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迭運(yùn)(迭運(yùn))
更迭運(yùn)行;循環(huán)變易。 晉 潘尼 《釋奠頌》:“二元迭運(yùn),五德代徽,黃精既亢,素靈乃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史·魏長賢傳》:“僕自射策 金馬 ,記言 麟閣 ,寒暑迭運(yùn),五稔於茲?!?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二十:“二儀更迭運(yùn),河漢昇復(fù)傾。”
《國語辭典》:轉(zhuǎn)化(轉(zhuǎn)化)  拼音:zhuǎn huà
1.轉(zhuǎn)變、改變?!痘茨献?。原道》:「行柔而剛,用弱而強(qiáng),轉(zhuǎn)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br />2.描述一件事物時(shí),轉(zhuǎn)變其原來的性質(zhì),化成另一種本質(zhì)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敘述的修辭法,稱為「轉(zhuǎn)化」。分人性化、物性化、形象化三種。也稱為「比擬」。
《國語辭典》:滅相(滅相)  拼音:miè xiàng
蔑視、輕視。
《漢語大詞典》:倡狂
(1).倡,通“ 猖 ”。變易情性,失去理智。《敦煌變文匯錄·秋胡變文》:“披髮倡狂,佯癡放騃?!?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五:“ 劉快活 , 信 之黥卒也,不知何地人,始以倡狂避罪入山中?!?br />(2).倡,通“ 猖 ”。橫行無忌。新唐書·王式傳:“盜若倡狂,天誅不亟?jīng)Q,東南征賦闕矣,寧得以億萬計(jì)之乎?”
《漢語大詞典》:五易
(1).謂水的形、色、響、態(tài)、味五種變化。子華子·大道:“是故方員曲折,湛於所遇而形易矣;青黃亦白,湛於所受而色易矣;砰訇淙射,湛於所閡而響易矣;洄洑浟溶,湛於所以容,而態(tài)易矣;醎淡芳奧,湛於所以染,而味易矣。凡此五易者,非水性也,而水之所以為性者則然也?!?br />(2).謂漢字字體在歷史上的五次變化。 唐 韋續(xù) 《五十六種書法序》:“字有五易: 蒼頡 變古文, 史籀 製大篆, 李斯 製小篆, 程邈 製隸書, 漢代 作章草是也?!?br />(3).謂以“易”名,有變易、交易、反易、對易、移易五種意義。 清 毛奇齡 《〈仲氏易〉序》:“仲氏者,予仲兄 與三 ,其言有五易,世第知兩易,而不知三易,故但可言易,而不可以言周易夫所謂兩易者,何也?一曰變易,謂陽變陰,陰變陽也;二曰交易,謂陰交乎陽,陽交乎陰也。此兩易者,前儒能言之,然此祇 伏羲氏 之易也。是何也?則以畫卦用變易,重卦用交易也。畫卦重卦, 伏羲 之事也。若夫三易,則一曰反易,謂相其順逆,審其向背,而反見之;一曰對易,謂比其陰陽,絜其剛?cè)?,而對觀之;一曰移易,謂審其分聚,計(jì)其往來,而推移而上下之?!?/div>
《國語辭典》:候鳥(候鳥)  拼音:hòu niǎo
隨季節(jié)變更而遷移的鳥類??煞譃槎蝤B和夏候鳥兩種。冬候鳥有家燕、野鴨等,夏候鳥有大慈悲心鳥和八色鳥等。因其每年來去有定時(shí),也稱為「信鳥」。
《漢語大詞典》:相貿(mào)(相貿(mào))
互相變易。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shí),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mào),真?zhèn)吴峨s?!?/div>
分類:相變變易
《漢語大詞典》:詭形(詭形)
(1).變易形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今汝造音以辭聲,作色以詭形,外易其貌,內(nèi)隱其情,懷欲以求多,詐偽以要名。”
(2).奇形。亦指裝束奇異之人。 唐 孫樵 《序西南夷》:“嘗聞化之所被,雖草木頑石、飛走異匯,咸知懷德,於是乎有殊能詭形之効祉者。”
《漢語大詞典》:憣然
(1).心動(dòng)貌。字匯·心部:“憣,心變動(dòng)也?!?br />(2).變易貌。 宋 李綱 《論使事札子》:“與其事不共戴天之仇……曷若憣然改圖,正仇讐之名?” 陳衍 《元詩紀(jì)事·吳澄》“浩歌歸去渾無事, 棲碧山 前月上東”注:“ 龔舜咨 一旦憣然而去,別余於 禁林 ?!?/div>
《漢語大詞典》:訛變(訛變)
亦作“譌變”。 訛誤變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三:“ 吐京郡 治故城,即 吐軍縣 之故城也。胡 漢 譯言,音為訛變矣?!?宋 錢易 南部新書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zhuǎn)為衙?!?/div>
分類:訛誤變易
《漢語大詞典》:交移
交替變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shí)序:“時(shí)運(yùn)交移,質(zhì)文代變,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分類:交替變易
《漢語大詞典》:詭亂(詭亂)
變易、擾亂。《后漢書·隗囂傳》:“蓋天為父,地為母,禍福之應(yīng),各以事降。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觸冒,不顧大忌,詭亂天術(shù),援引史傳?!?/div>
分類:變易擾亂
《漢語大詞典》:陶易
變易,變更。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至公侯之命,稟之自然,不可陶易?!?戴明揚(yáng) 校注:“一切經(jīng)音義注:‘陶,變也?!?/div>
《漢語大詞典》:推革
推移變易。 清 顧炎武 《堯廟》詩:“鳥火頻推革,山龍竟棄捐。”
《漢語大詞典》:遷嬗(遷嬗)
變易蛻化。 明 陳子龍 《雜詩》之三:“四序如流泉,羣動(dòng)遞遷嬗?!?/div>
分類:變易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