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洺州廣平人,字伯均。閻伯嶼從父弟,李嘉祐內(nèi)弟。初受業(yè)于蕭穎士。穎士卒,作《蘭陵先生誄》、《蕭夫子集論》,盛稱其文章。代宗大歷中,為江州判官,曾至湖州,與皎然等唱和聯(lián)句。與女詩人李季蘭亦甚密切。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伯均,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人。代宗朝戶部侍郎閻伯嶼從父弟,李嘉祐內(nèi)弟。大歷中為江州判官,曾至湖州,與皎然等唱和。與女詩人李季蘭關(guān)系密切。包何、李嘉祐等均有贈詩。初,士和受業(yè)于蕭穎士,穎士卒,士和著《蘭陵先生誄》、《蕭夫子集論》,盛推其文章。事跡散見《元和姓纂》卷五、《新唐書·柳并傳》及皎然等人詩。《全唐詩》存與皎然等聯(lián)句4首,誤作嚴(yán)伯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9—824 【介紹】: 唐僧。姓氏里居不詳。少入法門,先參馬祖道一,祖為立名天然。又師石頭希遷禪師受戒法。居天臺華頂三年,禮國一大師。憲宗元和中上龍門山,與龐居士、伏牛禪師為物外之交。曾于洛陽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詳,禪宗僧人。少習(xí)儒典,后轉(zhuǎn)奉佛法。先參馬祖道一,又師石頭希遷,再詣馬祖,尋入南陽丹霞山,轉(zhuǎn)次居天臺山蓮華頂三載,又禮國一禪師。憲宗元和初,上龍門香山,與伏牛自在為莫逆交。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稱丹霞和尚。穆宗長慶四年(824)卒。謚智通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四、《宋高僧傳》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一四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度圃娎m(xù)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不知何許人。先以冠帶見石頭遷禪師于南岳。執(zhí)?三年。始遂落發(fā)。復(fù)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師。即造江西大寂法會。大寂甚奇之。俄居天臺華頂三年。尋詣徑山。禮國一。元和中。登龍門香山。善伏牛禪師。嘗客惠林寺。時天大寒。因取木佛像燒之。以自燠?;蜃I其撥無因果。曰吾欲以茶毗舍利爾。曰木頭安從得舍利。然笑曰。若是則可更取幾尊來焚。 元和三年。游洛陽晨。出橫臥天津橋上。會留守鄭公騶從過之。呵不為動。公使問何人。然徐仰視而應(yīng)曰。無事僧。公異之。乃奉束帛襲衣。月給米面。自是歸信者益眾。十五年春。乃結(jié)庵南陽之丹霞山。以便林泉之樂。一日謁忠國師。先問侍者。國師在否。者云。在即在。只是不見客。然云。太深遠(yuǎn)生。者云。佛眼亦覷不見。然云。龍生龍子。鳳生鳳兒。國師睡起。者以告國師乃打十棒趁出。然聞之云。不謬為一國之師。明日卻往禮拜。見國師。便展坐具。國師云。不用不用。然退步。國師云。如是如是。然卻進(jìn)前。國師云。不是不是。然繞國師一匝便出。國師云。去圣時遙。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覓此漢也難得。 然訪龐居士見女子靈照。取菜次。然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籃。斂手立。然又云居士在否。女子提菜籃去。然上堂阿你渾家。切須保護(hù)一靈之物。不是你造作名貌得。更說什么薦與不薦。阿你自看。善巧方便。不從外得。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賢。你更擬趁逐甚么物。如今學(xué)者。紛紛擾擾。皆是參禪問道。我此間。無道可脩。無法可證。若識得釋迦只者凡夫。是阿你須自看取。莫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夜里暗雙陸。賽采若為生。無事珍重。長慶四年六月。趣門人備湯沐曰。吾有遠(yuǎn)役。竟戴笠策杖躡履。垂一足。未及地而逝。壽八十六。膳部員外郎鎦軻撰碑文。謚智通塔號妙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天然。不知何許人也。少入法門而性梗槩。謁見石頭禪師默而識之。思召其自體得實者。為立名天然也。乃躬執(zhí)爨凡三年始遂落飾。后于岳寺希律師受其戒法。造江西大寂會。寂以言誘之。應(yīng)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臺華頂三年。又禮國一大師。元和中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物外之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譏之。曰吾茶毗舍利。曰木頭何有。然曰。若爾者何責(zé)我乎。元和三年晨過天津橋橫臥。會留守鄭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無事僧。留守異之。乃奉束素衣兩襲月給米面。洛下翕然歸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以長慶四年六月。告門人曰。備沐浴吾將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屨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膳部員外郎劉軻撰碑紀(jì)德焉。