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原則(原則)  拼音:yuán zé
說話或行事所依據(jù)的法則或準則,亦適用于一般事物上。如:「堅持原則」、「做人要有原則,不可隨波逐流。」
《高級漢語詞典》:四項基本原則  拼音:sì xiàng jī běn yuán zé
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簡稱
《國語辭典》:互惠原則(互惠原則)  拼音:hù huì yuán zé
國與國交往時,依平等原則互相給予相同或類似的權利,承擔相同或類似的義務。
《國語辭典》:法律不溯既往原則(法律不溯既往原則)  拼音:fǎ lǜ bù sù jì wǎng yuán zé
指法律不應溯及適用于該法律變更或生效前業(yè)已終結之事實或法律關系;此系基于現(xiàn)代法治國之法律安定性及信賴保護原則之要求。
《國語辭典》: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拼音:zuì xíng fǎ dìng yuán zé
當代民主法治國之重要基本原則,指犯罪之成立及應得的刑罰均應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其內涵有四:一、禁止適用習慣法;二、禁止類推適用;三、禁止溯及既往;四、禁止絕對不定期刑。主要目的在保障人民的權利。
《國語辭典》:大原則(大原則)  拼音:dà yuán zé
主要的準則、依據(jù)。如:「為人處世應把握大原則,不能隨波逐流?!?/div>
《國語辭典》:誠信原則(誠信原則)  拼音:chéng xìn yuán zé
指導一切法律行為,以期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也作「帝王條款」。
《漢語大詞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4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xié)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 中 印 、 中 緬 總理的聯(lián)合聲明中重申并確認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現(xiàn)已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
《漢語大詞典》:道德原則
一定社會或階級用以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是對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關系的本質概括,最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關系和階級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現(xiàn)了道德的社會本質和人們行為的基本方向。在中國,通常認為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道德體系中的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
《漢語大詞典》:抽屜原則
又稱“鴿籠原則”、“重疊原則”。將m件物品按任何方式放入n(n〈m)個抽屜,則必至少有一個抽屜里放有兩件或兩件以上的物品??捎糜诮鉀Q許多數(shù)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