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659 【介紹】: 唐相州洹水人。隋文帝仁壽中,與兄杜正玄、杜正藏均以秀才擢第。善屬文,深明佛經。高祖武德中,為齊州總管府錄事參軍,李世民表值秦王府文學館。太宗貞觀時,以魏徵薦,遷兵部員外郎。累遷給事中、中書侍郎,論事稱旨。與韋挺、虞世南、姚思廉同以敢于直諫為太宗贊許。旋為太子左庶子,坐事流驩州。久之,授郢、石二州刺史。高宗顯慶元年,擢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年,拜中書令。三年,坐與李義府不協(xié),出為橫州刺史。有《春坊要錄》及文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相州洹水(今河北魏縣西南)人。隋仁壽中,以秀才擢第。入唐,太宗召直秦王府文學館。貞觀元年(627),擢兵部員外郎。累遷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高宗顯慶元年(656),改黃門侍郎,兼崇賢館學士,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年,兼度支尚書,遷中書令,封襄陽公。三年,出為橫州刺史,卒于貶所。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正倫善屬文,嘗與中書舍人董思恭夜直論文,思恭謂人曰:“與杜公評文,今日覺吾文頓進。”《新唐書·藝文志》二、三、四分別著錄《春坊要錄》4卷、《百行章》1卷、文集10卷,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文·卷一百五十
正倫。相州洹水人。高祖朝歷齊州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中累遷中書侍郎。賜爵南陽縣侯。顯慶初累授黃門侍郎兼崇賢館學士。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兼太子賓客宏文館學士。封襄陽縣公。三年出為橫州刺史。卒于貶所。
人物簡介
【生卒】:?—706 【介紹】: 唐東光人。累官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馬。參與誅張易之兄弟,以功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尋拜中書令、特進南陽郡王。武三思用事,恕己為其所誣構,流環(huán)州。三思復使周利貞矯制殺之。后謚貞烈。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滄州東光(今河北東光)人。武后長安中,歷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馬。預誅張易之兄弟,又從相王統(tǒng)南衙兵備非常,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南陽郡公。未幾,拜中書令,封南陽郡王。后貶流環(huán)州,為周利貞逼殺。德宗建中初,贈太子太傅。謚曰貞烈。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生卒】:?—712 【介紹】: 唐南陽棘陽人,字伯華。岑文本孫。第進士。武則天時歷廣武、金壇令,有能名。中宗神龍初,為中書舍人。時武三思用事,敬暉欲上表削諸武封王者,眾畏三思,不敢為草,獨羲為之。進吏部侍郎,分掌選事,時議美之。睿宗立,歷刑、戶二部尚書,門下三品,進侍中,封南陽郡公。監(jiān)修國史,刪定格令,仍修《氏族錄》。玄宗先天元年,坐預太平公主謀逆被殺,籍沒其家。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2 字伯華,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岑文本之孫。登進士第,累遷太常博士。因伯父累,貶郴州司法參軍,遷金壇令,轉紀水令,武后長安中為廣武令,有能名,入為吏部員外郎,進吏部郎中。神功初,為中書舍人。下遷秘書少監(jiān),進吏部侍郎。中宗景龍三年(709),遷中書侍郎,睿宗景云元年(710),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右散騎常侍。出為陜州刺史。入遷刑部尚書,轉戶部尚書。三年,復召同中書門下三品,進侍中,封南陽郡公。玄宗先天元年(712),坐預太平公主謀逆誅。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睿宗本紀》,《新唐書》本傳,《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三、四。曾預修《則天皇后實錄》。能詩文。《全唐詩》存詩6首,《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羲字伯華。侍中文本孫。第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神龍初拜中書舍人。坐為敬暉草疏請削諸武之為王者。左轉秘書少監(jiān)。進吏部侍郎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出為陜州刺史。復歷刑戶二尚書。遷侍中。先天元年。坐預太平公主謀逆誅。
人物簡介
【生卒】:?—762 【介紹】: 唐宗室。肅宗第二子。本名儋。始封南陽郡王,進封趙王。乾元初,詔充天下兵馬元帥。徙越王。肅宗寢疾彌留時,張皇后召系謀除宦官李輔國,事敗被害。
人物簡介
