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官太原主簿,與富嘉謨、吳少微并以文辭著名,時稱北京三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10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無咎,號濟北,自號歸來子。晁端友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十七歲隨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謁蘇軾,軾自嘆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為太學(xué)正,累遷著作佐郎。紹圣初坐元祐黨籍,謫監(jiān)處州、信州酒稅?;兆诔?,歷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鴻慶宮。大觀末出黨籍,知達州、泗州。工書畫、詩詞,文章凌麗奇卓,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有《雞肋集》、《琴趣外篇》。
全宋詩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調(diào)澶州司戶參軍。召試學(xué)官,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遷太學(xué)正。哲宗元祐初,召試學(xué)士院,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遷知齊州。與黃庭堅等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累貶監(jiān)信州酒稅?;兆诩次?,召為著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寧間黨論復(fù)起,奉祠祿居家,葺歸來園,慕晉陶潛為人。大觀四年起知達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雞肋集》七十卷。事見《柯山集拾遺》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搜a之詩,以明崇禎詩瘦閣仿宋刊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明光澤堂抄本(簡稱光本,藏北京圖書館)、涵芬樓藏明藍格抄本(簡稱涵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晁補之(1053-1110) 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編》。
全宋文·卷二七一一
晁補之(一○五三——一一一○),字無咎,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元豐二年第進士。初授澶州司戶參軍,轉(zhuǎn)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祐初,為太學(xué)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五年,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出知齊州。紹圣中,坐黨籍貶監(jiān)信州酒稅?;兆诹ⅲ購?fù)著作佐郎,遷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國史編修官。后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崇寧間,蔡京為相,補之辭官還家,慕陶淵明而修「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大觀四年,「黨論」平,受召出知達州,旋改知泗州。尋卒,年五十八。補之工詩文,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有《雞肋集》七十卷、《琴趣外篇》六卷傳世。見張耒《柯山集》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歷荊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義縣,遷知建昌軍??傤I(lǐng)湖廣、京西、江西諸路錢糧,移總領(lǐng)淮南東路軍馬錢糧。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請大夫直秘閣林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學(xué),選于禮部,政和二年賜上舍出身,授荊南府府學(xué)教授,除睦州州學(xué)教授。歷知武義、永嘉、平陽三縣,知建昌軍。擢尚書度支員外郎,進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閣為江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江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紹興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請大夫。見孫覿撰《林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60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字至道。徽宗崇寧五年進士。初授會昌縣尉,改宣州教授,除太常博士。歷知永州、鄂州,任江西、湖南提刑,累擢司農(nóng)少卿、總領(lǐng)湖廣、江西、京西路財賦。敢直言,有惠政。
全宋文·卷三五○二
汪叔詹(一○八一——一一六○),字至道,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登崇寧五年進士第,授虔州會昌縣尉,改宣州州學(xué)教授。嘗權(quán)知蕪湖,擢提舉潼川路常平,樞密李綱薦為編修官。高宗即位,命權(quán)太常博士。紹興中知鄂州,提點湖南刑獄,后以司農(nóng)少卿總領(lǐng)湖廣荊襄江西六路財賦以供軍。紹興三十年卒,年八十。見《新安志》卷七《汪少卿傳》,《新安文獻志》卷七七《汪公行狀》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一字元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四十九(《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十九年,知泰和縣。二十七年,總領(lǐng)淮西江東錢糧(《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四)。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于廣西提點刑獄任論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事見清光緒《泰和縣志》卷一五。
全宋文·卷四二○九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小名彭老,小字元壽。年四十九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二十七年以金部員外郎總領(lǐng)淮西江東軍馬錢糧。三十年為太府少卿、守尚書左司員外郎。三十二年提點廣西刑獄。淳熙二年為江西路提刑。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職官七二之一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作方思尹)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樂平人,字元伯。欽宗靖康時監(jiān)在京市易務(wù),尋聞有偽詔,棄官去。高宗召知建州,紹興末歷知秀、吉州,提點荊湖北路、南路刑獄,知襄陽府,總領(lǐng)湖廣江西財賦,皆有功。孝宗即位拜戶部侍郎。后得祠。劉權(quán)、王宣竊發(fā)廣西時,伯奮起知靜江,劉、王軍聞伯奮至,皆約日出降。有《時論》、《奏稿》及詩集。
全宋文·卷三八八○
向伯奮,字元伯,樂平(今江西樂平)人。靖康時監(jiān)在京市易務(wù)。高宗朝歷知建州、襄陽,累官直秘閣、司農(nóng)卿,總領(lǐng)湖廣江西財富。孝宗時拜戶部侍郎,尋得祠。后起知靜江。著有時論奏稿及詩集。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一、一九八,《宋史翼》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1195 【介紹】: 宋慶元象山人,字子美。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授黃巖尉。改南康軍判官,時朱熹守郡,事悉委之。除益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點刑獄,有政聲。為光宗時四著名監(jiān)司之一。官終吏部侍郎。
全宋詩
