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7—1121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子常。鄧綰子。神宗熙寧間進(jìn)士。哲宗紹圣中,為國史院編修官,撰《神宗史》?;兆诔酰λ]蔡京為相。進(jìn)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侍講,修《哲宗實錄》。遷吏部侍郎、尚書左丞、中書侍郎。累官知樞密院事。仿陜西弓箭手制,募邊民置刀弩手,鎮(zhèn)撫五溪蠻。后位特進(jìn),拜少保,恩典如宰相。
全宋文·卷二七○八
鄧洵武(一○五五——一一一九),字子常,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綰子,洵仁弟。第進(jìn)士,為汝陽簿。紹圣中,累遷至起居舍人。徽宗初,改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力主相蔡京,進(jìn)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侍講,遷刑部尚書。崇寧三年,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中書侍郎。坐事出知隨州,歷亳州、河南府。政和中知樞密院,封莘國公。宣和元年卒,年六十五,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29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jìn)士。以文章典麗,為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jīng),尤精于《》。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
全宋詩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史·晁補之傳》)。因慕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jìn)士。哲宗元祐初,官兗州司法參軍,紹圣時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縣?;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知定州無極縣。后入黨籍。大觀、政和間臨明州造船場,起通判鄜州。宣和時知成州,未幾致仕。欽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復(fù)以議論不合,落職。高宗立,召為侍讀,后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見《嵩山文集》附錄其孫子健所作文集后記,《晁氏世譜節(jié)錄》,及集中有關(guān)詩文?!£苏f之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舊鈔本《嵩山文集》(集中“禎”字皆缺,注“今上御名”,當(dāng)沿宋本之舊)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號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清豐(今河南清豐)人,端彥子。熙寧中,父官杭州,隨侍。元豐五年登進(jìn)士第。歷任兗州司法參軍,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極群書、雅有史學(xué)科薦,蘇軾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薦。元符三年應(yīng)詔上書,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寧中,為承議郎、知磁州武安縣、定州無極縣,監(jiān)陜州集津倉。大觀末監(jiān)明州造船場。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諭德。未幾,除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請補外落職。金兵南略,避難高郵。高宗繼位,召為徽猷閣待制兼侍讀,提舉萬壽觀,再請,得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寧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經(jīng),尤長于《》,著述多達(dá)三十馀種,今存者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語》。見《晁氏世譜節(jié)錄》(《嵩山文集》附),陸游《景迂先生祠堂記》(《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記》(《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2—1127 【介紹】: 宋應(yīng)天府谷熟人,字擇之。神宗元豐間進(jìn)士。授永州東安縣令。徽宗時歷任監(jiān)察御史、尚書右丞等。與童貫議不合,落職知蘄州。久之,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知潁昌府,復(fù)為童貫所擠奪職。宣和中除侍讀。曾上《備邊御戎》十策,累官觀文殿大學(xué)士。欽宗立,金兵犯京師,儲糧列備以抗金。累拜太宰兼門下侍郎,旋罷。高宗建炎初起為大名尹、北道都總管,卒于任所。
全宋文·卷二八七一
徐處仁(一○六二——一一二七),字擇之,應(yīng)天府谷熟(今河南商丘東南)人。登元豐八年進(jìn)士甲科,為東安縣令。歷宗正寺丞、監(jiān)察御史、右正言、給事中。大觀初遷尚書右丞,忤童貫落職。宣和中拜侍讀,旋出知揚州。起尹應(yīng)天、大名二府,特升觀文殿大學(xué)士。靖康元年拜相,不半年罷為中太一宮使,退居鄉(xiāng)里。次年卒,年六十六。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一,《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
馮齊參,字祖仁,英州真陽(今廣東英德)人,崇寧中仕于柳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4—1131 【介紹】: 宋婺州人,祖籍壽州,字舜徒。呂希哲子。以蔭補官?;兆诔鐚幊?,以元祐黨子弟坐廢。欽宗即位,薦擢御史中丞,彈劾蔡京黨徒。金人立張邦昌為帝,好問攝門下省,暗通康王趙構(gòu)。高宗即位,除尚書右丞。為宰相李綱、侍御史王賓所論罷,出知宣州,以恩封東萊郡侯。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
呂好問(一○六四——一一三一),字舜徒,希哲子,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徙居京師。以蔭補官。崇寧初,坐黨人子弟廢。兩監(jiān)東岳廟,司揚州儀曹。蔡卞欲籠絡(luò)之,以禮自持。靖康元年,召為左司諫、諫議大夫,擢御史中丞。劾大臣畏懦誤國,下遷吏部侍郎,進(jìn)兵部尚書。京城失守,被召入禁中,隨帝幸金營。帝被留,遣好問還。金人立張邦昌,以好問為事務(wù)官,繼攝門下省,委曲阻邦昌稱帝,并以書白康王,勸其自立。高宗即位,除尚書右丞。侍御史王賓論其嘗污偽命,求去,出知宣州,提舉洞霄宮。紹興元年卒,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 【介紹】: 宋壽州壽春人,字蒙亨。進(jìn)士。哲宗元祐中為同州教授,累官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鄆州?;兆谡土?,拜尚書右丞,次年為中書侍郎。宣和六年,除太宰兼門下侍郎。時燕山告急,恬不為慮。欽宗即位,李綱薦時中守衛(wèi)京師,怒辭。罷為觀文殿學(xué)士、中太一宮使。御史劾其孱儒不才,落職。尋卒于鎮(zhèn)江。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白時中(?——一一二七),字蒙亨,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紹圣中累官太學(xué)博士,除正字,遷秘書郎。進(jìn)吏部侍郎,同知貢舉。降知鄆州,復(fù)召為刑部尚書。