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3分類詞匯 27
《國語辭典》:裹傷(裹傷)  拼音:guǒ shāng
包扎傷口。如:「他手流血了,快帶他到保健室裹傷?!?/div>
分類:包扎傷口
《漢語大詞典》:韜發(fā)(韜髮)
古禮,未成年者用幘巾包扎頭發(fā),謂之“韜髮”。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 漢 鄭玄 注:“纚,今之幘梁也……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髮而結(jié)之矣?!?span id="s50umu6" class="book">《急就篇》卷三“冠幘簪簧結(jié)髮紐” 唐 顏師古 注:“幘者,韜髮之巾,所以整嫧髮也。常在冠下,或但單著之。” 清 惲敬 《古今首服圖說序》:“古者有冒、有冠、有纚,纚者,所以韜髮也?!?/div>
《國語辭典》:包扎(包紮)  拼音:bāo zā
纏裹捆綁。如:「包扎傷口」?!段拿餍∈贰返谖迤呋兀骸笒x定了,掌匱的叫夥計(jì)一樣一樣的包扎起來?!?/div>
《國語辭典》:敷料  拼音:fū liào
用來清潔、保護(hù)傷口、吸收滲液及降低感染機(jī)會的紗布、紗布條、棉花球與棉墊等。使用前需確定敷料已經(jīng)滅菌,以防止污染。
《國語辭典》:扎裹(紮裹)  拼音:zhá guǒ
打扮、妝扮?!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肝曳胖业呐翰粫?,我替你們白出的是甚么苦力!」也作「札裹」。
《國語辭典》:簡易包扎法(簡易包扎法)  拼音:jiǎn yì bāo zā fǎ
意外受傷時(shí)的急救方法。分為繃帶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兩類。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護(hù)傷口、幫助止血和支托受傷部位。
《國語辭典》: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拼音:sān jiǎo jīn bāo zā fǎ
用三角巾的包扎來保護(hù)傷口的急救技術(shù)。分為頭部、面頰帶狀、懸臂吊帶等包扎法。
《國語辭典》:丁字帶(丁字帶)  拼音:dīng zì dài
一種主要用來包扎病人腰部及外陰部傷口的敷料,形如丁字或T型,也可由一般繃帶做成。
《國語辭典》:繃帶(繃帶)  拼音:bēng dài
包扎傷口或患處的布條,用柔軟的紗布做成。
《漢語大詞典》:綁扎
捆扎;包扎:~行李ㄧ~傷口。
《漢語大詞典》:綁扎所(綁扎所)
指軍隊(duì)在戰(zhàn)地特設(shè)的為傷員包扎、治療的處所。 和谷巖 《楓》:“ 胡文發(fā) 用鼻子哼了一聲,慢慢地說:‘到師后勤拉彈藥,送到四一二高地綁扎所去?!?/div>
《漢語大詞典》:綁帶(綁帶)
(1).指包扎傷口的繃帶。 柳青 《銅墻鐵壁》第六章:“傷兵們在頭部、胳膊上或腿部裹著白凈的綁帶。”
(2).指綁腿。 魏國祿 《隨周恩來副主席長征》:“首長叫他動員大家解綁帶,結(jié)繩子,派會水的同志帶著繩子的一端游過河。”
《漢語大詞典》:倒崩孩兒
接生婆把嬰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對平素熟習(xí)之事一時(shí)失誤。
《國語辭典》:膠布(膠布)  拼音:jiāo bù
涂有黏性物質(zhì)的薄布狀橡膠制品,可用以纏裹電線接頭、黏合物品等。如:「他在紙箱的接縫處貼上一層膠布。」
《漢語大詞典》:鞬子
一種玩具。用布等把銅錢或金屬片包扎好,然后裝上雞毛。游戲時(shí),用腳連續(xù)向上踢,不讓落地。 宋 時(shí)已有此。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小經(jīng)紀(jì):“象棋,鞬子,斗葉?!?清 翟灝 通俗編·俳優(yōu):“ 吳氏 字匯補(bǔ):‘毽,拋?zhàn)阒畱蚓咭?。’……今京師為此戲最工,頂額口鼻,肩背腹膺,皆可代足。一人能兼應(yīng)數(shù)敵,自弄,則鞬子終日繞身不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