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蔡佩香(1867~1925),又作佩香,字夢蘭,號南樵,又號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詩狂子、廣莫散人。清臺灣縣(今臺南市安平)人,出身當(dāng)?shù)赝澹笀?zhí)輩蔡向榮、蔡霞潭曾任職戶部主事,叔父蔡霞標(biāo)則任職刑部主事,府城士紳許廷光為其舅父。蔡佩香為光緒年間廩生,曾師事舉人蔡國琳,日治后,師徒二人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聯(lián)袂赴日觀光。明治三十八年(1905)與連橫于廈門合辦《福建日日新聞》,共主筆政,不及一年即停刊返臺?!紖⒖剂值抡催B雅堂在大陸的活動〉,《傳記文學(xué)》第七十八卷第五期,2005年11月?!酱文辏?906)加入臺南「南社」,并參與臺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diào)查會之活動。明治四十年(1907)二月北上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記者,曾主筆「掬月樓詩話」專欄〖「掬月樓詩話」自1907年8月2日至1908年8月9日止,不定期刊于《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之「詩話」欄?!?。隔年(1908)五月因病南下臺南醫(yī)院療養(yǎng),八月退社,此后久居臺南。大正十年(1921)六月任《圣心會會報》漢文記者,大正十三年(1924)十月入《臺南新報》任記者。王松《臺陽詩話》謂其「為人慷爽,不立崖岸,能文工詩」,老年后貧病益甚,惟吟詠自如。今蔡氏詩作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南瀛佛教》以及王炳南之《南瀛詩選》、《潛園寓錄》等報刊合集輯錄編校,并依時間先后排序?!忌険?jù)其詩〈三十八年初度自志〉(《臺灣日日新報》,「詞林」欄,1906年9月27日,第一版)及〈客邸除夕〉(《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藝苑」欄,1907年12月31日,第一版)一詩有句「卅九星霜鬢欲皤」推算。卒年據(jù)《臺南新報》載三屋清陰〈哭蔡南樵〉(1925年8月7日)、《臺灣日日新報》載羅秀惠〈故蔡佩香氏吊辭〉(1925年8月14日)?!剑ㄔS俊雅撰)
人物簡介
何振岱(1867-1953) 字梅生,梅叟,號南華老人。福建閩縣(今福州)人。陳兼與《讀詞枝語》:"所作皆得靜與深二字,詞尤冷峭孤微,素不輕示人。"門下學(xué)詞女弟子甚多,如劉蘅、薛念娟、張?zhí)K錚、葉可羲、王德愔及其女何曦等,皆以詞名。有《覺廬詩集》、《我春室詞》。何振岱集
1867-1952.2,字梅生,號心與、覺廬、悅明,晚年自號梅叟,侯官縣(今福建福州市區(qū))人。師從名儒謝章鋌,光緒二十三年舉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慶聘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畫能琴,書法融碑帖于一爐,功力深厚。詩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遠、疏宕幽逸的詩歌美學(xué)在閩派中獨樹一幟,是“同光體”閩派的殿軍人物。
人物簡介
【生卒】:1867—1906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擅詩賦,工篆刻。邑諸生,多次參加鄉(xiāng)試不第。光緒中葉后居上海,先后辦《指南報》、《游戲報》、《繡像小說》等報刊雜志,并自撰小說刊于報端。其中《庚子國變彈詞》、《官場現(xiàn)形記》、《文明小史》、《活地獄》等刻劃宦途惡習(xí),揭示民間陋俗,用以諷世,影響甚大。系晚清譴責(zé)小說代表作家。
