嚴(yán)云。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法。帝曰。今時士大夫?qū)W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語言。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惟釋氏禪宗。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頓令悟入。不亂于生死之際。此為殊勝。印曰。非獨后世不見夫子之心。嘗見孔門顏子。號為具體。盡生平力量。只道得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竟捉模不著。而夫子分明八字打開。向諸弟子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以此觀之。夫子未嘗回避諸弟子。而諸弟子自□□了也。昔張商英曰。吾學(xué)佛。然后能知儒。此言寔為□□。帝曰。朕意亦謂如此。帝又問。莊子何如人。印曰。只是佛法中小乘。聲聞以下人也。蓋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雜毒?;鸱偕?。入無為界。即如莊子所謂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若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盡。方證菩提。正如伊尹。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斯民也。有一夫不被其澤者。若己推而內(nèi)諸溝中也。帝大悅。詔住徑山。開堂曰。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祇在一句。祖師門下半句也無。祇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諸仁者。且道諸佛是。祖師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時俱是。一時俱不是。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大蟲裹紙帽。好笑又驚人。十年二月。帝注圓覺經(jīng)。賜師命作敘流行。紹熙元年十一月。往見智策禪師決別。策問行日。師曰。水到渠成。索紙書云。十二月初七夜雞鳴時九字。果至期而化。留七日。顏色明閏。發(fā)長頂溫。葬全身于西岡。隘曰慈辯。塔曰智光。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別峰禪師。名寶印。字坦叔。生為龍游李氏子。世居峨嵋之麓。少而奇警。然不喜在家。乃從德山院清遠(yuǎn)道人得度。自成童時。已博通六經(jīng)及百家之說。至是。復(fù)從華嚴(yán)起信諸名宿。窮源探賾。不高出同學(xué)不止。時密印禪師民公。說法于中峰道場。乃挈一笠往從之。一日密印舉。僧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頭叱曰是誰起滅。師豁然大悟。自是鋒不可觸。密印恨相得之晚。會圓悟自南歸成都昭覺。乃遣師往省。因隨眾入室。圓悟舉從上諸圣以何法接人。師舉起拳。圓悟曰。此是老僧用者。孰為從上諸圣用者。師即揮拳。圓悟亦舉拳相交。大笑而罷。圓悟嘆異之曰。是子。他日必類我?guī)?。留昭覺三年。密印猶在中峰。以堂中第一座致師。師辭。密印大怒曰。我以法得人。人不我傳。尚何以說法。為欲棄眾去。眾皇恐亟趨昭覺。羅拜懇請。圓悟亦助之請。始行。道望日隆。學(xué)者爭歸之。雖圓悟密印。不能掩也。久之。南游歷見諸大禪老。最后扣妙喜于徑山。為師獨掃一室。堂中皆大驚。妙喜南遷。師亦西歸。始住臨邛鳳皇山。舉香。嗣密印。道既盛行。筑都不會庵。松竹幽邃。暇日名勝畢集。聞師一言。皆自謂意消稍或間闊。輒相語曰。吾輩鄙吝萌矣。其道德服人如此。俄復(fù)下硤挾金陵。應(yīng)庵華方住蔣山。館師于上方。白留守張公燾。舉以代己。師聞。即日發(fā)去。會陳丞相俊鄉(xiāng)來。為金陵。以保寧延師。俄徙京口金山。學(xué)者傾諸方。金山自兵亂后。雖屢葺莫能成。至是始復(fù)大興。如承平時。而有加焉。異時居此山。鮮踰三年者。師獨安坐十五夏。魏惠憲王牧四明。虛雪竇來請。住四年。樂其山林。