政和中歷翰林學(xué)士、承旨,除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遷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重和元年,進(jìn)門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進(jìn)、太宰兼門下,封崇國公,進(jìn)慶國。靖康元年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中太一宮使,尋知壽春府。建炎元年卒于鎮(zhèn)江。編有《政和新修御試貢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政和新修貢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一三、職官七之二五、職官五四之一一、選舉一之一三、刑法三之六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9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謙叔。哲宗元祐三年進(jìn)士。為太學(xué)博士?;兆跁r,累官至尚書左丞。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為陜西宣撫使。金兵分道再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因輕信僧人趙宗印,用為將,為金所擊潰。高宗即位,徙知鄧州。旋以鄧州失守,責(zé)授安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建炎三年,起知鼎州,道卒。
全宋詩
范致虛(?~一一三七),字謙叔,建陽(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jìn)士(《閩詩錄》丙集卷五),為太學(xué)博士,以祖送鄒浩獲罪停官?;兆诹ⅲ贋樽笳?,出通判郢州。崇寧初召為中書舍人,從此出處華要十馀年。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以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率兵勤王。高宗即位,徙知鄧州,因兵敗失城責(zé)安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高宗至建康,召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知鼎州,行至巴陵率。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七,《宋史》卷三六二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范致虛(一○六二——一一二九),字謙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徙居方城(今河南方城)。元祐三年進(jìn)士及第,為太學(xué)博士?;兆诩次?,除左正言,進(jìn)中書舍人,改兵部侍郎。政和七年入為侍讀,遷尚書左丞。歷知大名、河南、鄧州。靖康初除知京兆府,宣撫陜西。金人分道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軍出武關(guān),不戰(zhàn)而潰。高宗立,徙知鄧州,會金兵壓境,致虛遁,坐落職,責(zé)授安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起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知鼎州。建炎三年十二月,行至岳州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一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六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9 【介紹】: 宋開封人,字晞道。神宗元豐五年進(jìn)士。歷任兩浙、廣南、荊湖、江西監(jiān)司?;兆谡投?,為太子右庶子,尋遷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xué)士,在東宮十年。欽宗立,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擢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人來侵,力主求和,每與李綱等異議,故戰(zhàn)守之備皆罷。出使河?xùn)|,與金議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論其主和誤國,降授別駕,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
全宋詩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學(xué)案》卷九八),開封(今屬河南)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jìn)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傳》)。歷提舉兩浙、河北西路常平,提點廣南東路、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路轉(zhuǎn)運使。入為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yè),坐事出知衢州?;兆谡投辏ㄒ灰灰欢?,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讀。俄試太子詹事,在東宮十年。欽宗即位,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罷為觀文殿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尋責(zé)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單州別駕(《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宋史》卷三五二有傳。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人。元豐五年登進(jìn)士第,歷提舉兩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廣東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zhuǎn)運副使。入為戶部員外郎,罷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子、試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xué)士。欽宗即位,以東宮舊臣禮重之,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兵南侵,堅主和議割地。高宗即位,薄其為人,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議者論其主和誤國,責(zé)授單州團練副使、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單州別駕,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 【介紹】: 宋邵武人,字茂和。第進(jìn)士?;兆谛统鯙樽笏纠桑圻臻嚅w待制、知河間府。高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知樞密院事汪伯彥同主和。逐李綱、張所,殺上書言事之太學(xué)生陳東及歐陽澈。進(jìn)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揚州,潛善得淮北警報而不信;致三年初高宗倉皇南渡,為中丞張澄所劾,罷為觀文殿學(xué)士、知江寧府,旋落職,責(zé)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黃潛善(?——一一三○),字茂和,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潛厚弟。