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詞典 2分類詞匯 15
《國語辭典》:口語(口語)  拼音:kǒu yǔ
1.專指談話所用的語言。唐。劉知幾《史通。卷六。言語》:「而后來作者,通無遠(yuǎn)識,記其當(dāng)世口語,罕能從實而書。」
2.議論。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口語遇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br />3.誹謗。漢。楊惲 報孫會宗書:「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br />4.訴訟關(guān)系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guān)的陳述?!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知縣錄了口語,喝退胡阿虎,便叫周四上前來問。」也稱為「口供」、「口詞」。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這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挂卜Q為「口氣」。
3.語音學(xué)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漢語大詞典》:辭語(辭語)
(1).文辭;言辭。 漢 賈誼 新書·道德說:“是以先王舉德之頌而為辭語,以明其理;陳之天下,令人觀焉?!?span id="udsjaod" class="book">《后漢書·南匈奴傳》:“而單于驕踞,自比 冒頓 ,對使者辭語悖慢,帝待之如初?!?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序:“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淺薄,不足以自效為解?!?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今其賦氣質(zhì)卑弱,辭語儇淺,去古人遠(yuǎn)甚,殆近世村夫子所為也?!?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蓋人有陪貳,物有匹耦,愛惡相攻,剛?cè)嵯嘁?,人情不能無然,故辭語應(yīng)以為儷?!?br />(2).指口供。后漢書·安成孝侯賜傳:“坐 楚 事,辭語相連,國除。”后漢書·梁竦傳:“辭語連及 舞陰公主 ,坐徙 新城 ,使者護守?!?/div>
《漢語大詞典》:情詞(情詞)
(1).猶口供。《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郡王大怒,將 新荷 送交府中五夫人勘問。 新荷 供説:‘我與 可常 奸宿有孕。’五夫人將情詞覆恩王。”
(2).感情與言詞。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二賦情詞悲壯,韻調(diào)鏗鏘,與歌詩何異?!?明 葉憲祖 《鸞鎞記·催試》:“只怕你春云載筆無情況,因此公車不忍匆匆上,慢勞你勸駕情詞暢。”
(3).陳情之詞。 明 李東陽 《求退錄》二:“伏望圣明檢臣前項二次所奏情詞,許臣致仕。”
《國語辭典》:口詞(口詞)  拼音:kǒu cí
訴訟關(guān)系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guān)的陳述。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若官司拿住爾,審情真,問口詞;下腦箍,使拶子?!埂度龂萘x》第二三回:「今日天敗,請聽口詞?!挂卜Q為「口供」、「口語」。
分類:口供
《漢語大詞典》:辭狀(辭狀)
(1).說話的內(nèi)容。《孔子家語·弟子行》:“ 孔子 曰:‘言之乎?’ 子貢 以其辭狀告 孔子 ?!?br />(2).猶口供。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雍 往斷獄, 壹 以囚見, 雍 和顏色,問其辭狀?!?/div>
分類:口供
《漢語大詞典》:辭證(辭證)
猶口供。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又 和帝 幸人 吉成 ,御者共枉 吉成 以巫蠱事,遂下掖庭考訊,辭證明白。”
分類:口供
《漢語大詞典》:辭出(辭出)
(1).謂口供中檢舉、告發(fā)(別人)。漢書·膠東康王劉寄傳:“ 淮南王 謀反時, 寄 微聞其事,私作兵車鏃矢,戰(zhàn)守備,備 淮南 之起。及吏治 淮南 事,辭出之?!?顏師古 注:“辭語所連,出其事?!?br />(2).辭別走出。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殘春》:“辭出醫(yī)院,走到 白羊君 寓所的時候,已經(jīng)是十一點過了?!?/div>
《國語辭典》:司房  拼音:sī fáng
1.刑房,州縣衙門里負(fù)責(zé)記錄口供、管理案卷的部門。元。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正在司房里攢文書哩,一應(yīng)閒雜人等,都不放過去?!乖?。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更著你大歡喜哩,張千,司房中喚出那張秉彝來者?!?br />2.管刑獄的官吏。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取官綿紙一張,著司房責(zé)下口詞,等他夫妻兩個畫了準(zhǔn)伏,當(dāng)堂判個斬字?!?/div>
《國語辭典》:腳戶(腳戶)  拼音:jiǎo hù
搬運工人?!缎咽酪鼍墏鳌返谖寤兀骸赣纸姓镌倥鲆淮笃烤苼砼c腳戶吃,做剛做柔的,將腳戶打發(fā)散去?!挂卜Q為「腳夫」、「腳子」。
《國語辭典》:刑求  拼音:xíng qiú
在犯罪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嫌疑犯或被告遭到司法警察、情治單位人員以各種粗暴的手段逼問口供。如:「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以刑求取得的犯罪嫌疑犯自白,不得做為犯罪證據(jù)?!?/div>
《國語辭典》:株送徒  拼音:zhū sòng tú
使犯罪的人相互牽引,最后找出首犯,稱為「株送徒」?!妒酚?。卷三○。平準(zhǔn)書》:「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乃徵諸犯令,相引數(shù)千人,命曰『株送徒』。」
《漢語大詞典》:贓供(贓供)
贓證和口供。 郭孝成 《廣東光復(fù)記》:“其 蘇 姓兩匪,贓供確實?!?/div>
分類:和口口供
《國語辭典》:訊供(訊供)  拼音:xùn gōng
審問以取得口供。如:「警察對嫌犯訊供時,是絕對禁止刑求的?!?/div>
分類:審問口供
《國語辭典》:趕腳的(趕腳的)  拼音:gǎn jiǎo de
本指趕牲口供人騎用的人。后用以比喻供人使喚的人。如:「他居然把同事當(dāng)趕腳的使喚?!埂毒劳ㄑ浴>硭?。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五鼓雞鳴,兩名夫和一個趕腳的,牽著一頭騾、一個叫驢,都到了?!?/div>
《國語辭典》:串供  拼音:chuàn gōng
同黨犯人互相串通以捏造虛偽的口供。如:「警方隔離監(jiān)禁嫌犯,以防彼此串供?!埂度齻b五義》第三八回:「立刻吩咐差役:『將柳洪并他家乳母田氏分別傳來,不許串供?!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