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鵑啼血
  
泣杜鵑
 
杜鵑魂
 
古帝魂
 
望帝春心
 
蜀帝魂
 
口流血
   
啼成血
  
蜀天子
 
悲蜀帝
 
蜀帝王
  
杜魂
  
魂作杜鵑
 
望帝愁魂
 
杜鵑積恨
 
杜宇啼血
   
口血
 
蜀王遺魄
 
蜀王作鳥
 
蜀羽怨紅啼斷
    
望帝歸魂
 
昔帝恨
 
冤魂化禽

相關人物
杜宇


《華陽國志》卷三〈蜀志〉~8~
魚鳧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于湔。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nóng)。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后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nóng)務。迄今巴蜀民農(nóng),時先祀杜主君。
《昭明文選》卷四〈賦乙·京都中·左思蜀都賦〉~89~
唐·李善注引《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云宇化為子規(guī)。子規(guī),鳥名也。蜀人聞子規(guī)鳴,皆曰望帝也?!?/span>
《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六〈州郡部·劍南道·益州〉~937~
《十三州志》曰:「時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鱉冷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國禪鱉冷,號曰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
晉·闞骃《十三州志》
「其后有王日杜宇,稱帝,號望帝。……有一死者名鱉令,其尸亡至汶山卻是更生,見望帝,帝以為蜀相,時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鱉令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國禪鱉令,號曰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挥衷疲骸和凼棍M令治水而淫其妻,令還,帝慚,遂化為子規(guī)。』」(據(jù)《二酉堂叢書》清·張澍輯本)
舊題晉·張華注《禽經(jīng)》
「巂周,子規(guī)也(按,即杜鵲)?!埂蹲ⅰ罚骸敢固溥_旦,血漬草木。」
《太平廣記》卷四百六十三〈禽鳥四·杜鵑〉
杜鵑,始陽相推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嘗有人出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初鳴,先聽者主離別。廁上聽其聲,不祥。厭之之法,當為犬聲應之。

簡釋

杜宇:指杜鵑鳥,或喻哀怨、思歸之情。唐李商隱《井絡》:“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龍?!?/p>


例句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朧。 來鵠 寒食山館書情

胡蝶翅翻殘露滴,子規(guī)聲盡野煙深。 劉滄 經(jīng)古行宮

殘春碧樹自留影,半夜子規(guī)何處聲。 劉滄 題吳宮苑

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 劉駕 苦寒吟

劍閣西南遠鳳臺,蜀魂何事此飛來。 吳融 岐下聞子規(guī)

不同蜀魄啼殘月,唯逐天雞囀詰朝。 姚合 詠鶯

子規(guī)啼欲死,君聽固無愁。 姚合 送任畹及第歸蜀中覲親

古樹春無花,子規(guī)啼有血。 孟郊 答韓愈李觀別因獻張徐州

寂寥聞蜀魄,清絕怨湘弦。 張喬 將離江上作

杜鵑魂厭蜀,蝴蝶夢悲莊。 張祜 華清宮和杜舍人

誰為蜀王身作鳥,自啼還自有花開。 徐凝 玩花五首之三

壺觴笑詠隨風去,唯有聲聲蜀帝魂。 方干 題故人廢宅二首之二

憑書正惆悵,蜀魄數(shù)聲新。 朱慶馀 寄友人

蜀魄叫回芳草色,鷺鷥飛破夕陽煙。 李咸用 題王處士山居

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龍。 李商隱 井絡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 錦瑟

昔帝一時恨,后人千古悲。 李山甫 聞子規(guī)

有鳥自稱蜀帝魂。 李益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石滑羊腸險,山空杜宇悲。 李端 送夏侯審游蜀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李群玉 烏夜號

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guī)啼血滴松風。 李群玉 題二妃廟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李賀 老夫采玉歌

恨聲流蜀魄,冤氣入湘云。 李頻 哭賈島

況又將冤抱,經(jīng)春杜魄隨。 李頻 送于生入蜀

到得長江聞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隨。 李頻 過長江傷賈島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 杜牧 杜鵑

