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取經(jīng)(取經(jīng))  拼音:qǔ jīng
1.佛教徒至印度求取佛經(jīng)。如:「三藏取經(jīng)」。
2.比喻吸取先進的經(jīng)驗。如:「他從美國取經(jīng)回來,就自命不凡,其實那些所謂的新技術(shù),大家早就知之甚詳?!?/div>
《漢語大詞典》:唐僧取經(jīng)(唐僧取經(jīng))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經(jīng),歷時十七年,回國后譯出經(jīng)、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間《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與 元 吳昌齡 《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雜劇,曾演義其事。自 明 吳承恩 《西游記》小說行世,“唐僧取經(jīng)”遂成為 中國 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
《國語辭典》:西天取經(jīng)(西天取經(jīng))  拼音:xī tiān qǔ jīng
中國高僧到印度求法。《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上》:「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jīng)否?」
《國語辭典》: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  拼音:dà táng sān zàng qǔ jīng shī huà
書名。作者不詳,分上中下三卷,十七章,為宋代話本。其內(nèi)容敘述唐僧玄奘和孫行者等人往西天取經(jīng),克服困難,終事成而返東土。
《國語辭典》:取道  拼音:qǔ dào
1.上路。《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2.選取經(jīng)由某地的路線。如:「公司業(yè)務(wù)考察團取道香港返國?!埂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七回:「陶子堯拜別了姊夫姊姊,帶了管家,取道東三府,到濰縣上火車?!?/div>
《漢語大詞典》:取徑(取逕)
亦作“ 取徑 ”。 選取經(jīng)由的道路。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述而篇三:“此亦舍康莊而取逕於荊棘之蹊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新疆起義清方檔案·宣統(tǒng)三年十二月初七日陜甘總督長庚致內(nèi)閣請代奉電》:“另選得力兵隊由 登努斯 取徑直赴 伊犂寧遠城 ,保護 俄 商。”
《漢語大詞典》:取路
選取經(jīng)由的道路;上路,登程。《楚辭·九辯》:“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唐 孫棨 《北里志·楚兒》:“ 光業(yè) 明日特取路過其居偵之,則 楚兒 已在臨街窗下弄琵琶矣?!?span id="vbpc7zm"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次日, 鳳四老爹 果然別了 萬中書 ,不曾受他杯水之謝,取路往 杭州 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取途
選取經(jīng)由的道路。 明 袁宏道 《三教圖引》:“譬如往京師,東人往,南人往,西人亦往,其取途雖異,而至京師則同也?!?/div>
《國語辭典》:圣教序(聖教序)  拼音:shèng jiào xù
〈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簡稱。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經(jīng),往返共歷十七年,回長安后,翻譯佛教經(jīng)、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制此序表彰其事,冠于諸經(jīng)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書于石碑,稱為「褚圣教序」。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草書刻于石碑,稱為「集王書圣教序」,簡稱「王圣教序」。
《漢語大詞典》:抓點
在選擇的單位重點加強某一項工作以獲取經(jīng)驗,推廣到其他部門或單位。例如:抓點帶面。
《國語辭典》:多層次傳銷(多層次傳銷)  拼音:duō céng cì chuán xiāo
一種藉直接銷售或介紹他人入會,以獲取經(jīng)濟利益的銷售方式。參見「直銷式傳銷制度」條。
《漢語大詞典》:避妖圈
小說故事。 唐僧 師徒取經(jīng), 孫悟空 欲去化齋,恐妖怪乘機而來,即取金箍棒就地劃了一圈,請 唐僧 坐在中間,對 唐僧 道:“ 老孫 畫的這圈,強似那銅墻鐵壁,憑他甚么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笔乱?span id="hpdrem8" class="book">《西游記》第五十回。后人稱此圈為“避妖圈”。 水運憲 《雷暴》二:“自從她獨居之后,各種各樣的追求者真不少,但沒有一個能近得身去,好似 孫行者 在她身旁劃了一個避妖圈。”
《漢語大詞典》:搭截題(搭截題)
清 代科舉考試八股文,有取經(jīng)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連接起來作試題的,稱“搭截題”。亦省作“ 搭題 ”、“ 搭截 ”。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法時帆謔語:“某司空督學 中州 時,好出搭題以防勦襲之弊,致經(jīng)文多割裂, 法時帆 學士心惡其行?!?康有為 《上清帝第二書》:“題難,故少困於搭截,知作法而忘義理;額隘,故老逐於科第,求富貴而廢學業(yè)。” 魯迅 《書信集·致徐懋庸》:“ 邱先生 的批評,見過了,他是曲解之后,做了搭題,比太陽社時代毫無長進。”
唐僧取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雜語)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經(jīng)而言,獨異志曰:「沙門玄奘,姓陳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經(jīng),行至罽賓國,道險,虎豹,不可過。奘不知所為,鎖門而坐。至夕,開門見一老僧,莫知所由來。奘禮拜勤求。僧口授心經(jīng)一卷,令奘誦之。遂得道路開辟,虎豹潛形,魔鬼藏跡。至佛國,取經(jīng)六百馀部而歸。其心經(jīng)至今誦之?!闺p樹幻抄曰:「玄奘以貞觀三年冬,抗表辭帝,制不許,即私遁出玉關(guān),抵高昌。高昌王奉奘行貲護送達于罽賓。隨歷大林國仆底國那伽羅國祿勒那國,至曲阇國。曲阇王有勝兵十萬,雄冠西域。其俗以人祀天。奘至,被執(zhí),以風度特異,將戮以祭。俄大風作,塵沙漲天,晝?nèi)栈挹?。彼眾驚異,釋之。至中天竺,入王舍城。彼已預聞奘至,具禮郊迎,安置那蘭陀寺,見上方戒賢論師。賢時春秋一百有六,道德為西土宗師,號正法藏。奘啟以求法意。賢咨嗟曰:吾頃疾病且死,忽夢文殊謂曰:汝未應(yīng)厭世,后三年,震旦有大沙門從汝受道。自爾以來,今三稔矣。于是慰喜交集。奘從賢窮探大乘,曰益智證。至貞觀十六年,乃發(fā)王舍城,入祇羅國,國主迎問而國有圣人出世,作小秦王破陣樂,可為我言之。奘粗陳帝神武大略。其主大驚,即以青象名馬助奘,馱經(jīng)而還。以貞觀十九年至長安。文皇驚喜,手詔飛騎迎之。親為經(jīng)文作序,名圣教序云。」通俗編三十七曰:「唐藝文志,有王元策中天竺國行記,十卷。法苑珠林謂元策官金吾將軍,奉詔扈玄奘往西域取經(jīng),歸,撰此記。今佚不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