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陳南箕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江西安福人,字狂農(nóng)。明崇禎九年鄉(xiāng)試副榜。明亡,與弟陳覯入歐公山,隱居二十余年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6—1647 【介紹】: 明末廣東南海人,字集生,號秋濤。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啟四年典浙江鄉(xiāng)試,發(fā)策刺魏忠賢,削籍。崇禎初起故官,累遷禮部右侍郎,以故除名歸。南明弘光帝起為禮部尚書,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稱帝肇慶,授為東閣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起兵攻廣州,兵敗被執(zhí)死。謚文忠。有《云淙集》、《練要堂稿》、《南宮集》。
全粵詩·卷五七三
陳子壯(一五九六—一六四七),字集生,號秋濤。南海人。熙昌子。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士,廷對第三,授翰林院編修。明熹宗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典浙江試,發(fā)策刺閹豎,魏忠賢削子壯及其父給事中熙昌籍。明思宗崇禎初,起故官,歷官至禮部右侍郎,充經(jīng)筵講官。每召見,輒稱旨。旋以言宗室事,唐王上疏底之,下之獄,減死放歸。后唐王立福建,召為相,竟以宿憾而不行。遭國變,于廣州修南園,結(jié)詩社。永明王立于肇慶,授子壯東閣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督廣東、福建、江西、湖廣軍務(wù)。會大兵入廣州,唐王弟聿被執(zhí)死,子壯止不行。順治四年(一六四七)春,與陳邦彥、張家玉、王興、賴其肖等先后起兵,駐五羊驛,為大軍擊敗,走還九江。九月,大兵克高明,被執(zhí)至廣州,不降,被戮,子壯母自縊。永明王贈子壯番禺侯,謚文忠,蔭子上圖錦衣衛(wèi)指揮使。清朝褒典,追謚忠簡。有《南宮》、《秋痕》、《云淙》諸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二七八有傳。陳子壯詩,以梁基永藏清刊《陳文忠公遺集》為底本。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秋濤,熙昌子,官尚書。
維基
陳子壯(1596年—1647年),字集生,號秋濤。廣東南??h沙貝村(今廣州白云區(qū)金沙街沙貝社區(qū))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歷時官東閣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謀求收復(fù)廣州,兵敗殉國。陳子壯出生廣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四歲能文、七歲能詩,萬歷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成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魏忠賢欲延為己用,被陳婉拒,魏忠賢大怒:“何物陳子壯,竟敢逆我意!”天啟四年(1624年),自翰林院去浙江主持鄉(xiāng)試,策論〈歷代宦官之禍〉,為魏黨所忌,遂罷職,定居鹽倉街。崇禎時,官左春坊左諭德,升禮部侍郎、兼侍讀學(xué)士。后因朱姓案下獄,不久罷歸鄉(xiāng)里。崇禎十年(1637年)在廣州白云山辟云淙書院,次年修禊南園,與其弟陳子升及黎遂球、區(qū)懷瑞、曾道唯等12人修復(fù)南園詩社,世稱南園十二子。后在禺山書院授徒講學(xué)。弘光時,為禮部尚書。隆武二年(1646年),廣州城陷,陳子壯與弟陳子升捐資募兵,在南海九江舉旗誓師,永歷帝授以東閣大學(xué)士兼兵部尚書。陳邦彥同陳子壯密謀攻取省城,同廣州城內(nèi)的原明朝廣州衛(wèi)指揮使楊可觀、楊景曄秘密聯(lián)系,“暗用桂字印票,號召多人”為內(nèi)應(yīng),不料事泄,張貼檄文的家僮被清軍捕獲。后兵敗被俘至廣州,佟養(yǎng)甲下令將陳子壯“寸磔于教場”,與陳邦彥、張家玉合稱為“南明三忠”。謚號文忠。
李沂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沂(17世紀—17世紀),字在南,號春浴,四川順慶府營山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六年(1633年),李沂中式癸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獲賜特用出身,授潁上知縣,為政淳厚謹慎、愛護人民,流寇來臨時拒守全城,與民休息,人民奉如父母,弘光年后辭官課徒直到去世,其子李楫移居潁上為諸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6—1648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受先,號南郭。與同里張溥齊名。天啟四年,同創(chuàng)應(yīng)社。里人稱溥為西張先生,采為南張先生。崇禎元年進士。授臨川知縣,摧強扶弱,聲大起。并在當(dāng)?shù)貏?chuàng)立文社名合社。移疾歸。張溥組織復(fù)社時,采在臨川,不預(yù)其事,然聲名相聯(lián),故攻復(fù)社者稱溥、采同倡復(fù)社;崇禎帝追究時,溥已死,采不得不為之洗刷。以周延儒為相,事得解。福王時起禮部員外郎,南京失守,奸人群擊之死,已而蘇,避之鄰邑,又三年卒。有《太倉州志》、《知畏堂集》。
