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冻o。屈原。卜居》:「將泛泛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唐。杜甫 卜居詩:「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duì)沉浮。」
2.增減?!吨芏Y。秋官。司儀》:「凡四方之賓客,禮儀辭命餼牢賜獻(xiàn),以二等從其爵而上下之。」《國語。齊語》:「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br />3.泛指相對(duì)的兩個(gè)方向。如高低、尊卑、優(yōu)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隨文而異。《書經(jīng)。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该看瑑杀K明角燈,一來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br />4.左右、相差無幾。唐。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有張籍者,年長于翱,而亦學(xué)于仆,其文與翱相上下。」《老殘游記二編》第七回:「點(diǎn)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br />5.公差、衙役?!端疂G傳》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瘡舉發(fā),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dān)待一步?!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上下饒恕,隨老婦到家中取錢謝你?!?br />6.問謝世者或釋家之名諱。如:「請(qǐng)教令師上下?」
《國語辭典》:源流  拼音:yuán liú
1.水的本源和支流。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鮑丘水》:「登梁山以觀源流,相?水以度形勢(shì)。」
2.事物的本末、起源和發(fā)展。宋。劉克莊 還黃鏞詩卷詩:「源流不亂知?dú)w趣,篇什無多見苦心?!埂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刚?qǐng)問二位先生,這郭璞之說,是怎么個(gè)源流?」
《國語辭典》:博士  拼音:bó shì
1.博學(xué)多聞,通達(dá)古今的人士。《戰(zhàn)國策。趙策三》:「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
2.職官名。起源于戰(zhàn)國,秦、漢時(shí)設(shè)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備咨詣,為學(xué)術(shù)顧問的性質(zhì)?!稘h書。卷一○。成帝紀(jì)》:「古之立太學(xué),將以傳先王之業(yè),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dá)國體,故謂之博士。」
3.舊時(shí)對(duì)特殊技能專業(yè)人員的尊稱。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茶畢,命奴才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埂段饔斡洝返诎宋寤兀骸改跣?!你原來是個(gè)染博士出身!」
4.取得博士學(xué)位的人。
《國語辭典》:黍稷  拼音:shǔ jì
高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醞黍稷,據(jù)尊罍,驕妻妾矣?!?/div>
《國語辭典》:黍離麥秀(黍離麥秀)  拼音:shǔ lí mài xiù
黍離,形容蒼涼荒蕪的景象。參見「黍離」條。麥秀,比喻懷念故國。參見「麥秀」條。黍離麥秀用來感嘆亡國。《清史稿。卷五○○。遺逸傳一。莊元辰傳》:「陛下試念兩都黍離麥秀之悲,則居處必不安?!?/div>
《漢語大詞典》:下上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書·禹貢:“厥田惟下上?!?孔 傳:“田第七。”漢書·地理志上:“田下上,賦下中三錯(cuò)?!?顏師古 注:“田第七,賦第八,又雜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br />(2).同“ 上下 ”。謂高低。《詩·邶風(fēng)·燕燕》:“燕燕于飛,下上其音?!?毛 傳:“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br />(3).同“ 上下 ”。指高處和低處。 宋 曾鞏 《道山亭記》:“其谿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cuò)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 宋 梅堯臣 《和平叔道傍竹》詩:“下上乏佳禽,左右雜枯桑?!?br />(4).同“ 上下 ”。猶言古今。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數(shù)千年間,其攟摭評(píng)議無遺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貴人,宜有虛己而樂聞?wù)摺!?br />(5).同“ 上下 ”。長幼;尊卑。 明 李東陽 《貴君墓碑銘》:“理家四十年,下上輯睦如一日?!?br />(6).從高處到低處,又從低處到高處。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詩:“君隱磷而出沒,望嶔岑而下上。” 宋 梅堯臣 《觀文丁右丞挽詞》之二:“白馬悲鳴駐,黃鸝下上飛?!?/div>
《國語辭典》:典籍  拼音:diǎn jí