人物簡介
向步瀛(1867年—1935年),字南皋,原名傳薰,四川省成都府新繁縣孝義橋人,其先自湖南武岡州遷入。父向凌奎曾任潼川府訓(xùn)導(dǎo),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舉人,戊戌科(1898年)年三甲進士,署理江西上高縣、實授信豐縣知縣,二十九年(1903年)充江西鄉(xiāng)試同考官,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因開辦土膏統(tǒng)籌事務(wù),開缺赴云南貴州考察開辦。宣統(tǒng)元年(1910年)擢貴州勸業(yè)道、清理財政局會辦,次年以母年八十九歲請告歸養(yǎng),閱一年母病逝,自此居家教授生徒,有名言「讀書不可為富貴利達計,不可為溫飽贍養(yǎng)計,不可為淹雅博通要譽驕人計,不可為小智辯言欺世盜名計」傳世。工書法,小楷尤為所長。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卒于家年七十七。著有《待廬遺稿》四卷。另有記載記述其曾于民國十年(1921年)任四川省彭縣知事,存疑待考。
人物簡介
張鴻(1867-1941),初名澄,字隱南,號璚隱、蠻公、別號燕谷老人,常熟人。22歲中舉人,37歲中進士。曾任內(nèi)閣中書、戶部主事、外務(wù)部郎中、記名御史、駐日本長崎、神戶及朝鮮仁川領(lǐng)事。民國五年(1916),稱病歸鄉(xiāng),住燕園。倡辦塔前小學(xué)、孝友中學(xué)。在燕園創(chuàng)苦兒園,收養(yǎng)孤苦孩子。與夫人一起創(chuàng)辦刺繡女校。先后擔(dān)任常熟縣通俗教育館長、縣體育場場長、縣圖書館館長等職。常熟淪陷后,舉家遷桂林,后經(jīng)香港移居上海,逝于上海,歸葬虞山。電子稿校錄:小化齋、綃塘,以《蠻巢詩詞稿》(《清代詩文匯編》第七九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一版)、《游仙詩》(民國22年刻本)、《政學(xué)報》(東亞譯書會商務(wù)報館,1902年第二期)、《徐兆瑋日記》(黃山書社,2013年9月第一版)為底本。
人物簡介
鄭之章(1867~1955),字折三,號鄭鄉(xiāng),別號松南剩叟。嘉興新塍人。清末秀才,南社社員,著有《折角如意齋詩鈔》、《鄭鄉(xiāng)新溪棹歌》、《蔬果百詠》、《小鄭蠶譜》等。浙江省立嘉興圖書館成立后,鄭之章捐獻了幾百種古籍。一九五○年其受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
人物簡介
耆齡(1868年—?),字雨南,李佳氏,內(nèi)務(wù)府鑲黃旗漢軍人,進士出身。光緒己丑舉人,庚寅貢士,十八年(1892年),參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04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以主事著以部屬用。
人物簡介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號南湖,又號岫云。無錫人。在杭州與上海有別墅皆號"小萬柳堂",遠祖廉希憲為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釣魚臺構(gòu)別墅,周植柳數(shù)百株,名之"萬柳堂",此蓋襲之,以懷先德也。杭州小萬柳堂在花港觀魚處,亦名廉莊,后歸蔣國榜,即今之蔣莊也。27歲中進士。 曾參與"公車上書",結(jié)識孫中山、徐錫麟、蘇曼殊、吳稚暉等。 辛亥后隱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號本此),歿即葬此。有名句"夕陽穿樹補花紅"。 吳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號萬柳夫人。