敕謚智通禪師。塔號妙覺。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少入法門。謁見石頭禪師。躬執(zhí)爨三年。始遂落飾。后于岳寺希律師受戒法。造江西大寂。應(yīng)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臺華頂三年。又禮國一大師。元和中。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物外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譏之曰。我茶毗舍利。曰木頭何有。然曰。若爾者何責(zé)我乎。元和三年晨過天津橋橫臥。會留守鄭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無寺僧。留守異之。乃奉束素衣兩襲。月給米面。洛下翕然歸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以長慶四年六月。告門人曰。備沐浴。吾將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劉軻撰碑。敕謚智通。塔號妙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0—823 【介紹】: 唐僧。富陽人,俗姓秦。工詩。初出家于靈隱山,為海和尚弟子。肅宗至德二年,試經(jīng)得度,居天竺寺。代宗永泰初,從□法師學(xué)律。嘗為寺經(jīng)營十二年,置田畝,歲收萬斛。德宗貞元中,退居西嶺,人稱西嶺和尚。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富春秦氏。七歲。靈隱山白云峰海和尚。見而撫其頂曰。此兒目如青蓮。茍能舍家。以從吾游。必有善稱。其父以為然。至德二年。詔天下白衣。通佛經(jīng)七百紙者。聽為比丘。標(biāo)以其選得度。仍隸住天竺寺。永泰初。依顗律師。受具于靈光寺。時已推其善于護(hù)持。貞元中。別治室西嶺下。謂之草堂。而吟嘯之樂。非世間名利之跡所可到。杭人號西嶺和尚。辭章高媲古作者。與吳興如晝。會稽靈徹。相酬唱時。語見晝傳。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陸羽云。夫日月云霞為天標(biāo)。山川草木為地標(biāo)。圣賢豪杰為人標(biāo)。推能歸美為德標(biāo)。居閑趣寂為道標(biāo)。嗚呼品藻之極至。引天地人。以匹擬之。則其誠敬誠慕之心何如。故一時名公鉅卿。林下英彥。莫不綢繆投分??犊摻?。長慶三年六月七日。示滅于所居。是冬之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壽八十四。臘五十八。開成五年鄭素卿。立碑頌德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道標(biāo)。富陽秦氏。七歲。神氣清茂。有沙門過而識之。勸令出家。至德二年。詔通佛經(jīng)七百紙者命為比丘。師首中其選。得度。居南天竺寺。護(hù)戒甚嚴(yán)。永泰中。住持奏賜寺額。居十二年。其徒多歸之。常于靈鷲峰之南西嶺下葺茅為堂。號西嶺草堂。怡然養(yǎng)浩。不干人事。尤工詩章。搜鍊精巧。與吳興皎然會稽靈徹鼎立齊聲。時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譽。稱西嶺和尚。一時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陸羽之流皆敬之。長慶三年示寂。葬于山中。 贊曰。 出塵異相  挺見垂髫  業(yè)真空法  怡然養(yǎng)高 適意吟詠  配雅與騷  名標(biāo)當(dāng)世  可摩云霄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道標(biāo)。富陽人也。俗姓秦氏。其遠(yuǎn)祖與羸同姓。世為汧隴大族。及晉東渡衣冠隨之。后為杭人也。其高曾至王父。皆沿以儒素不甘為吏。故州里尊奉之。標(biāo)生則孤明。長而深趣。老而堅固。蓋良善之因有自來矣。年七歲時神清氣茂不雜凡童。倏有大沙門手摩其頂曰。此孺子目秀如青蓮。得非我釋氏之威鳳乎。茍能舍家必有善稱。不然乘云霓薄天漢。吾不可得而知也。父允其請。遂為靈隱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妙高之上唯日月是麗。娑竭之宮固云雷斯蓄。至德二年詔白衣通佛經(jīng)七百紙者。命為比丘。標(biāo)首中其選。即日得度。蒙配天竺寺焉。永泰初受具品于靈光寺顗律師。登以護(hù)戒嚴(yán)謹(jǐn)為時所推毗奈多羅之言罔不該貫。凡度人戒計六壇為眾紏繩。經(jīng)一十二載。置田畝歲收萬斛。置無盡財與眾共之。貞元中以寺務(wù)克豐。我宜宴息。乃擇高爽得西嶺之下。葺茅為堂。不干人事。用養(yǎng)浩氣焉。標(biāo)經(jīng)行之外尤練詩章。辭體古健比之潘劉。當(dāng)時吳興有晝。會稽有靈澈。相與詶唱遞作笙簧。故人諺云。霅之晝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標(biāo)摩云霄。每飛章寓韻。竹夕華時。彼三上人當(dāng)四面之?dāng)?。所以辭林樂府常采其聲詩。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書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西還京師有以誇耀。又景陵子陸羽云。夫日月云霞為天標(biāo)。山川草木為地標(biāo)。推能歸美為德標(biāo)。居閑趣寂為道標(biāo)。