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鵬,字圖南,南部(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選舉)。哲宗元祐間先后為梓州、利州路轉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四三三)。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陳鵬,字圖南,閬州南部(今四川南部)人。嘉祐中登進士第。元祐元年累官梓州路轉運判官,擢京西轉運副使,利州轉運使。紹圣中,為梓州轉運使,四年,知利州。元符元年,移知梓州。見蘇轍《欒城集》卷三○《陳鵬(梓州)運判制》、《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八、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
人物簡介
盛南仲,嘉祐二年為大理評事,賜同進士出身。元豐二年權御史臺推直官,三年為梓州路提點刑獄。元祐元年自知濮州除廣南東路轉運副使,歷知衡州、宿州。紹圣四年,以贓污除名,永州編管。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八、三○六、三八三、四八五,《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二,《欒城集》卷二七《盛南仲知衡州制》。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鄭州人,字楚老。第進士。神宗時官至直秘閣、知延安府。時夏人犯涇原,率師搗其虛,夏人解去。累擢龍圖閣直學士。為吏六十年,處事明銳,然反覆詭隨,無特操,為識者所非。卒年八十三。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治今河南鄭州)人。進士及第,調浦江令,知長沙縣。熙寧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陜西、河北刑獄,擢京西轉運副使,入為屯田員外郎。為河北轉運副使,加直秘閣、知延安府。進直龍圖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歷知永興軍、成都、真定、河南府。為吏凡六十年。卒,年八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47—1086 【介紹】: 宋建昌南城人,字次儒,號灌園先生。神宗熙寧中一試禮闈不遇,度不能逐時好,退筑室灌園,不復以進取為意。益著書,且借史筆以寓褒貶。哲宗元祐初立十科薦士,曾肇疏稱之,議欲命以官,未及而卒。有《灌園先生集》。全宋詩
呂南公(一○四七~一○八六,生卒年據(jù)《全宋詞》小傳),字次儒,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神宗熙寧初,曾舉進士不第,會以新經取士,遂罷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以著書講學為事?!?a target='_blank'>宋史》言熙寧中士方推崇馬融、王肅、許慎之業(yè),剽掠補拆臨摹之藝大行,南公度不能逐時好,遂罷舉?!端膸炜偰刻嵋芬疡g正其謬。哲宗元祐初,獲曾肇等人推薦,未及授官而卒,年四十。其子呂郁收拾遺稿編成《灌園集》三十卷(符行中《灌園集》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輯為二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呂南公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灌園集》為底本。參校八千卷樓鈔本(簡稱鈔本,藏南京圖書館)及《永樂大典》殘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三六五
呂南公(一○四七——一○八六),字次儒,號灌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出身于貧苦士人之家。治平末出山外游,熙寧初試于禮部,十馀年間屢試不第。退而筑室灌園,不復以進取為意,益務著書,借史筆褒善貶惡。元祐初,立十科取士,曾肇薦其讀書為文,不事俗學,安貧守道,志希古人,堪充師表科。一時廷臣亦多稱之,議欲命以官,未及而卒。其子呂郁收其遺稿,編為《灌園先生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釋系南(一○五○~一○九四),俗姓張,汀州長汀(今屬福建)人。早歲出家,后見開元潭禪師,又見隆慶閑禪師、仰山偉禪師。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禪師之室,得密符心印。后繼祐禪師住持廬山羅漢院。為南岳下十三世,云居祐禪師法嗣。哲宗紹圣元年卒,年四十五。事見《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廬山承天羅漢院第九代南禪師塔銘》,《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四首。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一
