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3,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天壇
通州
西苑
宣武
裕陵
北庭
鐵牛
二京
景山
南苑
黍谷
北都
天壽
泰陵
燕都
《國語辭典》:天壇(天壇)  拼音:tiān tán
1.古代帝王祭天的高臺(tái)?!端螘>硪涣?。禮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壇,山川群望皆在營內(nèi),凡一千五百一十四神?!?br />2.地名。位于北平市正陽門外大祀殿之南。為明、清兩代帝王祭天之處。
《漢語大詞典》:通州
古州名。西魏時(shí)改萬州為通州,唐因之,宋時(shí)改名達(dá)州,在現(xiàn)在的四川達(dá)縣及鄰近地區(qū)
地處今江蘇省南通縣的舊州名,俗稱南通州
地處今北京通縣的舊州名,俗稱北通州
地處今通縣的舊市名
《國語辭典》:西苑  拼音:xī yuàn
1.地名。位于北平舊皇城西華門西。本為金朝的離宮,元、明、清諸代遞加修繕,明、清時(shí)在大內(nèi)之西,故稱為「西苑」。內(nèi)有太液池、瓊?cè)A島、廣寒殿諸勝。
2.隋煬帝大業(yè)初所筑的園林。今河南省洛陽縣西。周圍二百里,臺(tái)觀宮殿,華麗非常。也稱為「芳華苑」、「會(huì)通苑」、「禁苑」、「紫苑」。
《漢語大詞典》:宣武
(1).威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 仲尼 曰:‘ 靈公 污, 晏子 事之以整齊; 莊公 壯, 晏子 事之以宣武; 景公 奢, 晏子 事之以恭儉。君子也?!?吳則虞 集釋引 劉師培 《校補(bǔ)》云:“‘宣’與‘桓’同……爾雅·釋訓(xùn):‘桓桓,威也?!?span id="yg6sank" class="book">《廣雅·釋訓(xùn)》:‘桓桓,武也。’”
(2).城門名。 北京 舊城有九門,其南之西門, 元 稱 順承 , 明 正統(tǒng) 四年改為 宣武 ,俗又稱 順治門 。參閱《清一統(tǒng)志·京師一》。
《漢語大詞典》: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顯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縣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縣 石門山 東,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縣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對(duì) 神宗 的習(xí)慣稱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鞏縣 西南。 宋 蘇軾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詩:“ 裕陵 固天縱,筆有云漢姿。” 宋 樓鑰 《跋汪季路書畫·蔡京自書竄謫元符黨人詔草》:“ 裕陵 裁決庶政,動(dòng)出親札?!?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禮制局,討論古今沿革,畫一來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div>
《國語辭典》:北庭  拼音:běi tíng
1.漢時(shí)稱北匈奴居住的地方。后泛稱北方夷狄之地?!逗鬂h書。卷四○。班彪列傳下》:「會(huì)南匈奴,掩破北庭。」
2.唐時(shí)稱西域?yàn)椤副蓖ァ?,設(shè)北庭都護(hù)府。見《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五。歷代州域形勢五。唐上》。
《國語辭典》:鐵牛(鐵牛)  拼音:tiě niú
1.鐵鑄的牛。
2.比喻孔武有力,四肢發(fā)達(dá)的人。元。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荊》第二折:「你這鐵牛,有什么事,也不查個(gè)明白,就提起板斧來,要斫倒我杏黃旗,是何道理?」
3.耕耘機(jī)的俗稱。可耕田,亦可拖車。如:「自從推行農(nóng)業(yè)機(jī)械化后,田里只見鐵牛,真正的水牛越來越少了?!?/div>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漢京都長安和東漢京都洛陽。東漢張衡曾據(jù)此寫〈二京賦〉。