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qū)區(qū)。 杜甫 杜鵑行

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于蒼穹。 杜甫 杜鵑行

望帝傳應實,昭王問不回。 杜甫 秋日荊南懷述三十韻

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 杜荀鶴 聞子規(guī)

旅情方浩蕩,蜀魄滿林啼。 武元衡 夕次潘山下

猶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萬囀聲。 武元衡 春曉聞鶯

望鄉(xiāng)臺上秦人在,學射山中杜魄哀。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白居易 琵琶引

蜀魄千年尚怨誰,聲聲啼血向花枝。 羅鄴 聞子規(guī)

千年冤魄化為禽,永逐悲風叫遠林。 蔡高 詠子規(guī)

不忿黃鸝驚曉夢,唯應杜宇信春愁。 鄭谷 游蜀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雍陶 蜀中戰(zhàn)后感事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韓偓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

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 顧況 子規(guī)

棲霞山中子規(guī)鳥,口邊血出啼不了。 顧況 聽子規(guī)

碧鮮似染萇弘血,蜀帝城邊子規(guī)咽,相如橋上文君絕。 顧況 露青竹杖歌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 杜甫 杜鵑行

《漢語大詞典》:古帝
(1).指天帝。《詩·商頌·玄鳥》:“古帝命 武湯 ,正域彼四方?!?鄭玄 箋:“古帝,天也。天帝命有威武之德者 成湯 ,使之長有邦域,為政於天下?!?馬瑞辰 通釋:“正義云引《尚書緯》云:‘曰若稽古帝 堯 ?!?,天也……古帝,猶言昊天上帝?!?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 屈原 ﹞于是放言遐思,稱古帝,懷神山,呼龍虬,思佚女,申紓其心,自明無罪?!?br />(2).指前代帝王。 唐 杜甫 《杜鵑》詩:“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div>
《國語辭典》: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拼音:méng gǔ dì guó
國名。十三世紀初,由蒙古人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國。它不僅獲有中原的領導權,更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于是向西征服伊朗和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建立四大汗國;向東南征服中國的金、宋,建立元朝。帝國于十四世紀中葉瓦解。
《國語辭典》:先帝  拼音:xiān dì
1.古代帝王?!段倪x。張衡。東京賦》:「望先帝之舊墟,慨長思而懷古。」
2.尊稱已故的君主?!段倪x。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
《國語辭典》:受命  拼音:shòu mìng
1.受天之命?!稌?jīng)。召誥》:「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埂妒酚洝>硪蝗?。太史公自序》:「漢興以來,至明天子,……受命于穆清,澤流罔極?!?br />2.承教。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敬受命,愿聞馀教?!鼓铣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1482' target='_blank'>顏延之 〈白鸚鵡賦〉:「思受命于黃發(fā),獨含辭而采言。」
3.獲得生命?!肚f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埂妒酚?。卷七五。孟嘗君列傳》:「人生受命于天乎?將受命于戶邪?」
4.接受命令?!蹲髠?。襄公二十七年》:「石惡將會宋之盟,受命而出。」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挂沧鳌甘诿埂?/div>
《國語辭典》:清廟(清廟)  拼音:qīng miào
《詩經(jīng)。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jù)〈詩序〉:「清廟,祀文王也?!贡菊露錇椋骸赣谀虑鍙R,肅雍顯相?!?/div>
《國語辭典》:黃帝(黃帝)  拼音:huáng dì