楊王休(一一三五~一二○○),字子美,象山(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初為黃巖尉,歷南康軍簽判,知洋州、金州。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三年,移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兼常平事。四年,除成都府路轉(zhuǎn)運使。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召為太府卿。五年,除秘書監(jiān),遷禮部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六。事見《攻愧集》卷九一《楊公行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1—? 【介紹】: 宋延安人,字子溫。韓世忠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太社令。秦檜死,拜光祿寺丞。累遷江西轉(zhuǎn)運使兼權(quán)知江州,搜剔所隱匿之岳飛家產(chǎn),盡還岳氏。授鄂州駐扎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命騎兵習(xí)步戰(zhàn),卓有成效。出使金國,守節(jié)不屈,幾遭不測。官至龍圖閣學(xué)士,以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有《水心鏡》、《橘錄》。
全宋文·卷五四二○
韓彥直(一一三一——?),字子溫,延安府(今陜西延安)人,世忠長子。年十八,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累遷工部侍郎。孝宗朝遷吏部郎官,拜司農(nóng)少卿,直龍圖閣、江西轉(zhuǎn)運使兼權(quán)知江州。換武官,知襄陽府,授鄂州駐劄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復(fù)歸文班,充敷文閣待制、知臺州,歷刑部、吏部侍郎,以工部尚書兼知臨安府。罷,知溫州、泉州。久之,再為戶部尚書。以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著有《水心鏡》一百六十七卷、《橘錄》三卷(存)。見《宋史》卷三六四本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李安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府南昌人。少穎悟能詩。歷官知建昌軍,剖決精明。遷知常州,進司農(nóng)卿,蠲無名逋賦十八萬,省楮幣百萬,在任三年,積緡錢斛米千百萬。孝宗淳熙初,官至戶部侍郎。
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李安國,字元佐,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歷知南城、宜黃縣,通判贛州,知建昌軍、常州。乾道七年自戶部郎中除太府少卿、湖廣總領(lǐng),累進司農(nóng)卿。淳熙初擢戶部侍郎。見《周文忠公集》卷一○○,雍正《江西通志》卷六六,《宋史翼》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1226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景初,號竹隱。少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初知漳州,創(chuàng)惠民局以濟民病。歷官至左諫議大夫,抗疏十有三,皆軍國大義。左遷權(quán)吏部侍郎,歷知知建寧、鎮(zhèn)江府,全活饑民甚眾。嘉定八年除寶謨閣直學(xué)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學(xué)士,落致仕,尋加寶文閣學(xué)士、龍圖閣學(xué)士。卒謚忠簡。有《竹隱居士集》。
全宋詩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濟源(今屬河南)人,遷居晉江(今屬福建)。早年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連江尉。試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歷知閩清縣、連江縣。寧宗慶元初,召為將作監(jiān)丞,出知漳州。歷提舉湖北常平茶鹽、成都路提點刑獄。入為工部侍郎,以沮開邊出為湖廣總領(lǐng)。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諫議大夫,以不附和史彌遠出知建寧府,移知鎮(zhèn)江府。八年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謚忠簡。有《竹隱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龍學(xué)竹隱傅公行狀》,《宋史》卷四一五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號竹隱,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孫。少從朱熹學(xué),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連江尉,遷明州教授。歷知閩清、連江縣。寧宗慶元初,召為將作監(jiān),進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復(fù)入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諫議大夫,權(quán)吏部侍郎,出知建寧、鎮(zhèn)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寶謨閣直學(xué)士、通奉大夫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謚忠簡。著有《竹隱居士集》三十卷、《奏議》十卷、《耋志》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1206 【介紹】: 宋建寧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光宗朝,歷提舉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贊趙汝愚定策立寧宗。除太府卿,尋知福州,以論山陵事罷。后知靜江府,減免賦稅,賑糧救災(zāi)。官終司農(nóng)卿。博極群書,疏薦皆當世名士??と苏娴滦阍鐝钠溆?。有《詹元善先生遺集》。
全宋詩
詹體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屬福建)人。幼出為伯舅張氏子,后復(fù)本姓。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饒州浮梁尉、泉州晉江丞。召為太學(xué)錄,累遷攝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湖廣總領(lǐng)。召為太常少卿。孝宗卒,因與宰相議葬事不合,退居霅川。寧宗嘉泰中起知靜江府,移知鄂州,復(fù)總湖廣餉事。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作已佚,清朱秉鑒輯有《詹元善先生遺集》二卷。事見《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狀》、《清獻集》卷一九《詹體仁傳》,《宋史》卷三九三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三
詹體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初出為伯舅張氏后,后復(fù)詹姓。隆興元年進士,調(diào)饒州浮梁尉,歷晉江丞,召為太學(xué)錄。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郎官、湖廣總領(lǐng),累官太常少卿。寧宗即位,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歷知靜江府、鄂州,除司農(nóng)卿,再為湖廣總領(lǐng)。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象數(shù)總義》一卷、《歷學(xué)啟蒙》二卷、《莊子解》五卷。見真德秀《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lǐng)詹公行狀》(《真文忠公集》卷四七),葉適《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lǐng)詹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九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