名實兩全品藻斯當(dāng)。爾后聲價軼于公卿間。故與之深者有相國李公吉甫大司空嚴(yán)公綬。右仆射韓公皋。禮部侍郎呂公渭?;凉?jié)制盧公群。襄陽節(jié)制孟公簡。同州刺史李公敷。鳳翔尹孫公璹。浙東廉使賈公全中書舍人白公居易。隋州刺史劉公長卿。戶部侍朗丘公丹。外郎裴樞。秘閣嚴(yán)維。小諫朱放越。廉問薛戎夕。拜盧元輔。常州釋元浩。潤州釋南容。金華釋乾輔。吳門釋光嚴(yán)。上都釋智崇等。并心交塵外分契林中。萬境在空驅(qū)之為射御。五峰滿眼立之為疆場。文雄而再鼓不衰。神王而一戰(zhàn)自勝者也。以長慶三年示有微疾。六月七日歸滅于所居蘭若。至冬十月三日葬于舊山春秋八十有四。法臘五十八。弟子如玢如??行儉省言常儉智猷日超等。皆得師之法。仿仰不遑。空圍繞于栴檀恨滿盈于石室。至今杭民謂之西嶺和尚矣。開成五年中鄭素卿錄德行刊碑頌。立于天竺山之東墟存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1—821 【介紹】: 唐僧。湖州吳興人,俗姓李。早歲投徑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諸方參學(xué),終嗣馬祖道一。好隱棲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稱伏牛和尚。曾至龍門、王屋、嵩山尋訪古跡,與丹霞天然為莫逆交。作《三傷歌》,勸誡世人,宣揚禪旨,盛傳當(dāng)世。后卒于隨州開元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1—821 俗姓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早歲投徑山出家,受具足戒后,乃往諸方參學(xué),終嗣馬祖道一。好隱山谷,常住伏牛山,世謂之伏牛和尚,與天然禪師為莫逆交。嘗尋訪古跡于龍門、王屋、嵩山,作《三傷歌》,盛傳當(dāng)世。穆宗長慶元年(821)卒于隨州開元寺?!?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傳》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景德傳燈錄》卷三〇、《鑒誡錄》卷一〇收詩3首。《全唐詩外編》錄此3詩,署伏牛上人。敦煌遺書斯五五五八卷存2首,但云為香嚴(yán)智閑作。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約744—約825 俗姓周,南康(今屬江西)人。年已長始出家,后嗣馬祖道一。至廬山五老峰,愛其靈異,遂止住數(shù)年。世稱高城和尚。敬宗寶歷中卒,年82歲。《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四收長篇歌行1篇,《宗鏡錄》曾多次節(jié)引,《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南康周氏子也。家世業(yè)儒。后尤進(jìn)于岐黃之學(xué)。凡僧之有疾者。召之使治。必投之良劑。起其危篤。而辭其謝禮。以故多從林下游。而禪悅法喜之益。尤所慕嗜。遂依郡之平田山寶積院沙門師愿。而落發(fā)焉。尋謁大寂禪師于豫章。得心法。登廬山。卜居五老峰。食橡栗。飲溪澗。如是數(shù)年。而神人仙圣或過之。俄施幣云委。而戶屨響臻矣。寶歷中。示寂。壽八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法藏。俗姓周氏。南康人也。稚齡爽俊始研尋史籍。而于醫(yī)方明得其工巧。同支法存之妙用焉。有門僧臥疾。幾云不救。藏切脈處方。信宿平復(fù)。其僧多接談玄。自爾萌出塵之意。年已長矣。懇辭親投本郡平田山寶積院從愿師下。受教納戒。后游謁大寂禪師。言喻若石之投水。翛然北下廬山登五老峰。愛其靈異獨止寒林。采橡栗掬溪澗。聊延形氣而止數(shù)年有二仙乘云而來。終日談?wù)摗;蛄粝蕖;蚪?jīng)月不來?;蚶^日而至。他人有見者旁說不同。及乎學(xué)僧臻萃全無蹤跡。又一日告辭藏云。且歸山去師當(dāng)好住。由是道且馨香檀越共營一院。寶歷中示滅。年八十二。其年三月四日入塔云。 系曰。藏隱五老峰。時二仙來終日談?wù)撜吆巍Mㄔ?。昔劉向輯列仙云。若干人見于?nèi)典歟。又裴周桐柏三真人弟子。各半學(xué)佛法可非來問道乎。詩中草蟲之應(yīng)阜螽同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須江(今浙江江山)人。嗣馬祖道一。后住信州鵝湖,世稱鵝湖和尚。德宗、順宗、憲宗三朝皆曾應(yīng)詔入內(nèi)問對。卒謚慧覺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五、《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緇門警訓(xùn)》卷二存其詩偈2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字元貞。姓徐氏。會稽蕭山人。生而秀朗。甫七歲。父以經(jīng)典訓(xùn)之。日可憶數(shù)千言。年十二。投山陰靈隱寺。習(xí)內(nèi)法。開卷輒通。見者嘆賞。屬中宗以龍飛。恩度天山僧道。都督胡元禮。考試經(jīng)。義格第一。獲剃染。配貫昭玄寺。自茲聽習(xí)尤勤至。開元初。從吳郡圓律師受具。復(fù)就鄉(xiāng)里開元寺深律師。究四分學(xué)。深公既亡。乃游京師。法華玄儼律師。愛其俊邁。謂之曰。于今傳法。非子而誰。未幾。鄉(xiāng)里稱心寺超律師。請任寺職。開元中。以親喪。轉(zhuǎn)藏經(jīng)于天臺佛隴山。天寶中。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以居。俗稱為北塢者。 始夢。二梵僧告曰。