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17—1098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持國。韓絳弟。以父輔政,不試進士,父沒,閉門不仕。以薦入官。英宗朝,遷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神宗即位,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直言敢諫。歷知汝州、開封府、許州。熙寧七年,召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力言新法之弊。以兄入相,出知河陽。哲宗元祐初,參與詳定更革役法,然以為王安石《三經(jīng)新義》可與先儒之說并行。拜門下侍郎,為忌者所讒,分司南京。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中,坐元祐黨,安置均州。有《南陽集》。全宋詩
韓維(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國,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遷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fù)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一○九五)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五有傳?!№n維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陽集》為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舊鈔本(簡稱舊鈔本,今藏南京圖書館)。錄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集中詩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題蜀中花園》與卷一○《和景仁賦才元寄牡丹圖》詩亦重?!冻俏鞫住穭h卷八重出詩,因卷一○的重出詩有自注,刪省卷七中一首。全宋文·卷一○五六
韓維(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億子,絳弟。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歷知太常禮院,潁王府記室參軍。英宗時召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即位,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歷知汝州、開封府、襄州。熙寧七年召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兼侍讀學(xué)士,知制誥、知通進封駁事。出知河陽、許州,加資政殿學(xué)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元祐初拜門下侍郎。二年,出知鄧州、潁昌府,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中責(zé)授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復(fù)左朝議大夫,卒,年八十二。后封南陽郡公,所著有《南陽集》。事跡詳《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七《韓侍郎維傳》,《宋史》卷三一五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9—1083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曾易占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少有文名,為歐陽修所賞識,又曾與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諸州,所至多有政績。神宗元豐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節(jié)用為理財之要。次年,加史館修撰,典修五朝國史,管勾編修院,旋擢中書舍人。曾校理《戰(zhàn)國策》、《說苑》、《新序》、《列女傳》等典籍。尤擅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謚文定。有《元豐類稿》。全宋詩
曾鞏(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軍南豐縣(今江西南豐)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參軍、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明、亳、滄諸州。神宗元豐三年(一○八○)判三班院,遷史館修撰。五年,為中書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寧,年六十五。理宗時追謚文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九有傳。曾鞏出歐陽修門下,以散文著稱。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xù)元豐類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僅存《元豐類稿》,并有宋刻《曾南豐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豐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傳世。 曾鞏詩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長洲顧崧齡刻《元豐類稿》為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東平丁思敬刻本(簡稱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義門讀書記》(簡稱讀書記)中的??背晒⑿1居校好髡y(tǒng)十二年鄒旦刻本(簡稱正統(tǒng)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黃希憲刻本,有顧之逵跋并錄何焯批校(簡稱顧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吳慈培錄何焯校跋(簡稱吳校本),明隆慶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錄何焯校跋(簡稱傅校本),明萬歷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簡稱萬歷本),明萬歷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順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鈺校并錄何焯、姚椿校(簡稱章校本),金刻本《南豐曾子固先生集》(簡稱曾子固集)等。集外詩附于編末。詞學(xué)圖錄