有終老之意。而名益重。被敕住徑山。淳熙七年五月也。七月至行在所。壽皇降中使。召入禁中。以老病足蹇。賜肩輿于東華門內(nèi)。賜食于觀堂。引對于選德殿。賜坐勞問良渥。師目舉古宿云。透得見聞覺知。受用見聞覺知。不墮見聞覺知。上悅。畢其說乃退。后十馀日。又命開堂于靈隱山。中使赍賜御香。恩禮備至。十年二月。上制圓覺經(jīng)注。遣使馳賜。且命作序。師老益厭住持事。門人懼其遠(yuǎn)游不返。相與筑庵于山北俟其歸。光宗在東宮。書別峰二大字榜之。十五年冬。奏乞養(yǎng)疾于別峰。得請。明年。光宗受內(nèi)禪。取向取賜宸翰。識以御寶。復(fù)賜焉。紹熙元年冬十一月。忽往見嗣住山智策告別。策問行日。師曰。水到渠成。歸取幅紙大書曰。十二月七日夜雞鳴時。如期而化。奉蛻質(zhì)。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顏色精明。須發(fā)皆長。頂溫如沃湯。是月十四日。葬于別峰之西岡。壽八十有二。臘六十有四。得法弟子實繁。指不能一二屈。有慧綽者。山陰陸氏子。當(dāng)以蔭得官辭之。從師祝發(fā)。得記莂。遁跡巖岫。終身不出。師既示寂。上為敕有司。定謚曰慈辯。塔曰智光。庵曰別峰。極方外之寵。師說法數(shù)十年。所至門人。集為語錄。晚際遇壽皇。被宸翰咨詢法要。皆對使者具奏。別具行世。此不悉著。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五
寶印禪師者。嘉州人。號別峰。初業(yè)儒。棄儒剃染。業(yè)華嚴(yán)。又棄華嚴(yán)。從華藏民禪師。悟明心要。其祖圓悟每譽之謂。印有超師之略。印之名遂著。乃通謁于妙喜。自稱西川法侄。時徑山多士。竊笑之。妙喜問曰。未出劍門關(guān)。與你三十棒了也。印遂展拜曰。不合起動和尚。妙喜忻然。顧左右曰。你們騎馬趁不及。是日萬指。叢林為之震動。于是西還開法。而兩川素稱義虎之雄者。皆從印游。印仍慰其開講曰。宗教無二致。而公白岐耳。公以無欺心而演教。教中之宗也。我以無欺心而弘宗。宗中之教也。我佛初轉(zhuǎn)四諦于鹿苑。而憍陳如乃無欺之首也。后拈枝花于靈峰。而迦葉乃無欺之終也。故其間談經(jīng)三百馀會。皆以無欺法。而利無欺眾。公但自反能無欺乎。既無欺矣。以無欺舌而流無欺教。則教與宗。是一是二乎。惟諸公勉之。印又出峽。住持保寧。次遷金山。自金山移雪竇。自雪竇補雙徑。其眾盛矣。嘗示眾曰。世尊初成正覺于鹿野苑中。轉(zhuǎn)四諦法輪。憍陳如比丘最初悟道。真凈拈云。今日新豐洞里。秖轉(zhuǎn)個拄杖子。遂拈拄杖卓左邊云。還有最初悟道者么。若無丈夫。自有沖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遂喝一喝。下座。若是印上座不然。今日向鳳凰山里。初無工夫。轉(zhuǎn)四諦法輪亦無氣方。轉(zhuǎn)拄杖子。秖教諸人。行須緩步。語要低聲。何故欲得不招無間業(yè)。莫謗如來正法輪。又曰。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只在一句。祖師門下半句也無。祗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諸仁者。且諸佛是祖師是。若道祖是佛不是。佛是祖不是。取舍未忘。若道祖佛一時是。佛祖一時不是。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作么生道。大蟲裹紙帽。好笑又驚人。又曰。將心除妄。妄難除。即妄明心道轉(zhuǎn)。紆桶底趯穿。無忌諱等閒。一步一芙蕖。印年邁。日常宴坐。匡床頹然。一老比丘士夫訪拜床下。愛慕倍于父母。孝宗皇帝知而召之。印以足疾。辭不奉詔。帝賜肩輿。于東華門內(nèi)。迎入選德殿。初禮臣議。朝儀及見。印直登榻跏趺。群臣皆失色。帝喜其真率。乃問圓覺之旨。印隨機酬對。帝默有契。輒注圓覺經(jīng)。命印撰經(jīng)首之序。自是東華門置禪師輿。以備顧問。十五年冬。力請庵居。紹熙改元。過訪智策禪師。兼與言別。策問行日。印曰。水到渠成。歸索紙書十二月初七夜。雞鳴時。如期而化。奉蛻質(zhì)。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顏色明潤。發(fā)長頂溫。又七日擇退居之西岡而閟焉。謚慈辨禪師。塔曰智光。 贊曰。民禪師義壇之翅虎也。一入昭覺之門。翻然易轍與夫抱英敏之姿。負(fù)昂藏之表甘。若捉月之猿。趨陽之鹿者。豈非日劫相倍乎哉師。以己愈之方。