汝于此有二十日緣。寶應(yīng)初。復(fù)夢前僧曰。本期二十日。今過矣。魔賊且至。不宜更住。既而袁晁。據(jù)剡丹丘。被害滋甚。義因與大禹回律師。詣左溪朗禪師所。練治止觀。于是朝野士大夫。歸心焉。相國杜鴻漸。尚書薛兼訓(xùn)。中丞獨孤峻。洺州刺史徐嶠。其子浩。皆厚善。大歷己未歲。五月終于稱心。壽八十九。臘六十二。殯于北塢舊居。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大義。字元貞。俗姓徐氏。會稽蕭山人也。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特稟神異生而秀朗。七歲父訓(xùn)之以經(jīng)典。日可誦數(shù)千言。年十二請詣山陰靈隱寺求師。因習(xí)內(nèi)法開卷必通。人咸嘆之。屬中宗正位恩制度人。都督胡元禮考試經(jīng)義。格中第一。削染配昭玄寺。自茲聽習(xí)旁贍玄儒。開元初從吳郡圓律師受具。復(fù)依本州開元寺深律師學(xué)四分律指訓(xùn)。義因游長安。深公已亡。乃摳衣法華寺玄儼律師。其俊邁出倫。儼云。于今傳法非子而誰。及稱心本寺超律師請為寺任。開元中喪親。誓入天臺佛隴轉(zhuǎn)藏經(jīng)。答劬勞也。天寶中遂筑北塢之室。即支遁沃州之地也。初夢二梵僧曰。汝居此與二十日。至寶應(yīng)初復(fù)夢。曰本期二十日今滿矣。魔賊將至不宜更處。無何海賊袁晁竊據(jù)剡邑至于丹丘。義因與大禹寺迥律師同詣左溪朗禪師所學(xué)止觀。而多精達(dá)。前后朝貴歸心者相國杜鴻漸。尚書薛兼訓(xùn)中丞獨孤峻。洺州刺史徐嶠次徐浩皆宗人也。以大歷己未歲五月終于本院。春秋八十九。僧臘六十三。殯于寺之北塢舊居。因造塔焉。義前后戒壇計二十七登。受戒弟子三萬馀人。終時室中聞天樂聲驗乎生。誦法華經(jīng)大涅槃經(jīng)小大乘戒本。以為口業(yè)德行非歸兜率。不往凈土未可議其生處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7—818 【介紹】: 唐僧。常州人,俗姓宣。初入京選官,路經(jīng)洪州開元寺,謁馬祖道一,聞禪旨而感悟,遂出家。德宗貞元初,入天臺山,住白沙道場。貞元末,移住越州五泄山,世稱五泄和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7—818 俗姓宣,常州(今屬江蘇)人。初入京選官,路經(jīng)洪州開元寺,謁馬祖道一,聞禪旨而出家。德宗貞元初,入天臺山,住白沙道場。約于貞元末年住越州五泄山,世稱五泄和尚。《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傳》卷一〇、《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祖堂集》卷一五錄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毗陵宣氏子。成立之歲。本期射策登第。以榮親里。聞預(yù)章馬大師聚徒說法。因往觀焉。目擊道存。遂求薙染。受具后。乃謁石頭遷和尚而悟旨焉。貞元初。入天臺山中。居隋智者之白沙道場。閱二載?;⒁酪援a(chǎn)子于近林。意頗馴擾。初智者之來建道場。凡一十二所。記之曰。此地妙嚴(yán)。非雜器所居。若能居此。與吾無異。故默盤桓不忍去。后又徙東道場。地愈益深僻。俄夜雷震。大樹摧壓崖谷。人以為必累及默所止庵。旦視之。無損也。嘗游東白山。中毒。鄰翁為召醫(yī)。謝遣之。獨閉門燕坐。出污而愈。既化浦陽。乃赴陽靈戍將李望五泄之請。元和初旱甚。默偶循澗而步。見青蛇大矯潤旁。瞪視過客。略不動。默咄之曰。百姓且渴死。汝寧無慈悲心耶。夜果大雨洽境內(nèi)。會平昌孟簡。以中承廉問淅東。下教悉廢管內(nèi)寺院之學(xué)徒散逸者。暨陽令曹胄狀舉默德行。足以庇民社。許重造院以示尊顯。 僧問何物大于天地。答曰。無人識得伊。僧曰。還可彫琢也無。答曰。汝試下手看。僧問此個門中。始終事如何。答曰。汝道只今底。成來得多少時也。僧曰。學(xué)人不會。答曰。我此間無汝問底。僧曰。豈無和尚接人處。答曰。待汝求接。我即接。僧曰。便請和尚接。答曰。汝欠少個甚么。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盥焚香囑累。端坐而逝。壽七十二。臘四十一。高僧智閑。錄其平生事跡行世。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靈默。俗姓宣。毗陵人也。本成立之歲悅學(xué)忘疲。約以射策。登第以榮親里。承豫章馬大師聚眾敷演造禪關(guān)。馬師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機。便求披剃。若熟癰之待刺耳。受具之后苦練行門確乎不拔。貞元初入天臺山中。有隋智者蘭若一十二所。懸記之曰。此地嚴(yán)妙非雜器所棲。若能居此與吾無異。默因住白砂道場經(jīng)于二載。猛虎來馴近林產(chǎn)子意有所依。又住東道場。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懸崖委墜。投明大樹倒欹庵側(cè)樹枝交絡(luò)。茅苫略無少損。遐邇聞旃皆來觀嘆。后游東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醫(yī)。閉關(guān)宴坐。未幾毒化流汗而滴乃復(fù)常矣。行次浦陽盛化。有陽靈戍將李望。請默居五泄焉。元和初亢陽田畯惶惶。默沿澗見青蛇夭矯瞪目如視行人不動。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賜屬平昌孟簡中丞廉問浙東廢管內(nèi)蘭若。學(xué)徒散逸。時暨陽令李胄狀舉靈山許重造院。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沐焚香端坐繩床。囑累時眾溘然而絕。壽齡七十二。法臘四十一。高僧志閑道行峭拔文辭婉麗。亦江左之英達(dá)。為默行錄焉。
