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北曲  拼音:běi qǔ
最早的戲曲聲腔之一。盛行于元代,分為雜劇和散曲兩類。曲調(diào)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來說唱諸宮調(diào)演變而來,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采七聲音階,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剛勁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無入聲,平聲分陰陽,不同于南曲有入聲?,F(xiàn)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也稱為「元曲」、「元雜劇」。
《漢語大詞典》:南北曲
南曲與北曲的合稱。南曲又稱“南詞”,北曲又稱“北詞”,故也合稱為“南北詞”。南曲以 唐 宋 大曲、 宋 詞為基礎,曲調(diào)用五音階,用韻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帶)語音為標準,有平上去入四聲。聲調(diào)柔緩宛轉,以簫笛伴奏。 宋 元 南戲及 明 清 傳奇均以南曲為主。北曲用七音階,用韻以中原音韻為準,無入聲。聲調(diào)遒勁樸實,以弦樂器伴奏,有“弦索調(diào)”之稱。 元 雜劇都用北曲, 明 清 傳奇也采用部分北曲。《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所收曲牌共二○九四個,其中南曲有一五一三個,北曲有五八一個。是研究“南北曲”音樂最豐富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