【生卒】:723—787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太沖。韓休子。通《易》、《春秋》,好鼓琴,善書畫。肅宗至德時,為吏部員外郎,簿最詳致。代宗大歷六年,以戶部侍郎判度支,清勤檢轄,帑藏稍實。德宗時,除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安輯百姓,均其租稅,境內稱理。帝走奉天,淮、汴震騷,滉訓士卒,完靖東南。又調發(fā)糧帛以濟朝廷,當時賴之。貞元初,加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江淮轉運使,封鄭國公。劉玄佐不朝,滉過汴州諷之,為辦裝犒軍,玄佐遂入朝。卒謚忠肅。工書法,得張旭筆法。善畫人物及農村風物,繪牛、羊尤佳。畫有《五牛圖》、《文苑圖》等傳世。撰有《春秋通》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3—787 字太沖,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玄宗天寶中以蔭入仕,歷同官主簿。肅宗至德元載(756)避地山南,歷山南節(jié)度判官等。乾元二年(759)入朝任殿中侍御史,累遷尚書右丞。代宗大歷六年(771)任戶部侍郎判度支,與劉晏分領諸道財賦。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任浙江東西觀察使。德宗奔奉天,滉轉輸江南粟帛,朝廷賴之。貞元元年(785)加同平章事、江淮轉運使。二年封晉國公,三年二月卒。生平見顧況《韓公行狀》,新、舊《唐書》本傳。滉工詩文,善書畫,精《易象》、《春秋》。其浙西幕中多用能文善畫之士,時時唱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唐詩匯評
韓滉(723-787),字太沖,京先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大子少師韓休之子,以門蔭解褐左威衛(wèi)騎曹參軍。肅宗朝,自殿中侍御史三遷至吏部員外郎,轉郎中。又歷尚書右丞、戶部侍郎,大歷末,出為晉、蘇二州刺史。建中二年,遷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貞元元年,檢校左仆射,加同平章事。二年,朝索師,卒。滉工書,善丹青,好《易》及《春秋》,著有《春秋通例》、《天文事序議》等,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四
滉字太沖。宰相休子。以蔭授左威衛(wèi)騎曹參軍。至德初累遷祠部考功吏部員外郎。大歷中遷太常卿。拜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封南陽郡公。貞元元年拜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進封鄭國公。二年改封晉國。加度支諸道鹽鐵等使。三年以疾薨。年六十五。贈太傅。謚曰忠肅。
人物簡介
【生卒】:?—764 【介紹】: 唐博州人,字從周。玄宗天寶末為侍御史。肅宗時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鎮(zhèn)汴州,遭讒毀罷相。代宗時起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封平原郡公。鎬由布衣為宰相,居身廉潔,人咸推重。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鎬字從周。博州人。天寶末拜左拾遺。歷侍御史。肅宗即位。擢諫議大夫。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兼河南節(jié)度使都統(tǒng)淮南諸軍事。封南陽郡公。罷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代宗初更封平原郡公。授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等使。廣德二年卒。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曹州人。以文吏進,累官至監(jiān)察御史。肅宗至德初,擢為青齊節(jié)度使,徙淮南。為政簡肅。宋州刺史劉展反,景山因討展有功,拜尚書左丞,復出為太原尹,封南陽郡公。治下過嚴,軍士怒而作亂,終為部下所害。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南陽西鄂人,本名子良。代宗大歷末,于邠州入郭子儀軍。德宗建中間,以五百騎討李希烈于蔡州。后守壽州渦口。貞元十六年,徐州亂,乃率軍二萬歸浙西。詔至京,授侍御史,復職于浙西,累加國子祭酒。憲宗元和二年,浙西李锜叛,乃擒锜以獻,進封南陽郡王,拜振武節(jié)度使。入為左龍武統(tǒng)軍、鴻臚卿。官至大內皇城留守。卒年八十三。
人物簡介
【生卒】:?—867 【介紹】: 唐陜州平陸人。張守圭子。玄宗天寶末,陷于叛軍,受偽官,為史思明守汴州,統(tǒng)兵數萬。寶應元年,東都平,史朝義逃歸汴州,獻誠不納,舉州及軍歸國,詔拜汴州節(jié)度使。代宗廣德元年,遷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大歷元年,兼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封鄧國公。西川崔旰殺郭英乂,與戰(zhàn),大敗,僅以身免。二年,辭疾,授檢校戶部尚書。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四
獻誠。輔國大將軍守圭子。天寶末陷安祿山授偽署。后事史思明。將兵守汴州。東都平。史朝義走還汴。獻誠不納。藉所統(tǒng)兵以州降。詔即拜汴州刺史。封南陽郡公。改寶應軍左廂兵馬使。更封鄧國公。擢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兼節(jié)度劍南東川。大歷三年疾歸京師。以檢校戶部尚書知省事。
人物簡介