施之別峰印。自然水乳合。而針芥投。為萬古我慢之正鑒。是則西山亮。何足為多耶。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寶印,字別峰,嘉州李氏子也。幼通六經(jīng),長窮七史。忽厭塵俗,志慕竺典,乃從德山清素得度。往聽《華嚴(yán)》、《起信》盡得旨,覺勞算沙,終非解脫,遂依中峰密印民禪師。密印舉“僧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叱曰:“是誰起滅?”印聞大悟。會圓悟歸昭覺,遣印往省,隨眾入室,悟問:“從上諸圣以何接人?”印豎起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何者是從上諸圣用底?”印以拳揮之,悟亦舉拳相交,大笑而止。又謁大慧于徑山,慧問:“甚么來?”曰:“西川?!被墼唬骸拔闯鰟﹂T關(guān),與汝三十棒了也。”曰:“不合起動尊者。”慧欣然。后住雪竇。淳熙七年秋,召印問道,賜肩輿入選德殿,帝曰:“三教圣人本同這個理否?”對曰:“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初無二也?!钡墼唬骸暗ト怂㈤T戶則不同耳,如孔子性以中庸設(shè)教?!庇≡唬骸胺侵杏谷绾伟擦⑹篱g?故《法華》云‘治世語言資生業(yè)等,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度A嚴(yán)》云‘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法?!钡墼唬骸敖駮r士大夫?qū)W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語言,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惟釋氏禪宗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頓令悟入,不亂于生死之際,此為殊勝?!庇≡唬骸胺仟毢笫啦灰姺蜃又模瑖L見孔門顏子,號為具體,盡平生力量,只道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竟捉摸不著,而夫子分明八字打開,向諸弟子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以此觀之,夫子未嘗回避諸弟子,而諸弟子自錯過了也。昔張商英曰:‘吾學(xué)佛,然后能知儒。’此言實為至當(dāng)?!钡墼唬骸半抟庖嘀^如此?!钡塾謫枺骸扒f子若何如人?”印曰:“只是佛法中小乘聲聞以下人也。蓋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雜毒,化火焚身入無為界,即如莊子所謂形固可使如稿木,心固可使如飛灰。若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盡方證菩提。正如伊尹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斯民也。有一夫不被其澤者,若己推而內(nèi)溝中也。’”帝大悅,詔住徑山。開堂曰:“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秪在一句,祖宗門下半句也無,秪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諸仁者,且道諸佛是?祖師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時俱是,一時俱不是,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大蟲裹紙帽,笑人又驚人?!笔甓?,帝注《圓覺經(jīng)》賜印,命作敘流行。紹熙元年十一月,往見智策禪師訣別,策問行日,印曰:“水到渠成。”索紙書云:“十二月初七夜,雞嗚時也?!惫疗诙?,留七日,顏色明潤,發(fā)長頂溫,葬全身于西岡。謚曰“慈辯”,塔曰“智光”。
別湜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1—1225 【介紹】: 宋郢州人,字景甫。別之杰父。幼孤,發(fā)憤力學(xué),三舉禮部不第。晚以特恩廷對,語直多忤,僅居末等。會帝試士射術(shù),以六發(fā)五中獨冠群列。授上州文學(xué),遇郊恩改迪功郎、監(jiān)邛州合同茶場,屢進(jìn)宣義郎。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六六