元符三年登進(jìn)士第。政和中,提舉利州路學(xué)事;八年,提點利州路刑獄。宣和初為左司郎,擢戶部侍郎。后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為高陽關(guān)路安撫使。靖康二年初,將本路兵至東平援康王趙構(gòu),康王承制拜副元帥。高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建炎元年八月,擢尚書右仆射;二年十二月,進(jìn)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與右相汪伯彥力唱和議,排李綱,抑宗澤,害忠良。三年二月,中丞張澄劾其誤國二十大罪,乃罷相、落職、分司、衡州居住,又責(zé)置英州。此年十二月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三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紀(jì)》,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美,自號李浪子。徽宗大觀二年上舍及第。善謳謔,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因善事內(nèi)侍,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宣和六年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都人稱為浪子宰相。欽宗時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陳東等數(shù)百人斥責(zé),罷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zé)潯州安置。
全宋詩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試符寶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欽宗靖康初進(jìn)太宰。不久罷相,出知鄧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誤國責(zé)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潯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書卷六七三)。贈觀文殿大學(xué)士,謚和文(同上書卷七二六)。《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大觀二年上舍及第,試符寶郎??∷里L(fēng)姿,為文敏而工,應(yīng)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自號李浪子。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書右丞;五年,轉(zhuǎn)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講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請罷。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zé)授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潯州安置,四年卒,謚文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30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原名揚庭,字賓王。哲宗紹圣間進(jìn)士。為右司員外郎,使遼歸,勸徽宗注重邊備。累遷御史中丞,奏劾蔡京、王黼、朱勔等,并請罷御前使喚及歲進(jìn)花果,忤權(quán)貴,謫黃州安置。欽宗立,復(fù)為御史中丞。以姚古擁兵不援太原,陳其可殺之罪七。進(jìn)禮部尚書,擢右丞、中書侍郎。京城失陷,使金被拘,卒于燕山。謚忠肅。
全宋文·卷三○三三
陳過庭(一○七一——一一三○),本名揚庭,字賓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進(jìn)士第,為館陶主簿,澶州教授,知中牟縣,除宗子博士。歷祠部、吏部、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宣和二年,進(jìn)中書舍人。才七日,遷禮部侍郎。未盡一月,又遷御史中丞兼侍讀。忤權(quán)貴,罷知蘄州,未道半,責(zé)海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欽宗立,以集賢殿修撰起知潭州。未行,以兵部侍郎召,在道除中丞。進(jìn)禮部尚書,擢右丞、中書侍郎。奉使至金,金人拘之軍中。建炎四年卒于燕山,年六十。謚忠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宋登科記考
字賓王,謚號忠肅。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jìn)士。本名揚庭,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副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39 【介紹】: 宋滄州樂陵人,徙齊州,字元直。哲宗紹圣元年進(jìn)士?;兆跁r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兵變,與張浚倡議勤王。拜右相,進(jìn)航海避金兵之策,尋罷相。紹興元年復(fù)任左相,力傾秦檜,罷檜右相,遂獨秉政,屢請興師復(fù)中原。然挾私用人,排斥李綱、趙鼎等主戰(zhàn)派。曾立江、浙、湖南諸路月椿錢,大為東南患。卒謚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詩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齊州,遂為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jìn)士。歷成安尉,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兆谛湍┭嗌街郏赞D(zhuǎn)輸功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揚州。三年,金人犯揚州,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罷充醴泉觀使,旋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同上書卷三二、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宣撫淮南,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同上書卷四四、四九)。三年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同上書卷六八)。五年,為荊南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書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同上書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觀使(同上書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贈秦國公,謚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傳?!晤U浩詩,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齊州(治今山東濟南)人。紹圣元年進(jìn)士,歷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建炎三年,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苗傅等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以與趙鼎不協(xié),罷為醴泉觀使。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張琪之亂。紹興元年拜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zhèn)江。三年,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罷相,提舉洞霄宮。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謚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呂忠穆公奏議》。見《宋史》卷三六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44 【介紹】: 宋常州江陰人,徙丹陽,字魯卿。葛書思子。哲宗紹圣四年進(jìn)士。累遷太常卿兼諭德,采春秋戰(zhàn)國以來歷代太子善惡成敗之跡,日進(jìn)數(shù)事。除國子祭酒。歷知汝、湖、鄧州,遭朱勔誣告罷歸。高宗建炎中復(fù)知湖州,歲大饑,發(fā)官廩賑濟于民。紹興中請祠歸。卒謚文康。有《丹陽集》。
