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的含義;意思不同。
《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shí),蓋其語(yǔ),人異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上下同字異義例》:“古書亦有上下文同字而異義者。”
(2).不同的觀點(diǎn);新的見(jiàn)解。
《后漢書·章帝紀(jì)》:“其令羣儒選高才生,受學(xué)
《左氏》、
《穀梁春秋》,
《古文尚書》,
《毛詩(shī)》,以扶微學(xué),廣異義焉?!?span id="5q6stlr" class="book">《
晉書·王接傳》:“﹝ 接 ﹞備覽眾書,多出異義?!?br />(3).指不同的意見(jiàn),異議。 宋
蘇軾 《次韻答劉涇》:“新音百變口如鶯,異義蜂起弟子爭(zhēng)?!币槐咀鳌?異議 ”。
(4).道理不同。 漢
班固 《白虎通·三軍》:“告天何?示不自專,非出辭反面之道也,與宗廟異義。” 南朝 宋 顏延之 :“故方罰矜功,而濫咎忘賢,遺存異義,公私殊異,已備前白。”
(5).違反常規(guī)、禮法。 漢
何休 :“傳
《春秋》非一,本據(jù)亂而作,其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徐彥 疏:“非常異義者,即 莊 四年 齊襄 復(fù)九世之讎而滅 紀(jì) , 僖 元年實(shí)與 齊桓 專封是也,此即非常之異義,言異於 文 武 時(shí)……若其常義,則諸侯不得擅滅,諸侯不得專封?!?宋
曾鞏 :“故為人后者,為之降其父母之服,
《禮》則有之矣;為之絶其父母之名,則
《禮》未之有也……今欲使從所后者為屬,而變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異義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