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熊華國(?—1645年),字自含,湖廣荊州府江陵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熊華國年小時以孝順聞名,天啟元年(1621年)中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進士,獲授晉江知縣。任內(nèi)有名聲,代理南安縣事時曾招降??埽稓Ψ絻?nèi)應(yīng),令泉州安寧。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隆武帝任命熊華國為太仆少卿,兼任天興府尹,帶領(lǐng)民兵平定在福清、永福、古田、羅源搶掠的山寇涂紹、王可,不久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39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含之。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福建參政,與平??堋3绲澲袨樯綎|布政使。十二年初,清兵破濟南,擐甲巷戰(zhàn),中箭死。維基
張秉文(1585年—1639年),字含之,號鐘陽,直隸桐城縣(今屬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山東左布政使。清軍破濟南,張秉文力戰(zhàn)殉國。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秉文考中庚戌科進士,授浙江歸安縣知縣,不久調(diào)徽州府教授,四十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四十二年遷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四十七年(1619年)出為江西撫州府知府。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由知府升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分守饒南九江道,丁憂歸。六年(1626年)五月起補湖廣副使、備兵鄖襄,十一月升福建布政使司右參政、建南道,歷官廣東按察使,崇禎九年(1636年)擢山東左布政使。崇禎十一年冬(1639年),清軍入關(guān)騷擾,攻破數(shù)十州縣,張秉文于濟南指揮抗擊,次年正月二日殉難。妻方氏、妾陳氏投大明湖殉節(jié)。朝廷追贈太常寺卿,方氏贈一品夫人,并于大明湖畔立張公祠。清乾隆年間追賜謚忠節(jié)。
人物簡介
葛含馨(?—17世紀),字薦之,號德孚,山東東昌府濮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歷官廣平府、河間府推官,光祿寺丞及吏部員外郎,去官歸里。北京淪陷,他起兵救國,得弘光朝廷和顏渾、何應(yīng)奎、王寖大、姜應(yīng)龍、武備、沈煃晃、王夢鼎一同起用,升任考功郎中,上疏清吏、用人、請賑三項策略,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懷玉,字石含,號獻之,平湖人。萬歷己未進士,歷工部員外郎,出守鎮(zhèn)江,升三楚備兵,轉(zhuǎn)鹽法,俱有政績。秉臬山東,出死罪數(shù)十人。擢閩藩,謝病歸。家居長厚,有古人風,終身無一涼薄態(tài)。好奇石,自能壘山。又善種樹,凡四時氣候澆植之法,纖悉必盡。園林清勝,幅巾往來,晏如也。有也園唱和詩。維基
陸懷玉(16世紀—17世紀),字獻之,號石含,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陸懷玉是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監(jiān)督臨清磚廠,歷升員外郎,虞衡司郎中、營繕司郎中;又負責寶源局,在天啟年間主持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重建工程,按例遷任京官。因不謁見魏忠賢,被外任為鎮(zhèn)江知府。當?shù)匕l(fā)生饑荒,富人收起糧食不讓百姓購買,陸懷玉宣布會將他們抄家賑災(zāi),富人們覺得驚恐,立刻拋售糧食,米價即時便宜。其后,轉(zhuǎn)武昌副使、鹽法參政,升山東按察使,釋放死囚幾千人;再擢福建右布政使。弘光元年(1645年),同福建三司官員迎立隆武帝,除通政使。不久,他請求退休,未得準許,以鄭鳳來代任通政使,他則晉官戶部右侍郎代替林銘鼎。福京失守后降清,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馮云起,字君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民籍,昆山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授鄞縣知縣,崇禎末年任湖廣僉事、分巡下湖南道(駐長沙府),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
人物簡介
來方煒(1594年—1648年),字含赤,號澤蘭,浙江蕭山人。同進士出身。來方煒中天啟元年(1621年)浙江鄉(xiāng)試舉人,登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初令福建侯官縣,時嚴船舶之禁,他查獲奸商走私絲織品上萬觔,盡以輸送府城,一無所私。以外艱歸。崇禎元年(1628年)任嘉定縣知縣。在嘉定任上,百姓苦重役,他設(shè)立均田均役之法,捐運費,省里供,民歌頌之。舉卓異,擢吏部郎,其在驗封司任職時,屏絕干請;在考功、文選二司中,肅清銓政,少宰(侍郎)以私姻囑托,他不為徇私,怨者構(gòu)陷獲罪,得臺諫疏救得免。旋轉(zhuǎn)京卿,告假里居。民有利病,為力請當事,而最著者灶戶折差等事。明亡后毀服從浮屠游,清順治五年(1648年)卒,年五十五。
