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拼音:gē sī dà lí jiā gòng hé guó
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
國名。位于中美洲南部,面積五萬零九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七百萬。首都為圣荷西(San Jose)。人民多信仰天主教,主要語言為西班牙語。原為西班牙殖民地,于西元一八二一年九月十五日獨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Colón。簡稱為「哥斯大黎加」。
《國語辭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拼音:ā lā bó lián hé dà gōng guó
United Arab Emirates
國名。位于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上。面積七萬七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八十萬。首都為阿布達比(Abu Dhab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原接受英國保護,于西元一九七一年獨立。國慶日為十二月二日。幣制為Dirhams。
《國語辭典》: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拼音:shā wū dì à lā bó wáng guó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國名。位于亞洲西南部,占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面積二百二十四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四百五十萬。首都為利雅德(Riyadh)。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于西元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日獨立,國慶日為九月二十三日。幣制為Riyal。簡稱為「沙烏地阿拉伯」。
《國語辭典》: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拼音:yī lǎng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國名。位于亞洲西南部。北界前蘇聯,南臨波斯灣及阿曼灣,東鄰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西連伊拉克和土耳其。面積約一百六十四萬八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五百萬。首都為德黑蘭(Tehran)。以波斯語(Farsi)為主要語言,屬伊斯蘭什葉派,古稱波斯國。西元一九二五年建立巴勒維王朝,一九三五年改國名伊朗。國慶日訂為二月十一日。幣制為Euro。盛產石油,椰棗則是有名的特產。簡稱為「伊朗」。
《國語辭典》: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拼音:yìn dù ní xī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Indonesia
國名。位于亞洲東南部,介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面積二百零二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億八千萬。首都為雅加達(Jakarta)。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印尼語、英語。原為荷蘭殖民地,于西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獨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Rupiah。簡稱為「印度尼西亞」、「印尼」。
《國語辭典》:納米比亞共和國(納米比亞共和國)  拼音:nà mǐ bǐ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Namiblia
國名。位于非洲西南部,面積八十二萬四千二百六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七十萬。首都為溫荷克(Windhoek)。人民多信仰基督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德語、斐語。西元一八八四年起成為德國保護國(德屬西南非),一九一五年德國戰(zhàn)敗投降后,交由南非統治,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舉行獨立大選,取得政權,一九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正式獨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Namibia Dollar。
《國語辭典》: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拼音:bā jī sī tǎn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國名。位于亞洲南部,西接伊朗,北連阿富汗和前蘇聯,東北鄰中國,東和東南接印度,南瀕阿拉伯海。面積八十萬三千九百四十三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億九千五百六十七萬。首都為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人民多信奉伊斯蘭教,方言混雜,主要語言為烏爾都語、旁遮普語。西元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根據印度獨立法案,脫離印度獨立。屬地原分為東巴與西巴,后因與印度長期交戰(zhàn),以致一九七一年東巴獨立成為孟加拉國。三月二十三日為國慶日。幣制單位為Pakistan Rupee。簡稱為「巴基斯坦」。
《國語辭典》: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拼音:mò sān bǐ kè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Mozambique
國名。位于非洲東南部,東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島相望,北界坦尚尼亞及馬拉威,西界羅得西亞,西北界尚比亞,南界南非共和國與史瓦濟蘭。面積七十八萬九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六十萬,有華僑兩百人。首都馬布多(Maputo)。人民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拜物教。主要語言為葡萄牙語、班圖語、英語。于西元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脫離葡萄牙獨立,稱為「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國慶日訂為六月二十五日。幣制為Meticais。簡稱為「莫三比克」。
《國語辭典》: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拼音:yuè nán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國名。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東南部。面積三十二萬九千五百六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七百萬。首都為河內(Hanoi)。人民多信仰佛教、天主教,主要語言為越語、法語。舊稱「安南」,原為法國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六年獨立為共和國,一九五四年日內瓦會議決定,沿北緯十七度分成南北越,一九七五年南越淪入北越共黨之手,一九七六年七月二日南北越正式合并,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慶日定為九月二日。幣制為Dong。簡稱為「越南」。
《國語辭典》:克里米亞半島(克里米亞半島)  拼音:kè lǐ mǐ yà bàn dǎo
Crimea
半島名。位于烏克蘭共和國南部,介于黑海與亞述海之間。面積約二點七萬平方公里。島上農業(yè)很發(fā)達,產谷類、煙草、蠶絲等。
《國語辭典》:路易西安那州  拼音:lù yì xī ān nà zhōu
Louisiana
州名。位于美國南部,北接阿肯色州,南瀕墨西哥灣,東鄰密士失必州,西界德克薩斯州。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多次易主,西元一八○三年才被美國從法國購入。面積十二萬五千六百七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二十萬。首府為巴吞魯日。全州地勢低平,畜牧業(yè)、農業(yè)相當發(fā)達。石油產量僅次于德克薩斯州,居全國第二位。近年來旅游業(yè)發(fā)展很快,有「漁獵樂園」之稱。
《國語辭典》:馬拉威共和國(馬拉威共和國)  拼音:mǎ lā wēi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Malawi
國名。位于非洲東南部,瀕尼亞沙湖西南岸,北界坦尚尼亞,南依莫三比克。面積約十一萬八千四百八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九百一十九萬,首都里朗威(Lilongwe),宗教多信奉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英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則使用Chichew語。本為英國托管地,于西元一九六四年七月六日獨立,國慶日訂為七月六日。幣制為Kwacha。
《國語辭典》:兩西西里王國(兩西西里王國)  拼音:liǎng xī xī lǐ wáng guó
Two Sicilies,Kingdom of the
國名。十三世紀時,義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分別由法國安茹王朝與西班牙阿拉貢王朝統治,皆自稱為「西西里國王」。西元一四四三年,阿拉貢王朝的阿爾豐沙五世統治兩地,稱國號為「兩西西里王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成為義大利的一部分。
《國語辭典》:柬埔寨民主國(柬埔寨民主國)  拼音:jiǎn pǔ zhài mín zhǔ guó
Democratic Kampuchea
國名。位于亞洲中南半島東南部,面積十八萬一千平方公里,人口約八百四十萬。首都為金邊(Phnom Penh)。語言以高棉語、法語為主,信仰小乘佛教。柬埔寨古稱為「吉蔑」、「高棉」,自西元一世紀Funan王朝至十三世紀最為昌盛,一九五五年三月脫離法國保護,十一月九日正式獨立。一九七六年一月五日,正式改國名為「柬埔寨民主共和國」。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越南攻入金邊,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但不為聯合國所承認。幣制為Riel。
《國語辭典》:尚比亞共和國(尚比亞共和國)  拼音:shàng bǐ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Zambia
國名。位于非洲南部。面積七十五萬二千三百三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七百一十萬。首都為路沙卡(Lusaka)。人民多信仰基督教及部落宗教,主要語言為英語。于西元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獨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Zambian Kwacha。簡稱為「尚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