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于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建國于有熊,也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并諸侯,黃帝與其戰(zhàn)于涿鹿,擒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神農(nóng)氏,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fā)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shù)、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呂氏春秋。孟夏紀。孟夏》:「其神祝融?!?jié)h。高誘。注:「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购笥靡灾富鸹蚧馂?。如:「因祝融肆虐,這些人頓時無家可歸。」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豆茏?。五行》:「得奢龍而辯于東方,得祝融而辯于南方?!固?。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于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祝融?!?/div>
《漢語大詞典》:配天
(1).與天相比并。書·君奭:“故 殷 禮陟配天,多歷年所?!?蔡沉 集傳:“故 殷 先王終以德配天,而享國長久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禮記·中庸》:“高明配天?!?孔穎達 疏:“言圣人功業(yè)高明,配偶於天,與天同功,能覆物也?!?宋 蘇軾 《興龍節(jié)功德疏文》之一:“伏愿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安樂延年。” 郭沫若 《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贊》:“橫則齊家、治國、平天下,縱則贊化育、參天地、配天?!?br />(2).古帝王祭天時以先祖配祭。詩·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 后稷 生於 姜嫄 , 文 武 之功,起於 后稷 ,故推以配天焉。”《漢書·郊祀志下》:“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緣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span id="7wldvod" class="book">《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故以 微子 而代 紂 則 成湯 配天矣?!?胡三省 注:“ 鄭玄 義曰: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天,與之相配,行孝之大,莫大於此,所謂‘嚴父莫大於配天’也。又 孔氏 曰:禮記稱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俱為其本,可以相配,故王者皆以祖配天。”
(3).謂受天命為天子。莊子·天地:“ 嚙缺 可以配天乎?” 郭象 注:“謂為天子?!?br />(4).謂如天之長久。 明 張居正 《軒皇問道治世長生頌》:“康齡不老,度歲百千,子孫萬葉,配天永延?!?/div>
《漢語大詞典》:群玉
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北征,東還,乃循 黑水 ,癸巳,至于 羣玉之山 ……先王之所謂策府?!?郭璞 注:“言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所謂藏之名山者也。”本為傳說中古帝王藏書冊處。后用以稱帝王珍藏圖籍書畫之所。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協(xié)大雅於鳴金,同藏書於 羣玉 ?!?唐 獨孤及 《寄贈徐薛二侍御》詩:“圖籍凌 羣玉 ,歌詩冠 柏梁 ?!?span id="tgy7cuf"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二》:“ 仁宗 即位,修 天章閣 畢,以奉安 真宗 御製。東曰 羣玉殿 ,西曰 蘂珠 殿?!?元 代設群玉署、群玉內(nèi)司職掌圖書寶玩等。參閱元史·文宗紀二《百官志四》。
《國語辭典》:郊廟(郊廟)  拼音:jiāo miào
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的宗廟?!段倪x。班固。兩都賦》:「白麟、赤雁、芝房、寶鼎之歌薦于郊廟;神雀、五鳳、甘露、黃龍之瑞以為年紀?!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使繕修郊廟,翊衛(wèi)幼主。」
《漢語大詞典》:神農(nóng)(神農(nóng))
(1).傳說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為耒耜,務農(nóng)業(yè),故稱 神農(nóng)氏 。又傳他曾嘗百草,發(fā)現(xiàn)藥材,教人治病。也稱 炎帝 ,謂以火德王。易·繫辭下:“ 包犧氏 沒, 神農(nóng)氏 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span id="nj7ofwj" class="book">《淮南子·主術訓》:“昔者, 神農(nóng) 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郭沫若 《星空》詩:“ 伏羲 之后,不知歷多少年代才有 神農(nóng) 。”