人物簡介
李用質(zhì),字文含,山東兗州府濟寧州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任山西襄陵縣知縣,嘗攝篆臨汾,三年奏最,擢刑部江西司主事。逆闖渡河,晉中沸擾,用質(zhì)易名姓,間道還里。清軍入關(guān),收定山東,奉檄赴部,除知淮安清河縣,入為兵科給事中,出使還朝,將據(jù)所睹聞及治襄治清利病,漸次入告,先疏濟寧錢糧遞年私派包賠之弊,得旨行撫按、總河察勘,會卒于京邸,事庋未覆,濟人惜之。乙酉、丙戌分校南北兩闈,力汰浮華,務(wù)檢英俊,今自綸、屏卿貳內(nèi)外,濟濟在位,天下推為知人。
人物簡介
劉含輝(16世紀—1645年),字四勿,陜西西安府耀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歷官山東恩縣知縣、高唐知州,入為吏科給事中,上言「秦中地方開采不便,請求免除陜西八年以上的通賦。」當?shù)厥勘狈Z餉,洪承疇兵散,他哭著向崇禎帝說:「孫傳庭兵少,請給予邊兵一萬人,春夏之際賊人饑餓、馬匹疲倦,州縣守城堡、四川兵守隘口,各督撫合力追擊,就可掃平流寇?!共槐徊捎谩3绲澥辏?637年),他彈劾鄖陽撫治陳良訓(xùn)殺害良民冒領(lǐng)功勞,卻因為不依附宦官而十年未調(diào)官,到崇禎十六年(1643年)才得朝廷命令前往蘭州,回山西后北京已經(jīng)失陷,與兒子諸生劉思遠前往福建。隆武帝起用他為兵科給事中兼大理寺丞,很快憂憤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44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羽圣。崇禎七年進士。屢遷為刑科給事中。李明睿以李自成軍逼近北京,建議親征,實為南遷之計。時亨劾之。北京破后,時亨南下。馬士英等以其阻朝廷南遷為罪,殺之。維基
光時亨(1599年—1645年),字羽圣,號含萬,直隸桐城縣(其故里今屬安徽樅陽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十七年(1644年)任給事中。李自成大軍逼近京師之際,力阻崇禎帝南遷之議。京師城破后南歸,次年,被弘光朝廷以「阻遷」之罪處死。天啟四年(1624年),光時亨登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中式甲戌科進士,授四川榮昌縣知縣。崇禎帝征光時亨入京師,在左掖門御前廷對。光時亨慷慨陳詞,認為「近事之誤,莫如撫賊」,主張「布大信以傾賊黨」,將亂軍中剽悍者,招募為兵,將亂軍中攜裹之饑民,安置歸農(nóng)。官兵、刑二科給事中。半月之間,上疏百馀封,彈劾權(quán)貴、建言軍國大事,又請求免除老家桐城漕糧。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京師震動。詞臣李明睿倡議南遷,內(nèi)閣大學士陳演、魏藻德反對,并指使光時亨激烈諫阻,堅決主張固守京師。四月,京師陷落。城破之時,光時亨興御史王章巡守阜成門,王章被殺?!?a target='_blank'>桐城耆舊傳》稱,光時亨摔斷左腿,爬進尼姑庵自縊獲救,又與御史金鉉同投御河,金鉉身死,光時亨再次為人救起。而《甲申傳信錄》等野史則稱時亨開城迎降,留任兵科諫議(給事中)。李自成敗,光時亨南歸,至宿遷被大帥劉澤清派人關(guān)押。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朝廷權(quán)臣馬士英稱:“給事中光時亨力阻南遷,致先帝身殞社稷;而身先從賊,為大逆之尤。”與降闖之臣周鐘、武愫同時棄市。
人物簡介
丁元柍,字韻含,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賜特用出身。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賜特用出身,歷官忻州知州,有政聲,離去時,士民千人相送。遷饒州同知。弘光元年六月,清軍至,以親老辭歸。著有《寓鴻草》。
人物簡介
俎如蘭,字含馥,山東濟南府武定州人。明末官員,同進士出身。俎如蘭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三甲第一百零二名進士。崇禎十四年(1641年)任山東東明縣知縣,后調(diào)任永年縣知縣。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山西猗氏人,字表樸,號似鶴,自署鶴道人。明崇禎四年進士。清順治間薦授員外郎,官至河南按察使。工山水,筆墨簡渾。維基
王含光,字表樸,號似鶴,山西平陽府蒲州猗氏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光祿寺少卿王國瑚之孫,行人王春楨之子。母荊氏,贈恭人。幼孤,受教于祖父王國瑚,崇禎三年(1630年)與叔父王巖楨同中庚午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吏部觀政。崇禎六年(1633年)授行人司行人,丁憂,崇禎九年(1636年)起補原職。明亡,清順治中,被舉薦,授禮部儀制司員外郎,歷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吏部文選司郎中、光祿寺丞、光祿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順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轉(zhuǎn)任河南按察使,居官清慎。善七言詩,又工畫,順治皇帝曾賜御筆山水畫一軸。致仕歸鄉(xiāng)后,修建似園,營建王官別墅,著有《易學三述》、《易圖直解》、《谷口詩集》行世。子王密、王儉,俱官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