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9詞典 3分類詞匯 56
《國語辭典》:吟嘯(吟嘯)  拼音:yín xiào
1.悲嘆聲?!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傳》:「前計抑絕,后策不從,所以吟嘯扼腕,垂涕登車?!?br />2.吟詩與嘯呼。《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嘗與孫綽等汎海,風(fēng)起浪涌,諸人并懼,安吟嘯自若。」《文選。劉琨。扶風(fēng)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div>
《漢語大詞典》:叫呼
亦作“ 叫嘑 ”。亦作“ 叫謼 ”。
(1).呼喊;呼叫。《淮南子·兵略訓(xùn)》:“喜怒而合四時,叫呼而比雷霆?!?span id="v6dovnz" class="book">《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二月,蠻以云梁、鵝車四面攻,士叫謼?!?span id="j6xarzl" class="book">《新唐書·陳子昂傳》:“春作無時,何望有秋?彫甿遺噍,再罹艱苦,有不堪其苦,則逸為盜賊,揭梃叫嘑,可不深圖哉!”
(2).指稱呼。 清 李漁 《巧團圓·得妻》:“只為他錯投胎,把娘來叫呼。致令我莽報德,借伊來償補。”
(3).指譏笑。后漢書·荀韓鍾等傳論:“ 漢 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絜放言為高。士有不談此者,則蕓夫牧豎已叫呼之矣?!?李賢 注:“叫呼,譏笑之也。”
《國語辭典》:呼喚(呼喚)  拼音:hū huàn
1.呼喊叫喚?!度龂萘x》第一六回:「他人非奉呼喚,不許輒入。」《西游記》第一四回:「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br />2.使喚、差遣。唐。王建〈宮詞〉一○○首之六○:「內(nèi)中數(shù)日無呼喚,拓得滕王蛺蝶圖?!固?。鄭?!辞⒙動洝担骸改溪z岣嶁峰有響石,呼喚則應(yīng)?!?/div>
《漢語大詞典》:號叫(號叫)
呼叫;大聲哭喊。晉書·劉元海載記:“七歲遭母憂,擗踴號叫,哀感旁鄰。”梁書·孝行傳·宛陵女子:“母為猛虎所搏,女號叫挐虎,虎毛盡落。” 唐 杜甫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詩:“一步再流血,尚經(jīng)矰繳勤,三步六號叫,志屈悲哀頻。”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秀妮 ﹞一邊轉(zhuǎn)著,一邊悲慘地號叫:‘還我孩子!還我孩子!’”
《漢語大詞典》:叫叫
(1).遠聲。《漢書·揚雄傳下》:“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語叫叫,大道低回?!?顏師古 注:“叫叫,遠聲也?!?唐 柳宗元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詩:“杳杳漁父吟,叫叫羈鴻哀?!币徽f,叫,通“ 噭 ”。 黃侃 《讀〈漢書〉〈后漢書〉札記》:“大語叫叫,叫讀為噭。 楚 謂小兒泣不止曰噭咷。此謂大語聲反小也?!?br />(2).喊叫;呼叫。 元 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三折:“我這里高聲的叫叫到五六回,哥哥你便開門,呆廝可便與哥哥支揖?!?嚴復(fù) 《原強》:“殷憂正所以啟圣明耳,何直為此叫叫也?”
(3).方言。叫子。《人民文學(xué)》1981年第3期:“折一根蘆葦,做一枚叫叫?!眳⒁姟?叫子 ”。
《國語辭典》:叫子  拼音:jiào zi
一種以竹木、牙骨或銅鐵等制成的哨子,用嘴吹能發(fā)出聲響。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權(quán)智》:「世人以竹木、牙骨之類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謂之『顙叫子』?!?/div>
《漢語大詞典》:梟呼(梟呼)
呼叫。梟,通“ 嘄 ”。文子·精誠:“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梟呼?!?/div>
分類:呼叫
《漢語大詞典》:唱呼
呼叫。魏書·毛脩之傳:“ 法仁 言聲壯大,至於軍旅田狩,唱呼處分,振於山谷。”
分類:呼叫
《國語辭典》:長嘯(長嘯)  拼音:cháng xiào
長聲吟嘯?!段倪x。左思。蜀都賦》:「猿狖騰希而競捷,虎豹長嘯而永吟?!固?。王維 竹里館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div>
《漢語大詞典》:喧呼(諠呼)
喧鬧呼叫。尉繚子·治本:“焉有喧呼酖酒以敗善類乎?” 宋 陸游 《雜詠》:“陵邊人家叢竹里,燈火喧呼迎婦歸?!?span id="6c9uaym" class="book">《再生緣》第四回:“喧呼火滅人無影,不識因何難覓尸?!?王統(tǒng)照 《一欄之隔》:“在清凈在寒冷的鄉(xiāng)村街道中,我仿佛聽見喧呼歡喜的聲音?!?br />喧鬧呼喊。后漢書·銚期傳:“ 光武 趨駕出,百姓聚觀,諠呼滿道?!?span id="7ab0ryv" class="book">《隋書·東夷傳·高麗》:“諠呼馳逐,再三而止?!?/div>
《漢語大詞典》:大叫
號叫,呼喊,發(fā)出大聲的叫喊或呼叫,通常表示強烈的感情(如激動、痛苦或害怕,高興或快樂)例如:這兩個小孩怕得大叫起來。
叫喊。例如:看臺上的觀眾高興地大叫大喊。
《國語辭典》:叫號(叫號)  拼音:jiào háo
大聲呼號?!逗鬂h書。卷七七。酷吏傳。董宣傳》:「丹宗族親黨三十馀人,操兵詣府,稱冤叫號?!?/div>
《漢語大詞典》:嘯侶(嘯侶)
呼叫同類;召喚同伴。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爾迺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四:“霜禽各嘯侶,吾亦愛吾曹?!?唐 劉禹錫 《洗心亭記》:“嘯侶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虛,萬景坌來?!?/div>
《國語辭典》:嚄唶  拼音:huò zè
1.多言、大聲呼笑?!都崱H肼?。陌韻》:「嚄,嚄唶,多言。」
2.剛健的樣子?!妒酚洝>砥咂?。魏公子傳》:「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dāng)殺之。」
《漢語大詞典》:絕叫
大聲呼叫。晉書·袁耽傳:“ 耽 投馬絶叫?!瘪R,指計數(shù)的籌碼。 宋 蘇軾 《百步洪》詩之一:“水師絶叫鳧雁起,亂石一綫爭磋磨。” 宋 楊萬里 《峽中得風(fēng)掛帆》詩:“百夫絶叫椎大鼓,一夫飛上千尺桅?!?魯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獄》:“當(dāng)鬼魂們又發(fā)一聲反獄的絕叫時,即已成為人類的叛徒。”
《漢語大詞典》:唱籌(唱籌)
(1).高聲報時。 南朝 梁 何遜 《與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別》詩:“華燭已消半,更人數(shù)唱籌。”
(2).呼叫數(shù)碼。 明 何景明 《官倉行》:“帳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隊聽唱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