曾鞏(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人,世稱"南豐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好藏書,珍藏古籍達兩萬余冊,收集篆刻500卷,名為《金石錄》。曾校勘《戰(zhàn)國策》、《說苑》、《列女傳》、《李太白集》和《陳書》等。陳師道、王無咎、曾肇、曾布等皆其門弟子。有《元豐類稿》50卷、《續(xù)元豐類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有《衛(wèi)道錄》、《大學(xué)稽中傳》、《禮經(jīng)類編》、《雜職》、《宋朝政要策》、《詩經(jīng)教考》等。有詞見《梅苑》。全宋文·卷一二三一
曾鞏(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今江西南豐)人,致堯?qū)O。仁宗嘉祐二年進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參軍、館閣???、集賢校理、英宗實錄院檢討官,出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明、亳諸州。神宗元豐三年留判三班院、遷史館修撰、管勾編修院,兼判太常寺;五年拜中書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寧府,年六十五。人稱南豐先生,理宗時追謚文定。見曾肇《行狀》,林希《墓志銘》(《元豐類稿》附錄),《宋史》卷三一九有傳。曾鞏詩文俱稱著于世,尤以散文見長,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著《元豐類稿》五十卷(存)、《續(xù)元豐類稿》四十卷、《外集》十卷,另有史學(xué)著作《隆平集》。
人物簡介
楊南仲,嘗以大理寺丞知國子書學(xué)兼篆石經(jīng),又為太常博士。嘉祐中判尚書考功。有《石經(jīng)》七十五卷、《三體孝經(jīng)》一卷。見胡宿《楊南仲大理寺丞知國子監(jiān)書學(xué)兼篆石經(jīng)制》(《文恭集》卷一四),王安石《楊南仲太常博士制》(《臨川集》卷五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九,《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
人物簡介
禪師名常總。劍州尤溪施氏。母夢男子。頎然色如金。握白芙蓉三柄。以授之。但一柄得。馀委地。覺而娠。后誕三子。伯仲皆不育??偲浼疽?。年十一依寶云寺文兆法師出家。又八年落發(fā)。詣建州大中寺。契思律師受具。神觀秀異。鸞翔虎視。威掩萬僧。偉如也。初至吉州禾山。依禪智材公。材有人望。厚禮延之不留。聞南禪師之風(fēng)。辭材至歸宗。久之無所得而去。歸宗寺火。南公遷石門南塔。又往從之。及南公自石門。而遷黃檗積翠。自積翠而遷黃龍??偨栽谘伞6曛g。凡七往返。南公佳其勤勞。稱于眾??傋载撁苁?。大法旨決。志將大掖臨濟之宗。名聲益遠。叢林爭追崇之。南公歿??拗怀陕?。戀戀不忍去。明年洪州太守榮公修撰。請住泐潭。其徒相語曰。馬祖再來也。道俗爭先愿見。元豐三年 詔。革江州東林律居為禪席。觀文殿學(xué)士王公韶。出守南昌。欲延寶覺禪師心公。寶覺舉總自代。總知宵遁。去千馀里。王公檄諸郡。期必得之。竟得之新淦殊山窮谷中。遂應(yīng)命。其徒又相語曰。遠公嘗有讖記。曰。吾滅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場。今符其語矣??傊K炻勌熳?。有詔住相國智海禪院??偣谭Q山野老病。不能奉詔。然州郡敦遣急于星火。其徒又相語曰。聰明泉者。適自涸(遠公所酌之泉。在方丈之西也)。凡兩月而得旨。如所乞。就賜紫伽梨。號廣惠。其徒又相語曰。聰明泉復(fù)涌沸矣。元祐三年。徐國王奏號。照覺禪師??傆隈淖佑写缶墶i撤髦隆1娪甙???倗L燕坐。私相告曰。方丈夜有白光。天香郁然。其得眾心如此。山門遣化。多邊徼瘴霧處。有死于其所者。總必泣設(shè)位祭奠。盡禮薦拔。以故人人感動。羅漢系南禪師。祐公之子。有禪學(xué)。未為叢林所信。至東林??偞箸姍M撞。萬指出迎。于清溪之上。于是諸方傳之。號小南。其成就后學(xué)。又如此??傋〕质?。廈屋崇成。金碧照煙云。如夜摩睹史之宮。從天而墮。天下學(xué)者。從風(fēng)而靡。叢席之盛。近世所未有也。六年八月示疾。九月二十九日浴罷安坐。泊然而寂。十月八日全身葬于雁門塔之東。閱世六十七。坐四十九夏。 贊曰。予嘗游東林。覽觀太息。念其創(chuàng)(御名)之功。叢林之盛。非愿力大士。莫能為之也。東坡詞曰。堂堂總公。僧中之龍。呼吸為云。噫欠為風(fēng)。是事且止。聊觀其一戲。蓋將談笑不起于座。而化廬山之下。為梵釋龍?zhí)熘畬m。渠不信夫。
人物簡介
【生卒】:1029—1082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公南。登進士第。為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之邵上疏論時政,不用,遂致仕,以太子中允歸。時年未四十,自強于學(xué),不易其志,學(xué)者稱止止先生。志行學(xué)識為司馬光、范鎮(zhèn)所推許。全宋詩