槜李詩系·卷十三
服采嘉興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受先,太倉州人。崇禎戊辰進士,除知臨川縣升禮部主事
維基
張采(1596年—1648年),字受先,直隸太倉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人。明末學(xué)者,復(fù)社領(lǐng)導(dǎo)人之一。生于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與同鄉(xiāng)張溥齊名“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guī)過,互推畏友”,號“婁東二張”,天啟四年(1624年)與張溥在蘇州創(chuàng)辦復(fù)社。張溥性情寬和,結(jié)交朋友眾多,張采性情剛烈,別人有過失,輒當(dāng)面怒罵。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臨川知縣。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曾擔(dān)任南都弘光帝的禮部主事,員外郎,清兵破南都時,遭到仇家刺殺,大難不死,而后躲避到附近的城池,清世祖順治五年病死(1648年)。著有《知畏堂文存》、《太倉州志》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7—1670 【介紹】: 清僧。明末清初江南江寧人,俗姓郭,字豁堂,號菽庵、藕漁、耦馀,別號南屏隱叟。明亡后為僧,住西湖凈慈寺。詩畫俱佳。有《屏山集》、《同凡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正嵓,字豁堂,馀姚人。杭州凈慈寺僧。有《同凡草》。
清詩別裁集
字豁堂,浙江仁和人。著有《同凡草》?!鸹硖脟兒鬄樯?,嘗云:“人非金石,立見消亡,不若逃形全真,自游方外?!痹姸?,王新城尚書目為湯惠休、帛道猷之流。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正巖,字豁堂,亦號隨山,姓郭氏,仁和人。夙秉異資,不近莙膩,長無俗緣,息絕塵念。落發(fā)稟戒,三德同具。絜己親師,積功劬學(xué)。博通世典,綜貫三乘,匯眾派以同流,悟大化之無盡。力崇正法,見推耆宿。參三峰于凈慈,略呈所見,三峰曰:“依識解為超生死根,猶北適南轅,我無此逐日長進之禪?!弊允?,頂伽脫盡,睛翳消除,自甘澹泊,智刋情亡。一生蕭散,不接權(quán)貴。蘆花泛月,響震魚龍,屐齒登山,春歸奚錦。迨廢宗之詿誤,致法席之零丁。運屬明夷,咎來元妄,從容就逮,振錫圜門,勸化無方,感悟羈囚,道幽益顯,化火宅之兇燄,來徒役之皈依。鬼神呵護,頓見吉祥。天龍回翔,永圍法座。紳衿崇仰,檀越追蹤。頻來問訉之書,更滿入山之屨。巖乃睹白云以高臥,侶浮鷗而賦詩,一任蘧廬之化,永矢物外之情。方擇地以終休,意泊然而委順。以康熙庚戌七月二十日示寂,壽七十四,臘五十五。所著語錄、拈頌、啟疏、詩偈、雜著若干卷。得法弟子十有五人。建塔于慧日峰左,名曰宏濟。越明年,其徒戒青為之行狀,乞馮溥銘焉。文詞華麗,見于寺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8 【介紹】: 明陜西延安人。張獻忠養(yǎng)子。獻忠稱帝,封撫南將軍,與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合稱四將軍。獻忠死,降桂王,聯(lián)明抗清。永歷六年收復(fù)四川大部分地區(qū)。保寧之戰(zhàn)為吳三桂所敗。十一年與李定國平孫可望叛,封蜀王。次年,卒于云南。
杜渭陽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杜渭陽,字南谷,號晉明,湖廣承天府沔陽州人。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工部觀政,授嘉興縣知縣??h糧重,民有積逋,又多權(quán)貴,素稱難治。渭陽執(zhí)法嚴明,權(quán)貴斂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9—1645 【介紹】: 明山東臨清人,字昆山,官遼東車右營都司。崇禎初,因兵變削職。旋復(fù)官。參預(yù)收復(fù)遵化等四城。旋隸昌平督治侍郎侯恂。奉恂命救大凌河有功,被薦為副將。調(diào)赴內(nèi)地,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轉(zhuǎn)戰(zhàn)河南、山西等地,升為總兵官。遂漸露跋扈之端,多收降兵,兵力日強,而不肯力戰(zhàn)。十一年,追張獻忠,幾擒之。十二年,又追獻忠,大敗于羅猴山。次年,因楊嗣昌薦,拜將軍,大破張獻忠于瑪瑙山,此后益驕,不受約束。十五年,朝廷欲用良玉救開封,特釋侯恂于獄,使為督師。朱仙鎮(zhèn)之役,為李自成所破,乃南駐武昌,倚兵自重。十七年,封寧南伯。弘光帝立,進侯爵。弘光元年,以清君側(cè)之名,舉兵討馬士英,至九江病卒。

