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44—1010 【介紹】: 宋河南人,字秉陽。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吉州。端拱中遷樞密直學士。淳化二年拜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秦州,歷按諸寨,撫定羌戎,民感恩畫其像祠之。至道三年,參知政事。真宗咸平初,罷政出知河陽。大中祥符中進戶部尚書。卒謚恭肅。全宋文·卷一○四
溫仲舒(九四四——一○一○),字秉陽,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登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第。端拱初拜右正言。淳化二年擢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秦州,開渭南之地。連知鳳翔、興元、江陵等府。至道三年,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咸平初,出知河陽,歷知開封府、天雄軍、河南府。景德中判審官院。大中祥符中官至戶部尚書、判昭文館大學士。三年卒,年六十七,謚恭肅。仲舒敏于應務,與寇準同進,人稱「溫、寇」?!?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44或946—1011 【介紹】: 宋河南人,字圣功。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第一。歷著作郎、翰林學士,參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淳化二年罷為吏部尚書。四年,復相。至道初,出判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第三次入相。六年罷。授太子太師,封萊國公,改許國公。有重望,直言敢諫。能知人,識重富弼,薦侄夷簡,后俱成名相。卒謚文穆。全宋詩
呂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通判升州,召直史館。五年遷知制誥、翰林學士。擢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端拱元年(九八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淳化二年(九九一)坐事罷,四年復相。至道元年(九九五)出知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一○○一)再復相位。景德二年(一○○五)春告老歸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謚文穆?!睹急畟麋飞霞硪凰?、《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六
呂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二年擢進士第一,通判升州。五年,知制誥,擢翰林學士。八年參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淳化二年,罷為吏部尚書;四年,復平章事。至道元年,罷為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進左仆射。咸平四年,又以本官同平章事。宋建國以來,三入相者惟趙普與蒙正二人。六年,授太子太師、封萊國公,改封徐,又封許。景德二年表請歸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贈中書令,謚文穆。《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49—1020 【介紹】: 宋開封人,字常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吉州通判,歷淮南轉運副使、戶部判官、權判大理寺。知廣州,召為工部郎中,以廉直超擢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凡二邊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真宗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天禧初,進右仆射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真宗朝未嘗除仆射,此為殊命,敏中略無喜色,如處平昔,門闌寂然,宴飲不備。三年進左仆射。性端厚多智,諳曉民政,善處繁劇。卒謚文簡。全宋詩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開封(今屬河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歷知制誥、樞密直學士,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三年,為河北、河東宣撫大使。四年,拜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坐事罷相,以戶部侍郎出知永興軍。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復拜同平章事。天禧元年(一○一七)加吏部尚書,進左仆射,監(jiān)修國史。四年卒,年七十二。謚文簡,累贈燕王。有文集十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二有傳。今錄詩十一首。全宋文·卷一三三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太宗朝,官至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代兼知樞密院事,河北、河東安撫大使。四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以事貶知永興軍。景德初復兵部侍郎,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改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大中祥符中,權東京留守。五年,復拜同平章事。天禧初,進右仆射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三年,進左仆射、昭文館大學士。四年三月卒,年七十二,謚文簡。有文集十五卷。《宋史》卷二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紹】: 宋汾州孝義人,字仲謨,一作幼謨。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歷知青州、知制誥,預修《文苑英華》。累官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坐事貶崇信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復拜右諫議大夫。出知天雄軍,以治河功拜給事中、參知政事。王小波、李順起事,獨數(shù)論攻取之策,授川峽都部署前往鎮(zhèn)壓。又為太宗猜忌,事畢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真宗初累官工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遭貶。景德中拜刑部侍郎,歷知北邊州、軍,再遷戶部侍郎。臨事果斷、孤傲強力。李沅、王旦、王禹偁均為其所識拔。全宋詩