神僧傳·卷第八
釋靈默。俗姓宣氏。毗陵人也。初參豫章馬大師。因住白砂道場。經(jīng)于二載。猛虎來馴。近林產(chǎn)子意有所依。又住東道場。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懸崖委墜。投明大樹倒欹庵側(cè)樹枝交絡(luò)。茅苫略無少損。遐邇聞旃皆來觀嘆。后游東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醫(yī)閉關(guān)宴坐。未幾毒化流汗而滴乃復(fù)常矣。元和初久旱民皆狼顧。默沿澗見青蛇夭矯瞪目如視行人不動。咄之曰。百姓溪渴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耶。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賜。厥后澡沐焚香。端坐繩床而卒。壽七十二。法臘四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34 【介紹】: 唐僧。鄭州新鄭人,俗姓王。代宗大歷十二年往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足戒。德宗貞元間住池陽南泉院,三十年間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陸公亙等迎請下山,北面申禮。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肅宗至德二載(757)于密縣出家。代宗大歷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馬祖道一。自德宗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歷30年不下山。世稱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觀察使陸亙請其下山,四方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后二書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王氏。鄭州新鄭人。至德二年出家。依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祝發(fā)。大歷十二年。愿且壯矣。尋從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戒。律藏教部。靡弗究研。而卒定宗于大寂門下。一日為僧行粥次。馬大師問桶里是什么。愿云者老漢。合取口。作恁么語話。自馀同參之流無敢徵詰。貞元十一年。掛錫池陽之南泉山。蘘薜以衣。畬牧以食堙谷刊木。以辟所處。毳袍之侶。交進(jìn)互退。填擁庭宇。 示眾云。道個如如。早是變了也。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歸宗云。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愿云。孟八郎。又恁么去也。有時云。文殊普賢昨夜三更。起佛見法見。每人與二十棒。趁出院。趙州云和尚棒。教誰吃。愿云。具道王老師。過在什么處。州禮拜而出。愿一日游莊莊主預(yù)備禮相待。愿問莊主曰。爭知老僧來排辨如此。主云昨夜土地見報愿云。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覷破。僧便問。和尚既是善知識。為什么卻被鬼神覷破。答云土地前。更下一分飯著。 有時云。江西馬大師。說即心即佛。王老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還有過么。趙州出禮拜。時有一僧隨問。州上座禮拜。意作么生。州云。汝卻問取和尚。僧問愿適來諗上座禮拜。意作么生。答云他卻領(lǐng)得老僧意。一日捧缽上堂。黃檗先居第一座不起。愿問曰。長老是什么年中行道。檗云??胀醴饡r。愿云猶是王老師兒孫在。下去。一日問黃檗云。黃金為墻塹。白銀為壁落。此是何人居處。檗云。是圣人居處。云更有一人。居何國土。檗叉手立云。道不得。何不問王老師。檗卻理愿前話而問。答云可惜許。又問黃檗定慧等學(xué)如何。檗云。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好。云莫是長老見處么。檗云不敢。云漿水價且置。草鞋錢教阿誰還。一日遇兩堂首座爭貓兒。愿提起貓兒。問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即斬之。趙州自外歸。愿舉似前話。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愿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陸亙大夫問云。弟子從六合來。彼中還更有身否。答云分明記取。舉似作家。陸異日又謂曰。弟子亦薄會佛法。愿問。大夫十二時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愿云猶是階下漢。陸一日向愿道。肇法師甚奇怪。解道萬法同根。是非一體。愿指庭前牡丹花云。時入見此一株花。是夢相似。 示眾云。王老師賣身。阿誰要買。一僧出云。某甲買。云不作貴。價不作賤價。汝作么生買。僧無對。后來臥龍代云。屬某甲了也。一日與歸宗麻谷約同。參禮南陽國師。及行。乃于路上。畫一圓相云。道得即去。歸宗坐圓相中。麻谷作女人拜。愿云恁么即不須去也。歸宗云。是何心行。愿乃相喚而回。大和初宣使陸公護(hù)軍劉公北面申禮。迎請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俄有白虹貫后峰。