法舟,號別浦,紹定二年住持湖州道場山報恩光孝禪寺。見釋法云《虛堂智愚禪師行狀》(《續(xù)藏經(jīng)》第二編第二六套第四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3 【介紹】: 宋郢州人,字宋才。寧宗嘉定二年進(jìn)士。歷知澧州、德安、江陵、真州,兼京湖制置副使,歷沿江制置使、淮西制置使。理宗淳祐七年累官至參知政事。
全宋文·卷七二六一
別之杰(?——一二五三),字宋才,郢州(今湖北鐘祥)人。嘉定二年進(jìn)士。歷官京西安撫司參議官,遷太常寺主簿、將作監(jiān)丞,知澧州、德安府、江陵府,遷湖北安撫使。為京湖安撫制置使陳賅論罷。起復(fù),知真州、江寧府、太平州等。淳祐二年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七年拜參知政事。乞歸,依前職知紹興府,論罷。寶祐元年卒,特贈少師?!?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8 【介紹】: 蒙古許兀慎氏。博爾忽侄孫塔察兒之子。嗣為火兒赤(帶弓箭的侍衛(wèi))。蒙哥汗即位,襲父職,總管四萬戶蒙古、漢軍,攻宋兩淮,悉定邊地。后會師圍宋襄樊,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別山祖智禪師者。蜀人也。其先楊姓。世有顯任。智既生正信之家。幼絕世緣。七歲紹印沙門化為行童。授以圭峰圓覺敘。脫口成誦。宋嘉定癸酉。試所習(xí)得度。其年十四矣。又五年。參[仁-二+幻]牛全于昭覺。經(jīng)二載苦。制話頭。不敢展衾。每至后夜。或假寐而已。偶聞姑蘇僧誦殺六巖法語。字字皆點著自己禪病。時巖住姑蘇之穹窿山。智徑走見。以古德因緣求指。巖惟瞑目端坐。展掌示之。不決請益。巖如前無它語。于此又二載。智所求益哀。巖竟不換機智。乃擬簡藏經(jīng)。融會本參。因閱華嚴(yán)。善財入彌勒樓閣。見閣中有無量不可思議諸佛境界。有省。默舉祖師公案。皆會節(jié)目。舉似于巖。巖方啟齒曰。靈云見桃意在甚處。對曰。萬綠叢中紅一點。幾人歡喜幾人嗔。巖以為然。乃可之。智復(fù)遍歷名席。俱獲美譽。渡錢塘。游天臺。友斷橋倫。見無準(zhǔn)范禪師于雪竇。范棒喝風(fēng)馳。智結(jié)舌不能仰對。范每受參垂問。智每擬當(dāng)機。瞻視范公。不能進(jìn)措一辭。乃私嘆曰。我生平所參所悟底。皆死法也死法何濟(jì)哉。乃盡捐宿負(fù)。堅依范公。久之于范公棒喝中。大通妙旨。遂呈偈曰。用盡工夫夜欲闌。東挑西撥見還難。無端豆爆寒灰里。便把柴頭作火看。范公遷育王。徑山。智皆負(fù)包與俱。徑山燬。知事者多懼。勸范棄之。智曰。不可。昔南禪師住歸宗。歸宗被火。有司責(zé)其咎。南尚順而居之。以故南公之名大重。今徑山雖火。而時清道泰。且堂頭和尚以咎自歸。無棄去之心。我輩為人子臣。當(dāng)仰體君父之心。父子君臣道合。反廢為新。庸何慮焉。智于是自充化主。而殿閣樓臺。從鼓舞中。涌起五峰矣。嘉熙二年。出住洞庭之天王寺。以真言實踐。接納方來。然好貶剝諸方。江湖以智天王哂之。癡絕沖嘗問。洞庭來僧曾見智天王否。對曰。學(xué)人適從天王來。曰尋常有何言句。僧舉天王示眾語曰。帶鎖擔(dān)枷招罪犯。安禪入定坐深坑。兩頭踢脫無依倚。一個閒人天地間。沖笑曰。恁么則智天王罪過不少。丞相游公侶以西余虛席。請智補之。未久智自西余。荷策遷金陵之蔣山。參徒蟻聚。名滿淮南。悅堂訚道者。初游吳。聞智尋常怒氣噀人不減。居天王時。乃謁智。智問曰。是何法諱。對曰。祖訚。近離何處。對曰。江西曰馬大師安否。對曰。起居和尚。智拽杖便起。訚躡履便行。侍僧問曰。適來者僧未知留否。智笑曰。是必去也。侍僧出訪。旦過堂。果去矣。訚住后乃曰。我當(dāng)時只肯別山收。不肯別山放。寶祐四年。天童火。無少剩。州帥吳公潛以疏聞上。上以智居天童智。曰攜。吾白骨以伴。青山足矣。興復(fù)之事。豈吾望也。遂于瓦礫堆中。搆草廬。以安眾。三載之間。松關(guān)盡處青山。捧出梵宮。而壯甲東南焉。智處眾。能耐小節(jié)。深得衲子之心。衲子互相頌曰。吾師諱祖智。即弘智再來也。景定改元九月朔。示眾曰。云淡月華新。木脫山露骨。有天有地來。個個眼睛活。乃掩室。復(fù)令傳語曰。