禪師諱系南。生汀州張氏。少出家。依金泉寺得度具戒。性純淡志節(jié)高遠。涉歷叢林。參云居祐禪師。發(fā)明心地。既膺最后付囑。將復遍扣諸方。時祐同門法昆照覺禪師。宏法東林。宗風特盛。師往謁之。照覺預知其來撞巨鏞。聚徒五千指。出迎于虎溪之外。師繇是名稱蔚然。增重于世。未幾南康守命出世羅漢。嗣法云居。道價著于天下。學者謂之小南。僧問。聲色不到。病在見聞。言詮不及。過在唇吻。此一理二義。請師直指。師云。一字不著畫。曰。古溪澄水迎新月。舊嶺寒梅再遇春。師云。二字不成雙。曰。半夜彩霞籠玉象。天明峰頂在云遮。師云。好個真消息。問。師子兒隨眾后。三歲便能大哮吼。未出林一句作么生。師云。頭破額裂。曰。出林后一句作么生。師云。腦門著地。曰。不出不入時如何。師云。進前退后。曰。且道落在什么處。師云。大眾有眼。乃云。道應無私。力不可敵。如風行草偃。似春至花開。佛手不能遮。人心寧可遏。順之則物物光輝。逆之則頭頭失色。不逆不順。任器方圓。呼召隨聲。高低自爾。臨鏡而像。彼此情忘。現(xiàn)如幻神通。成如幻正覺。直得廬山萬疊共轉法輪。鄱水千尋同宣密義。便與么。金雞啄破琉璃殼。玉兔挨開碧海門。又曰。??角紅樓報曉春。萬家齊賀。物咸新。誰知庭際青青柏。便是當年問法人。無身可身。無歲可歲。始終無變。往復常存。四時遷而不遷。一氣動而非動。百年生死若浮云。十世古今如電影。情超象外。道契環(huán)中。不有絲毫。虛空同壽。但向見聞覺知。識取本來面目。還見么。玉兔沉西嶺。金烏出海東。又曰。不假一錘成大寶。太阿出匣冷光寒。為君截斷??羊角。打就虛空碧玉盤。好拈掇。更須看。翻來覆去黑漫漫。以拂擊禪床下座。又曰。山堂。今日已開爐。點淡寒云雪未鋪。撥火任君談冷暖。不知誰解喚司徒。古圣求人向熱灰里。諸佛行道火焰中便見。剎剎塵塵皆同自己。心心念念盡合他宗。便與么會轉不相當。何故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又曰。天地為爐鞴。日月作鉗錘。烹清風方成佛成祖。煉白云方有法有儀。圓光項佩。卐字胸題。阿呵呵。知不知。倒騎師子座。??跳上須彌。又曰。一夏九十日。日日無差。一日十二時。時時不異。猶如黃金之黃。碧天之碧。其色其高不變不壞。安一名。著一字。與吾靈覺何相似。便乃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里魔軍。成就夢中佛果。今朝法歲已圓??逼屏?。還知么。移身搖太華。掬汗灑醍醐。又曰。物我兩如。是非一氣。云無心而解聽龍吟。充天塞地。風無跡而能聞虎嘯。拔木鳴條。道無根而善應諸緣。分緇列素。忽然一念合風云。不知誰是我。行無所行。住無所住。大笑呵呵。希逢罕遇。又曰。禪不禪道不道。三寸舌頭。胡亂掃。昨夜日輪飄桂香。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萬兩黃金無處討。一句絕思量。諸法不相到。師臨遷化日。舉二禪者立僧。上堂云。欲揚大法。須籍其人。借與便風便好揚帆舉棹。昔日僧問。趙州某甲乍入叢林。乞師指示。你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州云。洗缽盂去。其僧豁然大悟。只如今日。鳴鐘之后。升堂已前。人人吃粥。飽即便休若。也嚼得破。礙塞人。嚼不破。卻許伊。羅漢今日。倒騎鐵馬。逆上須彌。踏破虛空。不留朕跡。諸人還見么。夜來風起蒲庭香。吹落桃花三五樹。下座。歸方丈。跏趺而逝。
人物簡介
【生卒】:1051—1107 【介紹】: 名或作黻。宋太原人,后徙襄陽,又徙丹徒。字元章,號鹿門居士、海岳外史,世稱米襄陽。以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以太常博士知無為軍?;兆跁r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舉止怪異,有潔癖。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行草。畫山水人物多以水墨點染,自名一家。有《寶晉英光集》、《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全宋詩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等,因曾官禮部員外郎,世稱米南宮。原籍太原(今屬山西),徙居襄陽、丹徒。宋代著名書畫家,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一說蔡京)并稱四大家。以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漣水縣,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fā)運司勾當公事,知無為軍?;兆诔鐚庨g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大觀元年,出知淮陽軍,卒,年五十七。有《山林集》一百卷(《寶晉英光集序》),已佚。宋岳珂輯有《寶晉英光集》,后人續(xù)輯有《寶晉山林集拾遺》。事見《寶晉山林集拾遺》附《故南宮舍人米公墓志》,《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傳。米芾詩,以宋嘉泰元年筠陽郡齋刻《寶晉山林集拾遺》(八卷,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寶晉英光集》(八卷,簡稱四庫本)、清咸豐《涉聞梓舊》本(八卷,補遺一卷,簡稱涉聞本)、日本河山亥本《寶晉英光集》(六卷,補遺四卷,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簡稱河山本),并據(jù)補遺。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圖錄