周嗣武,字功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祖因,父椿年。以祖蔭補官,授衢州江山主簿,歷吉州永新丞、臨川令。乾道八年擢主管官告院,遷太府寺丞,提舉江西常平事,遷湖北提刑,以功進直敷文閣,遷度支郎,除太府少卿,出為湖廣總領(lǐng)。歷四載,召為戶部侍郎,以疾卒。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周因傳》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8—1218 【介紹】: 宋宗室,字文長。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歷樂清尉、福建路運干、知晉陵縣,有政績。寧宗慶元中,擢監(jiān)登聞檢院,不趨韓侂胄之門。出知汀州、廣西提刑,諸郡鬻官鹽,取息之六或八奉漕司,彥□奏減,以蘇民力。侂胄死,進戶部侍郎兼樞密院檢詳,遷湖廣總領(lǐng),去軍中虛籍,用度以饒。終知平江府。
全宋詩
趙彥橚(一一四八~一二一八),字文長,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宋史》本傳作二年),調(diào)樂清尉,遷福建路運干。寧宗慶元初知晉陵縣。召監(jiān)登聞檢院。以不附韓侂胄,嘉泰三年(一二○三)出知汀州。歷廣西提刑,湖廣總領(lǐng)。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知平江府。次年,卒于官,年七十一。事見《水心文集》卷二三《知平江府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全宋文·卷六四一四
趙彥橚(一一四八——一二一八),字文長,悼王七世孫。乾道五年進士,授昆山主簿,歷建康府推官、知晉陵縣。慶元初擢監(jiān)登聞檢院,出知汀州,提點廣西刑獄,奏減經(jīng)總錢,除運判,以憂歸。韓侂胄死,召為戶部郎,遷湖廣總領(lǐng),進太常卿,權(quán)戶部侍郎,奉祠。嘉定十年起知平江府,轉(zhuǎn)寶謨閣待制。次年卒,年七十一。見葉適《知平江府趙公墓銘》(《水心文集》卷二三),《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8 【介紹】: 宋江陵人,字平父。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秘書正字,光宗以疾不過重華宮,上書言之,遷校書郎。寧宗即位,應(yīng)詔言應(yīng)省減養(yǎng)兵及宮掖之費。慶元間,率館職上書請留朱熹,被劾,以偽黨罷。開禧間,復(fù)起知鄂州,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后以直龍圖閣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尋因用臺章奪職。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
全宋詩
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據(jù)本集卷四《內(nèi)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來”推定),字平甫,號平庵,其先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后家江陵(今屬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diào)紹興府教授。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書省正字,五年,為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書卷八),移通判重慶府。入慶元黨籍,還江陵家居。開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二二),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三年權(quán)安撫使(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未上,用臺章奪職而罷。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七有傳?!№棸彩涝?,以《宛委別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為底本。校以清吳長元鈔本(簡稱吳鈔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三卷。
全宋文·卷六三六三
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字平父,號平庵,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淳熙二年進士,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偽黨罷。開禧用兵,起知鄂州,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權(quán)京西宣撫使,升太府卿,坐免。復(fù)以直龍圖閣為湖南運判,以臺章奪職。嘉定元年卒。著有《周易玩辭》十六卷(存)、《項氏家說》十卷(存)以及《平庵悔稿》(今存輯本十五卷)等。見本集卷四《內(nèi)子生日》,《宋史》卷三九七《項安世傳》、卷二○八《藝文志》,《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7—1228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簡甫,號昌谷。天資穎異,曾從朱熹講學(xué)。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為京湖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攝漢陽軍事,金兵大入,以守御功就知漢陽。寧宗開禧三年,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平羅世傳等起事。嘉定八年,為利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官至禮部侍郎。平生以建立事功為務(wù),在朝多所建明。卒謚文簡。有《輿地綱目》、《昌谷類稿》、《經(jīng)幄管見》、《昌谷集》。
全宋詩
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簡甫,南康軍都昌(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歷建平尉、桂陽軍錄事參軍、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知漢陽,嘉定元年(一二○八),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權(quán)知鄂州兼湖廣總領(lǐng),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五年,以事罷。八年,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理宗紹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類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見《鶴山大全集》卷八七《寶章閣學(xué)士通議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銘》?!〔軓┘s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所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五○
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八),字簡甫,號昌谷,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嘗從朱熹講學(xué)。淳熙八年登進士第,歷建平尉、桂陽司錄、辰溪令,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京湖安撫司機宜文字,知漢陽。提舉湖北常平,權(quán)知鄂州兼湖廣總領(lǐng),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遷直秘閣、知潭州、湖南安撫。為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以寶謨閣待制知成都,改知福州、潭州。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國史院同修撰,尋兼侍讀,遷禮部侍郎,知常德府。紹定元年卒,年七十二。著有《輿地綱目》十五卷、《昌谷類稿》六十卷、《經(jīng)幄管見》七卷(存)、《昌谷集》二十二卷(存)。見魏了翁《寶章閣學(xué)士通議大夫致仕贈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銘》(《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