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屬山西)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進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軍。四年除樞密副使(《宋宰輔編年錄》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貶崇陽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罷知鳳翔府。真宗即位,遷知陜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審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陽。徒鎮(zhèn)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東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謚景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全宋文·卷一○五
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山西孝義)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累遷職方員外郎,知制誥,預修《文苑英華》。雍熙四年為樞密副使,遷工部侍郎。以黨胡旦貶行軍司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軍。四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知鳳翔府。徙澶、涇、延三州。真宗即位,遷兵部侍郎,知陜州,移知永興軍。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審官院,加工部尚書。復以事貶行軍司馬。后遷戶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58—997 【介紹】: 宋梓州銅山人,字太簡。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第一。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升州。淳化中累遷翰林學士承旨,多言時政闕失。歷知審官院、審刑院,遷給事中,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鄧州,移陳州。才思敏贍,以文章知名,熟諳翰院故實,旁通釋典。卒謚文憲。有《文房四譜》、《續(xù)翰林志》及文集。全宋詩
蘇易簡(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簡,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人(《永樂大典》卷二四○一引《潼川志》?!?a target='_blank'>宋史》作梓州銅山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解褐將作監(jiān)丞。八年,以右拾遺知制誥。雍熙三年(九八六),充翰林學士。淳化二年(九九一),遷中書舍人,充承旨。四年,除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罷(《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出知鄧州。移陳州。明年十二月卒(同上書卷四○),年三十九。謚文憲。有文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今錄詩五首。詞學圖錄
蘇易簡(958-996) 字太簡。梓州人。宋史有傳。有詞見《湘山野錄》。全宋文·卷一六八
蘇易簡(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簡,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第一,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升州。八年,以右拾遺知制誥,屢知貢舉。雍熙三年,充翰林學士。淳化二年,遷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太宗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賜之,世以為榮。四年,遷給事中、參知政事。后罷為禮部侍郎、出知鄧州,移陳州。至道二年十二月卒,年三十九。易簡才思敏贍,雅善筆札,曾預修《文苑英華》,著有《文房四譜》四卷(存)、《續(xù)翰林志》二卷(存)、《文選雙字類要》三卷(存)、《玉堂集》二十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又參《永樂大典》卷二四○一蘇字韻引《潼川志》。
人物簡介
【生卒】:958—1018 【介紹】: 宋洛陽人,字樂道。趙孚子。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歷太常丞等職。真宗朝,拜右正言,預重修《太祖實錄》。遷知制誥、知審刑院,充翰林學士。從真宗至澶淵訂和盟,并撰答書。后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累官至御史中丞。卒謚文定。有文集。全宋詩
趙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樂道,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進士。歷大理評事、光祿寺丞,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遷太常丞。真宗咸平三年(一○○○),知制誥。景德三年(一○○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罷(《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定。有集五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全宋文·卷一六七
趙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樂道,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趙孚子。雍熙二年登進士第,歷大理評事、光祿寺丞,召試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咸平三年知制誥、副夏侯嶠巡撫江南,還,知審刑院。繼判尚書省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審官院。景德初為工部員外郎,充翰林學士。陪伴遼使臣,作《戴斗懷柔錄》三卷以獻。三年,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俄修國史。累遷尚書右丞,又知兼宗正卿。天禧二年改御史中丞,卒,年六十一,謚文定。有集五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少魯,自號三休居士。志氣崖岸,不求廣交以延譽。與嚴羽、嚴仁齊名,時號“三嚴”。全宋詩