宇文之邵(一○二九〔據(jù)《宋史》本傳“少范鎮(zhèn)二十一歲”推算〕~一○八二),字公南,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舉進士,為文州曲水令。神宗即位,上疏論時政不報,遂以太子中允致仕,時年未四十。學(xué)者稱止止先生(《全蜀藝文志》卷三四侯午仲《漢州三賢堂序》)。退居十五年,當(dāng)元豐五年卒。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鶴山大全集》卷五五《止止先生宇文公集序》),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八有傳。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宇文之邵(一○二九——一○八二),字公南,綿竹(今四川綿竹)人。嘉祐二年舉進士,為文州曲水令。會神宗即位求直言,乃上疏陳時政之弊,凡數(shù)千言。疏奏不報,遂求致仕,以太子中允歸,自強于學(xué),不易其志。司馬光、范鎮(zhèn)等人盛譽之,以為「位下而言高,學(xué)富而行篤」。著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二十二卷。見《宋史》卷四五八《隱逸中》,《南軒文集》卷三四,《鶴山大全集》卷五五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32—1085 【介紹】: 宋洛陽人,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程珦子。仁宗嘉祐間進士。調(diào)鄠縣、上元主簿。神宗熙寧初,為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數(shù)為神宗召見,常以正心窒欲、求賢育材進說。后與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簽書鎮(zhèn)寧軍判官,知扶溝縣。哲宗立,召為宗正丞,未行卒。寧宗嘉定中謚“純”。早年與弟程頤同受業(yè)于周敦頤,世稱二程,同為理學(xué)奠基人。其學(xué)說以“天理”為自然界與社會之最高原則,“天”即“理”即“心”,“天人本無二”,于倫理則為“三綱五常”。其言論著作,后人編有《遺書》、《文集》、《經(jīng)說》等,收入《二程全書》。全宋詩
程顥(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學(xué)者稱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歷鄠縣、上元主簿,澤州晉城令。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以呂公著薦,授太子中允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因與新法不合,懇求外任,除權(quán)發(fā)遣京西路提點刑獄,固辭,改差簽書鎮(zhèn)寧軍節(jié)度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七年,監(jiān)西京洛河抽稅竹木務(wù)。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溝縣。三年,罷歸居洛講學(xué)。六年,監(jiān)汝州酒稅。八年,哲宗立,召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理學(xué)奠基人,早年從周敦頤學(xué),世并稱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門人整理其日常講錄、經(jīng)說等,后人與程頤著作同編入《二程全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傳?!〕填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陳宣刻本(簡稱弘治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明萬歷二十年蔣春芳刻本(簡稱萬歷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齋刻本(簡稱涂本),并從《后村千家詩》等書輯得集外詩三首,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一七三四
程顥(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號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嘉祐進士,調(diào)鄠、上元主簿,為晉城縣令。熙寧初,用呂公著薦,為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神宗數(shù)召見,進說甚多。新法行,議論與王安石不合,出提點京西刑獄。固辭,改簽書鎮(zhèn)寧軍判官,徙知扶溝縣。除判武學(xué),坐獄逸囚,責(zé)監(jiān)汝州鹽稅。哲宗立,召為宗正丞,未行而卒,時元豐八年,年五十四。顥畢生治經(jīng),為一代名儒,學(xué)者稱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嘉定十三年,賜謚曰純,淳祐元年封河南伯,后祀孔子廟庭。與其弟合著《河南程氏遺書》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河南程氏經(jīng)說》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有《文集》四卷,俱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全宋詩
馮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獻能,安岳(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鄧綰薦為臺官,不就(《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間,范祖禹薦于朝。紹圣元年卒(《安岳集》劉光祖序),官終祠部郎中,追贈太師。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事見《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馮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安岳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馮安岳集》(簡稱宜秋館本)、清汪文柏跋清鈔本《安岳馮公太師文集》(簡稱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安岳吟稿》(簡稱小集)。另從《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七○八
