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受命  拼音:shòu mìng
1.受天之命。《書經(jīng)。召誥》:「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埂妒酚洝>硪蝗?。太史公自序》:「漢興以來,至明天子,……受命于穆清,澤流罔極?!?br />2.承教。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敬受命,愿聞馀教。」南朝宋。顏延之白鸚鵡賦〉:「思受命于黃發(fā),獨含辭而采言?!?br />3.獲得生命。《莊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人生受命于天乎?將受命于戶邪?」
4.接受命令。《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石惡將會宋之盟,受命而出?!谷龂?。諸葛亮出師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挂沧鳌甘诿埂?/div>
《漢語大詞典》:得使
(1).謂受教。莊子·人間世:“ 回 之未始得使,實自 回 也;得使之也,未始有 回 也;可謂虛乎?” 陳鼓應 注引 林希逸 曰:“得使,言得教誨。”
(2).得用,使喚。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chǎn)禍:“ 周三 那廝,又在我家得使,何不把他來招贅了?”
《漢語大詞典》:聞教(聞教)
領教;受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 王郎 天才,宿搆必富,可使鄙人得聞教乎?”
分類:受教
《漢語大詞典》:稟度(稟度)
猶受教。《孔子家語·辯政》:“此地民有賢於 不齊 者五人, 不齊 事之而稟度焉。”
分類:受教
《漢語大詞典》:從教(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br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陜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br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br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jīng)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圓?!?/div>
《國語辭典》:承教  拼音:chéng jiào
接受教誨?!睹献?。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戰(zhàn)國策。趙策二》:「承教而動,循法無私,民之職也。」
《國語辭典》:親炙(親炙)  拼音:qīn zhì
親承教誨。《孟子。盡心下》:「非圣人而若是乎,而況于親炙之者乎?」
《國語辭典》:受教  拼音:shòu jiào
接受他人的教誨?!稇?zhàn)國策。魏策四》:「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弧埂段倪x。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況昉受教君子,將二十年。」
《漢語大詞典》:承風(承風)
(1).接受教化。《楚辭·遠游》:“聞 赤松 之清塵兮,愿承風乎遺則?!?span id="vovnl6g"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承風,蒙被休經(jīng)?!?br />(2).謂迎合上官的意圖。風,口風。后漢書·龐參傳:“ 參 名忠直,數(shù)為左右所陷毀,以所舉用忤帝旨,司隸承風案之?!?span id="0yld10z" class="book">《明史·唐文獻傳》:“ 文獻 曰:‘亦知公無意殺之也,第臺省承風下石,而公不早訖此獄,何辭以謝天下!’”
《國語辭典》:趨承(趨承)  拼音:qū chéng
迎合人意而行?!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十:「飲了半日酒,止得一個太守在面前唯喏趨承,心中雖是喜歡,覺得沒些韻味?!骨濉:樯堕L生殿》第十三出:「滿朝文武,誰不趨承!」
《漢語大詞典》:奉教
接受教導。 戰(zhàn)國 樂毅 《報燕惠王書》:“臣雖不佞,數(shù)奉教於君子矣。” 宋 呂祖謙 《答陳同甫書》:“委曲之教,極見誠意,自此謹當奉教?!?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 郁離子 曰:‘唯唯,愿奉教?!?/div>
《漢語大詞典》:所化
佛教語。謂受教化者。《維摩經(jīng)·佛國品》:“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div>
《國語辭典》:請教(請教)  拼音:qǐng jiào
請問、請求指導?!冻蹩膛陌阁@奇》卷九:「足下喜看鞦韆,何不以此為題?賦菩薩蠻一調,老夫要請教則個?!埂都t樓夢》第四十二回:「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div>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體系不同的個人或群體,在接觸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環(huán)境與新觀念,并改變原有價值與行為模式的社會過程。
3.語音上兩個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連在一起,而變?yōu)橄嗤蛳嗨频囊?,此語音變化稱為「同化」。
《漢語大詞典》:猿狙
亦作“猨狙”。
(1).泛指猿猴。莊子·天運:“今取猨狙而衣以 周公 之服,彼必齕嚙挽裂,盡去而后慊?!?span id="0n651yl" class="book">《莊子·天地》:“執(zhí)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來?!?成玄英 疏:“猿狙,獼猴也?!?宋 劉筠 《大酺賦》:“俊軼鷹隼,巧過猿狙。” 清 方苞 《壬子七月示道?!?/span>:“夫索橫於空,猿狙之所不能履也?!?br />(2).喻未受教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