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3
典故
2
詞典
3
分類詞匯
8
分類詞匯
攢宮
小紀(jì)
東中
傖子
僑流
趙津歌
五馬渡江
奉元歷
《國語辭典》:
攢宮(欑宮)
拼音:
cuán gōng
古代稱帝、后靈柩暫殯的地方。宋南渡后,因陵寢皆在河南,此處不過暫厝,故有此稱。《宋史。卷三○。高宗紀(jì)七》:「以孟忠厚為樞密使,充攢宮總護(hù)使?!挂沧鳌笖€宮」。
《國語辭典》:
攢宮(攢宮)
拼音:
cuán gōng
古代稱帝、后靈柩暫殯的地方。宋南渡后,因陵寢皆在河南,此處不過暫厝,故有此稱?!对贰>硪蝗?。世祖本紀(jì)一○》:「會稽有泰寧寺,宋毀之以建寧宗等攢宮?!挂沧鳌笖€宮」。
分類:
南渡
《漢語大詞典》:
小紀(jì)(小紀(jì))
(1).野史名稱之一。如 宋
熊克
《
中興小紀(jì)
》
敘 宋 室南渡事跡; 清 劉尚友
《定思小紀(jì)》
記 李自成 農(nóng)民軍進(jìn)京時的所見所聞。專記名物者,或亦以“小紀(jì)”稱之。 清
施閏章
《蠖齋詩話·蓴菜》
:“ 李長蘅 有
《煮蓴歌》
,亦可稱蓴之小紀(jì)矣?!?br />(2).猶細(xì)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
:“蓋法之質(zhì),在乎大綱,一定不易;法之文,在乎小紀(jì),每多變遷。”
分類:
野史
細(xì)目
太平天國
南渡
事跡
《漢語大詞典》:
東中(東中)
晉 室南渡后對 浙江 會稽 一帶的泛稱。亦專指 會稽 。
《
晉書·王羲之傳
》
:“ 羲之 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徧游 東中 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
詩:“春歸定得意,花送到 東中 。” 清
吳偉業(yè)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
詩序:“ 玉京道人 莫詳所自出,或曰 秦淮 人,姓 卞 氏……踰兩年,渡 浙江 ,歸於 東中 一諸侯?!?/div>
分類:
南渡
浙江
會稽
一帶
《漢語大詞典》:
傖子(傖子)
(1). 晉 南北朝 時,南人對北人或南渡北人的蔑稱。
《
晉書·周玘傳
》
:“于時中州人士佐佑王業(yè),而 玘 自以為不得調(diào),內(nèi)懷怨望……將卒,謂子 勰 曰:‘殺我者諸傖子,能復(fù)之,乃吾子也。’ 吳 人謂中州人曰‘傖’,故云耳。”
(2).指鄙陋的庸人。 明
田藝蘅
《
留青日札·甘露
》
:“
《苕溪漁隱》
嘗載: 熙寧 六年, 建昌 松上甘露。述 華陰 道人之言曰:‘譬如人身精液,流通均布六七十年中,若其壽短促,則涌併于未死之前,此木蓋將槁故耳?!鞔?,松果不復(fù)榮。此妄言也,無知傖子復(fù)信其言,何哉?”
分類:
鄙陋
庸人
南人
北人
南渡
《漢語大詞典》:
僑流(僑流)
東晉 南北朝 時,北人避戰(zhàn)亂而流亡南渡,稱為僑流。
《
宋書·謝晦傳
》
:“ 義熙 八年,土斷僑流郡縣,使 晦 分判 揚 、 豫 民戶,以平允見稱。”
分類:
北人
戰(zhàn)亂
流亡
南渡
《漢語大詞典》:
趙津歌(趙津歌)
趙簡子 欲南渡擊 楚 ,至期,津吏醉臥不能渡, 簡子 欲殺之。津吏息女 娟 懇之,代父操楫,至中流,唱
《河激》
之歌。 簡子 大悅,將使人祝祓,以為夫人, 娟 乃再拜而辭。 簡子 歸,乃立 娟 為夫人。見 漢 劉向
《
列女傳·趙津女娟
》
。后遂稱 娟 所唱
《河激》
之歌為“趙津歌”。 北周
庾信
《將命使北始渡瓜步江》
詩:“雖同 燕 市泣,猶聽 趙 津歌?!?/div>
分類:
簡子
南渡
醉臥
《漢語大詞典》:
五馬渡江(五馬渡江)
指 西晉 末 司馬氏 五王南渡 長江 ,于 建鄴 (今 南京 )建立 東晉 王朝事。
《
晉書·元帝紀(jì)
》
:“ 太安 之際,童謡云:‘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是歲,王室淪覆,帝與 西陽 、 汝南 、 南頓 、 彭城 五王獲濟(jì),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原為 瑯邪王 。 宋
王安石
《答張奉議》
詩:“五馬渡江開國處,一牛吼地作菴人?!币嘧鳌?五馬浮江 ”。 唐
張說
《潁川夫人陳氏碑》
:“五馬浮江,僑人占乎 南海 ?!?/div>
分類:
西晉
司馬
馬氏
南渡
長江
《漢語大詞典》:
奉元歷(奉元曆)
(1).歷法名。 宋 熙寧 七年 衛(wèi)樸 造。 宋
沈括
《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
》
:“ 衛(wèi)樸 造
《奉元歷》
,始知舊蝕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過之,在遲者不及。”
《
元史·歷志二·授時歷議下
》
:“
《奉元歷》
熙寧 七年甲寅 衛(wèi)樸 造,行十八年,至 元祐 壬申,后天七刻?!?br />(2). 宋 南渡后,其法已散失。 清 李銳 據(jù)
《
元史·歷志
》
,補(bǔ)算歲日朔日,可借以考見梗概。
分類:
歷法
歷法名
法名
南渡
熙寧
七年
散失
初一
元正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