(2).謂土神。后世稱司農(nóng)事之官為神農(nóng)。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毋發(fā)令而待,以妨神農(nóng)之事也?!?鄭玄 注:“土神稱曰神農(nóng)者,以其主於稼穡?!?span id="4ypgzpk" class="book">《呂氏春秋·季夏紀》:“無發(fā)令而干時,以妨神農(nóng)之事;水潦盛昌,命神農(nóng)將巡功,舉大事則有天殃?!?高誘 注:“昔 炎帝 神農(nóng)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號為 神農(nóng) 。后世因名其官為神農(nóng)?!?br />(3).莊子書中所記述的人名。莊子·知北游:“ 妸荷甘 與 神農(nóng) 同學於 老龍吉 。 神農(nóng) 隱幾闔戶晝瞑。” 成玄英 疏:“ 神農(nóng) 者,非三皇之 神農(nóng) 也,則后之人物耳?!?br />(4).古代學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為 神農(nóng) 之言者 許行 ,自 楚 之 滕 ?!?/div>
《國語辭典》:女媧(女媧)  拼音:nǚ wā
1.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女帝。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并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xù)人類生命。
2.太行山的別名?!妒挛锂惷?。坤輿部。山。王母山女媧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媧?!?/div>
《漢語大詞典》:女媧氏(女媧氏)
中國 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傳說她與 伏羲 由兄妹而結為夫婦,產(chǎn)生人類。又傳說她曾用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斷鰲足支撐四極,平治洪水,驅(qū)殺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繼 伏羲 而為帝。參閱《淮南子·覽冥訓》史記 司馬貞 補《三皇本紀》、太平御覽卷七八皇王部《女媧氏》所舉諸書。
《國語辭典》:開明(開明)  拼音:kāi míng
1.由野蠻進化到文明。
2.思想開通,不頑固守舊。如:「他的父母親都是思想開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開明獸(開明獸)
傳說中的神獸名。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 昆侖 南淵深三百仞。 開明獸 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嚮立 昆侖 上?!?袁珂 校注:“ 開明獸 即《西次三經(jīng)》神 陸吾 也?!卑?,莊子·大宗師稱 肩吾 。亦省稱“ 開明 ”。 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海內(nèi)西經(jīng)·開明》:“ 開明 天獸,稟茲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 崑山 ,威懾百靈。” 明 劉基 《述志賦》:“ 開明 怒目而電視兮,貔豹吼而山裂?!?/div>
分類:神獸
《國語辭典》:唐堯(唐堯)  拼音:táng yáo
帝號。帝嚳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號為陶唐氏。其號曰堯,史稱為「唐堯」。在位百年,有德政,后讓位于舜。也稱為「放勛」。
《漢語大詞典》:啼血
指杜鵑鳥哀鳴出血或杜鵑哀鳴所出之血。杜鵑鳥口紅,春時杜鵑花開即鳴,聲甚哀切。古人誤傳其“夜啼達旦,血漬草木”。 唐 顧況 《子規(guī)》詩:“ 杜宇 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guī)?!?宋 真山民 《啄杜鵑》詩:“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清 陳維嵩 《虞美人》詞:“無聊笑捻花枝説,處處鵑啼血。” 魯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jīng)逝去了?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胡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參閱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杜鵑。參見“ 啼魂 ”。
《漢語大詞典》:啼魂
指杜鵑鳥。古代傳說杜鵑鳥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鳴,故稱。 明 王世貞 《沉母挽章》詩:“慈竹 吳 江冷,啼魂 蜀 道難?!眳⒁姟?啼血 ”。
《國語辭典》:啼鵑(啼鵑)  拼音:tí juān
杜鵑的啼叫聲。宋。張炎〈阮郎歸。鈿車驕馬錦相連〉詞:「醉中不信有啼鵑,江南二十年。」
《國語辭典》:子規(guī)(子規(guī))  拼音:zǐ guī
杜鵑的別名。參見「杜鵑」條。
《國語辭典》:望帝  拼音:wàng dì
傳說中的古代蜀國君王杜宇。參見「杜宇」條。唐。李商隱 錦瑟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乖?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8689' target='_blank'>廖大圭 聞杜宇詩:「情知望帝是前身,春盡江南憶錦城。」
