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后宮(後宮)  拼音:hòu gōng
1.嬪妃所居之處。《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固?。白居易長恨歌〉:「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br />2.后借指皇后、嬪妃?!蛾套哟呵铩M馄?。重而異者》:「景公賞賜及后宮,文繡被臺榭,菽粟食鳧雁?!?/div>
《國語辭典》:澎湖天后宮(澎湖天后宮)  拼音:péng hú tiān hòu gōng
位于澎湖馬公市長安里。創(chuàng)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廟,原名娘媽宮。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將軍施瑯攻打臺灣,擊敗鄭克塽軍隊于澎湖,傳說此役媽祖曾顯靈助戰(zhàn),因而得勝,所以翌年將宋以來的媽祖天妃封號晉封為天后,廟名也改稱為「天后宮」。建筑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風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頂為綠色琉璃瓦、柱子沒有雕上龍紋、大殿前的門扇雕工精美細致?,F(xiàn)屬臺閩地區(qū)一級古跡。
《國語辭典》:大天后宮(大天后宮)  拼音:dà tiān hòu gōng
臺灣一級古跡,位于臺南市。原為明寧靖王朱術(shù)桂府邸,建于明永歷十七年(西元1663)。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施瑯舉兵侵臺,延平邵王國遂亡。施瑯以其得順利渡海入臺乃系媽祖庇佑,遂奏請崇祀,因此乃就寧靖王府邸重修,祀媽祖于正殿,后稱天后宮。此廟所存清代匾額數(shù)冠全臺,其中有雍正、咸豐、光緒等皇帝墨寶,彌足珍貴,且廟中所存施瑯平臺征事碑,是臺灣現(xiàn)存最古老的碑記。
《分類字錦》:清謐后宮(清謐后宮)
曹植母儀頌:仁教內(nèi)修,度義以處;清謐后宮,九嬪有序。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