巨石自壓。聲聞數(shù)十里。虎繞林木晝號。識者憂之。十二月二十五日旦。忽戒門人曰。星翳燈幻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奄爾而逝。春秋八十七夏。臘五十八。弟子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執(zhí)心喪禮。奔赴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林谷。越明年乙卯。乃克奉全身于靈塔。膳部員外郎史館脩撰劉軻撰文勒碑。追頌德美。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普愿。俗姓王。鄭州新鄭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師南岳觀音讓。讓則曹溪之蒙子也。于愿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則南泉之禪有自來矣。愿在孕母不喜葷血。至德二年跪請于父母乞出家。脫然有去羈鞅之色。乃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yè)。苦節(jié)篤勵胼胝皸瘃。不敢為身主。其師異之。大歷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詣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習(xí)相部舊章究毗尼篇聚之學(xué)。后游講肆上楞伽頂入華嚴(yán)海會。抉中百門觀之關(guān)鑰。領(lǐng)玄機于疏論之外。當(dāng)其鋒者皆旗靡轍亂。大寂門下八百馀人。每參聽之后尋繹師說。是非紛錯。愿或自默而語。群論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爾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無法說或扣其關(guān)。亦堅拒不泄。時有密賾其機者。微露頭角。乃知其非無法說時未至矣。貞元十一年拄錫池陽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構(gòu)禪宇蓑笠飯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種食以饒。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鐘不為莛撞發(fā)聲。聲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宣使陸公亙前池陽太守。皆知其抗跡塵外為四方法眼。與護(hù)軍彭城劉公。同迎請下山北面申禮。不經(jīng)再歲。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數(shù)百人。太和甲寅歲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貫于禪室后峰。占之者得非南泉謝世乎。是日西峰巨石崩。聲數(shù)十里當(dāng)晝有乳虎繞禪林。而號。眾咸異之。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謝。春秋八十七。僧臘五十八。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門。赴喪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于崖谷。乙卯歲門人奉全身于靈塔。從其教也。膳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軻欽若前烈追德頌美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50—842 【介紹】: 唐僧。俗姓李,為宗室后裔,生于海汀郡,一作海門郡。自幼出家,依本郡云琮禪師。后詣南岳,從智嚴(yán)習(xí)律。終至南康,從馬祖道一傳禪法。憲宗元和末,年逾七十,遷住蕭山法樂寺。晚住杭州鹽官海昌院,世稱鹽官和尚。卒謚悟空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宗室子也。其先播遷。于是生安于海門郡。始娠終娩。皆有瑞相。童時。有異僧款門求見。為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隆之業(yè)。其在斯乎。稍長亟請于父母。愿出家。父母不能禁。卒聽依郡之云琮禪師。祝其發(fā)。年滿登具。詣南岳智嚴(yán)律師。進(jìn)毗尼學(xué)。后從大寂禪師于南康龔公山。妙領(lǐng)心地法門。元和末游越之蕭山法樂寺。寺雖古制。然楹堵靡完。補壞扶傾。聊復(fù)燕坐。時杭之海昌法昕者。緇林之翹楚也。肇葺治鹽官放生池壖廢地。以擬偃息。聞安在越。遽迎之而舉。以讓焉。 僧問。如何本身盧舍那。安云。與我將凈瓶來。僧即取凈瓶。安云卻安本處著。僧安瓶于舊處。再理前問。安云。古佛過去久矣。 有座主來參。安問云。蘊何事業(yè)。座云。講華嚴(yán)經(jīng)。安云華嚴(yán)法界有幾種。座云。廣說則重重?zé)o盡。略有四種。安豎起拂子云。者個是弟幾種。座未及答。安咄云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安一日喚侍者云。將犀牛扇子來。侍者云扇子破也。安云扇子破還我犀牛來。侍者無對。 示眾云虛空為鼓。須彌為椎。是什么人打得。眾無對。宣宗皇帝方以比丘相。雜堂眾安默識之。命為記室。嘗使撰疏語以丐。而所獲尤豐羨。安嘆其福氣之盛。且曰時至矣。母滯泥蟠。因以佛法囑累云。會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一日示寂。