《國語辭典》:望帝啼鵑(望帝啼鵑)  拼音:wàng dì tí juān
古代蜀國國君望帝死后魂化為杜鵑鳥,在山中悲啼的故事。見《太平御覽。卷一六六。州益州》。
《國語辭典》:杜宇  拼音:dù yǔ
1.人名。相傳古代蜀帝名杜宇,號望帝,死后魂化為杜鵑。
2.杜鵑的別名。參見「杜鵑」條。
《國語辭典》:杜鵑(杜鵑)  拼音:dù juān
1.動物名。鳥綱鵑形目??诖笪灿痖L,嘴黑色,上嘴末端稍曲,身體灰褐色,尾巴有白色橫斑,胸腹部有黑色橫條紋,與鷹相似,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啼叫,鳴聲凄厲,能動旅客歸思。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也稱為「杜宇」、「鶗鴃」、「啼鴃」、「鵜鴃」、「子規(guī)」。
2.植物名。杜鵑科杜鵑屬。包括玉山杜鵑、唐杜鵑、臺灣杜鵑、馬銀花等約八百種喬木或灌木之通稱。單葉互生?;▋尚裕习昊ü?;雄蕊花藥孔裂。蒴果胞背開裂,種子細小,多數(shù)?;ǔo@目,供觀賞。野生之「映山紅」、「羊躑躅」、「西施花」等亦屬之。
《漢語大詞典》:杜魄
即杜鵑鳥。舊傳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為杜鵑,故稱。 唐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詩:“望鄉(xiāng)臺上 秦 人在,學射山中杜魄哀?!?唐 羅隱 《送郎州張員外》詩:“旗飄 峴首 嵐光重,酒奠 湘江 杜魄哀?!?前蜀 韋莊 《歲晏同左生作》詩:“寳瑟湘靈怨,清砧杜魄啼。”參見“ 杜宇 ”。
《國語辭典》:杜宇  拼音:dù yǔ
1.人名。相傳古代蜀帝名杜宇,號望帝,死后魂化為杜鵑。
2.杜鵑的別名。參見「杜鵑」條。
《國語辭典》:杜鵑啼血(杜鵑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è
相傳周末蜀王杜宇,號望帝,失國而死,其魄化為杜鵑,日夜悲啼,淚盡繼以血,哀鳴而終。后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div>
《漢語大詞典》:蜀魂
鳥名。指杜鵑。相傳 蜀 主名 杜宇 ,號 望帝 ,死化為鵑。春月晝夜悲鳴, 蜀 人聞之,曰:“我 望帝 魂也?!惫史Q。 唐 李商隱 《燕臺詩·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詞:“ 蜀 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誰唱《后庭花》?新年憶舊家?!眳⒁姟?杜宇 ”。
《國語辭典》:杜宇  拼音:dù yǔ
1.人名。相傳古代蜀帝名杜宇,號望帝,死后魂化為杜鵑。
2.杜鵑的別名。參見「杜鵑」條。
《漢語大詞典》:蜀魄
猶 蜀 魂。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其寓詞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斷 巫峰 ?!?唐 李咸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飛破夕陽煙?!?宋 張泌 《南歌子》詞:“岸柳拖煙緑,庭花照日紅。數(shù)聲 蜀 魄入簾櫳?!?元施惠《幽閨記·英雄應辟》:“短亭長亭程程去,知幾驛。逆旅中過寒食。見點點殘紅飛絮白,夕陽影里啼 蜀 魄?!眳⒁姟?蜀魂 ”。
《漢語大詞典》:蜀魂
鳥名。指杜鵑。相傳 蜀 主名 杜宇 ,號 望帝 ,死化為鵑。春月晝夜悲鳴, 蜀 人聞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稱。 唐 李商隱 《燕臺詩·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詞:“ 蜀 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誰唱《后庭花》?新年憶舊家?!眳⒁姟?杜宇 ”。
《漢語大詞典》:蜀鳥(蜀鳥)
指杜鵑。相傳為古 蜀 帝 杜宇 所化,故稱。 唐 杜荀鶴 《酬張員外見寄》詩:“啼花 蜀 鳥春同苦,叫雪 巴 猿晝共飢?!?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渠獻詩云:‘泣請神明宰,容奴返故鄉(xiāng)。他時化 蜀 鳥,銜結到君旁?!?/div>
《漢語大詞典》:鵑血(鵑血)
傳說杜鵑啼聲凄苦,晝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來,故稱。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讀〈指南集〉》詩之一:“鵑血春啼悲 蜀 鳥,鷄鳴夜亂度 秦 關。” 清 徐吳念 《石門蔡貞女辭》:“三月鵑血帶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參見“ 鵑魂 ”。
《漢語大詞典》:鵑魂(鵑魂)
相傳古代 蜀 帝 杜宇 讓位 鱉靈 自逃,后欲復位不得而死,魂化為鵑,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稱冤鳥。故以“鵑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陳開仲》詩:“當時我客皆鉤黨,悲颯填胸爾不任。鶴骨難支蕭寺雨,鵑魂彳亍故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