桐城縣高甸人。廉泉妻。生于桐城派文學(xué)家庭,父吳康之(號鞠隱),與吳汝綸為族兄弟,歷任山東惲縣等地知縣,為官期間結(jié)識山東齊河縣知縣無錫人廉仲高,訂兒女婚約。光緒十一年結(jié)婚,在無錫南門水獺橋居住十二年,后隨丈夫移居北京。以詩書聞,瘦金書尤佳,慈禧稱賞所書《楞嚴經(jīng)》,特予召見,受兩宮賞賜。光緒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紹興古軒亭口,吳方病,即約盟妹徐自華在杭州西泠橋畔買墓地,義葬秋瑾,并手書墓碑"鑒湖女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傳》、《秋女士遺事》。歸上海"小萬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遺像,改堂名"帆影樓"為"悲秋閣"。袁世凱稱帝,憤然作萬言書,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無寧日。"人物簡介
廉泉,(1868.3-1931.10),字惠卿,號南湖,又號岫云、小萬柳居士,無錫城內(nèi)水獺橋人。5歲入學(xué)讀書,16歲中秀才,19歲與安徽桐城吳芝瑛結(jié)婚。1894年中舉人。精詩文,善書法,嗜書畫、金石,并以其詩文書畫交游于王公貴人之間。 民國20年,他獨赴北平潭柘寺養(yǎng)病,并因信佛而入寺為僧。同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安葬于潭柘寺旁,終年63歲。 遺著有《南湖集》、《潭柘集》、《夢還集》、《夢還遺集》等。
人物簡介
張麗?。?868~1941),字升三,號南村,晚號水竹居主人,臺中葫蘆墩(今臺中豐原市)人。少受學(xué)于廖華浸、張經(jīng)賡、鄭國琛、魏文華諸先生,二十三歲于田心子(今豐原)養(yǎng)閒軒拜謝頌臣為師。割臺之際,丘逢甲募誠信十營義軍,謝道隆北上協(xié)助,張麗俊留置于養(yǎng)閒軒代謝氏處理文書并課其子侄。日治后擔(dān)任莊長、保正、保甲聯(lián)合會會長、土地整理及林野調(diào)查委員、豐原街協(xié)議會員、水利會評議員、農(nóng)會理事及葫蘆墩興產(chǎn)信用組合理事、豐原慈濟宮修繕會總理等職。生平樂善好施,舉凡修廟、造橋、鋪路,無不捐貲參與。明治卅九年(1907)入盟櫟社為社員,著有《升三詩草》,未梓,部份選入《櫟社第一集》。遺有《赤山下灣樹德堂張氏家譜》(1908年寫本)、《水竹居主人日記》,共廿八冊,始于1906年止于1937年,今已全部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出版?!紖⒖际┸擦盏取杜_中縣文學(xué)發(fā)展史?田野調(diào)查報告書》,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今張氏詩歌取自《水竹居主人日記》所收錄張麗俊之作,并參考《鳥松閣唱和集》、《臺灣文藝叢志》、《櫟社第一集。升三詩草》、《臺灣詩薈》、《櫟社課卷》、《櫟社十周年大會擊缽吟》、《南瀛佛教》、《林氏家傳》、《詩報》等報刊詩集增補編校。(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字穎甫,又字尹孚,號鵬南,別號拙巢老人。城內(nèi)司馬街人。出生于望族世家,光緒廿一年就讀南菁書院時書院山長黃以周是著名漢學(xué)大師兼精醫(yī)學(xué),就讀其門下,得益甚多,工文學(xué)詩詞,明醫(yī)理。光緒廿六年中舉。中年時,遷居上海,被上海中醫(yī)專門學(xué)校聘為教授兼醫(yī)局診療十馀年。民國廿六年八一三事變后,攜家返澄。十二月七日,日軍在城內(nèi)肆虐,一婦女被追逃到其家,其聞聲柱杖而出,痛斥日寇,被敵人當(dāng)場殘害,時年六十九歲。醫(yī)藥有曹穎甫醫(yī)案、傷寒發(fā)微、金匱發(fā)微、經(jīng)方實驗錄等,詩詞有梅花集上下卷、氣聽齋詩集十卷。