人物簡介

維基
陳于鼎(1600年1月2日—1661年6月6日),字爾新,號實庵,又號南山逸史,直隸宜興人,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生,十一歲童子試考上秀才。后漳州參將鄭芝龍聘為家塾教師,教其子鄭成功。天啟元年(1612年)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為《春秋》經(jīng)魁。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崇禎六年(1633年)開始戲劇創(chuàng)作。弘光時,官左春坊左庶子掌院事。降清后,任弘文館編修,因替蘇州人申氏作保借旗債,受累革職。南歸后,定居鎮(zhèn)江。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兵臨鎮(zhèn)江,陳于鼎與知府戴可進等計議迎降。鄭成功兵敗后,清廷查辦“通海案”,順治十八年(1661年)陳于鼎被檢舉入獄,解押往北京處決。臨刑時說:“明末惟李定國、鄭某水陸兩大戰(zhàn)差可人意。吾得附其驥尾,死何恨哉。”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六
釋清宣,字法雨,姓王氏,岳池人也。幼而神穎,初習(xí)詩文,便尋義理。長依華銀山空谷剃落,始研教乘,論辯亹亹。及專講筵,蜚聲林院。明崇禎元年,復(fù)參福庵習(xí)禪有省,及受衣法,更承圣眷,敕主燕京彌勒院,并賜御制手卷。大興講席,宗教弘焉。已而杖策游方,契茲山水,助我禪悅。庚午至滇,黔國沐公請入覺照寺,結(jié)制三期,法旨遠敷。明之季葉,永歷窮蹙,跋陟滇粵,猶加褒諭,兼錫紫衣,命居定遠白馬山,建蓮城寺,弘開爐冶,德響諸方,一時稱為滇南宗匠。寂于癸卯,預(yù)知期至。其辭世偈云:“來從此處來,去從此處去。來去不離此,遍在一切處。”塔于龍岡。年五十八。著有《堆云集》行世。
胡丹詔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胡丹詔(17世紀—17世紀),字吾南,號喬臨,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胡丹詔個性沉穩(wěn)、堅持名節(jié),是天啟七年(1627年)的舉人第九名,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進士,獲授臨川知縣,在當(dāng)?shù)匾耘d革為己任??h內(nèi)分為官戶、民戶,賦稅不均,他就上疏合并;又見到牢獄中見男女混處,嘆息說:「雖然他們被囚禁,但可否無別呢?」捐俸另外設(shè)置女監(jiān)獄,仍供給月資。十五年(1642年)任江西鄉(xiāng)試考官,選拔者都是一時名士,著有《撫臨吏狀》行世,不久因為忤逆忤權(quán)貴辭官回鄉(xiāng)。隆武年間,胡丹詔累遷至戶部廣西司郎中,其后清朝定鼎,曾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和詔安知縣歐陽明憲監(jiān)筑縣城、學(xué)宮和城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2—1646 【介紹】: 即南明隆武帝。唐端王朱碩熿子。崇禎五年襲封唐王。九年,以倡議勤王得罪,錮鳳陽高墻。弘光帝即位,被赦出。弘光元年,南都陷。王行至杭州,遇總兵官鄭鴻逵等,遂奉入閩,稱監(jiān)國。旋在福州即位,年號隆武。聞大順將李錦等聯(lián)明抗清,乃西行駐延平,擬出師江西。隆武二年,清兵入閩,帝走至汀州,被執(zhí),死于福州。
耿仲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4—1649 【介紹】: 明末清初遼東人,字云臺。初為明登州參將。崇禎六年(后金天聰七年)降皇太極。清崇德元年,封為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初,從入關(guān),南下攻南明。六年改封靖南王。旋因“招誘旗奴”得罪,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4—1675 【介紹】: 明末清初遼東人,字元吉,號震陽。本為明廣鹿島守將。崇禎七年,渡海降清,授總兵官,所部稱“天助兵”。太宗崇德間,封智順王,隸漢軍鑲藍旗。順治間,改封平南王,鎮(zhèn)廣州,頗為民害。后其子尚之信附吳三桂叛清,可喜臥病不能制,旋死。

人物簡介

維基
熊人霖(1604年—1666年),字伯甘,號鶴臺,又號南榮子,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明朝、南明政治與軍事人物。工部尚書熊明遇之子。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中丁丑科進士,授浙江義烏縣知縣,任內(nèi)建造城池,不攤派勞役;推行保伍法,每月檢查縣民,設(shè)立金城營、講武營去除民居兵器。許都作亂,他監(jiān)督軍隊平定亂軍,轉(zhuǎn)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弘光帝繼位后,熊人霖改任吏部主事,升太仆寺少卿。隆武帝時,再改為太常寺少卿。福京失守,他和戶部主事熊孟啟、都察院都事熊孟臺父子都隱居不出。清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