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1分類詞匯 22
《國語辭典》:包庇  拼音:bāo bì
袒護不正當(dāng)?shù)男袨?。如:「海關(guān)查驗員因包庇走私而遭到起訴?!?/div>
《國語辭典》:庇護(庇護)  拼音:bì hù
保護、袒護。《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既弄出這樣事來,先生們庇護他不得了。」《文明小史》第二回:「心想我為一府之尊,反不能庇護一個百姓,還算得人嗎?」
《漢語大詞典》:營庇(營庇)
包庇;袒護。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之五:“絶游移之端,杜營庇之路,振綱挈領(lǐng),而法已伸矣?!?/div>
分類:包庇袒護
《漢語大詞典》:掩顧(揜顧)
猶包庇。 宋 岳珂 桯史·黑虎王醫(yī)師:“﹝ 繼先 ﹞揜顧賕謝,攘市便腴,抑民子女為妾侍,罪不可勝紀?!?/div>
分類:包庇
《國語辭典》:打掩護(打掩護)  拼音:dǎ yǎn hù
軍事上指為掩護主力部隊完成任務(wù),而從旁側(cè)或正面攻打敵軍。比喻遮掩、掩飾。
《國語辭典》:囊橐  拼音:náng tuó
1.盛物的袋子。大稱囊,小稱橐。或稱有底面的叫囊,無底面的叫橐?!对娊?jīng)。大雅。公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br />2.行李財物。唐。白行簡《李娃傳》:「及旦,盡徙其囊橐,家于李之第?!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家人俱各逃竄,囊橐盡已蕩空?!?br />3.隱藏、包庇?!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饑寒并至,窮斯濫溢,豪桀擅私,為之囊橐?!埂稘h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廣川王姬昆弟及王同族宗室劉調(diào)等通行為之囊橐,吏逐捕窮窘,蹤跡皆入王宮。」
《國語辭典》:容隱(容隱)  拼音:róng yǐn
包容隱諱?!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公孝以要君致釁,自遺其咎,吾以不能奮戈相待,反可容隱之乎?」宋。唐庚訊囚〉詩:「上官乃容隱,曾不加譴訶。」
《漢語大詞典》:容庇
亦作“ 容芘 ”。 包庇;寬容庇護。宋史·度宗紀:“﹝ 咸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經(jīng)會,私創(chuàng)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覺察坐之。”《元典章·戶部八·市舶》:“如舶司官吏容庇,或覺察得知,或因事發(fā)露到官,定將官吏斷罷不敘?!?span id="tgtr7ce" class="book">《元史·世祖紀十三》:“ 江 淮 豪家多行賄權(quán)貴,為府縣卒史,容庇門戶,遇有差賦,惟及貧民,詔 江 淮 行省嚴禁之?!?清 洪升 《長生殿·復(fù)召》:“念臣妾如山罪累,荷皇恩如天容庇?!?/div>
《漢語大詞典》:竊庇(竊庇)
私下包庇。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又論 綱 杜絶言路,獨擅朝政……優(yōu)立賞格,公吏為姦,擅易詔令,竊庇姻親等十?dāng)?shù)事?!?/div>
分類:私下包庇
《漢語大詞典》:蒙庇
隱瞞包庇。 宋 歐陽修 《論京西官吏非人乞黜按察使陳洎等札子》:“天下禍亂,貽憂君父,蓋由上下互相蒙庇之罪也?!?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各路領(lǐng)兵大臣恃有 和珅 蒙庇,虛冒功級?!?/div>
分類:隱瞞包庇
《國語辭典》:曲庇  拼音:qū bì
袒護?!端问?。卷三八九。袁樞傳》:「通州民高氏以產(chǎn)業(yè)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納厚賂曲庇之。」《明史。卷一九九。鄭曉傳》:「惟巡撫阮鶚、總督楊順、御史路楷,以嵩曲庇,曉不能盡法?!?/div>
《漢語大詞典》:芘蔭(芘蔭)
(1).芘,通“ 庇 ”。遮蔽。 明 李東陽 《學(xué)士柏》詩:“芘蔭長留六月陰,盤迴直與孤云上?!?清 顧炎武 日知錄·官樹:“自 孝寬 臨州,乃勒部內(nèi),當(dāng)堠處植槐樹代之,既免修復(fù),行旅又得芘蔭?!?br />(2).芘,通“ 庇 ”。庇護;包庇。 清 黃鈞宰 《金壺遯墨·奇女子》:“前途關(guān)卡多,仰藉大力芘蔭?!?黃侃 《哀貧民》:“由今觀之,殆實以芘蔭富民而諱其所號也。”
《漢語大詞典》:責(zé)知(責(zé)知)
(1).責(zé)罰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春秋之義,責(zé)知誅率。” 汪繼培 箋:“后漢書·孔融傳云:‘ 漢 律,與罪人交關(guān)三日以上,皆應(yīng)知情?!础?zé)知’之意?!?br />(2).貶謫到某處做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李儀諫官》:“ 賈易 以諫官責(zé)知 懷州 ?!?/div>
《國語辭典》:掩閉(掩閉)  拼音:yǎn bì
掩蓋關(guān)閉?!度龂萘x》第六回:「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div>
《漢語大詞典》:容匿
猶隱匿包庇。北齊書·薛修義傳:“ 修義 少而姦俠,輕財重氣,招召豪猾,時有急難相奔投者,多能容匿之。” 明 劉基 《前江淮都轉(zhuǎn)動鹽使宋公政績記》:“而府縣及大府官吏卒咸有恒餽遺,以故互為容匿不舉,歲冒破米二萬五十石,鈔二萬餘錠?!?清 夏燮 中西紀事·猾夏之漸:“然 明 季至國初,各省私設(shè)之天主教堂,未奉追毀。而西人方以得自引其教,恃為護符,互相容匿。於是開堂傳教之風(fēng)久而愈熾?!?/div>
分類:隱匿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