及帝登極。聞而愴悼。即詔中官盧簡求建塔謚悟空。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齊安。俗姓李。實唐帝系之英。先人播越。故生于海門郡焉。深避世榮終秘氏族。安在胎母夢日兆詳。既誕而神光下燭。數(shù)歲有異僧款門。召見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終之業(yè)其在斯乎。及臻丱角亟請出家。父母訶止。安曰。祿利之養(yǎng)止于親爾。冥報之利不其遠(yuǎn)邪。圭組之榮止于家爾。濟(jì)拔之益不其廣邪。二親感其言而順從。遂依本郡云琮禪師。雖勒勞謙默和光同塵。而螢月殊暉雞鶴異態(tài)。年滿登具乃詣南岳智嚴(yán)律師。外檢律儀內(nèi)照實相。后聞南康龔公山大寂禪師隨化度人慈緣幽感。裹足振錫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論持不倦。及其蛻去。安盡力送終。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蕭山法樂寺。以其古制垣屋靡完。補壞扶傾不克宴坐。時海昌有法昕者。緇林翹楚。于放生池壖廢地。肇葺禪居焉。昕謙而不自有。延請安主之。四海參學(xué)者麝至焉。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不言寒暑不下堂廡。無流眄無傾聽。如此者蓋有年矣。而又挺身魁岸相好莊嚴(yán)。眉毫紺垂顱骨圓聳。望之者如仰嵩華而揖滄溟。曾無測其高深也。以會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泊然宴坐俄爾示滅。先時竹柏盡死。至是精彩益振。爰有清響叩戶祥光滿室。如環(huán)佩之鏘鳴。若劍戟之交射。瑞相尤繁事形別錄。又安懸知宣宗皇帝隱曜緇行將來法會。預(yù)誡知事曰。當(dāng)有異人至此。禁雜言止橫事??掷鄯鸱?。明日行腳僧?dāng)?shù)人參禮。安默識帝。遂令維那高位安置。禮殊他等。安每接談話益知貴氣。乃曰。貧道謬為海眾圍繞患齋不供。就上座邊求一供疏。帝為操翰攄辭。安覽驚悚。知供養(yǎng)。僧赍去。所護(hù)豐厚殆與常度不同。乃語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憲宗第四子穆宗異母弟也。武宗恒憚忌之。沈之于宮廁。宦者仇公武。潛施拯護(hù)。俾髡發(fā)為僧縱之而逸。周游天下險阻備嘗。因緣出授江陵少尹。實惡其在朝耳。武宗崩。左神策軍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而立之。聞安已終愴悼久之敕謚大師曰悟空。乃以御詩追悼。后右貂盧簡求為建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實唐帝系。深避世榮。終秘氏族。安在胎。母夢日兆祥。既誕而神光下燭。數(shù)歲。有異僧款門。召見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終之業(yè)。其在斯乎。及丱角。亟請出家。父母順從。遂依本郡云琮禪師。年滿登具。乃詣南岳智嚴(yán)律師。外檢律儀。內(nèi)照實相。后聞南康龔公山大寂禪師。隨化度人。裹足振錫。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持論不倦。及其蛻去。安盡力送終。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蕭山法樂寺。時海昌有法昕者。緇林翹楚。于放生池壖廢地。肇葺禪居。請安主之。四海參學(xué)者麇至。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懸知宣宗皇帝。隱曜緇行。將來法會預(yù)誠知事曰。當(dāng)有異人至此禁雜言。止橫事。恐累佛法。明日行腳僧?dāng)?shù)人參禮。安默識帝。遂令維那。高位安置。禮殊他等。安每接談話。益知貴氣。乃曰。貧道謬為海眾圍繞?;箭S不供。就上座邊。求一供疏。帝為操翰攄辭。安覽驚悚。知供養(yǎng)僧赍去。所獲豐厚。殆與常度不同。乃語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憲宗第四子。穆宗異母弟也。武宗恒憚忌之。沉之于宮廁?;抡叱鸸?。潛施拯護(hù)俾髡發(fā)為僧。縱之而逸。周游天下。險阻備嘗。武宗崩。左神策軍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立。聞安已終。愴悼久之。敕謚悟空。以御詩追悼。建塔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2—839 【介紹】: 唐僧。襄州襄陽人,俗姓鄭。幼入玉泉寺,凡百經(jīng)書,一覽必暗誦,更無遺忘。嘗參大寂,遂悟。德宗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舊隱處,編苫伐木以居。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2—839 俗姓鄭,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幼于荊州出家。后嗣馬祖道一。德宗貞元十二年(796),自天臺移居明州余姚大梅山,世稱大梅和尚。文宗開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請學(xué)者甚眾。《宋高僧傳》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后二書錄其詩偈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a target='_blank'>全唐詩》誤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出襄陽之鄭氏。