人物簡介
胡殿鵬(1869~1933),字子程,號南溟,臺南人。光緒年間生員。與許南英、蔡國琳等組「浪吟社」。乙未割臺時,內(nèi)渡寓居廈門,次年局勢稍定后返臺。歷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臺南新報》記者、《福建日日新聞》編輯等職。后為南社重要會員。著有《南溟詩草》、《大冶一爐詩話》。 胡殿鵬自云:「夫南溟自六十年來,長篇不可刪,短篇不可增,散文渾而灝,駢文沉而麗。窮古之英,貫古之識,其思想最高、最奇、最雄、最健?!蛊湓娢奶厣蟮秩缡牵淇穹挪涣b的性格也由此可見。擅長古體歌行,七古〈長江曲〉、〈黃河曲〉氣勢磅礡,最為瑰偉雄奇〖參考廬嘉興〈清末臺灣的詩文大家胡南溟〉,收入氏著《臺灣研究匯刊》5,1968年3月?!?。胡殿鵬為清末臺灣的詩文大家,廬嘉興〈清末臺灣的詩文大家胡南溟〉引述其作品最為詳備。茲據(jù)該文所引,加以校錄。(吳福助撰)
人物簡介
吳鐘善(1879年—1935年),字元甫,號頑陀,又號守硯庵主、桐南居士,福建晉江人,祖籍浙江錢塘。早年求學(xué)于胡若霖、戴文誠。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申福建壬寅科鄉(xiāng)試舉人。同年入京,受業(yè)于徐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登經(jīng)濟特科進士二甲第五名,授翰林院檢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隨父考察日本。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隨父告歸返原籍。民國三年,應(yīng)南安華美學(xué)校之聘,并帶其子吳普霖等隨侍肆業(yè),同年擔(dān)任晉江縣中教席。1918年應(yīng)臺北板橋富紳林鶴壽禮聘為西席,課授經(jīng)典,為避免日人干擾,于1920年秋天內(nèi)渡。著有《侍輶軒集》、《石門草》、《豐州集》等。
人物簡介
洪以南(1871~1927),名文成,字逸雅,號墨樵、無量癡者。清淡水廳艋舺(今臺北市萬華)人。同治十年(1871)四月生于艋舺土治后街,后徙居淡水。祖父洪騰云,經(jīng)營米郊致富。以南幼穎異,祖喜之,延泉州名孝廉龔顯鶴課讀,授諸經(jīng)子史詩賦。乙未(1895)割臺,避難泉州原籍,翌年應(yīng)試,取進晉江縣秀才。返臺后,于明治卅九年(1906)任臺北縣辦務(wù)署參事,十二月受紳章,曾擔(dān)任艋舺保甲局副局長、臺北廳檢驗役員、臺北協(xié)會臺北支部評議員、臨時臺灣舊慣調(diào)查會囑托、臺北廳參事(1907)、淡水區(qū)長(1914)、街長等職。善詩文,能畫蘭竹,且家饒于資,乃蒐集各地散佚圖籍、碑帖、文物,建達觀樓以貯之,為北臺著名藏書之所。與謝汝銓、林馨蘭等共創(chuàng)瀛社,被推為第一任社長,時與當(dāng)?shù)老喑?。著有《妙香閣集》,惜今未見〖參考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頁178至179,妙香閣集提要:「《妙香閣集》,世不多見,陳漢光君藏有日歷大正二年活字版排印本一冊,已非全璧,首有謝汝銓序,略云:『逸雅沉酣經(jīng)史,陶鑄百家,雖以浩瀚之才,仍出之千錘百鍊。故淡宕飄忽,騰芬挹秀中,每見離奇精警,搯肺鏤肝之作也』。觀其〈齋廊晚興〉句:『一山橫落月,千樹掩柴關(guān)』、『野梅才破萼,官柳半垂絲』。便知其著力之勤,刻畫之深?!埂?,以下作品自《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教育會雜志》、《臺灣時報》、《鳥松閣唱和集》、《南薰集》、《環(huán)鏡樓唱和集》、《臺灣詩薈》、《東閣倡和集》、《東寧擊缽吟前后集》、《網(wǎng)溪詩集》、《小東山詩存》、《臺灣詩鈔》等輯錄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