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2分類詞匯 23
《國語辭典》:奇字  拼音:qí zì
王莽六書之一。據(jù)戰(zhàn)國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加以改變而成。漢。許慎 說文解字敘:「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yīng)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div>
《國語辭典》:龜文(龜文)  拼音:guī wén
1.龜背上的紋理。如:「龜文鳥跡」。也作「龜紋」。
2.如龜殼般的花紋。商周時代有以龜文作器物上的紋飾。也作「龜紋」。
《漢語大詞典》:鳳篆(鳳篆)
(1).道家所用的文字。也稱云篆、鳳文。 唐 李商隱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詩:“玉檢賜書迷鳳篆, 金華 歸駕冷龍鱗?!?朱鶴齡 注:“《古今篆隸文體》:‘鳳篆, 白帝 朱宣氏 有鳳鳥之瑞,文字取以為象。’《三洞經(jīng)》:‘道家字曰云篆,曰天書,曰龍章,曰鳳文?!?br />(2).引申為道家的經(jīng)書。 前蜀 杜光庭 《眾修甲子醮詞》:“考龍?zhí)ナ抑?jīng),披鳳篆瑯函之要?!?span id="lo50gxk"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六:“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玉簡金書,引還元之要術(shù)。”
(3).對古文字的美稱。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一本作“ 鳥篆 ”。 宋 趙文度 《贈夢英大師》詩:“攜筇何日別 長沙 ,鳳篆功夫世所嘉?!?/div>
《漢語大詞典》:遺篆(遺篆)
(1).指古文字或古籍。因 先秦 古籍多用篆字,故稱。 南朝 梁 沈約 《和竟陵王抄書》:“ 漢 壁含遺篆,名山多逸詞?!?宋 梅堯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見遺因呈祭酒吳公》詩:“心喜遺篆猶在傍,以臼易臼庸何傷?!?清 胡其毅 《題傳經(jīng)堂贈卓大傳》詩:“ 鴻都 劫火悲遺篆, 苕水 春星護下帷?!?br />(2).指散失的古文字或古籍。魏書·禮志二:“暨 秦 燔,鴻籍泯滅。 漢 氏興,求拾綴遺篆?!?唐 高儉 《文思博要序》:“搢紳先生聚蠧簡於內(nèi),輶軒使者採遺篆於外?!?/div>
《漢語大詞典》:蝸書(蝸書)
指古文字。因屈曲如蝸涎痕,故稱。 明 周應(yīng)治 《霞外麈談·感通》:“時取古人妙跡,以觀鳥篆蝸書。”
《國語辭典》:殳書(殳書)  拼音:shū shū
書體名。秦書八體之一。是銘刻于兵器上的文字,筆畫比小篆簡省,接近隸書。
《漢語大詞典》:蟲籀(蟲籀)
泛指難以辨認的古文字。 宋 葉適 《太令人胡氏挽詞》:“為題楓葉往,蟲籀不成書?!?/div>
《漢語大詞典》:蝌斗鳥跡(蝌斗鳥跡)
指古文字。借指古雅的書法。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及其駡賊而死,從容就義,視吾之頭顱身軀皆其所不愛也,而何愛此蝌蚪鳥跡之遺哉!”參見“ 蝌蚪書 ”。
《漢語大詞典》:蝌蚪書(蝌蚪書)
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贈錢獻之》:“ 魯 壁再傳蝌蚪書,相傳竟斷 衛(wèi) 伯儒?!?清 沈起鳳 《諧鐸·荊棘里》:“老人挈 周 登舟,達岸,岸上樹廉石,鐫金碧大字,類蝌蚪書, 周 不能辨?!眳㈤?span id="gtaiv65" class="book">《爾雅翼·釋魚三》。
《國語辭典》:古學(古學)  拼音:gǔ xué
1.古文學,與今文學相對。漢。何休〈公羊傳解詁序〉:「是以治古學貴文章者,謂之俗儒?!埂逗鬂h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賈逵》:「逵悉傳父業(yè),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jīng)本文,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雖為古學,兼通五家谷梁之說?!?br />2.泛指古代的學術(shù)。如:「潛心古學,不問名利?!埂逗鬂h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段颎》:「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jié)好古學?!?/div>
《國語辭典》:鳥篆(鳥篆)  拼音:niǎo zhuàn
1.似鳥形的古篆字。參見「鳥蟲書」條?!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傳》:「本頗以經(jīng)學相招,后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shù)十人?!?br />2.形似篆文的鳥跡。宋。陸游 新涼書事詩:「臥看鳥篆印蒼苔,窗戶涼生亦樂哉?!?/div>
《漢語大詞典》:蟲文(蟲文)
即蟲書。古文字書體的一種。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詞庭吐鳳,翫鳥跡於春黌;書帳翻螢,閲蟲文於夏閣?!眳⒁姟?蟲書 ”。
《國語辭典》:蟲書(蟲書)  拼音:chóng shū
書體名。秦書八體之一。是在篆書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裝飾蜿蜒回繞的筆畫,使字體像蟲形盤旋彎曲的樣子,因而得名。也稱為「蟲篆」。
《漢語大詞典》:螭文
指籀文之類古文字。蟠曲如螭形,故稱。 明 張四維 《雙烈記·策封》:“分茅胙土,螭文虎符,看龍飛鳳舞祥鸞翥,金貂接武。”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閱古·古磚》:“一面有螭文,筆勢勁挺。”
《漢語大詞典》:頡籀(頡籀)
古代字書倉頡篇《史籀篇》的并稱。亦用以泛指古文字。 章炳麟 《瑞安孫先生傷辭》:“內(nèi)之頡籀儒墨之文,外之 玄奘 義浄 之術(shù),湊于一身?!?/div>
《國語辭典》:考釋(考釋)  拼音:kǎo shì
對古文物作考證并解釋。
《漢語大詞典》:隸寫(隸寫)
謂用隸書寫定古文字。 唐 陸德明 經(jīng)典釋文序錄:“尚書之字,本為隸古,既是隸寫古文,則不全為古文?!?宋 郭忠恕 佩觿卷上:“造字之旨,始於象形,中則止戈反正,而省聲生焉。至若春秋姓字地名,更見尚書, 宋 齊 舊本,隸寫古文,學者知之,不可具舉?!?清 顧藹吉 《〈隸辨〉序》:“ 漢 人傳經(jīng),多用隸寫,變隸為楷,益失本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