馮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獻能,字允南,號鴻碩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與蘇軾兄弟為同年。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熙寧九年,御史中丞鄧綰舉為臺官,不就。元祐八年,范祖禹薦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終祠部郎中。著《馮太師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見《安岳集》卷首劉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薦馮山張舉劄子》,《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34—1088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公南。劉奕子。早從周希孟學(xué)。以布衣講于府學(xué),從學(xué)者數(shù)千。神宗熙寧中嘗進《志述》二十七篇。后主泉州學(xué)卒。有文集。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太平州當(dāng)涂人,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少有詩名,極為梅堯臣所賞嘆。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武岡縣,簽書保信軍節(jié)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計專聽安石處畫,神宗異之,安石恥為小臣所薦,極口陳其無行。時祥正方從章惇辟,以軍功為殿中丞,聞安石語,遂以本官致仕去。后復(fù)出通判汀州,元豐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棄去,隱于縣青山卒。能詩。有《青山集》。全宋詩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據(jù)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鄰舍劉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號醉吟居士,謝公山人、漳南浪士,當(dāng)涂(今屬安徽)人。據(jù)本集推知,約舉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為德化尉。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權(quán)邵州防禦判官。六年,為太子中舍,與江東路家便差遣,為桐城令。后任簽書保信軍節(jié)度判官,未幾棄官隱姑孰青山。元豐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五年,攝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詩格俊逸似李白,同時人梅堯臣譽之為“真太白后身”。有《青山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檎?,以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南宋初刊本為底本。校以清道光刊本(簡稱道光本),參校清影印宋抄本(簡稱影宋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簡稱傅校本)等。《四庫全書》尚有《青山續(xù)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詩均見《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詩均見孔平仲《朝散集》,故不錄。另從道光本及《無為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編為第三十一卷。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太平州當(dāng)涂(今安徽當(dāng)涂)人。少有詩聲,梅堯臣以比李太白。慶歷中舉進士,熙寧中知武岡縣,簽書保信軍節(jié)度判官,以殿中丞致仕。后復(fù)出,元豐中通判汀州,元祐三年知端州。棄去,隱于青山縣,政和三年卒,年七十九。有《青山集》三十卷、《續(xù)集》七卷(存),《錢塘西湖百詠》一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傳》六有傳,又見本集卷二三《癸酉除夜呈鄰舍劉秀才》,嘉靖《太平府志》卷六。
人物簡介
【生卒】:?—1096 【介紹】: 宋瀘州人,字翊正,號瀘南詩老。篤學(xué)能詩。試于州,皆見絀。乃杜門讀書,士大夫子弟多從之學(xué)。有《瀘南詩卷》。
人物簡介
【生卒】:?—1097 【介紹】: 宋宗室。趙允讓子。累拜武勝軍節(jié)度使,封南陽郡王,改武昌節(jié)度使、嗣濮王。嘗因疾不能詣園薦獻,請以爵授弟,不許。卒封惠王,謚僖節(jié)。
人物簡介
石麟之,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神宗元豐中,通判壽州(《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海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六年,為開封府推官(同上書卷四五四)。宋登科記考
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实v元年(1049年)進士。仕至太常博士、壽州通判。宋登科記考
字南叔。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仕至太常丞、知兗州。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南圭。方峻子。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累官守惠州,適蘇軾謫惠,日與相倡和。官終朝請大夫。全宋詩
方子容,字南圭,莆田(今屬福建)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嘉祐六年(一○六一)為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一三)。神宗元豐間知東莞縣(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哲宗紹圣間通判循州,知惠州(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三)。今錄詩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