不及相見。各自努力。越十日。珍囑后事。叉手捐世。壽六十一。坐四十七夏。塔于中峰。 贊曰。我?guī)熚涛蚶先?。新天童時。修輯歷祖。石塔。余得見智公之塔。圮于荊棘叢中。及考天童中興圖志。惟公大有功于天童者也。公初事無準(zhǔn)。居徑山。以大義鼓舞。遽成五峰樓閣。后公居天童。不三載而重興莫大之精藍(lán)。亦座下有其人。而鼓舞之。嗟乎非忠于事上。誠以接下。曷克有此哉。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祖智,字別山。姓楊氏,順慶人也。年十四得度,初聞僧誦六巖語悅之。時巖住蘇之穹窿,亟往從焉,因閱《華嚴(yán)經(jīng)》“彌勒樓閣……入已還閉”之語,恍如夢覺。越二年,遍叩浙翁琰、無際派、高原泉、淳庵凈、妙峰善,最后見無準(zhǔn)范于雪竇,知是法器,待之彌峻。時或棒喝,交并語不少貸,智欲擬答,禁不能發(fā)。由是知解,都喪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皆守死法,今始行活路。”既而范移徑山,命智分座。嘉熙戊戌,洞庭天王虛迎智主之。寶祐丙辰,天童寺燬,制相吳公潛判州事,奏智道行,被旨攜一缽一囊至縛茅以居。 時州地久旱,祈禱輒應(yīng),人情奔湊,不三載,百廢具舉,天童乃復(fù)舊觀。庚辰九月朔旦,忽示眾云:“云淡月華新,木脫山露骨。有天有地來,幾個眼睛活?!痹绞?,夜分重別大眾,叉手而逝。世壽六十有一,坐四十七夏,塔于中峰密庵禪師之右,玉局文復(fù)之為之銘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蒙古人,別速氏。居汴梁陽武縣。蒙哥汗時從忽必烈攻鄂州,以功賞銀帛衣甲等,繼從忽哥赤(忽必烈子)攻大理,歿于陣。
別的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9—1309 【介紹】: 元乃蠻部人。抄思子。襲父職為副萬戶,鎮(zhèn)守隨、潁等處。善刀舞,精騎射,士卒畏服。世祖即位,為壽、潁二州屯田府達(dá)魯花赤,轉(zhuǎn)信陽府,屢除虎害。成宗大德間,官至臺州路達(dá)魯花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蒙古成吉思汗幼弟。多智略。從成吉思汗平諸部落,掌從馬。摧鋒陷陣,不避艱險。嘗立為國相,為札魯火赤(斷事官)之長。在斡難河、怯魯連(怯綠連)河畔建營以居。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
若舟,字別岸,槜李人。
槜李詩系·卷三十
《鐵網(wǎng)珊瑚》載:元槜李釋若舟詩一首,明僧弘秀集云:字別岸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別岸,槜李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一
旨公者,字別宗,馀杭人。戒德甚嚴(yán),嘗創(chuàng)觀室于龍山之陽,修念佛三昧。雖經(jīng)離亂,曾不少廢,臨終無疾,沐浴端坐而寂。
別吉連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人,阿速氏。拔都兒子。武宗至大中,積官懷遠(yuǎn)大將軍。從丞相燕鐵木兒擒倒剌沙黨烏伯都剌等,領(lǐng)諸衛(wèi)軍守居庸關(guān)及諸要害地。文宗天歷初,從丞相擊敗王禪軍。
別兒怯不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0 【介紹】: 亦譯別里怯不花。元蒙古燕只吉解氏,字大用。世為八番宣撫司長。初入國子學(xué)為諸生。仁宗召入宿衛(wèi),英宗授八番宣撫司達(dá)魯花赤。順帝至正初,拜江浙行省左丞相,途中聞杭城大火,到任后多方救濟(jì),杭人甚得其益。召還,除中書右丞相。尋以故謫居渤海。卒謚忠宣。

人物簡介

簡介
回回人。名伯篤魯丁,以字行。至治元年(1321)乙科進(jìn)士。順帝至元三年(1337)任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副使。至正元年(1341)由禮部侍郎遷秘書太監(jiān)。官至潭州路總管。
元詩紀(jì)事
至道字□□,回回人。至正間,任潭州路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