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95,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加緒含容
凈色含虛
脈脈含情
美色含光
密樹含滋
瞭眇含笑
良璞含章
漏月含星
綠采含英
佛類詞典
七種那含
周遍含容觀十門
五那含天
五阿含
五種那含
五種阿那含
《高級漢語詞典》:加緒含容
增加功績,包含寬容。緒:功績
《分類字錦》:凈色含虛(凈色含虛)
浩虛舟 舒姑泉賦 凈色含虛,清輝皎如。
分類:
《漢語大詞典》:脈脈含情(脈脈含情)
亦作“脈脈含情”。 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達(dá)情意。 明 劉基 《尉遲杯·水仙花》詞:“凌波步,怨赤鯉不與傳椷素,空將淚滴珠璣,脈脈含情無語?!?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九:“濠涯的綠草--天然的流蘇,都脈脈含情地向下梳拂著?!?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 曉燕 ﹞給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他身邊的凳子上一聲不響,脈脈含情地望著他?!眳⒁姟?含情脈脈 ”。
《國語辭典》:含情脈脈(含情脈脈)  拼音:hán qíng mò mò
形容默默的用眼神表達(dá)內(nèi)心的感情。唐。李德裕 二芳叢賦:「一則含情脈脈,如有思而不得,類西施之容冶?!?/div>
《分類字錦》:美色含光
高似孫 水仙花后賦 美色含光,輕姿約素。
分類:水仙
《分類字錦》:密樹含滋(密樹含滋)
王筠 望夕霽詩 密樹含綠滋,遙峰臨翠靄。
分類:
《分類字錦》:瞭眇含笑
繁欽 弭愁賦 時瞭眇以含笑,收婉媚以愁人。
分類:
《分類字錦》:良璞含章
白居易 玉水記方流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分類:
《分類字錦》:漏月含星
沈約 高松賦 蟠株聳干之懿,含星漏月之奇。
分類:
《分類字錦》:綠采含英(綠采含英)
傅休奕《鸚鵡賦》:奇毛曜體,綠采含英,鳳翔鸞踦,孔質(zhì)翠榮。
分類:鸚鵡
七種那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又曰七種不還,七種般。(參見:不還果)
周遍含容觀十門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華嚴(yán)宗所立五觀中之第五,周遍含容觀立十門:一、理如事門,是與上事理無礙中第七真理即事門同。二、事如理門,是與第八法法即理門同。三、事含理事門,謂諸事法與理無異。故存本一事而能廣容。如一微塵共相不大,而能容攝無邊法界,由剎等諸法,既不離法界,故俱在一塵中而現(xiàn),如一塵一切法,亦爾。四、通局無礙門,事與理非一即非異。故令此事法不離一處即全遍十方一切塵內(nèi),由非異即非一故,全遍十方而不動一位,即近即遠(yuǎn)即住無障無礙。五、廣狹無礙門,非一即非異,故不壞一塵而能容十方剎海。由非異即非一故,廣容十方法界而微塵不大,是則一塵之事,即廣即狹,即大即小,無障無礙。六、遍容無礙門,此一塵望于一切,由普遍即廣容,故遍,在一切中即復(fù)攝一切諸法全住自中。又由廣容即是普遍,故令此一塵還即遍在自內(nèi)一切差別法中,是故此塵自遍他時,即他遍自,能容能入,無障無礙。七、攝入無礙門,彼一切望于一法,以入他即是攝他,故一切全入一中之時,即令彼一還復(fù)在自一切之中,同時無礙,又由攝他即是入他,故一法全在一切中時,還使一切恒在一內(nèi),同時無礙。八、交涉無礙門,一法望一切,有攝有入,通有四句,謂一攝一切,一入一切,一切攝一,一切入一,一攝一,一入一,一切攝一切,一切入一切,同時交參無礙。九、相在無礙門,一切望一,亦有四句,謂攝一入一,攝一切入一,攝一入一切,攝一切入一切,交參無礙。十、普融無礙門,一切及一,皆同時更互相望,一一具前兩重四句,普融無礙。前九門之文,以不頓顯,故此攝同使一剎那,既總別同時,則重重?zé)o盡也。出注法界觀。
五那含天
【佛學(xué)大辭典】
(界名)與五凈居天同。在色界之第四禪天。以阿那含即不還果圣者之生處也。(參見:五凈居天)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與五凈居天同,在色界之第四禪天,是阿那含(不還果)圣者的生處。
五阿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五阿笈摩)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長阿含。二中阿含。三僧育多阿含。四鴦堀多羅阿含。五屈陀伽阿含。見善見律毗婆娑一。
五阿笈摩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又曰五阿含。南方佛教于北方所傳之四阿含經(jīng)外加小乘雜部經(jīng)典小阿含即屈陀迦阿含經(jīng)而謂為五阿含。善見律毗婆沙一曰:「法師曰:有五阿含。何謂為五?一者長阿含,二者中阿含,三者僧育多阿含,四鴦掘多羅阿含,五者屈陀伽阿含?!勾蟀⒘_漢難提蜜多羅后說法住記曰:「素怛纜藏有五阿笈摩:謂長阿笈摩,中阿笈摩,增一阿笈摩,相應(yīng)阿笈摩,雜類阿笈摩?!硅驛^gama。
五種那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又曰五種不還,五種般。那含者阿那含之略,譯言不還。般者般涅槃之略,入涅槃之義也。(參見:不還)
五種阿那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五種不還同。(參見:不還)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又云不還。謂不還來欲界受生,即第三果也。以其根有利鈍,行有勤怠,于證阿羅漢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為五也。(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又云無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陰,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識身也。梵語般涅槃,華言滅度。謂此阿那含從欲界沒,生色界時,于色界中有身,便斷上地馀惑,證阿羅漢,得般涅槃也。(上地,即無色界也。)
〔二、生般涅槃〕,生者,于色界受生也。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便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
〔三、有行般涅槃〕,有行,即加功用行也。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不能速疾趣涅槃果,更經(jīng)多時勤修加行,方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
〔四、無行般涅槃〕,無行即不加功行也。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更經(jīng)多時,不能加功用行,懈怠慢縱,任運經(jīng)久,方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
〔五、上流般涅槃〕,上即無色界,流即流行。謂此阿那含,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不能便證涅槃,要須流行色界馀天之中,次第生已,方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馀天,即色界初禪后,二禪、三禪、四禪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