1.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圖書。《文選??装矅?。尚書序》:「乃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xué)士逃難解散?!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百官宮人,符冊(cè)典籍,一應(yīng)御用之物,盡皆拋棄?!?br />2.職官名。負(fù)責(zé)掌理圖書。清代于內(nèi)閣中設(shè)此官。
《國語辭典》:九品  拼音:jiǔ pǐn
1.舊時(shí)官秩分九等,稱為「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唐。韓愈上宰相書〉:「九品之位其可望,一畝之宮其可懷?!?br />2.九卿?!秶Z。周語中》:「內(nèi)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br />3.泛指九個(gè)等級(jí)?!赌淆R書。卷五四。高逸傳。顧歡傳》:「仙變成真,真變成神,或謂之圣,各有九品?!?/div>
《國語辭典》:九品中正  拼音:jiǔ pǐn zhōng zhèng
三國時(shí)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設(shè)小中正,州設(shè)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報(bào)大中正,核實(shí)后上報(bào)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吏部選用。晉、南北朝皆因襲其制,至隋始廢。
《國語辭典》:通儒  拼音:tōng rú
博學(xué)多聞,言行可資效法的讀書人?!逗鬂h書。卷三六。賈逵傳》:「逵所著經(jīng)傳義詁及論難百馀萬言,……學(xué)者宗之,后世稱為通儒?!埂度辶滞馐贰返诎嘶兀骸杆渍Z說得好:『與其出一個(gè)斲削元?dú)獾倪M(jìn)士,不如出一個(gè)培養(yǎng)陰騭的通儒?!弧?/div>
《漢語大詞典》:安隱(安隱)
(1).安穩(wěn)。安定;平靜。詩·大雅·緜“迺慰迺心” 漢 鄭玄 箋:“民心定,及安隱其居?!?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夷蠻傳·呵羅單國》:“莊嚴(yán)國土,人民熾盛,安隱快樂?!?清 龔自珍 《發(fā)天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隱,得諸三昧?!?章炳麟 《四惑論》:“若更有知幸福之妄者,則當(dāng)為人類斷其追求無已之心,使歸安隱,而竭能盡智以謀形質(zhì)者,其可以已矣。”
(2).安穩(wěn)。平安。 晉 王凝之 《與庾氏女書》:“得 郗中書 書,説汝勉難安隱,深慰懸心?!?span id="ssoaqai"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一一○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中夜,見一道人,法服持錫,示以途徑,遂得還路,安隱至家。” 唐 杜甫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幕下郎官安隱無?從來不奉一行書?!?宋 葉適 《題歐公書河豚詩后》:“因 仲止 寄此刻,謾題以當(dāng)一笑。久別,安隱?!卑矗半[”、“穩(wěn)”古今字。參閱 清 王鳴盛 蛾術(shù)編·說字十一。
《國語辭典》:古韻(古韻)  拼音:gǔ yùn
1.周、秦及兩漢文字所用的韻,稱為「古韻」?!肚迨犯?。卷四八一。儒林列傳二。顧炎武》:「言古韻者,自明陳第,雖創(chuàng)辟榛蕪,猶未邃密。炎武乃推尋經(jīng)傳,探討本原?!?br />2.古典的風(fēng)韻意趣。唐。杜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詩:「筆落青山飄古韻,帳開紅旆照高秋?!?/div>
《漢語大詞典》:宙合
(1).謂囊括上下古今之道。管子·宙合:“天地,萬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萬物,故曰萬物之橐。宙合之意,上通於天之上,下泉於地之下,外出於四海之外,合絡(luò)天地,以為一裹,散之於無閒,不可名而山,是大之無外,小之無內(nèi),故曰有橐天地。”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此名‘宙合’者,謂其道上極於天,下察於地,稽之往古,驗(yàn)之來今,推之四方,運(yùn)之四時(shí),皆一道所范圍,而萬物莫能外也?!?br />(2).囊括;包羅。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圣貫天地,宙合百家,蟲人萬千,內(nèi)外精粗?!?br />(3).世間;天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宙合大矣,四部書未經(jīng)目者,如 恒河 沙數(shù),不知幾千萬億條,可資采獲者,日出而未有已?!?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陶曾佑 《論小說之勢(shì)力及其影響》:“舉凡宙合之事理,有為人群所未悉者?!?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越鐸〉出世辭》:“民氣彭張,天日騰笑,孰善贊頌,庶猗偉之聲,將充宙合矣?!?/div>
《國語辭典》:通考  拼音:tōng kǎo
1.《文獻(xiàn)通考》的簡稱。參見「文獻(xiàn)通考」條。
2.會(huì)通古今,依次敘述的書,多以通考為名。如馬端臨的《文獻(xiàn)通考》。
《國語辭典》:通史  拼音:tōng shǐ
貫通古今,連貫各朝代史實(shí)的史書。如《史記》。
《漢語大詞典》:窮宙(窮宙)
謂窮究古今。文選·班固〈幽通賦〉:“胥仍物而鬼諏兮,乃窮宙而達(dá)幽?!?李善 注引 應(yīng)劭 曰:“往古來今曰宙。” 呂向 注:“言相因之物,使鬼神為謀,乃可窮古今,通幽微也?!?/div>
《漢語大詞典》:達(dá)師(達(dá)師)
博通古今的師長。呂氏春秋·誣徒:“達(dá)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游焉、肅焉、嚴(yán)焉?!?span id="4ieamci" class="book">《呂氏春秋·審己》:“先王名士達(dá)師之所以過俗者,以其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