全宋詩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宋史》作丹陽人,誤。丹陽是其晚年寓居,見本集卷二一《里中無居寓丹陽縣書懷》)。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jìn)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參軍?;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瑸閮贾萁淌?。崇寧二年(一一○三),入為太學(xué)正。大觀元年(一一○七),充提舉議歷所檢討,兼宗正丞。二年,遷禮部員外郎,以事責(zé)知歙州休寧。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復(fù)原職。四年,擢國子司業(yè)。六年,除國子祭酒,以言事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彥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鄧州,以在湖州時忤朱勔,落職食祠祿。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致仕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四卷,其中詩七卷。事見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狀》,《宋史》卷四四五有傳?!「饎僦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殘本《永樂大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四
葛勝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魯卿,常州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書思子。登紹圣四年進(jìn)士第。元符三年中宏詞科,為第一,除兗州教授。差提舉議歷所檢討官兼宗正丞,遷禮部員外郎。以議原廟事得罪,責(zé)知休寧縣。復(fù)召為禮部員外郎,權(quán)國子司業(yè),遷太常少卿,徙太府少卿,除國子祭酒。尋知汝州,改湖州,徙鄧州,罷。建炎中復(fù)知湖州,官至顯謨閣待制,紹興初乞祠歸,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著有《丹陽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續(xù)編《太常因革禮》?!?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28 【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少伊,世稱橫塘先生。從程頤學(xué)。哲宗紹圣元年進(jìn)士。徽宗宣和六年,召授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請削三公權(quán),忤時相王黼;又論童貫不可用;言和買、和糴、鹽法害民;奏免江浙茶鹽比較之法。旋遭斥逐。欽宗即位,以左正言召,進(jìn)中書舍人,旋因言落職。高宗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為權(quán)相黃潛善等譖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至京口卒。謚忠簡。有《橫塘集》。
全宋詩
許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早年縱學(xué)程頤,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進(jìn)士?;兆诖笥^中為敕令所刪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后奉祠館。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欽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親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論德,旋試中書舍人。以為李光等辨白,罷與宮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為黃潛善等排沮,罷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謚忠簡。有《橫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橫塘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事見《斐然集》卷二六《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六三有傳?!≡S景衡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橫塘集》為底本,校以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所收《橫塘集》(簡稱永嘉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五
許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登紹圣元年進(jìn)士第。宣和六年,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欽宗時,遷中書舍人。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進(jìn)尚書右丞。黃潛善等惡其異己,譖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二年卒,年五十七,謚忠簡。景衡得程頤之學(xué),學(xué)者稱橫塘先生。有《橫塘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三有傳,又見《斐然集》卷二六《許公墓志銘》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謝克家(?——一一三四),字任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紹圣四年進(jìn)士。建炎初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坐嘗事偽庭落職。二年,試尚書吏部侍郎。三年,試兵部侍郎,罷知泉州,四年為參知政事。紹興元年乞祠,提舉臨安洞霄宮。三年,復(fù)知泉州,移平江府,又知臺州。四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衢州,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一六、二六、二八、三六、四一、四八、六四、七○、七八及《全宋詞》第二冊第七一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