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3
詞典
2
分類詞匯
21
共21,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刺斫
亭刃
刲刺
持刺
刺刀
鋒劍
狙殺
襲刺
斫刺
殺手
魚藏劍
鏦殺
劈刺
漆身吞炭
韓市呼天
《漢語大詞典》:
刺斫
猶言刺殺。 晉
葛洪
《
神仙傳·李仲甫
》
:“ 張 患之,乃懷匕首往,先與 仲甫 語畢,因依其聲所在,騰足而上,拔匕首左右刺斫。” 唐
韓愈
《晚秋郾城夜會聯(lián)句》
:“儒生愜教化,武士猛刺斫。”
分類:
刺殺
《漢語大詞典》:
亭刃
刺殺。亭,通“ 揨 ”。 漢 蔡琰
《悲憤詩》
:“要當(dāng)以亭刃,我曹不活汝?!?/div>
分類:
刺殺
《漢語大詞典》:
刲刺
刺殺。 漢
馬融
《廣成頌》
:“若夫鷙獸毅蟲……乃使 鄭叔 、 晉婦 之徒,睽孤刲刺,裸裎袒裼。”
分類:
刺殺
《漢語大詞典》:
持刺
(1).手持兵刃刺殺。
《
史記·貨殖列傳
》
:“怯於眾鬭,勇於持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王莽傳上》:“震起機(jī)動,敵人摧折,雖有 賁 育 不及持刺?!?顏師古 注:“持刺謂持兵刃以刺?!?br />(2).執(zhí)持名帖。 晉
干寶
《
搜神記
》
卷十八:“狐不從,持刺謁 華 ?!?宋
歐陽修
《送楊子聰戶曹序》
:“持刺執(zhí)版,求通姓名?!?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局詐
》
:“既歸,深德 王 ,持刺謁謝,則門闔無人?!?/div>
分類:
執(zhí)持
持兵
名帖
兵刃
刺殺
《國語辭典》:
刺刀
拼音:
cì dāo
1.擊刺所用的尖刀?!读簳>矶?。陳伯之傳》:「好著獺皮冠,帶刺刀,候伺鄰里稻熟,輒偷刈之?!?br />2.裝在槍尖上的短刀。
分類:
刺刀
步槍
上部
尖刀
短刀
近戰(zhàn)
刺殺
敵人
《漢語大詞典》:
鋒劍(鋒劍)
謂以劍刺殺。
《前漢書平話》
卷下:“ 呂超 舒項(xiàng)頭於懷中。 樊亢 笑曰:‘何亦避之!’鋒劍,頭落地。”
分類:
刺殺
《國語辭典》:
狙殺(狙殺)
拼音:
jū shā
埋伏在暗地里,伺機(jī)刺殺。
分類:
埋伏
暗地里
伺機(jī)
刺殺
《漢語大詞典》:
襲刺(襲刺)
猶行刺。謂出其不意的刺殺。
《
史記·燕召公世家
》
:“ 太子丹 陰養(yǎng)壯士二十人,使 荊軻 獻(xiàn) 督亢 地圖於 秦 ,因襲刺 秦王 ?!?span id="nn7xvju" class="book">《
史記·伍子胥列傳
》:“ 吳國 內(nèi)空,而 公子光 乃令 專諸 襲刺 吳王 僚 而自立,是為 吳王 闔廬 。”
分類:
行刺
出其不意
刺殺
《漢語大詞典》:
斫刺
(1).砍擊刺殺。
《
后漢書·臧洪傳
》
:“ 呂奉先 討 卓 來奔,請兵不獲,告去,何罪復(fù)見斫刺?”
(2).比喻中傷。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海上通信》
:“但從去年以來,我居然大大地變壞,或者是進(jìn)步了。雖或受著各方面的斫刺,似乎已經(jīng)沒有創(chuàng)傷,或者不再覺得痛楚?!?/div>
分類:
擊刺
中傷
刺殺
《國語辭典》:
殺手(殺手)
拼音:
shā shǒu
1.受雇解決他人性命的人。如:「職業(yè)殺手」。
2.殺傷力強(qiáng)的人員。如:「對方5號球員是個殺手,教練特別囑咐大家注意防范?!?br />3.俗稱影迷、歌迷極度著迷的偶像影歌星。如:「少男殺手」、「少女殺手」。
分類:
刺殺
殺人
軍隊(duì)
競賽
人
中經(jīng)
兇手
技藝
挑選
高超
特別
悍勇
善戰(zhàn)
慘敗
兵士
《國語辭典》:
魚藏劍(魚藏劍)
拼音:
yú cáng jiàn
戲曲劇目。周代故事戲。敘述春秋時專諸以魚腸劍刺殺吳王僚,協(xié)助公子光立為王的故事。也作「魚腸劍」。
分類:
戲曲
戲曲劇目
曲劇
劇目
敘述
專諸
刺殺
《漢語大詞典》:
鏦殺(鏦殺)
用戈、矛刺殺。
《
史記·吳王濞列傳
》
:“即使人鏦殺 吳王 ,盛其頭,馳傳以聞?!?司馬貞 索隱:“謂以戈刺殺之?!?/div>
分類:
刺殺
《國語辭典》:
劈刺
拼音:
pī cì
槍枝裝上刺刀,劈擊、刺殺敵人的一種軍事戰(zhàn)斗技術(shù)的統(tǒng)稱。也作「拚刺」。
分類:
刺殺
《國語辭典》:
漆身吞炭
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戰(zhàn)國時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替主報仇,漆身以改變?nèi)菝玻烫繉⑸ぷ优獑?,使人不能辨認(rèn)。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一》。后比喻不惜性命以報答主恩。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xié)力期雪恥,須歃血為誓,歃血為誓。」也作「吞炭漆身」。
分類:
豫讓
刺殺
報仇
《國語辭典》:
韓市呼天(韓市呼天)
拼音:
hán shì hū tiān
戰(zhàn)國時刺客聶政刺殺韓相俠累后,乃自己刮破臉面,挖出眼珠,剖腹而死。韓國以重金懸賞能識之者,其姊聶榮得知后,趕到韓國,曰:「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大驚韓市人。乃大呼天者三,終于悲哀哽咽,死在聶政的旁邊。見《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
分類:
刺客
聶政
刺殺
自己
臉面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