嚴參,字少魯,自號三休居士(《詩家鼎臠》卷下),邵武(今屬福建)人。與嚴羽、嚴仁并稱邵武三嚴。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生卒】:962—1025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定國。太宗淳化三年進士。真宗咸平初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建言放逋負一千余萬、釋系囚三千余人。歷知制誥、翰林學士。咸平四年為參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密請真宗赴金陵,為寇準所阻。累表罷職。判尚書都省,領修《冊府元龜》,攬功委過。大中祥符中,承密旨造天書,獻符瑞,以天書儀衛(wèi)副使從封泰山,祀汾陰。累遷吏部尚書,加樞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加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罷相出判杭州。仁宗天圣元年再相。智數(shù)過人,奸邪險偽,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圭交結,時謂之“五鬼”。卒謚文穆。有《鹵簿記》、《圣祖事跡》等。全宋詩
王欽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國,新喻(今江西新馀)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進士(《文莊集》卷二八《王公行狀》),為亳州防禦推官。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翰林學士(《同上》)。四年,參知政事(《學士年表》),加給事中。景德元年(一○○四)判天雄軍。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為樞密使、同平章事(《隆平集》卷四)。天禧元年(一○一七)拜左仆射(《東都事略》卷四九本傳)。三年,出判杭州。四年,判河南府(《隆平集》),以擅去官守降分司南京。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復同平章事。二年,封冀國公。三年卒,年六十四(《文莊集》卷二九《王公墓志銘》)。謚文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三有傳。今錄詩四首。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欽若(962~1025) 北宋官員。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淳化三年(992)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參知政事、刑部侍郎、山南東道(治所湖北襄陽)節(jié)度使等職。宋真宗時期兩度出為宰相,人稱為“癭相”,是主和勢力代表。追贈太師、中書令,謚“文穆”。曾主持編纂《冊府元龜》?!?a target='_blank'>宋史·王欽若傳》載王欽若出生于黃鶴樓:“父仲華,侍祖郁官鄂州。會江水暴至,徙家黃鶴樓,漢陽人望見樓上若有光景,是夕,欽若生?!?/blockquote>全宋文·卷一九一王欽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淳化三年進士甲科,為亳州防禦推官。召試學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誥,翰林學士。咸平四年參知政事。景德初,契丹南下,密請遷都金陵,為寇準所阻。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判天雄軍,提舉河北轉運司,又以尚書左丞知樞密院事,大中祥符間偽造天書,爭獻符瑞,力主封泰山,祀汾陰。歷禮、戶、吏三部尚書,天禧元年遷樞密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出判杭州。仁宗時復拜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進司徒,封冀國公,天圣三年卒,贈太師、中書令,謚文穆。曾領修《冊府元龜》及道書,撰《翊圣保德真君傳》二卷(存)、《先天記》三十卷、《五岳廣聞》一百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三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3—1044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希元,號知余子,世稱潁川先生。堯叟弟。太宗端拱二年進士。作《海喻》,人奇其志。歷開封府推官、兩浙轉運副使等,均有惠政。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知河南、開封府,累官至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實錄》、《三朝史》。仁宗太后卒,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拜同平章事。致仕,卒謚文惠。少好學,曾從種放于終南山。善古隸八分,點畫肥重,世號堆墨書。工詩。有文集。全宋詩
陳堯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號知馀子,閬州閬中(今屬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進士(《澠水燕談錄》卷七、《隆平集》卷五),為魏縣尉,通判潮州。真宗時入直史館,歷知壽州、滑州,除兩浙、京西等路轉運使。仁宗即位,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知制誥兼史館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累遷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七年,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罷為淮康軍節(jié)度使、判鄭州??刀ㄔ辏ㄒ弧鹚摹穑┮蕴犹珟熤率?。慶歷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陽新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等,均佚。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二○《陳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二八四有傳。今錄詩五十首。全宋文·卷一九六
陳堯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閬州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堯叟弟。進士及第,為開封府司錄參軍、推官,以言事忤旨,貶通判潮州。后為兩浙轉運副使,徙京西、河東、河北。天禧中,知滑州。仁宗立,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徙度支,特擢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累遷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天圣七年,以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拜樞密副使,尋以給事中參知政事,遷尚書吏部侍郎。明道二年,罷知永興軍,徙鄭州。景祐四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次年罷,判鄭州。以太子太師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曾預修《真宗實錄》、《三朝史》,有文集三十卷。見歐陽修《文惠陳公神道碑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宋史》卷二八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