【生卒】:929—988 【介紹】: 五代吳越國君。錢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初名弘俶。胡進思既廢俶兄錢倧,即迎俶為吳越國王。卑事后漢、后周。助宋太祖平江南。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納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封淮海國王,后累封鄧王。在位三十年。卒謚忠懿。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吳越文穆王錢元瓘第九子。開運四年(947),出鎮(zhèn)臺州。乾祐元年(948)初,即吳越國王位。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兩浙頗為安寧。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攻南唐。開寶九年(976)入宋朝覲,逾月而歸。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宋。宋封為淮海國王,又改封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卒謚忠懿。新、舊《五代史》及《宋史》有傳。錢俶善草書,喜吟詠。有《政本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另《吳越錢氏傳芳集》、《四明尊者教行錄》等書尚存詩14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據之收入。全唐詩續(xù)補遺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內牙統(tǒng)軍使胡進思等廢兄弘倧,迎弘俶嗣吳越國王。歷漢、周,累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凡三十五年。太平興國三年,納疆土歸宋。歷封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徙封鄧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為之序。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俶字文德。文穆王第九子。晉天福四年除內牙諸軍指揮使。開運四年出鎮(zhèn)臺州。是年忠獻王薨。弟宏倧襲位。內牙統(tǒng)軍使胡進思廢宏倧。迎俶立之。漢乾祐二年授東南面兵馬都元帥鎮(zhèn)海鎮(zhèn)東等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國吳越國王。三年加守尚書令。周顯德中加天下兵馬都元帥。宋建隆元年進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平興國三年再朝京師。遂上表納土。封淮海國王。雍熙元年改封漢南國王。出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尋改封南陽國王。表辭國王。改封許王。端拱元年徙封鄧王。八月薨。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
人物簡介
【生卒】:1017—1098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持國。韓絳弟。以父輔政,不試進士,父沒,閉門不仕。以薦入官。英宗朝,遷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神宗即位,除龍圖閣直學士,直言敢諫。歷知汝州、開封府、許州。熙寧七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力言新法之弊。以兄入相,出知河陽。哲宗元祐初,參與詳定更革役法,然以為王安石《三經新義》可與先儒之說并行。拜門下侍郎,為忌者所讒,分司南京。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中,坐元祐黨,安置均州。有《南陽集》。全宋詩
韓維(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國,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一○九五)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五有傳?!№n維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陽集》為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舊鈔本(簡稱舊鈔本,今藏南京圖書館)。錄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集中詩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題蜀中花園》與卷一○《和景仁賦才元寄牡丹圖》詩亦重。《城西二首》刪卷八重出詩,因卷一○的重出詩有自注,刪省卷七中一首。全宋文·卷一○五六
韓維(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億子,絳弟。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歷知太常禮院,潁王府記室參軍。英宗時召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即位,除龍圖閣直學士,歷知汝州、開封府、襄州。熙寧七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學士,知制誥、知通進封駁事。出知河陽、許州,加資政殿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元祐初拜門下侍郎。二年,出知鄧州、潁昌府,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中責授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復左朝議大夫,卒,年八十二。后封南陽郡公,所著有《南陽集》。事跡詳《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七《韓侍郎維傳》,《宋史》卷三一五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7 【介紹】: 宋宗室。趙允讓子。累拜武勝軍節(jié)度使,封南陽郡王,改武昌節(jié)度使、嗣濮王。嘗因疾不能詣園薦獻,請以爵授弟,不許。卒封惠王,謚僖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