《國語辭典》:京觀(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戰(zhàn)爭勝利者為顯示戰(zhàn)功,收集敵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蹲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后漢書。卷七一?;矢︶詡鳌罚骸甘撰@十馀萬人,筑京觀于城南?!挂沧鳌妇┣稹埂?/div>
《漢語大詞典》:二京賦(二京賦)
《西京賦》《東京賦》的合稱。后漢書·張衡傳:“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币嗍》Q“ 二京 ”。 晉 左思 《三都賦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yàn)之方志?!?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張衡 《二京》,迅發(fā)以宏富。”
《國語辭典》:景山  拼音:jǐng shān
1.大山。《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瞻彼景山,徒然望慕?!?br />2.山名:(1)位于北平神武門外宮城之后,為明思宗殉國之所。也稱為「煤山」、「萬歲山」。(2)位于河北省邯鄲縣境內(nèi)。(3)位于山東省曹縣東南。(4)位于山西省聞喜縣東南,為中條山的最高峰。也稱為「湯寨山」、「湯王山」。(5)位于河南省偃師縣南。(6)位于湖北省房縣南。
《國語辭典》:南苑  拼音:nán yuàn
在北平市南永定門外二十里處,為歷代皇帝游獵的圍場。
《漢語大詞典》:黍谷
(1).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縣 西南。又稱 寒谷 、 燕谷山 。太平御覽卷八四二引 漢 劉向 《別錄》:“傳言 鄒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鄒子 居之,吹律而溫至生黍,到今名 黍谷 焉?!?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絲布等啟》:“ 靈臺(tái) 久客,從此數(shù)炊。 黍谷 長寒,於今更暖?!?清 方文 《寄懷從子密之》詩:“春將回 黍谷 ,人尚隔 桃源 。”
(2).借指陰陽家。因 戰(zhàn)國 齊 著名陰陽家 鄒衍 曾居 黍谷 ,故名。北史·文苑傳序:“ 淹中 、 稷下 ,八儒、三 墨 之異; 漆園 、 黍谷 ,名、法、兵、農(nóng)之別。雖雅誥奧義,或未盡善,考其遺跡,亦賢達(dá)之流乎!”
《漢語大詞典》:北都
指今 北京市 。 明成祖 朱棣 永樂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應(yīng)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 ,故 北京 亦稱北都。 清 吳偉業(yè) 《觀蜀鵑啼劇有感》詩序:“北都覆滅,西土淪亡?!?清 顧炎武 《贈(zèng)潘節(jié)士檉章》詩:“北都一崩淪,國史遂中絶。” 阿英 《燈市》:“北都的燈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終止?!?/div>
分類:北京永樂
《漢語大詞典》:天壽(天壽)
(1).猶言天年。史記·楚世家:“今乃得以天壽終,孤之幸也?!?宋 龔鼎臣 東原錄:“予當(dāng)天壽之外,所得壽考,乃予功行之致?!?郭沫若 《天才與教育》:“人能活滿自己的天壽的,實(shí)在極少,極少?!?br />(2).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北, 明 代十三個(gè)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明 何景明 《送呂內(nèi)翰上陵》詩:“弓劍登 天壽 ,衣冠望國門?!?/div>
《漢語大詞典》:泰陵
(1).陵名。 唐玄宗 陵。在 陜西省 蒲城縣 東北 金粟山 。
(2).陵名。 宋哲宗 陵。在 河南省 鞏縣 西南。本名 永泰陵 。 宋 人常稱之為 泰陵 。
(3).陵名。 明孝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縣 筆架山 東南。
(4).陵名。 清世宗 陵。在 河北省 易縣 永寧山 。
《漢語大詞典》:燕都
指 燕京 。即今之 北京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説起 燕都 的形勢,北倚雄關(guān),南壓區(qū)夏,真乃金城天府,萬年不拔之基?!?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女遣婢赴 燕都 ,欲達(dá)宮闈,為生陳寃?!?何其芳 《憶昔》詩:“海上桃花紅似錦, 燕都 積雪白於銀?!?/div>
分類:燕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