幼于荊之玉泉寺入道。弱冠登具品于龍興寺。貌清峻。資稟剛敏。衲衣綴缽。冷然世表。性慕禪悅。時大寂方王化鐘陵。乃趨其座下。而問曰。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因有省。貞元間。自天臺之四明。得漢南昌尉梅子真舊隱。而居焉。地深僻。衣食無所從致。乃啖松花。以充饑。制荷葉以被體。徙其庵重崦中。以避世人相接之跡。初鹽官安禪師亦以大寂之道。提唱海上。僧有自其會中。入山求主杖者。見之遂以聞大寂。大寂令僧問云。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么。便住此山。常答以馬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者里住。僧云。馬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常云作么生別。僧云。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者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在。任你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似馬師。馬師召大眾云。梅子熟也。于是龐居士遂造大梅問云。久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答云熟了也。只是無汝下口處。士以口作嚼勢云。百雜碎。常伸手云。還我核子來。自此學(xué)者漸臻。道譽彌著。示眾云。汝等諸人各自回心達(dá)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識本。惟了自心。此心元是世出世間法之根本。故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本自如如。萬法亦爾。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答云蒲花柳絮竹針麻線。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定山云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夾山云。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二人上山參禮。便舉問常。未審二者見處。孰親孰疏。常云且去明日來。夾山明日再問。常云親者不問。問者不親。一日忽謂其徒云。來莫可遏。往莫可追。從容間。聞鼯鼠聲乃云。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護(hù)持之。言訖而逝。壽齡。八十八。臘六十九。阇維獲舍利無數(shù)。以葬而塔其上。碑則進(jìn)士江積文也。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法常。俗姓鄭。襄陽人也。稚歲從師于荊之玉泉寺。凡百經(jīng)書一覽必暗誦更無遺忘。冠年受具足品于龍興寺。容貌清峻性度剛敏。納衣囊缽畢志卯齋。貞元十二年自天臺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十里。寓仙尉梅子真之舊隱焉。昔梅福初入山也見多龍穴。神蛇每吐氣成樓閣。云雨晦冥。邊有石庫。內(nèi)貯仙藥神仙經(jīng)籍。常寄宿于房。乃夢神人語之曰。君非凡夫。因話及石庫中圣書懸記既往將來之事。受之者為地下主。不然為帝王之師傅矣。常謂之曰。石庫之書非吾所好。昔僧稠不顧仙經(jīng)。其卷自亡。吾以涅槃為樂。厥壽何止與天偕老耶。神曰。此地靈府俗氣之人輒難居此立致變怪。常曰。吾寓跡于梅尉之鄉(xiāng)非久據(jù)焉。因號梅山也。由是編苫伐木作覆形之調(diào)。居僅四十年。驗實非常之人也。開成年初院成。徒侶輻湊請問決疑??闪甙偌{徒矣。四年常忽示疾。九月十九日山林搖蕩鳥獸悲鳴。辭眾而逝。報齡八十八。戒臘六十九。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澗。收舍利五色璨然圓轉(zhuǎn)焉。常先隱梅嶺。有僧求拄杖。見之白鹽官安禪師。曰。梅子熟矣。汝曹往尋。幸能療渴也。進(jìn)士江積為碑云爾。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宗和。貞元九年進(jìn)士。
董和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本名純,避憲宗名改。善歷算。德宗貞元間,荊南節(jié)度使裴胄禮而館之,著《通乾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法名不詳。嗣馬祖道一。住幽州紅螺山。約德宗貞元前后在世。《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并錄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禪僧。法名不詳。嗣馬祖道一。約德宗貞元前后在世。《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并存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6—819 【介紹】: 唐兗州金鄉(xiāng)人,字和夫。郗純子。年十二,通五經(jīng)、《史記》、《漢書》,皆能成誦。未冠為陽翟丞,后歷京兆尹、河南尹、昭義節(jié)度使,工部尚書,檢校刑部尚書,忠武節(jié)度使,有治績。卒謚景。