米芾(1051-1109) 初名黻,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太原人,徙居襄陽,后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世稱米南宮、米顛。能詩文,善書畫,書法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有《寶晉英光集》輯本。朱孝臧集其詞為《寶晉長短句》一卷。全宋文·卷二五九七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芾或作黻,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人稱米南宮。世居太原,后徙襄陽,故世稱米襄陽。因定居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故《宋史》稱為吳人。以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以太常博士出知無為軍。踰年復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大觀元年卒,年五十七。芾為文奇險,不蹈前人軌轍。擅書畫,精鑒裁。書法得王獻之筆意,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山水畫師法董源,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著有《寶晉英光集》、《畫史》、《書史》、《硯史》、《海岳題跋》、《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等。見蔡肇《米海岳先生墓志銘》(《清河書畫舫》卷九下),《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傳》六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59—1109 【介紹】: 宋華州人,一說陽翟人,字方叔,號濟南。少孤貧,謁蘇軾于黃州求教,軾稱其文,與范祖禹薦于朝,不果。中年絕意仕進,定居潁昌。喜論古今治亂,哲宗元祐中上《忠諫書》、《忠厚論》、《兵鑒》于朝。有《濟南集》、《德隅齋畫品》等。全宋詩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太華逸民(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六六《書月巖集后》)、濟南先生(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三),祖先由鄆州遷華州,遂為華州(今陜西華縣)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蘇軾。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蘇軾知貢舉,得試卷以為廌作,置之首選,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軾有“平生漫說古戰(zhàn)場,過眼還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嘆。后再舉亦失利,遂絕意仕進,定居長社?;兆诖笥^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濟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李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館《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宜秋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濟南,又號太華逸民,華州(治今陜西華縣)人。少以學問稱鄉(xiāng)里,謁蘇軾于黃州,贄文求知,軾激賞之,謂其為「萬人敵」。又閉門讀書數(shù)年,再見軾,軾閱其所著,嘆為「張耒、秦觀之流」。鄉(xiāng)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中年絕進取意。大觀三年卒,年五十一。著文數(shù)千篇,由其子裒輯為《濟南集》,又稱《月巖集》,又編正、續(xù)二集。另有《師友談記》、《德隅堂畫品》等。見陳恬《李方叔遺稿序》(《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五九),李之儀《月巖集序》(《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鄭南(一○六四~一一六一),字明仲,寧德(今屬福建)人?;兆诔鐚幦辏ㄒ灰弧鹚模┨珜W上舍釋褐。大觀元年(一一○七),為符寶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二二),四年,知仙居縣(《嘉定赤城志》卷一一)。政和初為國子司業(yè)。四年(一一一四),權發(fā)遣泉州(《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二五),遷福建、兩浙路提刑。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九十三歲時贈秘閣修撰(同上書職官七七之七○)。終年九十七。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